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三國演義 評書,哪裡有啊~在線收聽,
中國聲音網:http://music.jschina.com.cn/
在線評書,相聲.信息量很廣
❷ 關公過五關斬六將的聽書
1、過東嶺關時殺孔秀;過洛陽城時殺韓福;過汜水關時殺卞喜;過滎陽時殺太守王植;過黃河渡口時殺秦琪;在張飛占據的古城外殺蔡陽。 2、故事簡介 劉備軍被曹操擊敗,劉、關、張失散。其中關羽被曹操軍包圍。曹操非常欣賞關羽才華英武,曹操希望招...
❸ 懶人聽書三國演義第一章講的是什麼
第一回? 三個大漢結拜,劉備當大哥,關羽是二哥,張飛是小弟。張飛賣身家、拉隊伍打黃巾軍。
東漢末年,朝綱不振,天下大亂,張角帶領黃巾軍起義造反。幽州發榜招軍,劉備因看榜文與張飛結識,又在客店中認識了關羽,三人志同道合,於桃園中結義。三人打造兵器,訓練鄉勇,投幽州太守劉焉,並大敗黃巾軍於涿郡。後救青州,劉備出奇兵設埋伏,二敗黃巾軍。劉備又去助盧植,得其命前往穎川打探消息。穎川守將皇甫嵩、朱俊採用火攻,黃巾軍慌亂逃敗之時,又被曹操截殺一陣。劉備復回途中,卻遇盧植遭奸佞陷害,被押解京城問罪。劉備遂回涿郡,途遇黃巾軍追殺董卓敗軍。三人殺退黃巾軍,救了董卓,卻得董卓傲慢相待。
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❹ 劉備的相貌長得怎麼樣
劉備的相貌到底如何劉備的相貌到底如何
劉備的相貌
三國中說的很清楚,劉備此人:雙耳垂肩,目能自視其耳,雙手過膝。這大概就是因為劉備這么大一個人物出生的時候居然沒有「天降祥瑞」,所以後來的說書人只好憑想像加上的,果然讓人印象深刻,後來不但各派的說書人寫書人(不僅僅是毛本的《演義》這樣)即使是寫《三國志》的陳壽,也接受了這樣的一副「福像」。劉備是正宗的河北人,燕趙之地,向來以出豪傑聞名,每多慷慨之士,這是水土的關系,給人的印象似乎總是那種身長體大、不修邊幅,目露精光的狂客(正象張飛),劉備不能不說是一個異物---面目和善,彬彬有禮,且能委曲自己,「禮賢下士」,主動結交沒有文化的關,張等人,當然令他們感激涕零,引為知己。這樣看來古代的燕趙之士是最容易拉攏的了,只要你能做到「折節下交」,老前輩荊卿就便宜了燕丹那小子。我們注意劉備的耳朵---站在一個今人的角度,把之和歷史上、傳說中的其他人比較,就會吃驚地發現劉備實在是特別特別地特別---居然是和我佛如來差不多!
這實在令人吃驚,別的不說,在三國時期,外來和尚還是蹤影皆無,那還要到五代的時候,達摩和尚才遛噠到中原,三國時期的宗教,幾乎是清一色的道教,從張魯一家的五斗米,到搞的天下大亂的張氏三兄弟的太平教,統統是道教。難道劉備的樣子僅僅是和佛祖巧合嗎?
看過電視連續劇之後,大家都對佛祖有個印象--我佛如來是最平易近人的,他既非玉皇大帝那樣稍有不順就「龍顏大怒」(天上的皇帝和地上的皇帝都是一個樣子)也不象孫猴一樣亂蹦亂跳,甚至不象觀世音一樣化身萬千來拯救世人,他就那麼坐著,說說經,或者不說(不說的時候都不知道他究竟是醒著還是睡著了)。他容忍一隻老鼠從他腳邊偷油(只要別打翻琉璃盞),允許蠍子聽他的大道,允許手下干這作那甚至收賄(阿難,伽葉。一旦東窗事發還包庇手下)我佛實在是個老好人也是個好領導(對大多數人來說)這一切實在和劉備真象。更不用說我佛的形象---在收悟空的時候大家看到---正是雙耳垂肩,目能自顧其耳,雙手也過膝。
相貌是巧合嗎?
是古代的說書人…當然是以後幾個朝代的,在向他們的聽眾,也向後的讀者傳遞一個意思——劉備就是那亂世中的佛祖,只有劉備才能讓大家走上正途,過上無憂無慮的好日子。劉備的早期實在是個大問題,大家可以從前面寫的看到,也可以從小說中看到---他有什麼特別的地方,能讓那麼多人心服?尤其是讓一個典型的沒文化卻尤其錢的張飛和同樣沒文化卻有本事的關羽認這么一個既沒錢也每本事也沒啥特別的人作是同志?還拜作老大?恐怕後期(指有和尚以後的時期)的聽書人和讀者也會疑惑的。所以,說書人(羅貫中是集說書人的大全)用了很多筆墨來寫劉備的不凡之處,正是為了讓大家明白---哦!原來是這樣子的!對雙手過膝,我不知道是進化還是退化,反正猩猩呀猿呀猴子呀什麼的都是這個樣子--雙手過膝,而現代的人都知道人是從猴子變來的(反正古人是不知道的,而且他們還很羨慕猴子類能靈活地在一棵棵樹間躥來跳去,也因為這種羨慕,所以後來又出了不朽的巨作)。而且不管怎麼說,雙臂一長,手腕自然更厲害,同時「長袖善舞」的袖子也可以比一般人的做的更長。 長耳朵被古人視作是福像,古人崇拜那種長相特別的人,想起一個故事,也是一位很有名的古人,說是越是聰明的人,他的人中就一定越長,人中就是人臉部在鼻子和上嘴唇之間的那一部分,他的一個朋友就說啦:那這樣看來,驢子一定非常聰明了。自古的民間倒有另一種說法:耳朵長大的人耳根軟。這倒是有點道理,從劉備以後一生的行為來看,劉備的確(不管他內心怎麼樣)表現的是一個比較「軟」的人。
❺ 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是怎麼講的
劉備打聽到諸葛亮的住地後,便率關羽、張飛等人去拜訪,眾人來到了一處風景宜人的茅舍前,裡面出來一位小書童。劉備便很完整的說出自己的官名和名字以求見,沒想到小童卻說:"我記不住這么長的名字。"劉備只得說:"你說劉備求見便是。"小童這才回答:"先生一早出去了。"劉備問:"什麼時候能回來?"書童說:"那可說不定,也許是三五日,也許是十幾天,沒准。"劉備一請諸葛亮就這樣落了空。
第二次,劉備等人又專程拜見諸葛亮,竟又未見到。關羽、張飛等人頗為不滿,劉備卻對他們說:"此次未見,下次再來。"關、張二人更不高興,嘴裡嘟噥不停。
到了諸葛亮的茅廬,劉備下馬,虔誠地輕叩柴門。那位書童出來說:"諸葛先生正在堂上讀書呢。"
劉備非常高興地進去拜見,只見那位少年英俊年輕,也不過二十來歲。劉備恭敬地行個禮說:"我已久仰先生大名,這次終於見到您,實在萬幸。"那位少年慌忙還禮說:"將軍是劉豫州吧。聽書童說過,您曾經來找過我二哥。"劉備非常驚訝地問:"您不是卧龍先生嗎?"那少年說:"我是諸葛均。大哥諸葛謹在東吳做官,我和二哥孔明在這兒躬耕。"
這時劉備二請孔明又撲了空,他只好給諸葛先生留下一封信,信中表達敬仰之意,並且說改日再來拜訪。就這樣過了幾天,劉備打聽到諸葛亮確實在家,劉備就讓關羽、張飛做陪,三赴隆中。第三次,劉備終於見到了諸葛亮。諸葛亮被劉備的真心真意所折服,立刻同意效力,劉備終於請出了孔明出山。這就是歷史上"三顧茅廬"的故事。
❻ 劉備長什麼樣子啊。
劉備的相貌到底如何劉備的相貌到底如何
劉備的相貌
三國中說的很清楚,劉備此人:雙耳垂肩,目能自視其耳,雙手過膝。這大概就是因為劉備這么大一個人物出生的時候居然沒有「天降祥瑞」,所以後來的說書人只好憑想像加上的,果然讓人印象深刻,後來不但各派的說書人寫書人(不僅僅是毛本的《演義》這樣)即使是寫《三國志》的陳壽,也接受了這樣的一副「福像」。劉備是正宗的河北人,燕趙之地,向來以出豪傑聞名,每多慷慨之士,這是水土的關系,給人的印象似乎總是那種身長體大、不修邊幅,目露精光的狂客(正象張飛),劉備不能不說是一個異物---面目和善,彬彬有禮,且能委曲自己,「禮賢下士」,主動結交沒有文化的關,張等人,當然令他們感激涕零,引為知己。這樣看來古代的燕趙之士是最容易拉攏的了,只要你能做到「折節下交」,老前輩荊卿就便宜了燕丹那小子。我們注意劉備的耳朵---站在一個今人的角度,把之和歷史上、傳說中的其他人比較,就會吃驚地發現劉備實在是特別特別地特別---居然是和我佛如來差不多!
這實在令人吃驚,別的不說,在三國時期,外來和尚還是蹤影皆無,那還要到五代的時候,達摩和尚才遛噠到中原,三國時期的宗教,幾乎是清一色的道教,從張魯一家的五斗米,到搞的天下大亂的張氏三兄弟的太平教,統統是道教。難道劉備的樣子僅僅是和佛祖巧合嗎?
看過電視連續劇之後,大家都對佛祖有個印象--我佛如來是最平易近人的,他既非玉皇大帝那樣稍有不順就「龍顏大怒」(天上的皇帝和地上的皇帝都是一個樣子)也不象孫猴一樣亂蹦亂跳,甚至不象觀世音一樣化身萬千來拯救世人,他就那麼坐著,說說經,或者不說(不說的時候都不知道他究竟是醒著還是睡著了)。他容忍一隻老鼠從他腳邊偷油(只要別打翻琉璃盞),允許蠍子聽他的大道,允許手下干這作那甚至收賄(阿難,伽葉。一旦東窗事發還包庇手下)我佛實在是個老好人也是個好領導(對大多數人來說)這一切實在和劉備真象。更不用說我佛的形象---在收悟空的時候大家看到---正是雙耳垂肩,目能自顧其耳,雙手也過膝。
相貌是巧合嗎?
是古代的說書人…當然是以後幾個朝代的,在向他們的聽眾,也向後的讀者傳遞一個意思——劉備就是那亂世中的佛祖,只有劉備才能讓大家走上正途,過上無憂無慮的好日子。劉備的早期實在是個大問題,大家可以從前面寫的看到,也可以從小說中看到---他有什麼特別的地方,能讓那麼多人心服?尤其是讓一個典型的沒文化卻尤其錢的張飛和同樣沒文化卻有本事的關羽認這么一個既沒錢也每本事也沒啥特別的人作是同志?還拜作老大?恐怕後期(指有和尚以後的時期)的聽書人和讀者也會疑惑的。所以,說書人(羅貫中是集說書人的大全)用了很多筆墨來寫劉備的不凡之處,正是為了讓大家明白---哦!原來是這樣子的!對雙手過膝,我不知道是進化還是退化,反正猩猩呀猿呀猴子呀什麼的都是這個樣子--雙手過膝,而現代的人都知道人是從猴子變來的(反正古人是不知道的,而且他們還很羨慕猴子類能靈活地在一棵棵樹間躥來跳去,也因為這種羨慕,所以後來又出了不朽的巨作)。而且不管怎麼說,雙臂一長,手腕自然更厲害,同時「長袖善舞」的袖子也可以比一般人的做的更長。 長耳朵被古人視作是福像,古人崇拜那種長相特別的人,想起一個故事,也是一位很有名的古人,說是越是聰明的人,他的人中就一定越長,人中就是人臉部在鼻子和上嘴唇之間的那一部分,他的一個朋友就說啦:那這樣看來,驢子一定非常聰明了。自古的民間倒有另一種說法:耳朵長大的人耳根軟。這倒是有點道理,從劉備以後一生的行為來看,劉備的確(不管他內心怎麼樣)表現的是一個比較「軟」的人。
❼ 關羽敗走麥城時,馬超距離關羽不過10公里,他為何置若罔聞
大家都看過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三國演義不僅是小說好看,而且以小說為背景的電影和電視劇都是非常好看的,裡面的每一個故事都是十分精彩的,比如劉備的三顧茅廬,趙雲的七進七出等等,這些故事都是膾炙人口的故事,往往得到了很多人飯後的談資,很多人都喜歡聽書,聽書的講這些故事都是很動人的。
從正史上看,投奔劉備之前,關羽和馬超沒見過,但是大家又說了,就算沒見過,他們倆同時為劉備效力,馬超也不應該不救關羽啊。但是,據正史記載,公元215年馬超投降劉備的時候,劉備封馬超為征西將軍,馬超也就是在公元215年開始管臨沮的,而關羽敗走麥城之後被殺是公元219年,馬超管臨沮是公元215-217年,所以關羽被殺之後,馬超已經離開了臨沮,所以說他當時就不在臨沮,就不談沒救關羽了。所以關羽的死就和他沒有關系了,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劉備並沒有給馬超實權,馬超可以說是調不動大軍的,所以劉備在關羽死後也沒有怪罪馬超。
❽ 劉備的一生是怎麼樣的
劉備(161—223),即蜀漢昭烈帝。三國時蜀漢的建立者。公元221—223年在位。字玄德,琢郡涿縣(今河北涿州)人。漢遠支皇族。小時候家裡貧窮,與母販鞋織席為業。東漢末起兵,參加鎮壓黃巾起義軍的戰爭。在軍閥混戰中,曾先後依附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後採用諸葛亮聯孫權拒曹操之策,於建安13年(208年)聯合孫權,大敗曹操於赤壁,佔領荊州,力量逐漸壯大。不久又奪取益州和漢中。公元221年稱帝,定都成都,國號漢,建元章武,次年在吳蜀「彝陵之戰」中大敗不久病滅。
劉備能從一個賣草鞋的漢王朝皇室遠親,成為割據一方的軍閥,最後成為蜀漢的開國皇帝,是與他的用人策略分不開的。在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出現的人才是任何歷史時期都無法比擬的,劉備既無曹操一代梟雄的政治家謀略,也無孫權割據江東的根據地,但卻能從一介布衣而三分天下,所依靠的,就是他用人的得當。
起兵初創業
劉備跟東西兩漢的皇室,都頗有些淵源,他是漢景帝的兒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後來因為漢武帝「推恩令」的實施和劉氏皇族枝葉的不斷繁茂,到劉備的時候,已經是家境貧寒,平日只得以販鞋織席維持生計。不過劉備從小就懷有大志,他曾在家鄉的大桑樹底下玩樂時說:「我將來一定要乘上有真正篷蓋的天子之車。」
如果不是東漢末年爆發的黃巾大起義,也許劉備只能編一輩子的草鞋,這個起義給了劉備一個機遇。當時,東漢朝廷派大軍鎮壓起義軍,各地的軍閥豪強也紛紛拉起人馬,以鎮壓義軍為名,搶佔地盤,擴充實力。劉備也趁機拉起一支鄉勇,加入鎮壓起義軍的行列,正是這次起兵,使得劉備有幸與關羽、張飛二人結識,並成為兄弟,留下了一段「桃園三結義」的佳話。
後來,劉備因鎮壓義軍「有功」,被朝廷任命為安喜縣尉。但隨後,劉備就因鞭笞前來巡視各縣督察官吏並收受賄賂的督郵,掛印而去。他走投無路,便去投奔早年的同窗好友,幽州軍閥公孫瓚,被任命為平原縣令。在此,劉備積極發展自己的勢力,贏得世人民心,使得附近民眾及各方人士紛紛來投奔依附他。
這時,群雄逐鹿中原,各地軍閥混戰不已。曹操進攻徐州牧陶謙,陶謙派人向公孫瓚告急,劉備就領命前往徐州(今蘇北魯東南一帶)援救,後來,陶謙見劉備兵力不多,就給了他四千人馬,封他為豫州刺史,讓他屯駐小沛。陶謙病死後,劉備趁機接管徐州,開始躋身於大軍閥之列。但隨後就遭到壽春的袁術進攻,並勾結呂布,襲擊劉備的後方下邳。劉備腹背受敵。只得投奔曹操。曹操舉薦劉備為豫州牧,隨後與劉備共同出兵對付呂布,將呂布擒住。呂布向曹操告饒說:「曹公所怕的不過是呂布,現在我已歸順,天下不必憂慮。您統帥步軍,我幫您統率騎兵。何愁天下不平定?」說得曹操也有些心動。劉備說:「曹公難道忘了丁原和董卓的事嗎?」曹操點頭稱是,於是將呂布殺掉。這時,劉備又被曹操上表推舉為左將軍。
煮酒論英雄
這時的劉備,雖依附於曹操之下,但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的夢想。曹操似乎對劉備很好,出入都要劉備相陪。劉備見曹操這樣尊重他,心裡反倒不安,因為他有自己的雄心大志,生怕遭到曹操的猜疑。有時,劉備還在院子里刨地種菜,澆水捉蟲,樂此不倦,一副悠然自得,胸無大志的樣子,其實他是以此來掩蓋自己。
曹操表面上看重劉備,暗地裡也在防備他。
這時候,朝廷里出了一件事。因為曹操權傾朝野,漢獻帝嫌他太專橫,要外戚董承設法除掉曹操。於是他寫了一道密詔縫在衣帶里,又把這條衣帶送給董承。
董承接到衣帶中的密詔,就約了他的幾個親信,商量怎樣除掉曹操。他們覺得自己力量不夠,認為劉備是皇室的後代,一定會幫助他們,就秘密找劉備商量,叫劉備一起干。劉備同意了。
沒多久,曹操邀請劉備去喝酒。兩個人一面喝酒,一面有說有笑,談得很融洽。他們談著談著,很自然地談到天下大事上來了。曹操拿起酒杯,說:「您看現在那麼多人在爭奪天下,有幾個算得上英雄呢?」劉備說:「袁紹久在冀州經營,號稱擁兵百萬,有良將數十人,又曾誅殺宦官,平定宦官之禍,可稱得上英雄。」曹操笑言:「袁紹剛愎自用,有雄心而無進取之心,稱不上英雄。」劉備又說:「公孫瓚固守遼東;劉表坐擁荊州,雄踞一方,應該算得上英雄。」曹操又說:「此二人雖有根據地,但胸無大志,更不能稱作英雄。」劉備又說:「孫策、孫權偏安東吳之地,又有傳國玉璽,能稱得上英雄了吧?」曹操搖搖頭說:「偏安東吳,不在中原地區,只能稱得上一方豪傑,算不上英雄。」
劉備謙虛地說:「那麼我說不上來。」
曹操面露笑容,從容地對劉備說:「依我看,當代的天下英雄,只有將軍和我曹操兩個人。像袁紹這號人,算不上什麼。」
劉備為了跟董承同謀的事,心裡正在七上八下,聽到曹操這句話,大吃一驚,身子打了一個寒戰,連手裡的筷子也掉了下來。
就在這節骨眼上,天邊閃過一道電光,接著就豁喇喇響起一聲響雷。劉備一面低下身子拾筷子,一面說:「這個響雷真厲害,把人嚇成這個樣子。」
就這樣,他總算把驚慌的神情掩飾過去,沒讓曹操看出破綻。
喝完酒出來,劉備再三捉摸曹操的話,覺得曹操把他看作惟一的敵手,將來不會輕易放過他。打這以後,他一面和董承他們聯絡,共同設法除掉曹操;一面找機會離開許都。
正巧,袁術因被曹軍打敗,想經徐州北上投奔其兄袁紹。曹操不願他倆聯合,准備派兵截擊。劉備趁機請求前往。曹操未加考慮,隨口答應,劉備立即將兵脫離曹操而去。郭嘉等人聽說此事,連忙來見曹操,大聲說道:「主公不可放劉備出去!劉備出去後必然叛變作亂!」曹操一聽,不覺後悔起來,馬上派人追趕劉備,但劉備已走得無影無蹤了。
到了第二年春天,有人向曹操告發了董承和劉備在許都合謀反對曹操的事。曹操把董承和他的三個心腹都殺了,並且決心親自發兵征討劉備。那時候,袁紹已經兼並了幽州(在今河北北部,遼寧大部分)擁有幾十萬人馬,揚言要進攻許都。曹操就決定把一部分精兵守住官渡(在今河南中牟東北),防備袁紹進攻。他親自帶領大軍進攻徐州。劉備派人向袁紹求救,袁紹手下的謀士田豐勸袁紹乘許都兵力空虛的時候偷襲曹操,袁紹沒有同意。曹操大軍進攻徐州。劉備兵少,抵擋不住曹操的進攻,只好放棄徐州往冀州投奔袁紹。
袁紹聽說劉備被曹操打敗來投奔自己,十分高興,以為又添了一個對抗曹操的幫手,馬上派軍前去迎接。一個多月後,劉備散失的部眾漸來會集,力量漸漸恢復。
三顧茅廬
這時,袁紹與曹操在官渡大戰,結果全軍潰敗,劉備知道後,遂南下投奔荊州太守劉表。劉表讓劉備屯駐新野(今河南新野)防備曹軍南下。
長期以來,劉備本人,雖然寬厚待人,很得民心,卻不能在軍事、政治方面作出很好的決策,當然就不容易佔領基地,佔領了也不能夠守住。主要原因是劉備實力不足,無法與勢力雄厚的大軍閥曹操等人抗衡,再者,劉備知道自己雖有關羽、張飛等幾員猛將,但缺乏才能出眾的軍師謀主。因此,劉備渴慕賢才奇士輔佐自己。
於是劉備便在新野尋訪,先是找到了「水鏡先生」司馬徽,但此人並不想踏入軍閥混戰、群雄爭霸的這塊是非之地,不過他給劉備提供了尋找「卧龍、鳳雛」的線索。果乎其然,正在他渴望著人才的時候,人才來了,這就是化名單福的襄陽名士徐庶,此人氣節高尚,思想深沉,是個才華橫溢的決策人物。他一來就替劉備三敗曹操,並且乘虛奪取了樊城,這對劉備來說那當然是雪中送炭。但好景不長,曹操假造徐庶母親的「親筆信」,騙走了徐庶。劉備在送徐庶時流著眼淚說:「先生既去,劉備亦將遠遁山林也。」徐庶為之所感動,本已分手了,他又打馬回來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本來徐庶以其卓越的才能,就此取得了劉備的充分信任,而當他把諸葛亮和自己比誰高誰低時,他卻說:「跟他相比,猶如是駑馬並麒麟、一隻烏鴉配一隻鳳凰。他可以比管仲、樂毅,以吾觀之,管、樂恐怕不及此人。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蓋天下一人也!」當他介紹完這位卧龍先生的姓氏、家世及當時的生活狀況後,而後又補充一句:「卧龍先生乃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啊。」他的介紹,使劉備在絕望之中又看到了希望,竟至踴躍而言:「今日方知『卧龍、鳳雛』之語。哪知道大賢只在目前!不是先生言,劉備有眼就像瞎子了!」於是下定了非把諸葛亮請出來不可的決心。
劉備打聽到諸葛亮的住地後,便率關羽、張飛等隨從前去拜訪,眾人來到了一處風景宜人的茅舍前,裡面出來一位小書童。劉備便很完整的說出自己的官名和名字以求見,沒想到小童卻說:「我記不住這么長的名字。」劉備只得說:『你說劉備求見便是。」小童這才回答:「先生一早出去了。」劉備問:「什麼時候能回來?』書童說:「那可說不定,也許是三五日,也許是十幾天,沒准。」劉備一請諸葛亮就這樣落了空。
第二次,到了諸葛亮的茅廬,劉備下馬,虔誠地輕叩柴門。那位書童出來說:「諸葛先生正在堂上讀書呢。」
劉備非常高興地進去拜見,只見那位少年英俊年輕,也不過二十來歲。劉備恭敬地行個禮說:「我已久仰先生大名,這次終於見到您,實在萬幸。」那位少年慌忙還禮說:「將軍是劉豫州吧。聽書童說過,您曾經來找過我二哥。」劉備非常驚訝地問:「您不是卧龍先生嗎?」那少年說:「我是諸葛均。大哥諸葛謹在東吳作官,我和二哥孔明在這兒躬耕。」
劉備等人又專程拜見諸葛亮竟又未見到。關羽、張飛等人頗為不滿,劉備卻對他們說:「此次未見,下次再來。」關、張二人更不高興,嘴裡嘟噥不停。劉備只好給諸葛先生留下一封信,信中表達敬仰之意,並且說改日再來拜訪。就這樣又過了幾天,劉備打聽到諸葛亮確實在家,劉備就讓關羽、張飛作陪,三赴隆中。這次,劉備終於見到了諸葛亮。諸葛亮被劉備的真心真意所折服,立刻同意效力,劉備終於請出了孔明出山。這就是歷史上「三顧茅廬」的故事。
劉備三顧茅廬,精誠所至,使諸葛亮大為感動。二人一見如故,相見恨晚。劉備虛心請教天下之事,諸葛亮便將自己對時局的精闢見解毫無保留地對劉備傾說。諸葛亮分析了曹、孫、劉當時各自佔有的天時、地利與人和的因素,提出了占荊襄、奪益州三分天下的戰略,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隆中對」。
在當時,隆中對策對苦苦求佐助而四處碰壁的劉備來說,勾畫出開創大業的仙境。他在屢遭挫折失敗、寄人籬下的困境中,猶如得到一副靈丹妙葯,使劉備振聾發聵,茅塞頓開,不禁連連叫好。於是,劉備便請諸葛亮一同出山,輔佐他成就大業。諸葛亮一來久聞劉備英名,早知劉備乃成大事之人,二來為劉備的誠懇心意所感動,遂同意出山。
隆中對後,劉備又遭到曹操的大軍進攻,於是離開新野南逃,在當陽長級坡被曹操團團包圍。劉備拋棄妻子部屬民眾,只帶領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突圍而走。趙雲孤身懷抱劉備弱子劉禪,殺出重圍、張飛在當陽橋頭喝退曹操大軍,都是三國之中的傳奇故事。後來劉備與孫權聯合,在赤壁火燒曹操水軍,擊潰曹軍。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
智取益州建蜀漢
赤壁之戰後,劉備總算是喘了一口氣,隨後又將武陵(今湖南常德)、長沙(今長沙)、桂陽(今湖南郴縣)和零陵(今湖南零陵)等四郡收復,開始有了三分天下的雛形。但其實力和地盤與曹、孫相比,仍難抗衡。因此,如何進一步增強勢力,擴張地盤,便成了當務之急。
當初,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就提出佔有荊益二州以成帝王之業,劉備佔有荊州後,便著手進取益州。
當時的益州是漢朝宗室劉璋的領地,他懦弱無能,因此內部危機四伏,全州上下都盼望賢德之人入主益州。當初曹操打下荊州,劉琮歸降,劉璋也極害怕,就想歸附曹操,便派張松去荊州拜見曹操,誰知曹操對張松十分冷淡,張松極為惱火,便辭別曹操,去見劉備。劉備對張松誠懇熱情,使張松十分感動,於是將益州地圖獻給劉備,並與法正等人一同密謀,想將益州獻給劉備。
這時,占據漢中的張魯進攻益州,劉璋便派法正去見劉備,想請劉備出兵攻打張魯。沒想到法正見了劉備,就直接請劉備去當益州的主人。劉備沒有立即答應,法正說:「以將軍的才華,正可利用劉州牧的懦弱,以張松為內應,奪取益州。然後依靠益州的豐富資源,憑借蜀道天險的地理位置建立帝王的基業。」劉備心動了,可嘴裡還是說:「我和劉璋都是漢室宗親,打他可就大逆不道了!」龐統聽說益州的法正又來了,劉備還有些猶豫是否入川,於是大力勸說劉備奪取益州,劉備假惺惺地推辭一番後,終於答應了。
劉備讓法正先回成都稟報,諸葛亮帶關羽、張飛、趙雲留守荊州,自己由龐統輔佐,帶黃忠、魏延、劉封、關平西進入川。隨後在張松、法正等人的支持下,與劉璋大戰,進占涪城、綿竹,包圍雒城(今四川廣漢)後,攻了足足一年,方把雒城攻下,軍師龐統也在攻城中中箭身亡。攻下雒城後,劉備即率軍包圍了成都,十幾天後,劉璋終於出城投降。劉備攻下成都後,自稱益州牧。
曹操見劉備奪得益州,便率兵來攻。劉備手下大將黃忠在定軍山殺掉夏侯淵,隨後逼得曹操無糧而退兵。劉備遂乘勝佔領漢中,又派劉封、孟達等攻佔漢中郡東部的房陵(今湖北房縣)、上庸(今湖北竹山西南)等地,擴展了疆域。此後,在部下的擁戴下,劉備自稱漢中王。
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後不久,就得到曹操的兒子曹丕自立為大魏皇帝的消息,劉備痛哭失聲,並下令文武百官披麻掛孝,遙望北方設祭,追加漢獻帝的謚號為「孝愍皇帝」,可心裡想的是自己榮登帝位的時機臨近了。
為了達到其目的,劉備煽動親信四處製造所謂西南方向多現帝王之象的瑞氣。時過不久,各地果然都紛紛報告出現了吉祥的黃鳳氣、彩雲和丹鳳,還說在漢水中發現了漢高祖的玉璽。劉備手下的文武大臣,都很想劉備早日稱帝,他們紛紛向劉備上書勸進。劉備還假惺惺地加以拒絕,但是以諸葛亮為首的文武大臣再次面請劉備稱帝。但劉備此時還是不敢輕易答應。
諸葛亮見劉備還下不了決心,就裝病不出。劉備知此消息後,親自到家中問候,問他得的什麼病?諸葛亮說:「憂心如焚,命不久矣!」劉備問有何憂事,諸葛亮不回答劉備的問話,劉備再三詢問,諸葛亮才有氣無力地說道:「我自被您請出茅廬,相隨到今,您每次都是言聽計從。現在您的時機已成熟,文武百官想奉您為皇帝,一來是因為這樣做是順從天意,並可同您一起滅魏興劉。二來您應該明白,現在天下分崩,英雄齊出,各霸一方,四海才德之士,舍死之生而事其上者,都是想攀龍附鳳、建立功名啊!沒想到您至今不肯,文武大臣都有怨恨之心,他們不久肯定會遠走他鄉的。如果都離您而去,吳和魏來進攻,您的江山會保不住的,我作為您的臣子能不為此而憂嗎?」劉備聽完此話說道:「不是我推辭,我是怕天下人心還不服哇!」諸葛亮緊接著說:「聖人講的,『名不正,則言不順』,而今您是名正言順,別人有什麼話可說呢?你沒有聽說『上天給與的不取,那反倒要遭受災禍了』?」
劉備見諸葛亮如此說,就順口應道:「等軍師病好之後,再行登基大禮也不遲。」諸葛亮一見劉備答應了此事,一躍而起,用手一擊屏風,躲在屏風後面的眾大臣一齊擁出來,齊刷刷地跪拜在地,口稱:「主公既已答應,就擇定吉日良辰,舉行登基儀式。」劉備見是諸葛亮與眾大臣設的圈套,是催自己早日表態,裝作無所謂地說道:「陷我於不義者,是你們這班大臣啊。」沒過多久,就在成都武當山之南舉行了即位儀式。祭文讀完,文武百官一起高呼「萬歲」,歌舞禮畢,劉備定國號為漢。
這時,在荊州那邊傳來關羽被東吳殺害的消息。原來關羽在荊州與曹操作戰,從荊州出兵,進攻襄陽和樊城,並利用水勢,水淹七軍,逮捕了於禁,斬殺了龐德,打敗曹仁,勢不可擋。一時間,關羽威振華夏。但隨後,曹操便與孫權結盟,共同襲殺了關羽。這一來,荊州就全部落入孫權手中,孫劉聯盟徹底破裂。
荊州對於劉備來說,至關重要。按照既定的戰略方針,劉備以討伐曹魏、扶興漢室的名義,兩路進攻中原。一路出漢中,一路出荊州,互相呼應配合。失去荊州之後,北伐曹魏只剩漢中一路,況且山路多險,糧草難繼,取勝希望不大。如不奪回荊州,劉備便被封閉在三峽之內,極難發展。因此,劉備決計進攻東吳,奪回荊州,為關羽報仇。
劉備對東吳佔領荊州,關羽被殺這件事,一直是十分痛心的。他即位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進攻東吳,報仇雪恥。
大將趙雲說,篡奪皇位的是曹丕,不是孫權。如果能滅掉曹魏,東吳自然就會屈服,不該放了曹魏去打東吳。
別的大臣勸諫的也不少,但是劉備說什麼也聽不進去。他把諸葛亮留在成都輔佐太子劉禪,親自率領大軍去征伐東吳。劉備一面准備出兵,一面通知張飛到江州(今四川重慶)會師。還沒有等劉備出兵,張飛的部將叛變,殺了張飛投奔東吳。劉備一連喪失兩員猛將,力量大大削弱,但他急於報仇,已經沒有冷靜考慮的餘地了。
警報到了東吳,孫權聽說劉備這次出兵聲勢很大,也有些害怕,派人向劉備求和,但是遭到劉備的拒絕。
沒過幾天,蜀漢人馬已經攻下巫縣,一直打到秭歸。孫權知道講和已經沒有希望,就派陸遜為大都督,帶領五萬人馬前去抵抗。
劉備出兵沒幾個月,就攻佔了東吳的土地五六百里地。他從秭歸出發,急於向東繼續進軍。隨軍官員黃權攔住他說:「東吳人打仗向來很勇猛,千萬別小看他們。我們水軍順流而下,前進容易,要退兵可就難了。還是讓我當先鋒,在前面開路,陛下在後面接應。這樣比較穩妥。」
劉備心急火燎,哪兒肯聽黃權的話。他要黃權守住江北,防備魏兵,自己率主力沿著長江南岸一直進軍到了猇亭。
東吳將士看到蜀軍得寸進尺,步步緊逼,都摩拳擦掌,想和蜀軍大戰一場。可是大都督陸遜卻不同意。
陸遜說:「這次劉備帶領大軍東征,士氣旺盛,戰鬥力強。再說他們在上游,佔領險要地方,我們不容易攻破他。要是跟他們硬拼,萬一失利,丟了人馬,這是非同小可的事。我們還是積蓄力量,考慮戰略。等日子一久,他們疲勞了,我們再找機會出擊。」
陸遜部下的將軍,有的還是孫策手下的老將,有的是孫氏的貴族,對孫權派年青的書生陸遜當都督,本來已經不大服氣。現在聽到陸遜不同意他們出戰,認為陸遜膽小怕打仗,更不滿意,在背地裡憤憤不平。
蜀軍從巫縣到彝陵(今湖北宜昌東)沿路紮下了幾十個大營,又用樹木編成柵欄,把大營連成一片,前前後後長達七百里地。劉備以為這樣好比布下天羅地網,只等東吳人來攻,就能把他們消滅。
但是陸遜一直按兵不動。從這年(公元222年)一月到六月,雙方相持了半年。劉備等得急了,派將軍吳班帶了幾千人從山上下來,在平地上扎營,向吳兵挑戰。東吳的將軍,耐不住性子,要求馬上出擊。
陸遜笑笑說:「我觀察過地形。蜀兵在平地里扎營的兵士雖然少,可是周圍山谷一定有伏兵。他們大聲嚷嚷引誘我們打,我們可不能上他們的當。」將士們還是不相信。過了幾天,劉備看見東吳兵不肯交戰,知道陸遜識破他的計策,就把原來埋伏的八千蜀軍陸續從山谷中撤出來。
一天,陸遜突然召集將士們,宣布要向蜀軍進攻。將士們說:「要打劉備,早該動手了。現在讓他進來了五六百里地,還佔領了主要的關口要道,我們要是現在打過去,不會有好處。」
陸遜向他們解釋說:「劉備剛來的時候,士氣旺盛,我們是不能輕易取勝的。現在,他們在這兒呆了這多日子,一直占不到便宜,士兵們已經很疲勞了。我們要打勝仗,是時候了。」
他派了一小部分兵力先去攻擊蜀軍的一個營,剛剛靠近蜀營的木柵欄,蜀兵從左右兩旁沖出來廝殺;接著,附近的幾個連營里的兵士也出來增援。東吳兵抵擋不住,趕快後退,已經損失不少人馬。
將軍們抱怨陸遜,陸遜說:「這是我試探一下他們的虛實。現在我已經有了破蜀營的辦法了。」當天晚上,陸遜命令將士每人各帶一束茅草和火種,預先埋伏在南岸的密林里,只等三更時候,就直奔江邊,火燒連營。
到了三更,東吳四員大將率領幾萬士兵,沖近蜀營,用茅草點起火把,在蜀營的木柵欄放起火來。那天晚上,風颳得很大,蜀軍的營寨都是連在一起的,點著了一個營,附近的營也就一起延燒起來。一下子就攻破了劉備的四十多個大營。等到劉備發現火起,已經無法抵抗。在蜀兵將士的保護下,劉備總算逃上了馬鞍山。陸遜命令各路吳軍,圍住馬鞍山發起猛攻,一直戰斗到夜裡,劉備才帶著殘兵敗將,突圍逃走。吳軍發現了,緊緊在後面追趕。還虧得沿途的驛站,把丟下的輜重、盔甲堵塞在山口要道上,阻擋住了東吳的追兵,劉備才逃到了白帝城。
這一場大戰,蜀軍幾乎全軍覆沒,船隻、器械和軍用物資,全部被吳軍繳獲。歷史上把這場戰爭稱作「猇亭之戰」,也叫「彝陵之戰」。
火燒連營之後,對於已進入暮年的劉備來說,是一個沉重打擊,這次失敗使他心情郁悶終致一病不起,後來病勢加重,他急召諸葛亮到白帝城以託付後事。
在這場白帝託孤的戲里,劉備上演了他最後一場哭戲,並以弱示強,逼得諸葛亮不敢在劉備死後篡位自立,這也算是劉備臨死前為蜀漢盡的最後一點功勞吧。
公元223年,劉備在白帝城病死,享年63歲。
❾ 三國演義中的劉備
我認為劉備這個人很虛偽,很多人喜歡他是因為他手下大多很有名氣很厲害,像趙雲,諸葛亮,關羽。但很多對三國演義或三國志有深究的人多他的評價並不好。他自然有他厲害的地方,但為人我很不欣賞。第一他經常哭,「典略曰:備過辭表墓,遂涕泣而去。」——《三國志·蜀書·先主傳》中的注釋,指曹操南下,劉琮投降後,劉備離開荊州經過劉表墓時哭。
同出處的注釋還有「九州春秋曰:備住荊州數年,嘗於表坐起至廁,見髀里肉生,慨然流涕。」是指劉備和劉表坐一起的時候,上廁所,看見大腿肉又長出來,感慨歲月流逝而自己功業不成而哭。
《三國演義》小說里的就比較多了。魯肅來問劉備要荊州的時候哭得最傷心,第一次哭泣是在桃園結義之時,由此他得了兩員願意替其出生入死的兄弟。
第二次哭泣是在張飛失徐州之時,其道出了「兄弟是手足,妻子如衣服」的感慨。他哭泣原因有二:一為失去了徐州就失去了立足之地;二為他明白失了徐州現在已無法挽回,還不如趁機再拉近和關張之間的關系。
第三次哭泣是在關雲長斬顏良文丑袁紹欲遷怒於其,此為保住小命也。以後還有就是在漢中,奪人城池。
第二是他能裝,趙雲長坂坡救主,劉備把劉禪扔地下,在那個年代生個孩子還不容易,但找趙雲那種猛將就難了,他扔是因為他要裝,他裝為了換取趙雲的鞠躬盡瘁。
在白帝城託孤時她和諸葛亮說如果劉禪不行可以取而代之,他明知道諸葛亮的忠心是不會那樣做的,他那麼做就是為了諸葛亮繼續為自己的下一代鞠躬盡瘁(陰險啊)
總之我很討厭劉備
(以上為自己的見解,並無其他立場)
❿ 劉備三顧茅廬講了什麼故事
這時,袁紹與曹操在官渡大戰,結果全軍潰敗,劉備知道後,遂南下投奔荊州太守劉表。劉表讓劉備屯駐新野(今河南新野)防備曹軍南下。
長期以來,劉備本人,雖然寬厚待人,很得民心,卻不能在軍事、政治方面作出很好的決策,當然就不容易佔領基地,佔領了也不能夠守住。主要原因是劉備實力不足,無法與勢力雄厚的大軍閥曹操等人抗衡,再者,劉備知道自己雖有關羽、張飛等幾員猛將,但缺乏才能出眾的軍師謀主。因此,劉備渴慕賢才奇士輔佐自己。
於是劉備便在新野尋訪,先是找到了「水鏡先生」司馬徽,但此人並不想踏入軍閥混戰、群雄爭霸的這塊是非之地,不過他給劉備提供了尋找「卧龍、鳳雛」的線索。果乎其然,正在他渴望著人才的時候,人才來了,這就是化名單福的襄陽名士徐庶,此人氣節高尚,思想深沉,是個才華橫溢的決策人物。他一來就替劉備三敗曹操,並且乘虛奪取了樊城,這對劉備來說那當然是雪中送炭。但好景不長,曹操假造徐庶母親的「親筆信」,騙走了徐庶。劉備在送徐庶時流著眼淚說:「先生既去,劉備亦將遠遁山林也。」徐庶為之所感動,本已分手了,他又打馬回來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本來徐庶以其卓越的才能,就此取得了劉備的充分信任,而當他把諸葛亮和自己比誰高誰低時,他卻說:「跟他相比,猶如是駑馬並麒麟、一隻烏鴉配一隻鳳凰。他可以比管仲、樂毅,以吾觀之,管、樂恐怕不及此人。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蓋天下一人也!」當他介紹完這位卧龍先生的姓氏、家世及當時的生活狀況後,而後又補充一句:「卧龍先生乃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啊。」他的介紹,使劉備在絕望之中又看到了希望,竟至踴躍而言:「今日方知『卧龍、鳳雛』之語。哪知道大賢只在目前!不是先生言,劉備有眼就像瞎子了!」於是下定了非把諸葛亮請出來不可的決心。
劉備打聽到諸葛亮的住地後,便率關羽、張飛等隨從前去拜訪,眾人來到了一處風景宜人的茅舍前,裡面出來一位小書童。劉備便很完整的說出自己的官名和名字以求見,沒想到小童卻說:「我記不住這么長的名字。」劉備只得說:『你說劉備求見便是。」小童這才回答:「先生一早出去了。」劉備問:「什麼時候能回來?』書童說:「那可說不定,也許是三五日,也許是十幾天,沒准。」劉備一請諸葛亮就這樣落了空。
第二次,到了諸葛亮的茅廬,劉備下馬,虔誠地輕叩柴門。那位書童出來說:「諸葛先生正在堂上讀書呢。」
劉備非常高興地進去拜見,只見那位少年英俊年輕,也不過二十來歲。劉備恭敬地行個禮說:「我已久仰先生大名,這次終於見到您,實在萬幸。」那位少年慌忙還禮說:「將軍是劉豫州吧。聽書童說過,您曾經來找過我二哥。」劉備非常驚訝地問:「您不是卧龍先生嗎?」那少年說:「我是諸葛均。大哥諸葛謹在東吳作官,我和二哥孔明在這兒躬耕。」
劉備等人又專程拜見諸葛亮竟又未見到。關羽、張飛等人頗為不滿,劉備卻對他們說:「此次未見,下次再來。」關、張二人更不高興,嘴裡嘟噥不停。劉備只好給諸葛先生留下一封信,信中表達敬仰之意,並且說改日再來拜訪。就這樣又過了幾天,劉備打聽到諸葛亮確實在家,劉備就讓關羽、張飛作陪,三赴隆中。這次,劉備終於見到了諸葛亮。諸葛亮被劉備的真心真意所折服,立刻同意效力,劉備終於請出了孔明出山。這就是歷史上「三顧茅廬」的故事。
劉備三顧茅廬,精誠所至,使諸葛亮大為感動。二人一見如故,相見恨晚。劉備虛心請教天下之事,諸葛亮便將自己對時局的精闢見解毫無保留地對劉備傾說。諸葛亮分析了曹、孫、劉當時各自佔有的天時、地利與人和的因素,提出了占荊襄、奪益州三分天下的戰略,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隆中對」。
在當時,隆中對策對苦苦求佐助而四處碰壁的劉備來說,勾畫出開創大業的仙境。他在屢遭挫折失敗、寄人籬下的困境中,猶如得到一副靈丹妙葯,使劉備振聾發聵,茅塞頓開,不禁連連叫好。於是,劉備便請諸葛亮一同出山,輔佐他成就大業。諸葛亮一來久聞劉備英名,早知劉備乃成大事之人,二來為劉備的誠懇心意所感動,遂同意出山。
隆中對後,劉備又遭到曹操的大軍進攻,於是離開新野南逃,在當陽長級坡被曹操團團包圍。劉備拋棄妻子部屬民眾,只帶領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突圍而走。趙雲孤身懷抱劉備弱子劉禪,殺出重圍、張飛在當陽橋頭喝退曹操大軍,都是三國之中的傳奇故事。後來劉備與孫權聯合,在赤壁火燒曹操水軍,擊潰曹軍。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