當前位置:首頁 » 小說分類 » 契訶夫短篇小說背景
擴展閱讀
小說免費下txt全文下載 2021-09-14 12:13:28
小說重生追美記百度雲 2021-09-14 12:11:58

契訶夫短篇小說背景

發布時間: 2021-06-17 04:33:04

1. 契訶夫小說農民的社會背景

19世紀末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情趣雋永、文筆犀利的幽默諷刺大師,短篇小說的巨匠,著名劇作家。
契河夫出生於小市民家庭,父親的雜貨鋪破產後,他靠當家庭教師讀完中學,1879年入莫斯科大學學醫,1884年畢業後從醫並開始文學創作。
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說,如《胖子和瘦子》(1883)、《小公務員之死》(1883)、《苦惱》(1886)、(萬卡)(1886)年,再現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軟弱,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瑣。而在《變色龍》及《普里希別葉夫中士》(1885)中,作者鞭撻了忠實維護專制暴政的奴才及其專橫跋扈、暴戾恣睢的丑惡嘴臉,揭示出黑暗時代的反動精神特徵。1890年,他到政治犯人流放地庫頁島考察後,創作出表現重大社會課題的作品,如《第六病室》(1892),就是猛烈抨擊沙皇專制暴政的作品,該小說使列寧閱讀後都受到很大震動。《帶閣樓的房子》(1896),揭露了沙俄社會對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毀滅,諷刺了自由派地方自治會改良主義活動的於事無補。《農民》(1897)極其真實地描述了農民在80、90年代極度貧困的生活現狀,表現了他對農民悲慘命運的關心同情,而《在峽谷里》則揭露富農窮凶極惡的剝削,反映了資本主義滲透農村的情況,說明作者把表現俄國社會階級斗爭列入其創作主題,在《新娘》(1903)中,他相信舊制度一定滅亡,新「生活早晚會來!」
契訶夫後期轉向戲劇創作,主要作品有《伊凡諾夫》(1887)、《海鷗》(1896)、《萬尼亞舅舅》(1896)、《三姊妹》(1901)、櫻桃園》(1903),都曲折反映了俄國1905年大革命前夕一部分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苦悶和追求。其劇作含有濃郁的抒情味和豐富的潛台詞,令人回味無窮,劇本故事雖取材於日常生活,情節樸素,進展平穩,但卻富有深刻象徵意義。
他的小說短小精悍,簡練樸素,結構緊湊,情節生動,筆調幽默,語言明快,富於音樂節奏感,寓意深刻。他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具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通過幽默可笑的情節進行藝術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來反映當時的俄國社會。其代表作《變色龍》、《套中人》堪稱俄國文學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藝術珍品,前者成為見風使舵、善於變相、投機鑽營者的代名詞;後者成為因循守舊、畏首畏尾、害怕變革者的符號象徵。
契訶夫以卓越的諷刺幽默才華為世界文學人物畫廊中增添了兩個不朽的藝術形象。他的名言「簡潔是天才的姊妹」也成為後世作家孜孜追求的座右銘。
契柯夫對中國人民懷有美好的感情,曾約高爾基一同訪問中國,但因久病不治而未遂心願。1904年7月15日因肺病惡化而辭世。

2. 契訶夫短篇小說的作者簡介

契訶夫(1860—1904),俄國作家,1860年1月29日生於羅斯托夫省塔甘羅格市。1879年進入莫斯科醫科大學醫學系,1884年畢業後在茲威尼哥羅德等地行醫,廣泛接觸平民和了解生活,這對他的文學創作有良好影響。他的主要作品有:《勝利者》(1883)、《變色龍》(1884)、《草原》(1888)、《沒意思的故事》(1889)、《庫頁島》(1893-1894)、《在流放中》(1892)、《第三病室》(1892)。後來,他由開始創作戲劇,如《結婚》(1890)、《蠢貨》(1888)、《求婚》(1888-1889)、《一個不由自主的悲劇角色》(1889-1890)、《伊凡諾夫》(1887-1889)、《櫻桃園》(1903-1904)等等。

3. 契訶夫短篇小說

羊脂球》的誕生,使莫泊桑一鳴驚人,這不僅是莫泊桑的處女作,更是他的成名作、代表作。小說描繪了一八七零年普法戰爭期間,有一輛法國的驛車在離開敵戰區時,被一名普魯士軍官扣留。軍官一定要車上一個綽號叫羊指球的妓女陪他過夜,否則驛車就不能通過。羊脂球出於愛國心斷然拒絕,可是和他同車的有身份的乘客為了各自私利,逼她為了大家而犧牲自己,羊脂球出於無奈而作了讓步。可當第二天早上驛車出發時,那些昨天還苦苦哀求的乘客們卻突然換了一幅嘴臉,個個疏遠她,不屑再與她講話。
作者用一個不願委身侵略者、地位卑微的妓女和當時一些上層人士作對比;作者以經過關卡前羊脂球把提籃里的東西拿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和經過關卡後他們對她的一屑不顧作鮮明對比。這些是在時處的對照,另外也是對愛國方式的對比。讀完《羊脂球》的第一感覺,就是為羊脂球叫不平。仔細想想,這更與當時的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社會背景有關。資本主義法國人與人之間的地位隔閡、建立在金錢上的虛偽友誼和親密,在作者筆下被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
莫泊桑的作品涉及社會各階層,有貴族、官僚、資本家、公務員、工人、農民、乞丐、妓女。他深刻地揭露上層社會人們的丑態和腐朽;同情和贊揚下層社會的勞動人民。但是,莫泊桑還不能徹底寫出當時社會的階級利益關系、黨派之爭、資本主義高度地釋金主義及一些軍事、政治事件,有一定的局限性。他的名著《漂亮朋友》,又譯《俊友》很形象地描繪了一位以美貌和手段取得上流女性信賴,而且名利雙收,並成為百萬富翁的女婿,還要竟選眾議員的小職員杜洛阿原,側面揭示了給俊男創造如此飛黃騰達條件的是當時腐朽沒落的資產階級上層社會,是社會熏陶了這樣一位「小人物」。作者在對其中男女關系的情節描述渲染得有些過分,但由此可見當時社會對作者自身情操的影響程度。同時,也可想像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覆滅不還矣。
承聞今年是莫泊桑誕辰一百五十周年之際,他的文學成就僅次於歐洲19世紀末自然主義流派的左拉。讀莫泊桑的作品,尤如欣賞一段歷史,人物的真、善、美幾乎盪然無存,一切都受金錢、權位、名譽的支配,社會腐敗不堪。這對人是一種精神上的啟迪,對社會則暗示下一個時代的到來。

我特喜歡契訶夫的小說,因為常常寥寥幾筆,他就能把人物、事件刻畫、交待地清清楚楚,而且語言生動、辛辣、幽默,揭示的主題卻深刻,寓意深長。今天,讀了他的《苦惱》,引人入勝。

「我向誰去訴說我的悲傷?-------」

小說就是這樣一語中的的展開,主人公一出場就讓我們感到他的孤涼,瞧,時值隆冬,暮色晦暗,濕雪紛紛,「出租馬車的車夫姚納周身發白,像個幽靈。他坐在趕車座位上獃獃不動,把身體彎到了活人的身體所能彎到的最大限度。哪怕有一個大雪堆落在他的身上,那他也好像覺得用不著抖掉它似的。」他和站在他身邊的瘦骨嶙峋的小母馬,一起被遺忘在「這個充滿古怪的亮光,不停的鬧聲、熙攘的行人的漩渦里。」他的兒子剛死不久,他需要把心中的苦惱向人傾訴,小說的內容就是他接連四次想向別人訴說苦惱而無人理睬的過程。

第一位乘客是一位軍人,他一心趕路,無心聽訴;第二位,是三個年青人,他們根本不願關心他的苦惱;第三次是掃院子的僕人,還沒等他開口就被趕走;回到店裡想對他的同事一個年輕的車夫(第四個人)訴說,可年輕人急急的尋到水一飲而盡後倒頭蒙被就睡熟了。「他一心想說話,他兒子去世快滿一個星期了,可是他還沒有跟任何人好好地講一講呢。------應當有條有理,有聲有色地講一遍。應當講他兒子怎樣得了病,怎樣痛苦,臨死以前說過些什麼話,怎樣去世的。------應當描摹一下葬禮的情形,以及他到醫院里去取亡人的衣物的情景。」「聽到的人應當喊『啊呀』,嘆氣,哀哭。------要是能跟娘們兒談一談,那就更好。------她們雖是些蠢東西,可是聽不上兩句話就會放聲大哭。」

可是沒有人願意聽他訴說,「既沒注意到他,也沒注意到他的苦惱。------那苦惱是廣大的,無邊無際。要是姚納的胸膛裂開,苦惱從中滾滾地流出來, 那它好像就會淹沒全世界似的,然而話雖如此,那苦惱偏偏誰也沒看見。它居然藏在這樣一個渺小的軀殼里,哪怕白天舉著火把也看不見它。」------最後,他只有回到馬廄里,對著他的小母馬喃喃而語、滔滔不絕,「姚納講得著了迷,把心裡的話統統都對它講了出來。------」 小說也就是在這意味深長中結尾。人在同類中已找不到知音、知己,只好到異類中去尋找,而非人類的馬兒,居然似乎比人類更具有友善,「小母馬嚼著草,聽著,對它的主人的手噴氣。------」

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人人都有難唱的曲,可是我們可曾真正關心到那些渴望關心的人,有時這種渴求的標准很低很低,只是給他一對耳朵,聽他傾訴,給他一種目光,關切、同情、理解。我才考取了心理咨詢師資格證,心理咨詢師助人的本質和技能,正是善於傾聽,善於分擔和化解來訪者的苦惱和困惑。

現在這個世界上的人都太忙碌了,每個人都在忙自己的事情,誰真正關心誰過得怎樣,心情如何呵?!即使許久未見的朋友寒喧問個「過得好嗎?近來如何?」,也不過是哈哈呀呀、之乎者也的虛詞套話罷了。再者說了,對於你自己是了不得的大苦惱,「滾滾地流出來, 似乎會淹沒全世界」,而對他人來說,「關我屁事」,到處都是趕路的人,契訶夫選了那麼多的趕路人,作為無暇心的聽眾,一定是獨具匠心的。

我有苦惱寧肯自訴而不願他訴。苦惱所帶來的痛苦煩惱往往是一個人內在的深度,沒有任何苦惱是真正能被別人所了解的。向別人訴說苦惱,苦惱就會減輕嗎?就像是姚納已經預見到的那樣,說給那些蠢娘們聽,她們聽不上兩句話就會放聲大哭,苦惱就會因此而釋然了嗎?所以,解除苦惱還是在自己的心境,換個角度看問題,一切就會大不同了。

契訶夫這部小說究竟告訴我們什麼呢?正像一位評論家給我們指點的那樣:他揭示了,人生的最大苦惱與其說是人人皆有苦惱,毋寧說是在於人不願理會別人的苦惱。看到姚納到處訴說碰壁,可憐兮兮的樣子,我都不禁跑向前去,「姚車夫,別著急,我來矣!我真的願意聽你細細說來------」

4. 請談談契訶夫短篇小說《苦惱》,小說要表現的主題。

《苦惱》的作者是契訶夫(1860-1904),俄國小說家、戲劇家。
《苦惱》的副標題是「我拿我的苦惱向誰去訴說?」。《苦惱》寫於1886年,描寫一個死了兒子的老馬夫想向別人傾訴心中的痛苦,無奈偌大一個彼得堡卻找不到一個能夠聽他說話的人,最後只能對著他的小母馬訴說。小說以冷峻的筆觸寫出了老馬車夫的辛酸和苦惱,我拿我的苦惱向誰去訴說,這句話出自《舊約全書》。
時代背景
《苦惱》寫於1886年,這個時候正是沙皇俄國黑暗時期,沙俄的殘酷統治使許多人思想麻木冷漠,不願意正視社會現實。在這種社會環境下,作者以冷峻的筆,客觀的描繪了這種社會現狀,為不幸的人們抗爭。
主題
小說描寫一個老馬夫姚納兒子剛剛死去,他想向人們傾訴自己心中的痛若,無奈偌大的一個彼得堡竟找不到一個能夠聽他說話的人,最後他只能對著他的小母馬訴說。作品通過無處訴說苦惱的姚納的悲劇,揭示了19世紀俄國社會的黑暗和人間的自私、冷酷無情,這正是當時俄國社會生活的剪影。
打字不易,留個贊吧!🙈

5. 你了解契訶夫的短篇小說嗎

契訶夫是俄國!%世紀傑出的作家。同學們知道他,是從學《萬卡》這篇課文開始的。小學語文書中的《萬卡》這一課深深地打動了少年兒童的心,大家都為萬卡的不幸而難過,都痛恨使萬卡遭受不幸的社會。其實像《萬卡》這樣優秀的短篇小說,在契訶夫的筆下還有很多。

像他的《變色龍》,寫巡警奧楚蔑洛夫發現金飾匠的手指被狗咬傷,開始大罵狗一頓,還要把狗處理掉。當聽人說這是將軍家的狗時,他便對狗大加贊賞,並指責金飾匠自己把手戳到狗鼻子上了。可有人否認了狗是將軍家的,他態度立刻又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就這樣,隨著狗主人的不同,他像變色龍一樣瞬間數變。作品描寫了沙皇走狗巡警欺下媚上的思想性格,揭露 ・ ・ "

6. 契訶夫生活的時代背景和社會情況求詳細介紹!謝謝

生活的時代背景:農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的貧乏:赤貧、愚昧、落後和野蠻,廣大農民仍然常年在飢餓線上掙扎。貴族地主掌握著國家政權,控制著大量土地。

社會情況:俄國的解放運動進入無產階級革命的新階段,革命階級的激昂情緒激盪下學生以及其他居民階層中間的民主精神漸趨活躍。俄國處於工業革命中。

契訶夫的小說緊湊精煉,言簡意賅,給讀者以獨立思考的餘地。其劇作對19世紀戲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堅持現實主義傳統,注重描寫俄羅斯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藉此真實反映出當時俄羅斯社會的狀況。

他的作品的兩大特徵是對丑惡現象的嘲笑與對貧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並且其作品無情地揭露了沙皇統治下的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和社會的丑惡現象。契訶夫被認為19世紀末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

(6)契訶夫短篇小說背景擴展閱讀

聞名於世的俄羅斯短篇小說大師安東·契訶夫,就是一位既寫得多又寫得好的典型性代表。契訶夫十九歲開始寫作,到四十四歲生命終止,在二十五年的創作生涯里,僅短篇小說就發表了一千多篇。平均算下來,契訶夫每年都要寫四十多篇短篇小說。

據史料記載,在1883年,他一年就發表了一百二十篇短篇小說。到1885年,他的創作產量再創新高,一年發表了一百二十九篇小說。在我們看來,這是何等驚人的數字。

契訶夫的寫作條件並不好。他的家族處於社會底層,到他祖父那一輩,才通過自贖,擺脫了農奴身份。契訶夫之所以一上來就寫那麼多小說,除了他有著極高的文學天賦,異乎尋常的勤奮,很大程度上也是為生計所迫。有一段時間,契訶夫一家幾口人的生活全靠他的稿費維持。

如果掙不到稿費,家裡就交不起房租,沒有飯吃。為了取回拖欠許久的三盧布稿費,他曾到雜志社向主編央求,遭到主編的嘲弄。到西伯利亞生活沒有路費,他只能跟一家報社簽約,採取預支稿費的辦法向報社借錢。契訶夫所學的專業是醫學,他的主要職業是行醫,寫作是在業余時間進行的。

他首先是一個好醫生,在鄉間常常踏著泥濘或冒著大雪出診,為不少鄉民治好了病。他以高尚的醫德,高明的醫術,贏得了方圓百里鄉民的高度尊敬,以致他離開鄉間去莫斯科時,為他送行的鄉民們眼含熱淚,對他依依不捨,好像他一離開,人們就會重新陷入病痛之中。

其次他才是一位好作家。由於他在行醫期間與底層民眾廣泛接觸,才深切了解到民眾的疾苦,得到了創作素材,寫出了一篇又一篇切近現實的小說。契訶夫熱心於慈善和公益事業。

在他以寫作成名,家庭經濟狀況好轉之後,他又回到家鄉,參與人口普查和撲滅霍亂的工作,並用發動募捐、組織義演等辦法籌集資金,先後創辦了三所學校和一座圖書館。契訶夫的好名聲也給他帶來了一些麻煩,一撥兒又一撥兒客人慕名而往,把契訶夫的家當成了客棧。

契訶夫不但要管他們吃住,在他們的要求下,還要陪他們聊天。這樣一來,契訶夫用於寫作的時間就更少。正聊天時,他會突然走神,突然離開,到一旁在本子上記下一個閃念,或一個細節,再回頭和客人接著聊。在寫作的緊要關頭,契訶夫有時為避免無端打擾,只好躲到澡堂里去寫。

更讓人們為契訶夫感到痛心的是,他二十多歲就患上了肺病,一直在帶病寫作,一直在和可惡的病魔進行頑強的抗爭。他有時勞累過度、病情加重而咯血。

經過治療,病情稍有好轉,他又繼續投入寫作。契訶夫自我評價說,他就是這樣不斷地榨取自己,他的寫作成果是用艱巨的、苦役般的勞動所換取的。

7. 契科夫短篇小說的特點

1、短片小說特點
(一)樸素、自然
契訶夫的短篇小說大多是截取日常生活中的片段,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掘具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在平淡無奇的故事中透視生活的真理,在平凡瑣事的描繪中揭示出某些重大的社會問題,使得其作品樸素得跟現實生活一樣真實而自然。如《苦惱》中寫一位馬夫姚納,在兒子夭折的一星期里,幾次想跟別人訴說一下內心的痛苦,都遭到各懷心事的乘客的冷遇,萬般無奈之下,他只有向老馬傾訴自己的不幸與悲哀。作者藉助這一平淡無奇的故事,揭示出黑暗社會中的世態炎涼、人情冷漠和小人物孤苦無告的悲慘遭遇,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
(二)含蓄、冷峻
契訶夫從不輕易在小說中直接表達自己的感情傾向和主觀議論,而把這種主觀傾向寓含於客觀冷靜的藝術描寫之中,讓生活本身來說話,做到含而不露、耐人尋味。如《瞌睡》寫13歲的小女孩瓦爾卡白天不停地為主人幹活,晚上還得整夜地給主人的小孩搖搖籃。她困極了,可小孩總是哭哭啼啼,使她根本無法入睡。最後她捏死了搖籃中的小孩,倒在地上酣然睡著了。作者在冷峻的描繪中,蘊含著深刻的社會意義:瓦爾卡的命運究竟將會如何?對此作者留給了讀者自己去思考。
(三)簡潔、凝練
契訶夫主張「簡潔是才能的姊妹」、「寫作的藝術就是提煉的藝術」,其小說大多是速寫式的,既沒有冗長的景物描寫和背景交代,也很少大起大落、曲折離奇的情節和急劇變化的緊張場面;而是情節簡單、發展迅速、人物不多、主次分明,語言精練明快,善於運用白描式的個性化語言刻化人物性格、塑造典型。比如《變色龍》中僅僅寫了狗咬人一件事,警察斷案一個場面,四個人物,故事情節發展極其簡單,作者僅僅抓住了警官奧楚蔑洛夫在審案過程中的五次「變色」加以描繪、便收到極其強烈的諷刺效果。
2、人物簡介
安東·巴甫洛維奇·契(qì)訶(hē)夫(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是俄國的世界級短篇小說巨匠,是俄國19世紀末期最後一位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與莫泊桑和歐·亨利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是一個有強烈幽默感的作家,他的小說緊湊精煉,言簡意賅,給讀者以獨立思考的餘地。其劇作對20世紀戲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堅持現實主義傳統,注重描寫俄國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藉此真實反映出當時俄國社會的狀況。他的作品的三大特徵是對丑惡現象的嘲笑與對貧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並且其作品無情地揭露了沙皇統治下的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和社會的丑惡現象。他被認為19世紀末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

8. 契訶夫短篇小說精選的作者簡介

契訶夫(1860—1904),俄國作家,1860年1月29日生於羅斯托夫省塔甘羅格市。1879年進入莫斯科醫科大學醫學系,1884年畢業後在茲威尼哥羅德等地行醫,廣泛接觸平民和了解生活,這對他的文學創作有良好影響。他的主要作品有:《勝利者》(1883)、《變色龍》(1884)、《草原》(1888)、《沒意思的故事》(1889)、《庫頁島》(1893-1894)、《在流放中》(1892)、《第三病室》(1892)。後來,他由開始創作戲劇,如《結婚》(1890)、《蠢貨》(1888)、《求婚》(1888-1889)、《一個不由自主的悲劇角色》(1889-1890)、《伊凡諾夫》(1887-1889)、《櫻桃園》(1903-1904)等等。

9. 契訶夫短篇小說-套中人的梗概

1、梗概
《套中人》寫一個小城的中學古希臘文教員別里科夫,他在晴天也穿著雨鞋、帶著雨傘出門,習慣於把一切日常用具裝在套子裡面。他與世隔絕,好比一個裝在套子里的人,卻喜歡到處告密,長期危害了這個小城居民的自由,小城的生活因而變得死氣沉沉。他也想到結婚,但害怕"生出什麼事來",久久不敢向女方求婚,後來看見她竟騎自行車上街,認為太不體面,因此和她哥哥爭吵,被從樓梯上推下來,不久即死去。
2、作品簡析
作品通過對別里科夫的思想性格特徵的刻畫及其婚事遭遇的描寫,塑造出一個膽小怕事,因循守舊、害怕新事物和扼殺新思想的"套中人"的典型形象,從而揭露了沙皇專制統治造成的惡濁黑暗的政治空氣,批判了頑固維護舊制度、舊秩序的反動勢力,並暗示出反動勢力最後覆滅的命運。
3、作者簡介
契訶夫(1860—1904),俄國作家,1860年1月29日生於羅斯托夫省塔甘羅格市。1879年進入莫斯科醫科大學醫學系,1884年畢業後在茲威尼哥羅德等地行醫,廣泛接觸平民和了解生活,這對他的文學創作有契訶夫被稱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他一生創作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說,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具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通過幽默可笑的情節進行藝術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來反映當時的俄國社會。評論家稱,他的小說:「再現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軟弱,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瑣。」

10. 關於契訶夫短篇小說《兇犯的賞析

關於契訶夫短篇小說《兇犯》的賞析:

一個胖子,一個瘦子,本是好朋友,可「三品文官」「兩枚星章」卻立刻拉開了兩人的距離。文章通過人物前後矛盾的語言和動作的對比描寫,突出了瘦子身上那種趨炎附勢、巴結奉迎的世俗心理;用漫畫式的誇張手法寫人物的外貌神態,突出表現了瘦子阿諛、諂媚的奴才相。

文章除了五處對丹尼斯的外貌和神態描寫外,其它都是法官與丹尼斯的對話。可以說,文章主要是通過對話來描寫人物性格,展開故事情節的。雖然題目叫「兇犯」,實際上並未造成惡性事故。

文章的結尾丹尼斯在審訊結束後被押走,將被關進監獄。他直至被押走都不知道自己是因為拿了個螺絲帽(他仍認為這事微不足道)而被關進監獄。他固執地以為是村長造了假帳(這是事實),害了他。不能簡單用愚昧無知來評判他,畢竟他也只不過是根據自己的生存環境,按照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做對自己有利的事罷了。

(10)契訶夫短篇小說背景擴展閱讀

《兇犯》的背景:

1880年底,哥哥尼古拉介紹,20歲的契訶夫結識了19歲列維坦,列維坦是19世紀俄國偉大的畫家。他們兩人一個愛文學、一個愛美術,但是在藝術創作的氣質神韻方面有很多相似點。

列維坦有不少畫作是在與契訶夫同游、釣魚、打獵、休閑過程中創作的,如果而這篇小說《帶閣樓的房子》,則是契訶夫以列維坦為原型人物,創作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