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悲慘世界少女柯賽特的結局
在冉阿讓興辦的學校,蓋布羅蘇和孩子們在教室里努力學習著。馬呂斯開設了律師事務所,每天都為幫助貧窮的人們而盡心盡力。就在冉阿讓失蹤一年多的時候,馬呂斯和珂賽特收到了一封從遠方的一個村子裡送來的信。
於是他們急忙趕了過去,出現在他們眼前的是身患重病虛弱不堪的冉阿讓。在與他們訣別前,冉阿讓開始了關於他那漫長過去的回憶,冉阿讓過世了,沙威也來到墓前告別,想著冉阿讓對他說「人是可以改變的」。
珂賽特和馬呂斯與他們的女兒開始了幸福的生活。
(1)雨果的短篇小說珂賽特擴展閱讀
珂賽特,天真無邪,潔白如鴿子,勇於追求愛情的珂賽特。又是一朵甘於接受命運的順從的百合花。
珂賽特是一個被社會拋棄的貧苦兒童形象。一枚勝利的種子,「仁愛」和「共和」下勝利的果實。人道主義傳播的接力棒。該角色由阿曼達·塞弗里德,伊莎貝爾·艾倫扮演過。
珂賽特一直是在冉阿讓的關懷與愛護下成長起來的,她善良,寬容,同情受苦群眾的品性是離不開冉阿讓的言傳身教的。她關心同情受苦受難的人,經常同父親一起到教堂或窮人家裡分發衣物,糧食等。
冉阿讓去世了,那對主教送給他的蠟燭台仍放在壁爐架上,這對銀燭台象徵著人道主義,象徵著人性的復歸,象徵著仁愛的感化。
『貳』 誰知道法國作家雨果的故事
維克多·雨果是法國浪漫主義學運動的領袖,是法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他的
一生幾乎跨越整個19世紀,他的文學生涯達60年之久,創作力經久不衰。他的浪漫主義
小說精彩動人,雄渾有力,對讀者具有永久的魅力。
雨果1802年生於法國南部的欠尚松城。祖父是木匠,父親是共和國軍隊的軍官,曾
被拿破崙的哥哥西班牙王約瑟夫·波拿巴授予將軍銜,是這位國王的親信重臣。
雨果天資聰慧,9歲就開始寫詩。15歲寫的《讀書樂》受到法蘭西學士院的獎勵;2
0歲時因發表詩集的《頌歌與雜詩》,國王路易十八賜給他年金。
1827年,雨果發表劇本《克倫威爾》及其序言。劇本雖未能演出,但那篇序言卻被
認為是法國浪漫主義的宣言,成為文學史上劃時代的文獻。它對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發展起
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1830年,雨果的劇本《歐那尼》在法蘭西院大劇院上演,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確立
了浪漫主義在法國文壇上的主導地位。
《歐那尼》寫的是16世紀西班牙一個貴族出身的強盜歐那尼反抗國王的故事,雨果贊
美了強盜的俠義和高尚,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傾向。
1830年7月,法國發生了「七月革命」,封建復辟王朝被翻了。雨果熱情贊揚革
命,歌頌那些革命者,寫詩哀悼那些在巷戰中犧牲的英雄。
1831年發表的《巴黎聖母院》是雨果最富有浪漫主義小說。小說的情節曲折離奇,
緊張生動,變幻莫測,富有戲劇性和傳奇色彩。
故事發生在中世紀。「愚人節」那天,流浪的吉卜賽藝人在廣場上表演歌舞,有個叫埃
斯梅拉達的吉卜賽姑娘吸引了來往的行人,她長得美麗動人舞姿也非常優美。
這時,巴黎聖母院的副主教克羅德·弗羅洛一下子對美麗的梅拉達著了迷,他內心燃燒
著情慾之火,瘋狂地愛上了她。於是他命令教堂敲鍾人,相貌奇醜無比的卡西莫多把埃斯梅
拉達搶來。結果法國國王的弓箭隊長法比救下了埃斯梅拉達,抓住了卡西莫多。他把敲鍾人
帶到廣場上鞭笞,善良的吉卜賽姑娘不計前仇,反而送水給卡西莫多喝。
敲鍾人雖然外貌醜陋,內心卻純潔高尚,他非常感激埃斯梅拉達,也愛上了她。天真的
埃斯梅拉達對法比一見鍾情,兩人約會時,弗羅洛悄悄在後面跟著,出於嫉妒,他用刀刺傷
了法比,然後逃跑了。埃梅斯拉達卻因謀殺罪被判死刑。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達從絞刑架下
搶了出來,藏在巴黎聖母院內,弗羅洛趁機威脅吉卜賽姑娘,讓她滿足他的情慾,遭到拒絕
後,把她交給了國王的軍隊,無辜的姑娘被絞死了。卡西莫多憤怒地把弗羅洛推下教堂摔
死,他擁抱著埃斯梅拉達的屍體也死去了。
小說表現了雨果對封建政府和教會的強烈憎恨,同時也反映了他對下層人民的深切同情。
「七月革命」之後,法國建立了以金融家路易·菲力浦為首的大資產階級統治的「七月
王朝。」七月王朝不斷對雨果進行拉攏,1841年雨果被選入法蘭西學士院,1845
年,路易·菲力浦封他為法蘭西貴族世卿,還當上了貴族院議員。雨果創作中的斗爭熱情減
弱了,1843年,他寫了一個神秘主義劇本《衛戍官》,上演時被觀眾喝倒彩,遭到了失
敗。雨果為此沉默了將近10年沒有寫作。
1848年6月,巴黎人民舉行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成立了共和國。開始雨果對革
命並不理解,但當大資產階級陰謀消滅共和國時,雨果卻成了一個堅定的共和主義者。18
51年12月,路易·波拿巴發動政變,雨果參加了共和黨人組織的反政變起義。路易·波
拿巴上台後建立了法蘭西第二帝國。他實行恐怖政策,對反抗者無情鎮壓。雨果也遭到迫
害,不得不流亡國外。
流亡期間,雨果一直堅持對拿破崙三世的斗爭,他寫政治諷刺小冊子和政治諷刺詩,猛
烈抨擊拿破崙三世的獨裁統治。這時期,他先後發表了長篇小說《悲慘世界》、《海上勞
工》和《笑面人》。
《悲慘世界》是雨果的代表作。小說的情節大致是這樣的:農民出身的貧窮工人冉阿讓
有一次看見姐姐的幾個孩子餓得直哭,於是去偷麵包,不幸被人抓住,判了5年徒刑。他幾
次越獄,被抓回來又加判了共14年刑期,結果為了一塊麵包坐了19年的牢。出獄之後,
冉阿讓到處遭人白眼,沒有工作,沒有飯吃,他發誓一定要向社會復仇。這時,一個叫米里
哀的主教感化了他,他決心行善積德,做一個好人。
他化名馬德蘭,在一個城市辦了個工廠,成為富翁。他為貧窮的人提供就業機會,給他
們飯吃,給他們房子,他處處樂於助人,被市民們選為市長。這時,市裡來了一個叫芒汀的
姑娘,她原是農村姑娘,到城裡做工,被人誘騙生下一個女兒。她把女兒珂賽特寄養在一個
旅店老闆家中,老闆是個惡棍,趁機敲詐她,芒汀被迫賣掉美麗的頭發、漂亮的牙齒,又賣
身當了妓女,最後貧困交加,病得奄奄一息,冉阿讓聽說後立即去照顧她,答應在她死後撫
養她女兒珂賽特。這時,警察沙威正追捕失蹤多年的苦役犯冉阿讓,在馬德蘭市,他抓住了
一個貧窮的工人,認為他就是冉阿讓,准備把他送進監獄,為了救這個無辜的工人,冉阿讓
挺身而出,主動承認了自己的身份。他又落入警察手中,去監獄的路上,他設法逃脫了。
冉阿讓馬上找到珂賽特,帶著她躲在一個僻偏的修道院里。多年過去了,珂賽特已長成
了一個漂亮的大姑娘,她和一個共和黨人馬呂斯相愛了。1832年,巴黎爆發了共和黨領
導的起義,遭到七月王朝的血腥鎮壓,馬呂斯身負重傷,冉阿讓冒著生命危險通過下水道把
他救了出來。這時,沙威混進起義者隊伍進行偵察,被抓住後判處死刑,由冉阿讓去執行命
令,槍斃沙威,但冉阿讓卻把沙威放了。沙威在冉阿讓的高尚人格前羞愧難容,投河自殺。
珂賽特和馬呂斯結婚了,年輕人非常幸福。冉阿讓一個人過著孤獨的日子,最後他死在
了珂賽特的懷里。
《悲慘世界》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尖銳矛盾和貧富懸殊,描寫了下層人民的痛苦命
運,提出了當時社會的三個迫切問題:「貧窮使男子潦倒,飢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
弱,」猛烈抨擊了資產階級法律的虛偽。全面反映了19世紀前半期法國的社會政治生活。
所以,小說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歡迎。到了20世紀,它又多次被改編成電影,同樣吸引了無
數的觀眾。
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法國在色當兵敗之後,普魯士軍隊直逼巴黎。在這國家危亡
的緊要關頭,雨果在流亡了19年之後回到了祖國。他到處發表演講,號召法國人民起來抗
擊德國侵略者,保衛祖國。他還用他的著作和朗誦詩歌得來的報酬買了2門大炮,表現了崇
高的愛國精神。
巴黎公社起義時,雨果並不理解這次革命。但當公社失敗後,反動政府瘋狂鎮壓公社社
員時,雨果又憤怒譴責反動派的獸行,他呼籲赦免全部公社社員,並在報紙上宣布將自己在
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住宅提供給流亡的社員作避難所。為此,他的家遭到反動暴徒的襲
擊,他自己險些喪命,但他仍然堅持自己的立場。
1885年,雨果逝世。法國人民為這位偉大的詩人舉行了國葬。他的遺體被安葬在專
門安葬偉人的先賢祠。
『叄』 悲慘世界,少女珂賽特,是不是真實故事,動漫 好像有小說,很感人,精彩值得看嗎好像不太有人關注
這些大作家寫的小說,一般都是看到或者經歷過一些事情才想寫的,不一定是真實的故事,但肯定有故事原型。
『肆』 雨果的短篇小說 諾曼底號遇難記
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爾威船長照例走著從南安普敦到格恩西島這條航線。大海上夜色正濃,薄霧彌漫。船長站在艦橋上,小心翼翼地駕駛著他的「諾曼底」號。乘客們都進入了夢鄉。 霧愈來愈濃了,在茫茫的大海上。輪船緩緩行駛著。這時大約是凌晨四點鍾。 周圍一片漆黑,船桅的梢尖勉強可辨。 突然,沉沉夜霧中冒出一枚黑點,它好似一個幽靈,又彷彿像一座山峰。只見一個陰森森的往前翹起的船頭,穿破黑暗,在一片浪花中飛駛過來。那是「瑪麗」號,一艘裝有螺旋推進器的大輪船,船上載著五百噸小麥,行駛速度非常快,負重又特別大。它筆直地朝著「諾曼底」號逼了過來。 眼看就要撞船,已經沒有任何辦法避開它了。一瞬間,大霧中似乎聳起許許多多船隻的幻影,人們還沒來得及一一看清,就要死在臨頭,葬身魚腹了。 全速前進的「瑪麗」號,向「諾曼底」號的側舷撞過去,在它的船身上剖開一個大窟窿。 由於這一猛撞,「瑪麗」號自己也受了傷,終於停了下來。 「諾曼底」號上有一名船長、二十八名船員,一名女服務員有,三十一名乘客,其中十二名是婦女。 震盪可怕極了。一剎那間,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們半裸著身子,奔跑著,尖叫著,哭泣著,驚恐萬狀,一片混亂。海水嘩嘩往裡灌,洶涌湍急,勢不可當。輪機火爐被海浪嗆得噝噝地直喘粗氣。 船上沒有封艙用的防漏隔牆,救生圈也不夠。 哈爾威船長,站在指揮台上,大聲吼道:「全體安靜,注意聽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婦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員斷後。必須把六十人救出去。」 實際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給忘了。 船員趕緊解開救生艇的繩索。大家一窩蜂擁了上去,這股你推我搡的勢頭險些把小艇都弄翻了。奧克勒福大副和三名工頭拚命想維持秩序,但整個人群因為猝然而至的變故簡直像瘋了似的,亂得不可開交。幾秒鍾前大家還在酣睡,驀地,而且,立時立刻就要喪命,這怎麼能不叫人失魂落魄! 就在這時,船長威嚴的聲音壓倒了一切呼號和嘈雜。黑暗中人們聽到這一段簡短有力的對話 「洛克機械師在哪兒?」 「船長叫我嗎?」 「爐子怎麼樣了?」 「海水淹了。」 「火呢?」 「滅了。」 「機器怎樣?」 「停了。」 船長喊了一聲:「奧克勒大副!」 大副回答:「到!」 船長問道:「我們還有多少分鍾?」 「二十分鍾。」 「夠了,」船長說,「讓每個人都下到小艇上去。奧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槍在嗎?」 「在,船長。」 「哪個男人膽敢在女人前面,你就開槍打死他!」 大家立時不出聲了。沒有一個人違抗他的意志,人們感到有一個偉大的靈魂出現在他們的上空。「瑪麗」號也放下救生艇,趕來搭救由於它肇禍而遇難的人員。 救援工作進行得井然有序,幾乎沒有發生什麼爭執或毆斗。事情總是這樣,哪裡有可卑的利己主義,哪裡也會有悲壯的捨己救人。 哈爾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長崗位上,指揮著,主宰著,領導著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個人都考慮到了,面對驚慌失措的人,他鎮定自若,彷彿他不是給人而是在給災難下達命令,一切都似乎在聽從他的派遣。 過了一會兒,他喊道:「把克萊芒救出去!」 克萊芒是見習水手,還不過是個孩子。 輪船在深深的海水中慢慢下沉。 人們盡力加快速度劃著小艇在「諾曼底」號和「瑪麗」號之間來回穿梭。「快乾!」船長又叫道。 二十分鍾到了,輪船沉沒了。 船頭先下去,沒過多長時間,海水把船尾也浸沒了。 哈爾威船長,他屹立在艦橋上,一個手勢也沒有做,一句話也沒有說,猶如鐵鑄,紋絲不動,隨著輪船一起沉入了深淵。人們透過陰森可怖的薄霧,凝視著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進大海。
我們的課文,希望能幫到你!
『伍』 關於悲慘世界少女珂賽特與雨果大人的悲慘世界
悲慘世界少女柯賽特又名《孤星淚》,註明:柯賽特:科斯迪 冉阿讓:鏘巴路鏘
原著故事開頭講敘鏘巴路鏘的身世,而《孤星淚》直接標明科斯迪母女離開了巴黎......至於其身世在後面的故事中不斷出現。
原著結局出現鏘巴路鏘的墓碑是非常簡陋的,而《孤星淚》結局講敘科斯迪去拜祭死去的鏘巴路鏘,而且和丈夫開了間律師事務所,生了個女兒。
『陸』 雨果的資料和作品
雨果的創作歷程超過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詩歌、20卷小說、12卷劇本、21卷哲理論著,合計79卷之多,給法國文學和人類文化寶庫增添了一份十分輝煌的文化遺產。其代表作是: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即《鍾樓怪人》)、《悲慘世界》、《海上勞工》、《笑面人》、《九三年》,詩集《光與影》和《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材第四課),短篇小說:《「諾曼底」號遇難記》(現在叫《船長》)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第7課。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一課。上海九年義務教育課本六年級下冊第十課。鄂教版六年級下冊第21課。《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入選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六課)
雨果從小崇拜法國早期浪漫主義作家夏多布里昂。1827年發表韻文劇本《克倫威爾》和《<克倫威爾>序言》(1827),「序言」被稱為法國浪漫主義戲劇運動的宣言,是雨果極為重要的文藝論著。1830年他據序言中的理論寫成第一個浪漫主義劇本《歐那尼》,它的演出標志著浪漫主義對古典主義的勝利。
《巴黎聖母院》(1831)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義小說。它以離奇和對比手法寫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的故事: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羅德道貌岸然、蛇蠍心腸,先愛後恨,迫害吉卜賽女郎愛斯梅拉爾達。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鍾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捨身。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慾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舍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悲慘世界》(1862)最能代表雨果的思想藝術風格,他以卓越的藝術魅力展示了資本主義社會奴役勞動人民、逼良為娼的殘酷的現實。然而,作家深信唯有道德感化是醫治社會災難的良方。小說雖不乏現實主義因素,但就人物形象的塑造、環境的描寫,象徵和對比手法的運用等方面而言,仍然是一部浪漫主義的傑作。
《巴黎聖母院》和《悲慘世界》多次被拍成電影,在世界上廣為流傳,成為經典之作。
『柒』 雨果寫過哪些短篇小說
船長
貌似我只看過悲慘世界 嘿嘿
『捌』 雨果的《悲慘世界》中有個人物叫珂賽特,請問大家對這個人物形象是如何評價的
雨果說他的小說寫了男人的故事、女人的故事和娃娃的故事,這三個人分別是冉阿讓、芳汀和芳汀女兒珂賽特。男人女人孩子這才構成完整的「悲慘世界」。當然以冉阿讓為主。
『玖』 為什麼雨果讓珂賽特最後走向了幸福之路
珂賽特長大後只是故事鋪墊罷了,根本和愛潘妮沒什麼可比性,我個人認為珂賽特的用處並不是僅僅是「花瓶」,我覺得雨果描寫珂賽特重點是她小時候,用她來刻畫被社會拋棄的兒童,而她長大後是美好的代表,大家都常常說她沒主見不喜歡她,討厭她,但在我看來,畢竟她是在一個崎嶇可怕的童年生活的,你們換個角度想想她才8歲僅僅是8歲!一個孩子經歷著天天被打被罵,動不動就被哄,換做成你們受得了嗎?而且她媽媽不在身邊,一個孩子過著地獄般的生活,看著另外兩個與自己同齡卻像活在朝霞里一樣,我相信那種感覺很痛苦。後冉阿讓給了她天堂一般的日子,一個人的童年影響是很大的,這是造成她沒主見的重點!最重要的就是雨果描寫她是為了讓冉阿讓懂得愛,而且之前也有吧友是她天生公主命,珂賽特她不是個好女兒,最起碼她愛冉阿讓,猶如天空一樣大的愛。愛潘妮有她獨特的性格,她偉大,她願意為了付出一切,而愛潘妮也有很多缺點,大家喜歡她是因為她更真實,但珂賽特也不是完全完美的,她那醜陋的童年造成了她很多缺點,雨果描寫這三個孩子,經常拿愛潘妮和阿茲瑪來和珂賽特比較,是代表了整個社會,是羨慕,藐視,因為在愛潘妮和阿茲瑪小時候的眼裡她只是一條狗。所以愛潘妮有她的特點,她真實,我不僅僅是同情她,我是對她為馬呂斯做的一切感到敬佩,感動!這兩個人物本來就沒有可比性,雨果寫她們兩個代表截然不同的東西,到現在我覺得大家拿她兩兒比較只是因為他們愛同一個人罷了。
『拾』 雨果的短篇小說有什麼
《「諾曼底」號遇難記》一八七○年三月十七日夜晚,哈爾威船長小心翼翼地駕駛著他的「諾曼底」號來到了海上。
大海上夜色藹藹, 大霧愈來愈濃了, 距離稍遠就看不清了。但象這類英國大船,晚上出航是沒有什麼可怕的。乘客們都沉浸在夢鄉之中。人們不知道一場災難已經要來臨了——
只聽,「砰」的一聲巨響在黑夜裡響起, 「諾曼底」號發生了劇烈的震盪,原來是載著五百噸小麥的「瑪麗」號大輪船,它筆直地朝著「諾曼底」號沖了過來,「諾曼底」船身上被撞出了一個大窟窿。
震盪可怕極了。一剎那間,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們半裸著身子,奔跑著,尖叫著,哭泣著,驚恐萬狀,一片混亂。海水嘩嘩往裡灌,看來不久船就會沉沒的。然而更危險的是:
船上沒有封艙用的防漏隔牆,救生圈也不夠。
在這緊急關頭, 哈爾威船長,站在指揮台上,大聲吼喝:「全體安靜,注意聽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婦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員斷後。必須把六十人救出去。」
實際上船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給忘了。
船員趕緊解開救生艇的繩索。大家一窩蜂擁了上去,你爭我奪,奧克勒福大副帶著船員拚命想維持秩序,但整個人群都象瘋了似的,亂得不可開交。這可怎麼辦呢?
就在這時,船長威嚴的聲音壓倒了一切呼號和嘈雜,黑暗中人們聽到這一段簡短有力的對話:
「洛克機械師在哪兒?」
「船長叫我嗎?」
「爐子怎麼樣了?」
「海水淹了。」
「火呢?」
「滅了。」
「機器怎樣?」
「停了。」
船長喊了一聲:
「奧克勒福大副!」
大副回答:
「到!」
船長問道:
「還有多少分鍾?」
「二十分鍾。」
「夠了,」船長說,「讓每個人都到小艇上去。奧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槍在
嗎?」
「在,船長。」
「哪個男人膽敢在女人前面,你就開槍打死他。哪個工作人員敢搶在旅客前面,你就開槍打死他。哪個年輕人敢搶在老人面前開槍,你就開槍打死他。」
誰也不感再說什麼,人們感到有一個偉大的靈魂出現在他們的上空。
「瑪麗」號也放下救生艇,救援工作進行得井然有序,幾乎沒有發生什麼爭執或毆斗。事情總是這樣,哪裡有可卑的利己主義,哪裡也會有悲壯的捨己救人。
哈爾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長崗位上,指揮著,主宰著,領導著大家。面對驚慌失措的眾人,他鎮定自若,彷彿他不是給人而是在給災難下達命令!
過了一會兒,他大聲喊道:「把克萊芒救出去!」克萊芒是見習水手,還不過是個孩子。
船里的水越來越多,眼看輪船就要沉入深深的海水中,
人們盡力加快速度劃著小艇在「諾曼底」號和「瑪麗」號之間來回穿梭。
「快乾!」船長又叫道。
大家都被救走了,但哈爾威船長,他屹立在艦橋上,一個手勢也沒有作,一句話也沒有說,猶如鋼鐵巨人,紋絲不動,隨著輪船一起沉入了深淵。人們透過陰慘慘的薄霧,凝視著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進大海。
忘了自己的人,人們不會忘記他。矗立在英吉利的哈爾威船長的雕象,被人們稱為「不倒的心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