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說分類 » 聽書網韓信軍事
擴展閱讀
小說免費下txt全文下載 2021-09-14 12:13:28
小說重生追美記百度雲 2021-09-14 12:11:58

聽書網韓信軍事

發布時間: 2021-06-17 08:14:47

『壹』 韓信的軍事才華究竟有多高

中國古代歷史上,在爭奪天下的大的戰爭中,雙方往往要打幾十年,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他六齣祁山,也沒能滅掉魏國,而楚漢相爭的歷史,僅僅用了四年時間,漢軍就全面勝利,統一了全國,建立了漢朝,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因為漢朝劉邦有韓信這樣的軍事家。下面來看韓信的著名七大戰役。

第一戰役:東歸之戰。這一仗,初出茅廬的韓信採取了「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策略大獲成功,結果劉邦的漢軍從四面環山、出入極其困難的漢中盆地,一下就佔領了陝西省的關中平原,使得劉邦的漢軍擁有了與西楚霸王項羽的楚軍爭奪天下的根據地。

第二戰役:伐魏之戰。這一仗,韓信採取木罌渡軍超級戰略。當時魏國的都城在山西省的平陽,韓信和灌嬰、曹參帶兵十萬來到陝西一側的臨晉津,黃河對岸的魏兵防守很嚴密,韓信留灌嬰帶領一萬士兵和一百多條船隻在這邊准備渡河,並且派人收買了好多瓶口小、肚子大的木罌,他和曹參帶著這些木罌和一部分士兵來到上游的陝西韓城縣一帶,這里河對岸的魏兵很少,韓信讓士兵把木罌綁在木筏下面,這樣木筏子的載重量大大增加,他們用這種木罌筏子把大軍順利渡過黃河,向陽平一路殺來,魏王豹帶兵來抵擋時,灌嬰也趁機帶兵渡河,攻下了臨晉津,向平陽殺了過來,在前後夾擊下,魏王豹投降了。

第二戰役:滅趙之戰。這一仗,韓信靈活運用背水而擊的超級戰術。當時趙國的相國陳余把二十萬兵馬集中河北省的井陘口,韓信了解到這個情況以後,就大膽地通過了狹窄的山路,在距離井陘口三十里的地方安營紮寨。韓信安排兩千名騎兵每人持一桿漢軍的紅旗,隱藏在可以看見趙國軍隊的山林里,第二天漢軍渡過河,在岸上扎了營,擺了陣勢,叫做背水陣,趙軍看了哈哈大笑,他們笑韓信不懂兵法,在這種地方扎營,一旦失敗就沒有退路,非全軍覆沒不可。等到天色大亮,漢軍便向趙軍進攻,趙軍開門迎敵,打了好久,漢軍漸漸支持不住,漢軍便扔了旗幟、丟了戰鼓,向河邊退去,趙國營寨里的士兵看到趙軍勝利了,便出來撿拾漢軍的旗幟和戰鼓,漢軍退到河邊,見無路可退,便拚命的殺向趙國軍隊,這時候,埋伏在樹林里的兩千名漢軍騎兵便沖向趙軍的營寨,拔掉趙軍的旗幟,插上漢軍的紅旗。趙國軍隊打著打著,發現自己的軍營飄揚著漢軍的旗幟,他們意識到自己的軍營已經被漢軍佔領了,他們可能已經被包圍了,於是,他們兵敗如山倒,四散逃跑,將軍們攔也攔不住,結果趙國軍隊一敗塗地,漢軍殺了陳余和趙國國王。

第四戰役:滅齊之戰。這一仗,韓信靈活運用半流而擊的超級戰術。韓信帶兵先是在齊國沒有防備的情況下,攻下了齊國的七十多座城池,這時項羽派大將龍且帶領二十萬兵馬前來對付韓信,龍且是項羽手下頭等大將,他並不把韓信放在眼裡,認為韓信以前的勝利是因為韓信沒有碰到真正的對手,碰到的都是些無能之輩,而韓信卻不敢輕視龍且,他先是撤退,在一個適當的地方駐兵,又請漢王調來了曹參、灌嬰兩支人馬,他觀察濰水河的地形,用一萬多隻麻袋裝上沙子堵住了濰水的上游,使下游的水量很少,然後,韓信帶領一支人馬過河挑戰,打了一陣子後,漢軍戰敗、撤退,龍且不顧副將周蘭的勸阻,命令全軍渡河追擊,正當楚軍渡河時,漢軍在上游搬開了沙袋,滾滾河水淹死了不少楚軍,過了河上岸的楚軍,全被早已等待在那裡的漢軍殺死,就連龍且也在慌亂中被漢軍殺死。接著,漢軍去追擊齊王田廣,齊王被漢軍活捉,被韓信所殺,至此,齊國滅亡了。

第五戰役:,垓下之戰 。這一仗,韓信採取「十面埋伏」和「四面楚歌」的超級戰術。結果成功消滅了西楚霸王及其楚軍的主力部隊,楚漢相爭,徹底結束,劉邦建立了漢王朝。
也正是因為這樣,後人稱孫武為「兵聖」,而稱韓信為「兵仙」,可見其非凡的軍事才能得到了世人的一致認可。

『貳』 韓信的軍事才能是真的還是吹出來的

王者榮耀中的韓信怎麼都是「十個韓信九個坑,還有一個小學生」?玩過王者榮耀的小夥伴都知道,韓信在前期實力不強,經常被隊友喊「猥瑣發育別浪」,然而在歷史中的韓信,「功無二於天下」這幾個字,實在是當得起。「兵仙」,唯有韓信。

你能做到嗎?在正面戰場上,劉邦可以說是被項羽壓著打,領導這么拖後腿,不可能還可以繼續打勝仗。每次都把自己剛剛鍛煉好的手下給搶走,而且不是一個兩個,是幾十萬。你要是能做到,你是不是想要扶搖直上九萬里啊?當然,有人不服,想學韓信的背水一戰,後來大家都記住他的名字了,他叫馬謖。

『叄』 韓信家貧沒上過私塾,那麼他的軍事知識在哪裡學的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咱們同時提一個問:孫武的軍事知識是從哪裡來的?吳起的軍事知識是從哪裡來的?曹劌、先軫這些人的軍事知識是從哪裡來的?

第五,韓信最先和六國打仗的時候,其實還體現不出他的才華。因為六國的那些人,其實一個個都是蠢材。韓信稍微動動腦筋,都能打贏他。最重要的是和項羽打。而這個,他是佔有優勢的。因為他跟著項羽干過很長一段時間,對項羽特別了解。可以說,他是特別能打項羽的一個人。從垓下之戰他採用「四面楚歌」打敗項羽,就可以看出,他很清楚項羽對士兵其實比較刻薄的(坑殺秦降卒20萬人就是一個證明),不太重視士兵的思想工作。因此,一曲楚歌,就讓項羽的士兵們跑了一大半。(參考資料:《史記》)

『肆』 韓信的軍事才能從哪裡來的

按照書上說,是一個老頭給他的一本兵書。其實很多人天生就有軍事才能,很能打仗,並且也沒受過什麼軍事教育。每個時期都曾經出現過這樣的歷史人物。
很多都是草根出身,天才的人很快就能在對陣中如魚得水,出類拔萃。勝利的取得的是天時地利人和都站才行,所佔重要性是分次序的。

『伍』 韓信未受過正規軍事訓練,他的軍事能力是怎麼來的

根據司馬遷在《史記》中的記載,韓信是布衣出身,受過胯下之辱,曾經向洗衣服的老婆婆討過食物。從他的這個狀況來看,他不應該受過良好的教育。不過,從他背水一戰成功之後,與將士講兵法來看,他又像是一個熟讀兵書的人。

關於韓信,文字資料太少,所以無法看到一個全貌。在人類歷史上,從未有哪個軍事家是生來就是軍事家的,都是從戰爭、書本中學習了戰爭的直接和見解經驗,然後才成為軍事家的。那麼韓信的直接與間接經驗來自哪裡呢?為何蕭何、韓信都勸劉邦重用他呢?

恥與絳、嬰同列

司馬遷記載,韓信屢次給項羽出奇謀,項羽都沒有採納,從這個細節可以看出,韓信在項羽軍中應該是中下級謀士。他從公元前208年跟隨項羽到公元前205年投奔劉邦,在項羽麾下至少服役三年。這三年,他經歷了幾十次重大的戰爭,其中就有破釜沉舟的巨鹿之戰。韓信的直接與間接軍事經驗全部來自項羽。

結語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韓信在項羽身邊工作的三年間,直接參與了重大戰爭的決策討論,親眼目睹了巨鹿之戰的勝利,對項羽有一番透徹的了解。同時,他在這個期間,也系統學習了來自項梁、項羽體系內的兵法。背水一戰與破釜沉舟的類似邏輯告訴我們,韓信的軍事能力與經驗來自項羽,但又高於項羽。這就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道理吧。

參考文獻:

1.《史記》;

2.《漢書》;

3.《漢帝國的建立與劉邦集團》;

4.《劉邦與其功臣集團關系新論》。

『陸』 韓信的軍事才華到底有多厲害

說起韓信,“武廟十哲”之一的地位絕對給足了韓信面子,論及韓信才華,其軍事才能絕對堪稱一代典範,為後世所尊崇。韓信的故事可謂是耳熟能詳,在我們眼裡,一國貴族落魄流離,無財無職,他的曾經可謂是極其不堪,但正是這樣一個人,在天下戰亂,楚漢爭霸的時候卻能一躍而起,從軍中小吏到戰功赫赫的大將軍,之後又能封王稱侯,這一切都離不開韓信卓越的軍事才華的奠基,正是在他的軍事才能之下,他才能立足於亂世之中。

劉邦之所以能夠安定天下,韓信可謂是功勞不小,正是韓信的卓越軍事才華,劉邦才能穩坐龍椅,打敗項羽。

『柒』 韓信的軍隊

排第一我想都不為過。 就憑他那句韓信點兵多多益善,就足矣證明他的軍事天才。 項羽可以算得上是文武雙全的一代英雄,巨鹿之戰破釜沉舟一舉成名,還不是死在韓信的四面楚歌。韓信是個軍事天才,確實可以算得上是前無故人後無來者

『捌』 韓信的軍事才能是跟誰學的是自學成才嗎

我認為韓信的軍事才能一方面是他的個人天賦所決定的,另一方面,大家不要忘了,韓信一開始是在項羽的帳下效力的,項羽是舉世公認的戰神,韓信應該從項羽身上學到了很多有用的東西。

『玖』 可以從哪幾個成語能看出來韓信打仗有多厲害的

人人都知道韓信打仗厲害,就大的戰役來說,就沒有失敗過。每次看到有人搞什麼排行榜的時候,不用猜,韓信總會上榜,甚至排名不低。實在是因為他的故事充滿傳說、他的戰績太過驚人,從未領兵打仗的執戟之士,直接被劉邦拜為大將軍,獨領一軍,橫掃七國(秦、魏、代、趙、燕、齊、楚)。大小七十餘戰從無敗績的西楚霸王,也正是遇到了韓信,才一戰敗北,自刎烏江。韓信的戰爭藝術,讓人驚嘆,每次打勝仗,都創造出成語供後人仰視,今天我們就來從成語中看看,韓信到底有多牛!


就兵法而言,韓信真的是把用兵上升到了藝術的層面!能創造如此多體現用兵如神的成語的人,恐怕只有韓信,“韓兵仙”了!

『拾』 論韓信軍事才能

韓信作戰特點在於攻心,能把音樂玩成武器。我想全世界就韓信一人。
細說帶兵打仗,簡直就是一種藝術;韓信所有戰役都有異曲同工之妙,特點就在於瓦解敵方士兵心理。就連給韓信作傳的司馬遷都稱此人世間奇才!!
韓信起初跟隨項梁起義,項梁死後收編在項羽軍隊中。范增曾經告訴項羽,韓信有奇才,不用就殺掉,結果項羽不聽,就讓韓信當他的保安。後來韓信投靠劉邦,當了一個管糧倉的小官,是蕭何發現韓信的才華,請求劉邦拜為三軍大元帥(也就是我們說的軍委主席)。韓信就是這么起家的。
其實韓信戰役基本都是兵不血刃;個人認為最經典的就是背水一戰:
韓信、張耳統兵幾萬欲過太行山井陘口進攻趙國。趙王與成安君陳余陳兵二十萬在井陘口抗擊漢軍。廣武君李左車說成安君:「韓信渡西河、擄魏王、擒夏說、血洗閼與。現又有張耳加盟,乘勝欲下趙國,軍隊銳不可當。可是我聽說:『千里運糧,士卒就有挨餓的危險;到吃飯時才去打柴做飯,軍隊就不會餐餐吃飽!這井陘口,車不可並行,騎兵不可列隊,行軍數百里,其糧草必落在後面,希望您暫撥給我三萬奇兵,我從小路截斷漢軍輜重糧草;您深挖護營壕溝,加高兵營圍牆而待。漢軍前不得戰,退不得回,我的部隊斷絕漢軍後路,荒野無食可掠,不出十日,韓信,張耳的頭顱就可懸在您的旗下。希望您考慮採納我的計謀,否則定被他倆擒獲。」

成安君陳余是一個書生,認為正義之師不用奇謀詭計,所以表示反對說:「兵法上講,十倍於敵人的兵力就包圍它,一倍於敵人的兵力就與之交戰。韓信雖號稱數萬人,其實不過數千人,千里迢迢來奔襲我們,士兵早已疲憊之極,我們卻避而不擊,若更強大的敵人前來,我們將如何對付?諸侯一定會認為我們膽怯,會輕易地攻打我們。」最終沒聽李左車的計策。

韓信派人暗中探聽,得知李左車的計策沒被採納,非常高興。大膽引兵前來,離井陘口三十里駐紮下來,半夜選二千輕騎兵,人持一面紅旗,從小路來到山坡上偽裝隱蔽起來,窺視趙軍,並且告誡將士:趙軍見我軍出擊,一定傾巢而出,你們就乘機迅速沖入趙軍營地,拔掉趙國旗幟,插上漢軍紅旗。同時命令副將傳令大家:「今天打敗趙軍之後會餐。」將士們誰都不相信,只好假意稱是。韓信又召集將領們分析認為,趙軍已先佔據了有利的地勢,他們在未見到漢軍大將旗鼓之前,定會擔心我們遇到阻險而退兵,是不肯輕易發兵攻打我們的。於是韓信派一萬人為先頭部隊,背靠河水擺開陣勢,趙軍見漢軍擺出只有前進而無退路的絕陣,都大笑不已。天剛亮,韓信打起了大將軍的旗號和儀仗鼓吹,擊鼓進軍井陘口。趙軍果出營迎擊,大戰良久,韓信、張耳棄鼓旗,佯裝打敗,退到河邊的軍陣之中。趙軍見狀,果然傾巢而出追逐韓信、張耳,爭奪漢丟下的旗鼓。韓信、張耳退人河邊陣地,水上軍迎戰趙軍,各個拚死作戰,趙軍無法把他們打敗。這時韓信所派的二千輕騎兵,等趙軍傾巢而出追擊漢軍,爭奪戰利品的時候,立即沖入趙軍營壘,拔掉趙軍旗幟,豎起二千面漢軍的紅旗。趙軍久戰不勝,想退回營壘,卻見營中遍是漢軍紅旗,大驚失色,認為漢軍已經把趙王及其將領全部俘虜了,於是陣勢大亂,四散奔走逃告。趙將雖斬數人,竭力阻止,卻不見成效。這時漢軍兩面夾擊,大破趙軍,在泜水(今河北省魏河)斬殺成安君陳余,活捉了趙王歇。

韓信又下令軍中不許殺李左車,有能擒者賞千金。不久,擒獲廣武君,韓信親自上前松綁,請廣武君面東而坐,自己執弟子之禮。

韓信大獲全勝,諸將前來祝賀,問到:「兵法上說,布陣應是『右背山陵,左對水澤』,如今將軍卻背水為陣,還說破趙軍之後會餐,當時我們不服,然而取勝了,這是什麼戰術?」韓信說:「此在兵法,顧諸君弗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後生,投之亡地而後存』乎?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經所謂『驅市人而戰之』也,其勢非置死地,人人自為戰;今即予生地,皆走,寧尚得而用之乎!」(《漢書·韓信傳》)諸將聽了都自嘆不如,更加佩服韓信的用兵之術了。
這一戰實際上就是在賭,結果還是贏了,算不上險勝,簡直就是神! 要我的話說,趕著街道上的人來打仗,要我當時在場,肯定喊著大夥把韓信給殺了,提頭投降趙軍。媽的韓信這混蛋趕著我們來打仗就算了,還要把我們置之死地!! 又或者韓信是怎麼肯定趙軍會全軍出動?如果趙軍用了別的方法,結果又會怎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