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江健三郎的所有書和簡介。
1957年5月,在《東京大學新聞》上發表小說《奇妙的工作》,獲該報五月祭獎。8月,在《文學界》雜志發表《死者的奢華》,成為「芥川文學獎」候選作品。 1958年1月,在《文學界》雜志發表《飼育》,獲第39界「芥川文學獎」。同年,發表《感化院的少年》。 1960年2月,創作電視歌劇《昏暗的鏡子》。同年9月,在《新潮》雜志連載長篇小說《遲到的青年》。 1961年,發表《政治少年之死》。 1964年8月,出版長篇小說《個人的體驗》,獲新潮文學獎;10月,在《世界》雜志連載長篇隨筆《廣島札記》。 1967年1月,在《群像》雜志連載長篇小說《萬延元年的足球隊》,同年9月講談社出版,獲第3屆「谷崎潤一郎獎」;同年,發表《為與沖繩共嘆共怒》。 1968年4月,發表《參院選舉反映了民意嗎——當投票意味著放棄權利的時候》。同年8月,發表《核時代的森林隱遁者》。 1969年8月,在《世界》雜志連載《沖繩札記》 1970年7月,在新潮社出版演講集《核時代的想像力》1973年,新潮社出版長篇小說《洪水湧上我的靈魂》,獲「野間文藝獎」 1974年11月,新潮社出版《文學筆記》 1978年5月,岩波書店出版《小說的方法》 1979年11月,新潮社出版長篇小說《同時代的游戲》 1980年1月,在《文學界》雜志發表《聰明的雨樹》 1982年7月,新潮社出版短篇小說集《聽雨樹的女人們》 1983年,講談社出版短篇小說集《新人啊,醒來吧》;4月,在《波》雜志連載隨筆《小說的圖謀·理性的愉悅》。 1984年1月,在《朝日新聞》發表與作家掘田善衛的通信《核時代的烏托邦》 1985年,發表長篇小說《M/T》序章 1986年,岩波書店出版《M/T與森林裡奇異的故事》 1988年,岩波書店出版理論論著《為了新的文學》 1993年,創作長篇三步曲《燃燒的綠樹》 1994年,朝日新聞社出版《小說的經驗》 1998年,《如何造就小說家如我》(私という小説家の作り方)
㈡ 大江健三郎的主要作品有哪些其寫作風格是什麼樣的
《個人的體驗》算是代表作了,讓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人羊》是我看的第一部他的短篇小說,很有代表性,比較短,適合第一次看他的文章的人鑒賞。 大江健三郎出生在1935年,少年時期經歷了日本戰敗。對他早期的文學有一定影響,很多文學帶有一定zheng色彩。 以下從網上摘下來的 「 大江對傳統文化十分執著和尊重,從本民族的土壤中充分汲取營養,很好地繼承並大量使用了自《竹取物語》(859—877年間)延續下來的象徵性技法和日本文學傳統中的想像力。與此同時,這位戰後成長起來的作家異常熱情地借鑒外來文化,並在充分消化的基礎上予以吸收,顯現出一種「沖突�6�1並存�6�1融合」的文化模式,使得自己的創作活動不僅面向日本和東方,同時也面對世界和現代。在談到授獎原因時,瑞典文學院認為,大江氏在其作品中「通過詩意的想像力,創造出一個把現實和神話緊密凝縮在一起的想像世界,描繪出了現代的芸芸眾生相,給人們帶來了沖擊」。作者在把現實引入小說的同時,致力於非現實性的虛構(即日本文學傳統中的玄虛),兩者之間既截然分明,又隨意重疊,而將這兩者巧妙結合起來的,則是大江氏從日本文學傳統中繼承下來、又具有濃郁個人特色的象徵性表現手法(即日本文學傳統中的幽玄)。在這個獨特、豐富的想像世界裡,出生於森林之中的大江氏似乎對森林情有獨鍾,在諸多以森林為舞台的小說中,大量導入日本文學傳統中的想像力和日本神話的象徵性,意在把現實中的神話意義剝離出來,好像在有意印證英國詩人布萊克的論點——出自森林的是生命,回歸森林的則是完成了的死亡。其實,這是作者在人為地拉開與現實之間的距離,用虛構這一形式來表現和渲染潛於表層之下的現實。」 其他的發不上來了。。老被屏蔽 說有敏感詞彙、、
滿意請採納
㈢ 大江健三郎的哪些作品圍繞「森林展開」
他初期的不少作品,如《飼育》和《拔芽打仔》等的故事都是在森林和山谷展開的,其中的「森林」顯然具有象徵意義。在稍後問世的長篇小說《遲到的青年》(1962)里,有主人公「我」潛入森林的一段描寫:「我走進森林,猶如游泳者走下游泳池鐵梯子讓身體完全沒入水中一般,在森林中屏住呼吸慢慢下沉,覺得森林覆蓋了自己的頭部,好像游泳者的頭部被水面覆蓋了那樣。於是,夜幕降臨了。我站立不動,低垂下頭。我必須讓森林把自己同化,如同野獸、樹木、小草、腐蝕土中的菌類一樣,把自己的肉體和靈魂還原為森林的細胞。」
進入70年代以後,他的「森林」意識繼續以各種不同的形式表現出來。如《洪水湧上我的靈魂》的主人公及其周圍的人物都對「核時代的森林隱遁者」懷有同感,並且最後不得不和核時代權力的代表者進行決戰。這表明作者的「森林」意識更進一步朝著批評時代的方向發展。又如《同時代的游戲》將對抗帝國正規軍隊的普通村民的根據地設定在「森林」里。這個「森林」顯然含有象徵意義,它使村民更加充滿生機和活力。作者可能想要通過這種方式啟示讀者在當今時代應如何生活。此外,長篇小說《M/T與森林的奇異故事》(1986)和《致令人懷念年代的信》等也是「森林」意識的體現,而短篇小說集《傾聽雨樹的女人們》(1982)和最近新作長篇小說三部曲《燃燒起來的綠樹》等圍繞「樹木」展開故事的作品則可以視為「森林」意識的延續和發展。
㈣ 大江健三郎有哪些作品
1957年5月,在《東京大學新聞》上發表小說《奇妙的工作》,獲該報五月祭獎。8月,在《文學界》雜志發表《死者的奢華》,成為「芥川文學獎」候選作品。
1958年1月,在《文學界》雜志發表《飼育》,獲第39界「芥川文學獎」。同年,發表《感化院的少年》。
1959年,發表《我們的時代》。同年,發表《我們的性世界》。
1960年2月,創作電視歌劇《昏暗的鏡子》。同年9月,在《新潮》雜志連載長篇小說《遲到的青年》。
1961年,發表《政治少年之死》。
1963年5月,發表中篇小說《性的人》。
1964年8月,出版長篇小說《個人的體驗》,獲新潮文學獎;10月,在《世界》雜志連載長篇隨筆《廣島札記》。
1967年1月,在《群像》雜志連載長篇小說《萬延元年的足球隊》,同年9月講談社出版,獲第3屆「谷崎潤一郎獎」;同年,發表《為與沖繩共嘆共怒》。
1968年4月,發表《參院選舉反映了民意嗎——當投票意味著放棄權利的時候》。同年8月,發表《核時代的森林隱遁者》。
1969年8月,在《世界》雜志連載《沖繩札記》
1970年7月,在新潮社出版演講集《核時代的想像力》
1971年7月,出版與重籐文夫的對談錄《遭受原子彈爆炸之後的人》
1973年,新潮社出版長篇小說《洪水湧上我的靈魂》,獲「野間文藝獎」
1974年11月,新潮社出版《文學筆記》
1978年5月,岩波書店出版《小說的方法》
1979年11月,新潮社出版長篇小說《同時代的游戲》
1980年1月,在《文學界》雜志發表《聰明的雨樹》
1982年7月,新潮社出版短篇小說集《聽雨樹的女人們》
1983年,講談社出版短篇小說集《新人啊,醒來吧》;4月,在《波》雜志連載隨筆《小說的圖謀·理性的愉悅》。
1984年1月,在《朝日新聞》發表與作家掘田善衛的通信《核時代的烏托邦》
1985年,發表長篇小說《M/T》序章
1986年,岩波書店出版《M/T與森林裡奇異的故事》
1988年,岩波書店出版理論論著《為了新的文學》
1993年,創作長篇三步曲《燃燒的綠樹》
1994年,朝日新聞社出版《小說的經驗》
1998年,《如何造就小說家如我》
㈤ 在不同時期大江健三郎發表了哪些作品都有什麼樣的意義
李箕永於1924年發表處女作短篇小說《哥哥的秘密信》,以後陸續創作短篇小說《貧窮的人們》、《老鼠的故事》、《民村》、《農夫鄭道令》和《五個兒女的父親》等。這些作品仍屬於批判現實主義范疇,他不單單只停留在對黑暗現實的揭露上,而且還進一步探索造成這些社會悲劇的社會根源。
1928~1929年發表的短篇小說《元甫》和《造紙廠村》,表明他的創作進入一個新的時期。他筆下的知識分子是懂得只有進行斗爭才能推翻舊世界的先覺者了。
1933年發表中篇小說《鼠火》,接著出版長篇小說《故鄉》。
1934年在獄中完成長篇小說《人間課堂》和《春》的構思,40年代初出版。《故鄉》是朝鮮早期革命文學的一部重要作品,以20世紀20年末朝鮮農村為背景,以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廣泛展示了淪為殖民地的朝鮮,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雙重壓迫下出現的種種黑暗現實:農民破產,生活貧困,工人不滿,舉行罷工與援助,廣大朝鮮人民日益覺醒,不斷反抗斗爭,正逐漸形成有組織、自覺的工農運動,它標志著朝鮮民族解放斗爭已經入新的歷史時期。小說多方面的揭示了時代的、社會的、人生的種種矛盾,表現出歷史的厚度與人性的深度。
1946年7月,短篇小說《開辟》問世,不僅標志著作者又開始了新的創作生活,而且表明創作題材向縱深開拓。1948年~1949年,在《開辟》的基礎上,它完成了長篇著名小說《土地》的創作。小說同樣以土地改革為題材,通過農民郭巴威解放前後翻天覆地的生活變化,反映了土地改革以後廣大農民和大自然以及階級敵人進行斗爭時的英雄氣概和精神面貌。
長篇小說《圖門江》以貧苦農民朴熊孫父子兩代人的生活道路為主線,在充滿重大歷史事件的廣闊背景上,反映19世紀末~20世紀前期朝鮮人民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和封建主義壓迫,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戰斗歷程。
李箕永從事文學創作近60年,文學成就卓著。這筆留給朝鮮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反映了朝鮮人民的偉大歷史進程,也使之享譽朝鮮現當代文學史。
㈥ 大江健三郎創作了哪些作品
1958年1月,中篇小說《飼育》發表於《文學界》,並於當年獲第39屆「芥川文學獎」;同年,早期作品集《死者的奢華》由文藝春秋新社出版。發表《感化院的少年》等作品。
1959年3月,畢業於東京大學文學部法國文學專業,畢業論文的題目是《論薩特小說里的形象》。畢業後,專注於文學創作;是年,發表《我們的時代》、《我們的性世界》等作品。
1960年2月,創作電視歌劇《昏暗的鏡子》;參加「安保批判之會」、「青年日本之會」,明確表示反對日本與美國締結安全保障條約。5月,作為第三次日本文學家訪華代表團成員,與野間宏等訪問中國。9月,長篇小說《遲到的青年》開始在《新潮》雜志連載。
1964年8月,長篇小說《個人的體驗》出版,獲新潮文學獎。10月,長篇隨筆《廣島札記》開始在《世界》雜志連載,至翌年三月載完。
1967年1月,長篇小說《萬延元年的足球隊》開始在《群像》雜志連載,7月刊完,9月,由講談社出版單行本。同年獲第三屆谷崎潤一郎獎。長女菜采子於同年7月誕生。赴沖繩旅行並發表《為與沖繩共嘆共怒》等文章。
1968年3月,赴澳大利亞旅行。4月,發表《參院選舉反映了民意嗎——當投票意味著放棄權利的時候》等文。5月,《個人的體驗》英譯本出版,應譯者與出版社邀請赴美旅行。8月,發表《核時代的森林隱遁者》等文。
1970年7月,講演集《核時代的想像力》由新潮社出版。
1971年夏,參與創辦並編輯季刊《沖繩經驗》;7月,出版與重藤文夫的對談錄《遭受原子彈爆炸之後的人》。
1977年9月,新潮社出版《大江健三郎全作品》第二輯,全六卷,翌年2月出齊。10月,參加夏威夷大學東西文化研究所舉辦的「東西文化在文學里的相遇」研討會,做了「關於邊緣性文化」的報告。
1978年43歲5月,《小說的方法》由岩波書店出版;在這部小說論著里,可以明顯看到形式主義、新批評以及結構主義理論的影響。
1982年7月,系列短篇小說集《傾聽雨樹的女人們》由新潮社出版,翌年獲第34屆讀賣文學獎;系列短篇《新人呵,醒來吧》第一篇《天真之歌,經驗之歌》發表於《群像》雜志。
1984年1月,與作家堀田善衛的通信,以《核時代的烏托邦》為題發表於《朝日新聞》;5月,參加國際筆會東京大會,做了題為《核狀況下的文學——我們為什麼寫作》的講演。9月,辭去芥川文學獎評委職務。
1988年,理論著作《為了新的文學》由岩波書店出版;該書結尾部分,大江提到了自己「最後的小說」;他說,關於廣島,關於核籠罩的當今世界的問題,將構成這部作品的核心。
1989年,獲歐洲共同體設立的猶羅帕利文學獎;評獎委員會認為,大江對歐洲文學也給予了相當的影響,他創造了能夠表現個人體驗與普遍性經驗相結合的文體。同年,《萬延元年的足球隊》瑞典文版出版。
1992年4月,擔任《朝日新聞》「文藝時評」欄專欄作家,持續至1994年3月;所撰評論,表示出對中國「文革」後文學的關注,認為從中國青年作家莫言等的小說日譯本,可以看出潛藏著破壞舊文體的力量。
1994年10月13日,瑞典科學院宣布大江為本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12月,赴斯德哥爾摩參加授獎儀式,本月7日發表受獎紀念講演《我在曖昧的日本》。同年,表示拒絕接受日本政府擬議頒發的文化勛章。《小說的經驗》由朝日新聞社出版。
㈦ 大江健三郎的哪篇小說獲得了第34屆讀賣文學獎
1978年43歲5月,大江健三郎《小說的方法》由岩波書店出版;在這部小說論著里,可以明顯看到形式主義、新批評以及結構主義理論的影響。1982年7月,系列短篇小說集《傾聽雨樹的女人們》由新潮社出版,翌年獲第34屆讀賣文學獎;系列短篇《新人呵,醒來吧》第一篇《天真之歌,經驗之歌》發表於《群像》雜志。
1984年1月,與作家堀田善衛的通信,以《核時代的烏托邦》為題發表於《朝日新聞》;5月,參加國際筆會東京大會,做了題為《核狀況下的文學——我們為什麼寫作》的講演。9月,辭去芥川文學獎評委職務。
㈧ 大江健三郎的短片小說《鳥》的中文版
貌似在哪兒看到過大江健三郎文集的說啊~
P:《廣島札記》了沒?那個頭暈啊——
㈨ 求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短篇小說《空中怪物阿貴》
維榮的妻子裡面最後一篇
㈩ 大江健三郎的短篇小說《奇妙的工作》描述了什麼樣的故事
小說寫三個學生勤工儉學到醫院去殺狗,結果由於投機肉販子從中搗鬼,終於一無所獲的故事。作者通過主人公「我」的心理活動,對當時青年學生的特質作了如下概括:「我們這些彼此相似、缺乏個性的日本學生被拴在了一起,完全喪失敵意,顯得有氣無力。我對政治不太感興趣。對我來說,那些熱衷於包括政治在內所有事情的舉動,不是過分年輕,就是過於老成。我今年20歲。對這個奇妙的年齡,我也覺得太累了。」這個有氣無力而又疲憊不堪的青年,殺了一天多狗所得的報酬只是被狗咬的一個傷口,而且還有可能被警察傳去作證。這種「徒勞」乃是當時青年所陷入的陰暗環境的形象體現。後者於1957年刊載於《文學界》上,故事內容與前者相似,主人公「我」也是到醫院里去勤工儉學,只不過不是殺狗,而是搬運死屍,結果又由於管理人員的失職,差不多也是白幹了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