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幫我寫一篇有關戰爭的作文300字左右的
戰爭作文600字
世界何時鑄劍為犁當獵獵東風吹拂起周公謹的衣襟:當曹孟德對酒當歌,橫槊賦詩時:當劉備與諸葛亮穩坐荊州,遙望江畔人馬廝殺時,眾人不禁贊嘆「千古風流人物」、「亂石豪傑」輩出。一夜大火燒毀了幾十里營寨,八十三萬人馬存活者有幾?失敗的固是曹操,可是遭罪的不僅僅是曹操,而是無數的生靈!在三國「英雄」們的眼裡,百姓-—草民,只是一塊塊奠基石。
君不見,董卓率眾「出征」無辜的草民,「男丁斬首,婦女充當官妓」,君不見徐州城裡沖天的火光,而其目的僅為一座城池;君不見,戰爭起時,動輒「火燒連營」,「水淹七軍」:君不見敵人追來,留下飢民殿後,而敵將軍無一不是「趁勢掩殺」一番。可是,那些為人主者,或者說渴望為人主者,卻依然能夠全身而退,能夠「卷土重來」,有道是「江東弟子多才勘,可這些才俊不是用來建設國家,發展生產的,而是那些「人主們」踏上帝王寶座的一塊塊墊腳石。人民用他們的血肉之軀成就了「風流人物」,成就了一代代天之驕子」,可是他們又是怎樣對待人民的呢?
所謂的「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不過是一時的感慨罷了,之後還不是年年征殺?坐擁天下後,還不是歌舞昇平,聲色犬馬?而民眾,不過是由戰時的炮灰,演變成「太平盛世」的一隻犬而已,在沒有戰爭的年代繼續發出「苛政猛於虎」的喟嘆罷了。帝王的利劍在鞍上不停地抽響,兵士們箭在弦上。東方熹明,枕戈待旦的雙方的士卒混戰一片,還美名曰:捐軀疆常其中又有多少人再見明日的朝陽,能再孝奉年邁的高堂,能撫慰孤苦的發妻與兒郎?陳屍遍野的土地何時能再長出稻糧?河流里的血色浪花何時再唱出歡樂的歌謠?
人們多麼想棄劍從犁,多麼想鑄劍為犁,再造田園美麗的風光。可貪婪的惡魔一次又一次地選擇了戰爭,背棄了和平。當「一戰」的硝煙未落,「二戰」的硝煙又起。當「二戰」的戰犯審判還未結束,「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又敲起了戰鼓。1991年的海灣戰爭還未在人們的記憶中退色,1998年美英的飛機又再度飛臨中東的上空。而今「二河流域」硝煙再起,戰爭的陰霾再次籠罩在古巴比倫的上空。生靈塗炭成為不可避免的現實。
海晏河清,人們世世代代的追求。可是,何時才能夠海不揚波?何時才能夠海水清流?何時世界人民能夠安居樂業,而不被戰爭的陰影所籠罩?那些撥動國家機器的
⑵ 關於描寫戰爭的短篇
初更已後,狂風大作。守門軍士飛報火起。曹仁曰,「此必軍士造飯不小心,遺漏;之火,不可自驚。」說猶未了,接連幾次飛報,西、南、北三門皆火起。曹仁急令眾將上馬時,滿縣火起,上下通紅。是夜之火,更勝前日博望燒屯之火。……曹仁引眾將突煙冒火,尋路奔走,聞說東門無火,急急奔出東門。軍土自相踐踏,死者無數。曹仁等方才脫得火厄,背後一聲喊起,趙雲引軍趕來混戰,敗軍各逃性命,誰肯回身廝殺。正奔走間,糜芳引一軍至,又沖殺一陣。曹仁大敗,奪路而走,劉封又引一軍截殺一陣。到四更時分,人困馬乏,軍士大半焦頭爛額,奔至白河邊,喜得河水不甚深,人馬部下河吃水:人相喧嚷,馬盡嘶鳴。卻說雲長在上流用布袋遏住河水,黃昏時分,望見新野火起,至四更,忽聽得下流頭人喊馬嘶,急令軍士一齊掣起布袋,水勢滔天,望下流沖去,曹軍人馬俱溺於水中,死者極多。曹仁引眾將望水勢慢處奪路而走。行到博陵渡口,只聽喊聲大起,一軍攔路,當先大將,乃張飛也,大叫:「曹賊快宋納命!」曹軍大驚。正是:城內才·看紅焰吐,水邊又遇黑風來。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53—354頁)
但是戰役還在繼續下去,因為十字軍騎士團有許多軍團寧願死而不願求生和被俘。現在日耳曼人都按照他們自己的軍事習慣在作戰,他們排成一個大圓圈,就象一群野豬被一群狼包圍時那樣自衛。波蘭人和立陶宛人構成的包圍圈卻把他們那個圈不住地壓緊,有如一條毒蛇纏住一頭野牛的軀體那樣。於是武器又斫擊起來,鏈枷轟轟地響,大鐮刀軋軋叫,劍在斫著,槍在刺著,斧頭和鉤刀劈個不停。日耳曼人象一片森林似的紛紛給斫倒。他們都默默地、陰郁地、庄嚴而勇猛地死了。
([波]顯克微支:《十字軍騎士》第934—935頁)
安德烈完全沉浸在槍彈和刀劍的迷人的音樂里了。他不懂得預先思考、估計或者測量自己和別人的力量。他在交戰中體會到瘋狂般的快樂和陶醉。當腦袋發熱,一切東西在他眼前起伏和閃動,人頭飛滾,馬咕咚一聲栽倒在地上,他象個醉漢,在子彈的嘯聲中,刀光的閃耀中和自己的激情中,遇人便殺而聽不見被殺的人的悲鳴,一直向前飛馳的時候,他覺得象過節一般歡快。
([俄]果戈理:《塔拉斯·布爾巴》《果戈理小說選》第172頁)
傳來一陣射擊聲,一些槍彈呼嘯著飛過,另一些啪嚓啪嚓打在什麼東西上那些哥薩克和朵羅豪夫隨著別加跑進院子的大門。在那濃密的動盪的槍煙中,法國人中間有一些扔下武器,跑出樹叢來迎接哥薩克,另一些向著池塘跑下山去。別加沿著院子飛跑,但是他不握住韁繩,卻迅速地奇特地揮舞兩臂,越來越從鞍子上滑到一邊去。他那匹馬跑到在晨光中冒煙的營火前,突然停下來,於是別加沉重地跌在濕地上了。那些哥薩克看見他的兩臂和兩腿迅速地抖動,不過他的頭完全不動了。一顆槍彈已經打穿了他的頭骨。
([俄]列夫,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第1777頁)
橋頭上展開了混戰:用斧子互相砍著車輪子,用鞭子、木棒互相毆打……咆哮、吶喊、女人的要命的哭聲、孩子的叫喊……橋上擠得水泄不通:車軸掛著車軸,喘氣的馬被繩索亂纏著,人們擁擠不動,孩子們哭著,駭得要死。花園後邊是一片嗒拉……嗒——嗒……的機槍聲。前去不能,後去不得。
([蘇]綏拉菲摩維支:《鐵流》第30頁)
大地在許多馬蹄踐踏之下,沉悶地哼哼著。葛利高里剛剛把長矛放平(他是在第一排的),他那匹馬被大隊馬匹的洪流一沖,也馱著他拚命飛跑起來了。波勒珂甫尼科夫上尉在前面田野的灰色背景上象波浪一般起伏著。一條黑色的田壠不由自主地迎面飛來。第一連發出了震動天地的呼叫聲,呼叫聲也傳染給第四連了。馬匹先把四腳蜷成一團,然後又伸展開去,一跳就是幾沙繩遠。葛利高里在耳朵里的尖叫聲里,又聽見了夾雜著的還離得很遠的噼噼啪啪的槍聲。第一顆子彈颼颼響著從高空飛過,拉著長聲的子彈溜子聲音劃破了玻璃似的天空。葛利高里把燙手的長矛木柄緊夾在肋部,夾得發痛了,手巴掌出了汗,就象塗了一層粘液似的。亂飛的子彈溜子聲音逼著他把腦袋伏在潮濕的馬脖子上,刺鼻的馬汗臭味直往他的鼻子旦鑽。他好象隔著蒙著一層哈氣的望遠鏡玻璃,看見了戰壕的褐色脊背,看見了向小城跑去的灰色人群。機關槍不住氣地在哥薩克的頭頂上打過,子彈的尖叫聲象扇面一樣四散開去。哥薩克在前面飛跑,馬蹄下面揚起了象棉絮一般的塵霧。
([蘇]肖洛霍夫:《靜靜的頓河》第339—340頁)
無數的炮隊開到了指定的地區。幾十萬發各種口徑的炮彈,在九天之中掃盪了兩道德國人的戰壕所佔據的廣闊地帶。頭一天,剛一開始猛烈的掃射,德國人就放棄了第一道戰壕,只留下了一部分監視哨。過了幾天,他們又放棄了第二道戰壕,轉移到第三道戰壕里去了。第十天頭上,土耳其斯坦軍隊的步兵部隊開始進攻了。是用法國人的波浪戰法進攻的。十六道波浪滾出了俄國的戰壕。灰色的人浪漂。盪著,散開去,在被沖破的破爛鐵絲網附近喧鬧著,一層一層地滾了上來。但是從德國人那方面,從灰色的赤楊林的燒焦的樹墩子後面,從上下起伏的沙土斜坡後面,連續不斷的密集的槍聲瓣噼啪啪地冒著火光向外沖,震動著天地,向天空沖去,在空中飄動。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砰!啪!轟隆轟隆,偶爾夾朵著個別的炮兵連的齊射聲,震動天地的轟隆聲向前爬著,越來越近,充塞在四周圍許多哩的地面上: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噠噠噠噠噠I——德國人的機槍瘋狂地掃射著。許多爆炸開的黑色煙柱子,在直徑有一哩來寬的、已經被打得坑窪不平的沙土地上,象旋風一樣向空中捲去,進攻的人浪散開了,翻滾著,象水花一樣從彈坑旁邊分散刀:去,還是爬啊,爬啊……炮彈爆炸的黑色煙火越來越緊地掃盪著
⑶ 求一篇解放戰爭時期的短篇小說。
楊沫發表於1937年的四個短篇小說都是這一時期的創作。
《怒濤》寫的是女知識青年美真割捨小家庭的愛,為大眾的幸福,犧牲個人感情投身火熱斗爭的故事。
。《某家庭》、《死與逃》寫了一個工人、一個農民兩個普通家庭的悲劇,揭露日本侵略者傾銷毒品、奴役勞苦大眾的罪惡。前篇炳兒的爸被白面癮纏身,日益墮落,喪失了人性;後篇小保媽被壞人勾引,抽起
白面兒,不能自拔,結果家毀人亡。
《浮屍》描寫於老婆子的兒子上了漢奸的當,受他們招工的欺騙,喪失了生命,而於老婆子還在家裡苦苦地盼著兒子歸來,做著兒子發財、帶回白花花的銀元、花洋布還有幾匣子點心的夢。這一個個辛酸的故事,有力地控訴了日本帝國主義和反動勢力摧殘勞苦大眾的罪行。
⑷ 關於戰爭的故事短的不超過300字
游擊隊員
活捉敵人翻譯官
1943年春夏相交的一天下午,鬼子的翻譯官潘××身穿鬼子軍裝,頭戴鬼子牛皮帽,腳下一雙黑色牛皮大馬靴,騎著一輛自行車來到麻峪村,到保公所找到保長王××,帶他到一家吸鴉片的人家吸足鴉片後,又騎車回保公所。游擊隊安排的老鄉發現了潘××的行蹤,立刻報游擊隊的煉星海同志。
當天下午,太陽快落山時,日本翻譯官騎車走出東街要過大影壁時,被藏在影壁後的游擊隊員用河流石打了來,潘××還沒來得及反應,就被游擊隊員抓住,並奪下了他的手槍,帶回了「安全戶」,換了農民的衣服押送到河西去了。第二天,日本鬼子來麻峪村,把人們都集中到西街一個叫「西口兒」的地方,臨時找來北街楊某人的姑爺當翻譯,說明翻譯官失蹤之事,讓大家舉報,眾人全說不認識那個翻譯官,也不知道他來之事,敵偽保長說他在下午太陽下山時已經回去了。敵人無法只得作罷.
⑸ 以戰爭為題材的短篇小說
看海明威的吧,我記得他的很多都是
還有,是《羊脂球》,不是 胭脂球
⑹ 名家的短篇小說關於戰爭
都德的《柏林之圍》寫得很好,
另外,他的其他一些都已普法戰爭為背景
⑺ 關於戰爭的故事300字
1、淞滬會戰
淞滬會戰自1937年8月13日晨,日軍以公共租界的日本人聚集區和黃浦江上的軍艦為基地,向閘北一帶進行炮擊,我軍奮起還擊開始,至11月12日我軍西撤結束。
這次戰役,日軍以松井石根大將為總司令,先後投入陸,海,空與特種兵部隊近30萬人,動用艦船130餘艘,飛機400餘架,戰車300餘輛,狂妄地宣稱1個月內佔領上海。當時的國民政府先由馮玉祥,後由蔣中正(兼)任第3戰區司令長官指揮。
先後調集中央部隊,廣東,廣西,湖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部隊和稅警總團,中央軍校教導總隊,以及部分省市保安總隊,總計兵力約70萬余師,奮勇迎戰。
2、太原會戰
太原會戰(1937年9月—11月),是抗戰爆發後,中國第2戰區部隊同日軍華北方面軍在山西省北部、東部和中部地區進行的大規模的戰略性防禦戰役,為中日雙方在華北進行的第一場大規模會戰。太原會戰主要包括平型關戰役、忻口戰役、娘子關戰役、太原保衛戰等。
太原會戰歷時2個月,是抗戰初期華北戰場上規模最大、戰斗最激烈、持續時間最長、戰績最顯著的一次會戰。
日軍參戰總兵力約合4個半師團共14萬人,傷亡近3萬人。中國軍隊參戰總兵力6個集團軍計52個師(旅)共28萬餘人,傷亡10萬人以上。最後會戰以中國失利告終,從此國民革命軍在華北的正規戰爭宣告結束。
3、湘潭之戰
長沙城中的湘軍將領們還在討論水師進軍方向的時候,湘潭之戰已經打響了。清軍方面的主將是湘軍初期的第一悍將塔齊布。
湘軍當中,猛將眾多。其中最猛的,前期為塔齊布,後期為鮑超。塔齊布作戰很有特色。每次開戰,他喜歡背著一把火槍、兩把腰刀,手裡拿著長矛以及套馬桿,單槍匹馬沖入敵軍陣中。一般不允許別人跟隨,一定要跟隨的,必須武功超群,否則會遭到他的鞭打。塔齊布就是這么一位很獨、很猛的將領。
塔齊布雖然很猛,但沒有謀略。每次開戰之前,從不說怎麼進兵,怎麼接應,怎麼埋伏,往往使得部下不知所措。開戰之時,就知道單槍匹馬向前沖。
塔齊布軍中,有關謀略、管理方面的事情,都由另一名將領周鳳山處理。周鳳山的特點與塔齊布相反,懂謀劃,但膽識不夠。塔齊布、周鳳山能力互補,確保了這支部隊的戰鬥力。
塔齊布率軍殺至湘潭郊外的高嶺。太平軍出城迎戰。塔齊布手裡拿著大旗,率先沖入太平軍陣中。湘軍士兵見主將如此勇猛,也紛紛向前沖去,奮勇殺敵。不一會兒,湘軍就擊斬了太平軍九名將領。太平軍潰敗,逃往城中。塔齊布率軍追至城下。
第二天,太平軍出城尋找湘軍決戰。塔齊布、周鳳山定下誘敵深入的計策,在一座山的左右兩邊設下伏兵,配備眾多大炮,然後以少數兵力引誘太平軍。
湘軍的誘敵部隊且戰且退,將太平軍引入山中。這時候,兩邊大炮齊轟,擊殺太平軍百餘人。突然遭遇重創的太平軍,隊形很快就亂了。這時候,埋伏在兩側山上的湘軍沖出,與太平軍展開白刃戰。
太平軍自起事以來,很少遇到敢與他們近距離接戰的清軍。所以,當湘軍沖下來與他們白刃相對的時候,他們都被嚇倒了。不一會兒,太平軍就敗下陣來,往城內退去。
與此同時,前往湘潭的湘軍水師五營部隊也與太平軍展開了大規模的廝殺。這五營,包括褚汝航、夏鑾、楊載福、彭玉麟各自帶的一營。
褚汝航、夏鑾是這五營湘軍的正、副首領,但這兩人帶出來的隊伍綠營習氣很濃,戰鬥力不行。要打勝仗,還是得靠楊載福、彭玉麟帶出來的隊伍。他們才是真正的精兵!在湘潭之戰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正是楊、彭的隊伍。
看到湘江兩岸太平軍船隻多達數千艘,有些湘軍士兵有些害怕了。這時候,楊載福手下一個叫周清元的士兵站出來,高聲喊道:「長毛搶來的民船不能作戰。咱們放一把火就能把它們燒光,何必怯懦!」這個周清元,就是之前勸向榮合圍臨資口的那個周清元。
周清元在這里所說到的民船不能戰,非常重要。太平軍船隻雖多,但都是徵集來的民船。民船上沒有辦法安炮,因為民船的底板無法承受大炮發射時所產生的後坐力。沒有大炮,就不能遠距離襲擊敵人。所以,這些民船在實戰中毫無用處。事實上,太平軍也只是用它們來運兵運糧而已。
湘軍水師的戰船則不一樣。因為經過了特殊處理,湘軍水師的戰船底板能夠承受後坐力,所以能夠安炮,因而能遠距離轟擊敵人。並且,湘軍水師的大炮都是洋炮,其威力是相當大的。所以,這些戰船在實戰中的價值非常大。
周清元駕舢板沖入太平軍船隻中。太平軍並無攻擊湘軍的工具,只好拿船上裝載的瓷碗襲擊周清元。周清元一把抓住瓷碗,朝太平軍中扔過去,正中一名太平軍將領。太平軍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勇猛的對手,因而對湘軍水師產生了畏懼情緒。
見太平軍膽氣已喪,楊載福、彭玉麟督率士兵駕駛舢板沖入太平軍船隻中,到處拋撒火球。在激戰中,楊載福多次受傷,但仍奮勇向前,極大地鼓勵了湘軍的士氣。
經過4月27日、28日兩天的焚燒,太平軍臨時徵集來的船隻幾乎全部被焚毀。太平軍撤退至城南窯灣一帶。至4月29日,太平軍又徵集來幾百艘民船,准備運兵向上游撤退。
太平軍的動向在湘軍的掌控之中。4月30日凌晨,楊載福、彭玉麟率領湘軍水師長驅直進,追擊太平軍船隊。兩軍在湘潭下攝司遭遇。
湘軍水師開炮轟擊,太平軍船隻四散逃離。楊載福、彭玉麟見太平軍已亂,督率士兵駕駛舢板沖入太平軍船隻中,到處放火。頃刻間,除了行動迅速及時逃離的少數船隻外,太平軍的其他船隻全部被燒毀。
大火騰空而起的時候,太平軍方面負責湘潭一戰的將領林紹璋與數百太平軍棄船登岸。5月1日黎明,這些人從湘潭西門乘梯子登城牆入城,卻被湘軍襲擊。湘軍奪下他們的梯子,乘勢攻入城中。湘潭落入湘軍之手。
林紹璋率領殘部朝靖港方向逃去,沿途遭到王錱等部湘軍襲擊。最終到達靖港的太平軍,僅僅剩下了四人。
湘潭之戰是太平軍自起兵以來的第一場大規模的慘敗。日後,李秀成在總結太平天國歷史時,將湘潭大敗稱之為「天國十誤」之一,可見其重要性。
4、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戰爭主要在歐洲戰場上進行。英、法、比等國的軍隊同德軍對抗的西線,俄羅斯軍隊同奧匈帝國、德國軍隊對抗的東線,是主要戰線,其中,西線的戰線是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1914年是戰爭的第一階段。在這一年裡德軍根據戰前制定的施里芬計劃,首先在西線發動大規模的進攻,由於馬恩河等戰役中法、英、比三國軍隊的奮力抵抗和俄羅斯在東線的進攻,致使德軍速戰的計劃破產。西線作戰的雙方修築戰壕,長期對峙,轉入陣地戰。
1915年—1916年為戰爭的第二階段。由於雙方都把1916年看作是決定性的一年,所以這一年裡出現了三次大型的陸地上戰役。
即西線的「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和東線俄軍的夏季攻勢,在海上,日德蘭海戰役後,英國仍然牢牢控制著制海權。這一階段,大戰的戰略主動權轉移到了協約國一方。
1917年—1918年為戰爭的第三階段。1917年,美國參加對德作戰,中國等國也相繼投入戰爭,協約國的陣營增加到27個國家,俄羅斯爆發「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退出了帝國主義戰爭。
1918年3月,德軍在西線開始發動攻勢,遭到失敗。8月8日,協約國軍隊在福煦的指揮下,開始反攻,把德軍攆出法國和比利時國境,德軍主力已開始迅速瓦解。9月15日,保加利亞的軍隊被擊潰,29日向協約國投降。10月31日土耳其投降。
奧匈帝國於11月3日投降。11月4日,基爾軍港海軍艦隊水兵舉行起義,成立蘇維埃。11月9日,柏林工人和士兵舉行總罷工和武裝起義,德皇威廉二世於內外交困的情況下,被迫宣布退位,10日逃往荷蘭。
1918年11月11日,德軍正式投降。德國代表在巴黎北部的康邊森林福煦將軍的行軍火車上,簽署停戰協定。第一次世界大戰至此結束。
5、凡爾登戰役
凡爾登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破壞性最大,時間最長的戰役。戰事從1916年2月21日延續到12月19日,德、法兩國投入100多個師兵力,軍隊死亡超過25萬人,50多萬人受傷。傷亡人數僅次於索姆河戰役,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
1916年初,德意志帝國統帥部決定把戰略重點西移,德軍總參謀長埃里希·馮·法金漢將打擊目標定在法國境內著名要塞凡爾登。凡爾登是英法軍隊戰線的突出部,它像一顆伸出的利牙,對深入法國北部的德軍側翼形成嚴重威脅,德、法在這里曾有過多次交手,但德軍皆未能奪取要塞。
如果此次德軍能一舉奪取凡爾登,必將沉重打擊法軍士氣。同時,佔領了凡爾登,也就打通了德軍邁向巴黎的通道,佔領了巴黎,法國就不攻自滅了,剩下的英、俄兩軍就不足為懼了。
⑻ 關於戰爭題材的中短篇小說,要真實,盡量,越多越好,
戰起1938
⑼ 反映戰爭的文學作品的簡介300字
列夫·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
列夫·托爾斯泰(Л.Н.Толстой,Lev Nikolayevich Tolstoy, Leo Tolstoy,1828—1910),19世紀俄羅斯文
學寫實主義的代表作家,公認的最偉大的俄羅斯文學家,《西方正典》作者、美國著名文學教授兼批評家哈洛·卜倫甚至稱之為「從文藝復興以來,惟一能挑戰荷馬、但丁與莎士比亞的偉大作家」。對文學擁有「狂戀式愛情」的托爾斯泰,是俄羅斯文學史上創作時間最長、作品數量最多、影響最深遠、地位最崇高的作家,重情節、重典型、重寫實、重批判的文學時代,在他筆下達到巔峰。長篇巨著《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復活》是托爾斯泰文學藝術上的三個里程碑。百年來,他的作品被譯為各國文字,銷售量累積超過5億冊,是大師中的大師。 《戰爭與和平》恢弘的構思和卓越的藝術描寫震驚世界文壇,成為舉世公認的世界文學名著和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英國作家毛姆及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羅曼·羅蘭稱贊它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小說」,「是我們時代最偉大的史詩,是近代的伊利亞特」。 《戰爭與和平》是一部宏偉巨著,它以戰爭問題為中心,以庫拉金、保爾康斯基、勞斯托夫、別竺豪夫四家貴族的生活為線索,展示了19世紀最初15年的俄國歷史,描繪了各個階級的生活,是一部再現當時社會風貌的恢弘史詩。作品中的各色人物刻畫精準細膩,景物如臨眼前,雖是19世紀的小說作品,但流傳至今,卻沒有任何隔閡感,其中流露出來對人性的悲憫情懷,穿越時空背景,仍舊撼動人心。
⑽ 以戰爭為題材寫一篇短篇小說
摘要:鍾晶晶是近十年來1996-2006活躍在中國當代文壇上的一名滿族女作家在當代作家中,鍾晶晶十年的創作生涯並不算很長,她也不是位高產作家,但從整體上看,她的創作一直保持了相對穩定的水平,並始終堅持著遠離消費主義的敘述方式和審美取向,用凄美清秀的文字來書寫命運的沉重和苦難,表達著深厚的人文關懷鍾晶晶中短篇小說中流露的對生活的態度,對歷史的感覺,以及她奔放流動的思維,豐厚靈動的文字底蘊和對小說出色的駕馭能力,使她的作品在十年如一日的寫作中,面貌越來越清晰地展現在讀者面前,而這種不刻意迎合時代與大眾口味的寫作態度,也迎來了更多人的敬重本論文分三章對鍾晶晶的中短篇小說進行論述與研究 第一章主要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文壇的現狀,以及阿根廷文學大師博爾赫斯對鍾晶晶的影響這兩個方面來論述鍾晶晶中短篇小說的創作背景在這一章中,主要運用了比較研究的方法,將鍾晶晶的中短篇小說創作放到廣闊的世界背景之中,分析阿根廷文學大師博爾赫斯對鍾晶晶中短篇小說創作的影響第二章著重對鍾晶晶中短篇小說的題材與主題展開論述該章運用主題分析的研究方法,剖析了鍾晶晶中短篇小說與戰爭題材結下的不解之緣,對人類情感困境的揭示,以及小說中表述的苦難意識和人文關懷主題論文的第三章主要論述鍾晶晶中短篇小說的藝術特色本章就鍾晶晶中短篇小說中對夢幻的營造、獨特的敘述風格、語言特色和細節描寫加以具體地分析與論述,從而使其中短篇小說讓人反復閱讀的誘人品質得到解讀總的來看,鍾晶晶中短篇小說的題材和主題,以及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法為鍾晶晶在當代文壇贏得了較高的聲譽 與鍾晶晶在中短篇小說創作上取得的成就相比,鍾晶晶作品的相關研究工作稍顯薄弱本論文選取鍾晶晶的中短篇小說作為研究對象,一方面希望能夠對鍾晶晶中短篇小說的獨特內容與藝術特色加以系統研究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夠為其他作家的創作提供可以借鑒的理論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