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漁的作品有哪些
一、李漁所著的戲曲,流傳下來的有:
《奈何天》、《比目魚》、《蜃中樓》、《美人香》、《風箏誤》、《慎騖交》、《凰求鳳》、《巧團圓》、《意中緣》、《玉搔頭》(以上十種合刻稱《笠翁十種曲》)、《萬年歡》、《偷甲記》、《四元記》、《雙錘記》、《魚籃記》、《萬全記》、《十錯記》、《補大記》及《雙瑞記》等19種。其中,演出最多的是《風箏誤》一劇。此外,有白話短篇小說集《無聲戲》(又名《連城璧》)、《十二樓》、長篇小說《合錦迴文傳》、《肉蒲團》以及雜著《閑情偶寄》等
二、《閑情偶寄》是他主要的對自己的生活所得所聞見的事物的總結性的書。包含有對戲曲的看法,批評。從舞台的實際出發,注重戲曲的結構、中心事件的選擇安排等,是中國戲曲批評史上,重要的著作之一。其中,還涉及到生活中的如飲食、作卧等方面的審美感受。
三、作者簡介:
李漁(1611-1680),初名仙侶,後改名漁,字謫凡,號笠翁。漢族,浙江金華府蘭溪縣夏李村人,生於南直隸雉皋(今江蘇省如皋市)。 明末清初文學家、戲劇家、戲劇理論家、美學家。
自幼聰穎,素有才子之譽,世稱"李十郎",曾家設戲班,至各地演出,從而積累了豐富的戲曲創作、演出經驗,提出了較為完善的戲劇理論體系,被後世譽為"中國戲劇理論始祖"、"世界喜劇大師"、"東方莎士比亞",是休閑文化的倡導者、文化產業的先行者,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一生著述豐富,著有《笠翁十種曲》(含《風箏誤》)《無聲戲》(又名《連城璧》)《十二樓》《閑情偶寄》《笠翁一家言》等五百多萬字。還批閱《三國志》,改定《金瓶梅》,倡編《芥子園畫譜》等,是中國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藝術天才。
2. 《比目魚》txt全集下載
鏈接:
比目魚,作者:李漁,狀態:完結。
3. 比目魚是誰
比目魚
作家、書評人。七〇後、理科男。近年來先後在加州、北京、上海、香港等地居住。小說、隨筆、書評等散見於各種刊物。讀書網站「讀寫人」創始人。已出版書評、文學隨筆集《虛擬書評》、《刻小說的人》。
望採納
4. 比目魚的第一篇短篇小說是什麼皇後成長計劃里的問題。
卷貓記
5. 龐余亮的人物作品
近20年發表童話30多篇,小說20餘篇,散文100多篇,詩歌300多首。
著有詩集兩部,長篇小說兩部,童話集一部。
詩集《開始》、《比目魚》
長篇小說《薄荷》
短篇小說《野貓》
童話集《銀鐲子的秘密》
6. 比目魚的第一部短篇小說是什麼
比目魚的第一部短篇小說是《卷貓記》
7. 誰知道比目魚的傳說
三國時期,魏、蜀、吳之間征戰不斷。一天,吳國國王正乘船沿江而行,到了吃飯時間,隨得人員便端一盤可口的燴魚。吳王吃得津津有味,忽報曹兵追來,吳王立即把剩下的魚倒進江進而,命船全速前進。誰知這被倒江里的錢魚沉到了水底,慢慢又變成了一種新的魚,當時稱作王余魚,即國王吃剩下的魚。這種魚的樣子很特別,身體扁扁的,像只鞋底,所以古代也稱它板魚、鞋底魚、婢屣魚等;身體的一側永遠朝下,顏色淡淡的,另一側永遠在上方,顏色深深的;兩隻眼睛長在身體的一側,在體左側或右側,但永遠在身體朝上的一面。起初人們認為每條板魚只是魚的一半,只長一隻眼睛,必須兩條魚合在一起才能活動,於是《呂氏春秋》中說:「凡遇合他時,不合,必待合而後行。故比翼之鳥死乎木,比目之魚死乎海。」這就是比目魚名稱的由來,而且把比目魚比作情深意切、形影不離的情侶,是愛情忠貞的象徵。晉代名人郭璞也說:「比目之鱗,別號王余,雖有二片,其實一魚,協不能密,離不能疏。」更有趣者是《古小說鉤沈》的記載:「東城池有王余魚,池決,魚不得去,將死。或以鏡照之,魚看影,謂之有雙,於是比目而去。」就是說東城池決口,魚不逃掉,奄息待斃。人們讓它照一下鏡子,它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竟覺得自己不是孤立的,還有陪伴著的,於是便雙雙而去。明代科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納目》中寫道:「比,並也。各眼一目,相並而行也。」直到清代有個叫郭柏槍的人,因為在海邊上常吃比目魚,才在《海錯百一錄》中依自己的親身經驗告訴人們,「此魚多單行,並非不比不行也」。至此,對這種魚的錯誤看法延續了上千年才得以糾正。關於比目魚,還有些有趣的傳說,說龍王三公主招女婿,梅章魚自不量力,讓比目魚去做媒提親,龍王很生氣,一個耳光,把比目魚的兩隻眼睛打在了一起。
但是比目魚的名字,現在依然沿用著。現在人們已經知道比目魚的種類還是很多的,僅我國海域就有50多種,看它們的形狀,有的似枝,俗稱板魚;有的像牛舌,如舌鰨;有的全身有美麗的條紋,宛如一條花的手帕,如條鰨;還有的似枯木之葉,如木葉鰈。人們把兩眼位於身體左側者叫鮃、鰨,兩眼位於右側者叫鰈和舌鰨。兩眼究竟是位於左側或右側可不是隨心所欲安排的,而是一代一代遺傳下來的。正常的,在身體左右側是對稱的。但隨著慢慢長大,比目魚也學著它們長輩的樣子,沉到海底,時常將身體埋藏在沙子里,於是兩隻眼睛就漸漸移到身體一側,這樣對兩眼露出沙外觀察動物十分方便;身體朝上的一側顏色變得和周圍環境如沙石等的顏色相似,便於偽裝;但只要受到觸動,身體就會上下波動快速游到另一個地方,一轉眼又把身體埋進沙里了。它們一直生活在海底,伺機捕食各種小魚、貝烏賊或其他小動物。由於游泳能力不是很強,比目魚很少到水的上層活動。
比目魚俗稱偏口魚,肉味很鮮美,刺又少,在宴席上不失為一道上等佳餚。人們知道它好吃,競相捕撈,使其數量大大減少。為此,不少國家已開展了比目魚的人工養殖。
比目魚的特殊體形,是對生活環境的適應,並非不比不能行。
8. 列舉中國最著名的二十部古典文學名著
1、《論語》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此書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再加上《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總稱「四書五經」。
《論語》在古代有3個版本:《古論》、《魯論》和《齊論》。現在通行的《論語》是由《魯論》和《古論》整理形成的版本。
2、《道德經》
《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3、《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
早於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約2300年,被譽為「兵學聖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為春秋時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
4、《山海經》
《山海經》是中國一部記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體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
該書作者不詳,古人認為該書是「戰國好奇之士取《穆王傳》,雜錄《庄》、《列》 、《離騷》 、《周書》、《晉乘》以成者」 。現代學者也均認為成書並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
5、《呂氏春秋》
《呂氏春秋》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成書於秦始皇統一中國前夕。
此書以儒家學說為主幹,以道家理論為基礎,以名、法、墨、農、兵、陰陽家思想學說為素材,熔諸子百家學說於一爐,閃爍著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呂不韋想以此作為大秦統後的意識形態。但後來執政的秦始皇卻選擇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內的諸子百家全部受挫。
6、《戰國策》
《戰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學著作,又稱《國策》。書中記載了西周、東周及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各國之事。記事年代起於戰國初年,止於秦滅六國,約有240年的歷史。
《戰國策》分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游說之士的政治主張和言行策略,也可說是游說之士的實戰演習手冊。
7、《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是南朝時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說集,由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又名《世說》。其內容主要是記載東漢後期到魏晉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
《世說新語》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筆記小說」的代表作,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它原本有八卷,被遺失後只有三卷。
8、《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常簡作《通鑒》),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
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
9、《崔鶯鶯待月西廂記》
《崔鶯鶯待月西廂記》(簡稱《西廂記》,又稱《王西廂》、《北西廂》)是元代王實甫創作雜劇,大約寫於元貞、大德年間(1295~1307年)。
全劇敘寫了書生張生(張君瑞)與相國小姐崔鶯鶯在仕女紅娘的幫助下,沖破孫飛虎、崔母、鄭恆等人的重重阻撓,終成眷屬的故事。
10、《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斗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11、《水滸傳》
《水滸傳》,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為主要故事背景、類型上屬於英雄傳奇的章回體長篇小說。作者或編者一般被認為是施耐庵,現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羅貫中兩人中的一人,或兩人皆有。
全書通過描寫梁山好漢反抗欺壓、水泊梁山壯大和投降朝廷以及投降朝廷後鎮壓田虎,王慶,方臘等各路反抗宋朝政府的政治勢力,最終走向悲慘失敗的宏大故事。
12、《西遊記》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現存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均無作者署名。清代學者吳玉搢等首先提出《西遊記》作者是明代吳承恩 。
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
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13、《紅樓夢》
《紅樓夢》,中國古代章回體長篇小說,又名《石頭記》等,被列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認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富貴公子賈寶玉為視角,描繪了一批舉止見識出於須眉之上的閨閣佳人的人生百態,展現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劇美,可以說是一部從各個角度展現女性美的史詩。
14、《鏡花緣》
《鏡花緣》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創作的長篇小說。小說前半部分描寫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歷的故事,包括他們在女兒國、君子國、無腸國等國的經歷史。
後半部寫了武則天科舉選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並在朝中有所作為的故事。其神幻詼諧的創作手法數經據典,奇妙地勾畫出一幅絢麗斑斕的天輪彩圖。
15、《東周列國志》
《東周列國志》是中國古代的一部歷史演義小說,作者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
這部小說由古白話寫成,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時期直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歷史。
16、《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清代吳敬梓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先以抄本傳世,初刻於嘉慶八年(1803年)。
全書五十六回,以寫實主義描繪各類人士對於「功名富貴」的不同表現,一方面真實的揭示人性被腐蝕的過程和原因,從而對當時吏治的腐敗、科舉的弊端禮教的虛偽等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諷。
一方面熱情地歌頌了少數人物以堅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對於人性的守護,從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小說白話的運用已趨純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畫也頗為深入細膩,尤其是採用高超的諷刺手法,使該書成為中國古典諷刺文學的佳作。
17、《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是晚清文學家吳趼人創作的一部帶有自傳性質的長篇小說,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
全書以主人公「九死一生」的經歷為主要線索,從他為父親奔喪開始,到經商失敗結束,通過「九死一生」二十年間的遭遇和見聞,描述了日益殖民地化的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狀況、道德面貌、社會風尚以及世態人情,揭露了晚清社會和封建制度行將滅亡、無可挽救的歷史命運。
18、《封神演義》
《封神演義》一般俗稱《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國全傳》、《武王伐紂外史》、《封神傳》,是明代許仲琳(存在爭議)創作的長篇小說,約成書於隆慶、萬曆年間。
《封神演義》全書一百回,寫武王伐紂的故事。前三十回著重寫紂王的暴虐,姜子牙歸隱,文王訪賢,得姜子牙之輔佐,武王才完成討伐紂王的大業。
後七十回主要寫商、周兩國的戰爭,並且摻雜有宗教的斗爭,闡教幫助周,截教幫助商,各顯道術,互有殺傷,結果截教失敗,紂王凶而自焚,武王奪取天下,分封列國,姜子牙回國封神,使有功於國的人和鬼各有所歸。
19、《天工開物》
《天工開物》初刊於1637年(明崇禎十年丁丑),共三卷十八篇,全書收錄了農業、手工業,諸如機械、磚瓦、陶瓷、硫磺、燭、紙、兵器、火葯、紡織、染色、制鹽、採煤、榨油等生產技術。
《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有人也稱它是一部網路全書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網路全書」。
20、《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
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張友鶴《聊齋志異會校會注會評本》)(朱其鎧《全本新注聊齋志異》為494篇)。
它們或者揭露封建統治的黑暗,或者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具有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
描寫愛情主題的作品,在全書中數量最多,它們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禮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過花妖狐魅和人的戀愛,表現了作者理想的愛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世界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