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關留守兒童的故事
雖然沒有父母在身邊,小張宏一點沒有放鬆對自己學習的要求,各門功課成績都在班裡名列前茅,連年獲得校三好學生。她關心同學,熱愛集體,學校成立留守小隊以來,她被民主推薦為「溫暖小隊」的小隊長。她積極組織小隊隊員開展義務勞動,慰問演出「拾舊利廢」等活動。關心隊員的學習和生活情況,榜樣示範,把苦的累的留給自己。張紅,一名普通的留守孩子。面對孤獨,她選擇了快樂;面對逆境,她選擇了堅強。
胡迎晨,女,1994年3月出生,蒙城縣葛橋中學九年級(1)班班長。胡迎晨作為一名留守兒童,她一邊讀書,一邊照顧長期卧床不起奶奶,還要靠販賣青菜、喂豬養鴨掙來的錢交每學期的學雜費。她學習非常努力,被評為市級和校級「三好生」。雖然自己的家裡很窮,她卻經常資助比她困難者,帶頭為班裡面臨輟學的同學進行捐款。她品學兼優,樂於助人,主動幫助班裡後進生補習功課。組織班級學生護送患有先天性小兒麻痹症的同學上下課,而且她自己還堅持天天參加。胡迎晨總能對比自己困難同學伸出溫暖的手,無私地給予精神和物質上的鼓勵。
王雪晗,女,1995年11月出生,宿州市墉橋區朱仙庄鎮大張小學五(1)班班長。王雪晗父母外出打工後,爺爺不幸被燒傷,奶奶摔倒後導致右手骨折。尚還年幼的她在接踵而至的不幸面前,勇敢地挑起照顧爺爺、奶奶的重擔。同時,她還要照顧年幼的弟弟,帶弟弟上學,幫他輔導功課。在學校王雪晗也是「知名人士」,連續四年被評為「三好學生」,在徵文比賽、演講比賽中多次獲獎。她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組織同學探討學習方法,幫助同學補習功課。在她的帶領下,整個班集體團結一致,蒸蒸日上。她還組織留守兒童一起學習,幫助他們改正不良習慣,培養自理、自律、自護的能力。
『貳』 留守兒童感人的故事
留守兒童感人的故事我在 惠天兒童有聲故事網 聽過,很感人
『叄』 要些關於留守兒童的文章
關愛留守兒童
在當今社會中,越來越多的農民工來到大城市裡打工,也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才會讓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許多多的便利,現在,在我們如此享受著這些便利時,我們也想一想那留守兒童他們的生活。
那些留守兒童在很小的時候,父母就不在他們的身邊,與他們相伴的則是年邁的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他們不但不能享受到父母的關心,而且還要擔負起生活的重擔,早上,很早就起來做飯,然後去上學,這樣日復一日的生活,使他們過早背負起生活的重擔,臉上也少了笑容。
記得,那是過節的時候,我帶了好多的書和食品來到了一個留守兒童的家中,我幫助他一起幹家務,由於我平日乾的活並不多,所以顯得十分的笨拙,還總是干錯事,她看著我的樣子笑起來,中午的時候,我們還叫了其他的留守兒童來到了一起,我們一起吃著我帶來的食品和他們自己做的食品,覺得特別的好吃,下午的時候,我們一起來到麥田裡,大家都講著自己的故事,他們也給我講了許多關於他們與父母之間的故事,在講時,臉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他們是那樣的幸福、快樂!我們還玩了許多他們小時候的游戲,大家都十分的快樂!雖然這只是短短的一天而已。但這是我過的最有意義的一個節日了。
其實,他們不僅需要物質上的幫助,他們更需要的是心靈上,精神上的,現在,社會給予了他們物質上的幫助,而我們可以在學習上多幫助他們。盡我們最大的可能,在過節日時,可以和他們一起過,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和他們交朋友等等!
總之,用心去和他們交往,會讓他們很幸福,快樂的!我們應用心去幫助他們!
-----------------------------------
關愛留守兒童
「鳥有一個巢,人有一個家」對每個人而言:家是感受親情的港灣,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又有許多孩子遠離了那溫馨的港灣,他們得不到與其他孩子同樣的愛與溫暖,他們是誰呢?他們就是備受社會關注的留守兒童,因此,我們應該給予他們一些關懷。
留守兒童都缺少著,父愛,母愛,如果不能及時地給予他們愛心,他們會因為缺少親情而陷入深淵。
「生命就像是一束繁花,時間就像是一根鐵鞭,一朵一朵擊落著繁花,等到擊完的時候,把滿地的殘紅踏入泥沙,」詩人汪靜之無不感傷地這樣感嘆,是的,繁花終究會變成殘紅,生命由盛至衰似永恆,無人能改變成阻止,固此無淪在社會的哪一個角落裡,我們都應該幫助留守兒童,幫助那每一個如花絢爛的生命,他們是祖國的未來,他們是那一束束蓓蕾滿枝的繁花。
在社會的支持與幫助下,他們茁壯成長,正是由於在那種艱苦的環境下生存,才磨練出了他們那種堅強不息的意志,在他們眼中那些超越凡俗的東西不能唾手可得,需要他們跋山涉水,他們不會因為路途艱險遙遠而輕易放棄,是啊!那綻放的優雅,吐露的芬芳,不正是穿越了生活的磨礪才彌足珍貴了嗎?有人說過「留心你的思想,思想可變成言語。留心你的言語,言語可變成行為。留心你的行為,行為可變成習慣,留心你的習慣,習慣會變成性格,留心你的性格,性格可變成生命。」也許它就是留守兒童能夠成功的重要原因吧!留守兒童,他們在卻少父愛,母愛的情境下,最終卻成為夜幕下的一盞明燈,熠熠生輝,引人注目,為什麼呢?正是因為他們還在吸吶吞吐之時,他們沒有止住前進的腳步,沒有流戀於輕松;沒有忘情於虛浮,沒有迷醉於誘惑,沒有沉陷於淺薄。
有一天,他們終會永遠不回頭地向前走去,然而他們需要幫助,需要我們每一個人來關愛
關愛留守兒童,從我們每一個人做起。
----------------------------------
他們
在城市的盡頭,沒有繁華的街市,閃亮的霓虹;在城市的盡頭,只有破舊的棚戶區,有飽經生活風霜的生命;在城市的盡頭,有他們這樣一群人。
讓我怎樣稱呼他們?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農民子弟?亦或是農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這些冰冷的名字稱呼他們,我多想叫著他們帶著泥土氣的乳名,拉著他們的小手,走近他們的生活……
他們從小生長在故鄉的青山綠水中,純潔的靈魂在田野里抽穗拔節。在山野的風中,他們奔跑著,憧憬著。風從田野中吹過,吹進了城市,為了生計,為了未來,他們跟從父母來到了城市,在城市的盡頭紮下了根。於是習慣了青山綠水的雙眸第一次觸碰到了高樓大廈、車水馬龍。他們不知道怎樣穿過六車道的馬路,小小的手指怎麼也數不清寫字樓的層數。繁華的現代文明不曾給他們帶來任何快樂,這一次,卻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跡。
他們背起書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卻在「城市人」異樣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戶口與暫住證的區別。他們都是父母心頭的寶啊!卻過早地承擔了不屬於這個年齡的負擔。
放學回家,他們做好簡單的晚飯,父母還在工地或菜場上勞作;午夜醒來,淚眼中城裡的星空沒有家鄉的明亮;悄悄許願,希望明天他們的打工子弟小學不會因交不出電費而被查封……
然而,在他們日益長高的身體上,我看到了他們的成長。記得一位記者問一個打工子弟學校的孩子,學成後是否會回到家鄉時,小姑娘毫不猶豫地說:當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點落下淚來,為他們的成長。
記得那年春晚他們稚氣的宣言:「我們的學校很小,但我們的成績不差」「我們不和城裡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們的2008!」他們逐漸成熟,告別昨天的羞怯,開始迎接新的一天。
雖然,他們還在為不多的學費而苦惱;雖然,學校還是交不上水電費;雖然,還有好多體制還不夠完善……雖然有好多個「雖然」,但是,只有一個「但是」就足夠了,已經有好多視線轉向他們,他們正在茁壯地成長。
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盡頭,照亮了他們的生活。 http://..com/question/30053888.html?si=1
『肆』 想寫一篇關於留守兒童的文章,要感人的那種故事,不是論文的形式
關愛留守兒童
在當今社會中,越來越多的農民工來到大城市裡打工,也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才會讓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許多多的便利,現在,在我們如此享受著這些便利時,我們也想一想那留守兒童他們的生活。
那些留守兒童在很小的時候,父母就不在他們的身邊,與他們相伴的則是年邁的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他們不但不能享受到父母的關心,而且還要擔負起生活的重擔,早上,很早就起來做飯,然後去上學,這樣日復一日的生活,使他們過早背負起生活的重擔,臉上也少了笑容。
記得,那是過節的時候,我帶了好多的書和食品來到了一個留守兒童的家中,我幫助他一起幹家務,由於我平日乾的活並不多,所以顯得十分的笨拙,還總是干錯事,她看著我的樣子笑起來,中午的時候,我們還叫了其他的留守兒童來到了一起,我們一起吃著我帶來的食品和他們自己做的食品,覺得特別的好吃,下午的時候,我們一起來到麥田裡,大家都講著自己的故事,他們也給我講了許多關於他們與父母之間的故事,在講時,臉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他們是那樣的幸福、快樂!我們還玩了許多他們小時候的游戲,大家都十分的快樂!雖然這只是短短的一天而已。但這是我過的最有意義的一個節日了。
其實,他們不僅需要物質上的幫助,他們更需要的是心靈上,精神上的,現在,社會給予了他們物質上的幫助,而我們可以在學習上多幫助他們。盡我們最大的可能,在過節日時,可以和他們一起過,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和他們交朋友等等!
總之,用心去和他們交往,會讓他們很幸福,快樂的!我們應用心去幫助他們!
-----------------------------------
關愛留守兒童
「鳥有一個巢,人有一個家」對每個人而言:家是感受親情的港灣,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又有許多孩子遠離了那溫馨的港灣,他們得不到與其他孩子同樣的愛與溫暖,他們是誰呢?他們就是備受社會關注的留守兒童,因此,我們應該給予他們一些關懷。
留守兒童都缺少著,父愛,母愛,如果不能及時地給予他們愛心,他們會因為缺少親情而陷入深淵。
「生命就像是一束繁花,時間就像是一根鐵鞭,一朵一朵擊落著繁花,等到擊完的時候,把滿地的殘紅踏入泥沙,」詩人汪靜之無不感傷地這樣感嘆,是的,繁花終究會變成殘紅,生命由盛至衰似永恆,無人能改變成阻止,固此無淪在社會的哪一個角落裡,我們都應該幫助留守兒童,幫助那每一個如花絢爛的生命,他們是祖國的未來,他們是那一束束蓓蕾滿枝的繁花。
在社會的支持與幫助下,他們茁壯成長,正是由於在那種艱苦的環境下生存,才磨練出了他們那種堅強不息的意志,在他們眼中那些超越凡俗的東西不能唾手可得,需要他們跋山涉水,他們不會因為路途艱險遙遠而輕易放棄,是啊!那綻放的優雅,吐露的芬芳,不正是穿越了生活的磨礪才彌足珍貴了嗎?有人說過「留心你的思想,思想可變成言語。留心你的言語,言語可變成行為。留心你的行為,行為可變成習慣,留心你的習慣,習慣會變成性格,留心你的性格,性格可變成生命。」也許它就是留守兒童能夠成功的重要原因吧!留守兒童,他們在卻少父愛,母愛的情境下,最終卻成為夜幕下的一盞明燈,熠熠生輝,引人注目,為什麼呢?正是因為他們還在吸吶吞吐之時,他們沒有止住前進的腳步,沒有流戀於輕松;沒有忘情於虛浮,沒有迷醉於誘惑,沒有沉陷於淺薄。
有一天,他們終會永遠不回頭地向前走去,然而他們需要幫助,需要我們每一個人來關愛
關愛留守兒童,從我們每一個人做起。
----------------------------------
他們
在城市的盡頭,沒有繁華的街市,閃亮的霓虹;在城市的盡頭,只有破舊的棚戶區,有飽經生活風霜的生命;在城市的盡頭,有他們這樣一群人。
讓我怎樣稱呼他們?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農民子弟?亦或是農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這些冰冷的名字稱呼他們,我多想叫著他們帶著泥土氣的乳名,拉著他們的小手,走近他們的生活……
他們從小生長在故鄉的青山綠水中,純潔的靈魂在田野里抽穗拔節。在山野的風中,他們奔跑著,憧憬著。風從田野中吹過,吹進了城市,為了生計,為了未來,他們跟從父母來到了城市,在城市的盡頭紮下了根。於是習慣了青山綠水的雙眸第一次觸碰到了高樓大廈、車水馬龍。他們不知道怎樣穿過六車道的馬路,小小的手指怎麼也數不清寫字樓的層數。繁華的現代文明不曾給他們帶來任何快樂,這一次,卻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跡。
他們背起書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卻在「城市人」異樣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戶口與暫住證的區別。他們都是父母心頭的寶啊!卻過早地承擔了不屬於這個年齡的負擔。
放學回家,他們做好簡單的晚飯,父母還在工地或菜場上勞作;午夜醒來,淚眼中城裡的星空沒有家鄉的明亮;悄悄許願,希望明天他們的打工子弟小學不會因交不出電費而被查封……
然而,在他們日益長高的身體上,我看到了他們的成長。記得一位記者問一個打工子弟學校的孩子,學成後是否會回到家鄉時,小姑娘毫不猶豫地說:當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點落下淚來,為他們的成長。
記得那年春晚他們稚氣的宣言:「我們的學校很小,但我們的成績不差」「我們不和城裡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們的2008!」他們逐漸成熟,告別昨天的羞怯,開始迎接新的一天。
雖然,他們還在為不多的學費而苦惱;雖然,學校還是交不上水電費;雖然,還有好多體制還不夠完善……雖然有好多個「雖然」,但是,只有一個「但是」就足夠了,已經有好多視線轉向他們,他們正在茁壯地成長。
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盡頭,照亮了他們的生活。
『伍』 留守兒童的成長故事360字
雖然沒有父母在身邊,小張宏一點沒有放鬆對自己學習的要求,各門功課成績都在班裡名列前茅,連年獲得校三好學生。她關心同學,熱愛集體,學校成立留守小隊以來,她被民主推薦為「溫暖小隊」的小隊長。她積極組織小隊隊員開展義務勞動,慰問演出「拾舊利廢」等活動。關心隊員的學習和生活情況,榜樣示範,把苦的累的留給自己。張紅,一名普通的留守孩子。面對孤獨,她選擇了快樂;面對逆境,她選擇了堅強。
胡迎晨,女,1994年3月出生,蒙城縣葛橋中學九年級(1)班班長。胡迎晨作為一名留守兒童,她一邊讀書,一邊照顧長期卧床不起奶奶,還要靠販賣青菜、喂豬養鴨掙來的錢交每學期的學雜費。她學習非常努力,被評為市級和校級「三好生」。雖然自己的家裡很窮,她卻經常資助比她困難者,帶頭為班裡面臨輟學的同學進行捐款。她品學兼優,樂於助人,主動幫助班裡後進生補習功課。組織班級學生護送患有先天性小兒麻痹症的同學上下課,而且她自己還堅持天天參加。胡迎晨總能對比自己困難同學伸出溫暖的手,無私地給予精神和物質上的鼓勵。
王雪晗,女,1995年11月出生,宿州市墉橋區朱仙庄鎮大張小學五(1)班班長。王雪晗父母外出打工後,爺爺不幸被燒傷,奶奶摔倒後導致右手骨折。尚還年幼的她在接踵而至的不幸面前,勇敢地挑起照顧爺爺、奶奶的重擔。同時,她還要照顧年幼的弟弟,帶弟弟上學,幫他輔導功課。在學校王雪晗也是「知名人士」,連續四年被評為「三好學生」,在徵文比賽、演講比賽中多次獲獎。她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組織同學探討學習方法,幫助同學補習功課。在她的帶領下,整個班集體團結一致,蒸蒸日上。她還組織留守兒童一起學習,幫助他們改正不良習慣,培養自理、自律、自護的能力。
『陸』 重獎!!!有一篇關於留守兒童的短小說 ,好像還獲獎了,裡面有十萬大山中兩個孩子
短篇小說《誰能把春天留住》,參加2007年「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的評選並獲大獎。此短篇還只剛開了個頭,經過一年的素材搜集和整理、構思並創作,最終寫就了《當著落葉紛飛》。該書由三度榮獲冰心兒童圖書獎的上海青年作家陸梅精心創作,堪稱當前為數甚少集中關注農民工孩子生存狀態和心靈成長的長篇現實關懷小說。
小說兩條主線交叉並行:一是14歲女孩沙莎,因一把刀子傷人被關進少年管教所,小說以日記形式展開她的心理成長,以及她和父母、周幹警、男孩阿三、乃至和同屋女孩的種種矛盾與糾葛、關愛與被愛;另一條是大城市記者「我」,因所住房子大修,「我」和在工地幹活的沙莎父親認識,從而和沙莎有了牽連,故事也由此展開……
『柒』 急需真實感人的留守兒童故事,字數1000字左右,不要記者采訪的,O(∩_∩)O謝謝好心人了!
關愛留守兒童
在當今社會中,越來越多的農民工來到大城市裡打工,也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才會讓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許多多的便利,現在,在我們如此享受著這些便利時,我們也想一想那留守兒童他們的生活。
那些留守兒童在很小的時候,父母就不在他們的身邊,與他們相伴的則是年邁的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他們不但不能享受到父母的關心,而且還要擔負起生活的重擔,早上,很早就起來做飯,然後去上學,這樣日復一日的生活,使他們過早背負起生活的重擔,臉上也少了笑容。
記得,那是過節的時候,我帶了好多的書和食品來到了一個留守兒童的家中,我幫助他一起幹家務,由於我平日乾的活並不多,所以顯得十分的笨拙,還總是干錯事,她看著我的樣子笑起來,中午的時候,我們還叫了其他的留守兒童來到了一起,我們一起吃著我帶來的食品和他們自己做的食品,覺得特別的好吃,下午的時候,我們一起來到麥田裡,大家都講著自己的故事,他們也給我講了許多關於他們與父母之間的故事,在講時,臉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他們是那樣的幸福、快樂!我們還玩了許多他們小時候的游戲,大家都十分的快樂!雖然這只是短短的一天而已。但這是我過的最有意義的一個節日了。
其實,他們不僅需要物質上的幫助,他們更需要的是心靈上,精神上的,現在,社會給予了他們物質上的幫助,而我們可以在學習上多幫助他們。盡我們最大的可能,在過節日時,可以和他們一起過,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和他們交朋友等等!
總之,用心去和他們交往,會讓他們很幸福,快樂的!我們應用心去幫助他們!
-----------------------------------
關愛留守兒童
「鳥有一個巢,人有一個家」對每個人而言:家是感受親情的港灣,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又有許多孩子遠離了那溫馨的港灣,他們得不到與其他孩子同樣的愛與溫暖,他們是誰呢?他們就是備受社會關注的留守兒童,因此,我們應該給予他們一些關懷。
留守兒童都缺少著,父愛,母愛,如果不能及時地給予他們愛心,他們會因為缺少親情而陷入深淵。
「生命就像是一束繁花,時間就像是一根鐵鞭,一朵一朵擊落著繁花,等到擊完的時候,把滿地的殘紅踏入泥沙,」詩人汪靜之無不感傷地這樣感嘆,是的,繁花終究會變成殘紅,生命由盛至衰似永恆,無人能改變成阻止,固此無淪在社會的哪一個角落裡,我們都應該幫助留守兒童,幫助那每一個如花絢爛的生命,他們是祖國的未來,他們是那一束束蓓蕾滿枝的繁花。
在社會的支持與幫助下,他們茁壯成長,正是由於在那種艱苦的環境下生存,才磨練出了他們那種堅強不息的意志,在他們眼中那些超越凡俗的東西不能唾手可得,需要他們跋山涉水,他們不會因為路途艱險遙遠而輕易放棄,是啊!那綻放的優雅,吐露的芬芳,不正是穿越了生活的磨礪才彌足珍貴了嗎?有人說過「留心你的思想,思想可變成言語。留心你的言語,言語可變成行為。留心你的行為,行為可變成習慣,留心你的習慣,習慣會變成性格,留心你的性格,性格可變成生命。」也許它就是留守兒童能夠成功的重要原因吧!留守兒童,他們在卻少父愛,母愛的情境下,最終卻成為夜幕下的一盞明燈,熠熠生輝,引人注目,為什麼呢?正是因為他們還在吸吶吞吐之時,他們沒有止住前進的腳步,沒有流戀於輕松;沒有忘情於虛浮,沒有迷醉於誘惑,沒有沉陷於淺薄。
有一天,他們終會永遠不回頭地向前走去,然而他們需要幫助,需要我們每一個人來關愛
關愛留守兒童,從我們每一個人做起。
----------------------------------
他們
在城市的盡頭,沒有繁華的街市,閃亮的霓虹;在城市的盡頭,只有破舊的棚戶區,有飽經生活風霜的生命;在城市的盡頭,有他們這樣一群人。
讓我怎樣稱呼他們?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農民子弟?亦或是農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這些冰冷的名字稱呼他們,我多想叫著他們帶著泥土氣的乳名,拉著他們的小手,走近他們的生活……
他們從小生長在故鄉的青山綠水中,純潔的靈魂在田野里抽穗拔節。在山野的風中,他們奔跑著,憧憬著。風從田野中吹過,吹進了城市,為了生計,為了未來,他們跟從父母來到了城市,在城市的盡頭紮下了根。於是習慣了青山綠水的雙眸第一次觸碰到了高樓大廈、車水馬龍。他們不知道怎樣穿過六車道的馬路,小小的手指怎麼也數不清寫字樓的層數。繁華的現代文明不曾給他們帶來任何快樂,這一次,卻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跡。
他們背起書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卻在「城市人」異樣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戶口與暫住證的區別。他們都是父母心頭的寶啊!卻過早地承擔了不屬於這個年齡的負擔。
放學回家,他們做好簡單的晚飯,父母還在工地或菜場上勞作;午夜醒來,淚眼中城裡的星空沒有家鄉的明亮;悄悄許願,希望明天他們的打工子弟小學不會因交不出電費而被查封……
然而,在他們日益長高的身體上,我看到了他們的成長。記得一位記者問一個打工子弟學校的孩子,學成後是否會回到家鄉時,小姑娘毫不猶豫地說:當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點落下淚來,為他們的成長。
記得那年春晚他們稚氣的宣言:「我們的學校很小,但我們的成績不差」「我們不和城裡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們的2008!」他們逐漸成熟,告別昨天的羞怯,開始迎接新的一天。
雖然,他們還在為不多的學費而苦惱;雖然,學校還是交不上水電費;雖然,還有好多體制還不夠完善……雖然有好多個「雖然」,但是,只有一個「但是」就足夠了,已經有好多視線轉向他們,他們正在茁壯地成長。
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盡頭,照亮了他們的生活。
給多幾個給你,多點分!
『捌』 求寫留守兒童的小說~哪個作家寫過這種題材的 最好以留守兒童殺人或者犯罪為題材的小說
《留守兒童已長大》
《我們的孩子》
《離殤》
《空巢》
《水邊的仙茅草》
希望有你喜歡的。
『玖』 留守兒童的故事
胡迎晨,女,1994年3月出生,蒙城縣葛橋中學九年級(1)班班長。胡迎晨作為一名留守兒童,她一邊讀書,一邊照顧長期卧床不起奶奶,還要靠販賣青菜、喂豬養鴨掙來的錢交每學期的學雜費。她學習非常努力,被評為市級和校級「三好生」。雖然自己的家裡很窮,她卻經常資助比她困難者,帶頭為班裡面臨輟學的同學進行捐款。她品學兼優,樂於助人,主動幫助班裡後進生補習功課。組織班級學生護送患有先天性小兒麻痹症的同學上下課,而且她自己還堅持天天參加。胡迎晨總能對比自己困難同學伸出溫暖的手,無私地給予精神和物質上的鼓勵。
『拾』 適合講給留守兒童聽的故事
一個乞丐來到一個庭院向女主人乞討,這個乞丐很可憐,他的右手連同整條手臂斷掉了,空空的袖子逛盪著,讓人看了很難過,碰到誰都會慷慨施捨的,可是女主人毫不客氣地指者門前一堆磚對乞丐說:你幫我把這磚搬到屋後去吧!
乞丐生氣的說:我只有一隻手,你還忍心叫我搬磚?不願給就不給,何必捉弄人呢?
女主人並不生氣,俯身搬起磚來,她故意只用一隻手搬了一趟說:你看,並不是非要兩只手才可以幹活,我能幹,你為什麼不能呢?乞丐怔住了,他用異樣的目光看著婦人,尖突的喉結像一枚橄欖上下滑動了兩下,終於他開始搬磚了。他整整搬了兩個小時才把磚搬完,累得氣喘如牛,臉上有很多灰塵,幾綹亂發被汗水粘在了一起,歪貼在額頭上。婦人遞過來一條白毛巾,乞丐接了過來,很感激的說:謝謝您!婦人說:你不用謝我,這是你自己憑力氣掙的工錢。乞丐說:我不會忘記您的,這條毛巾給我作個紀念吧!說完他深深得鞠一躬就走了。過了很多天,又來了一個乞丐,那婦人把乞丐領到磚前說:把磚搬到我指定的地點,我給你20元錢。這位雙手健全的乞丐卻鄙夷的走開了,婦人的孩子不解的問母親:為什麼叫他們把磚搬來搬去呢?母親說:磚放在哪裡都一樣,可搬不搬對乞丐可就不一樣了。此後還來過幾個乞丐,那堆磚也就來回幾趟。
若干年後,一個很體面的人來到了這個庭院。他西裝革履,氣度不凡,跟那些自信、自重的成功人士一模一樣,美中不足的是,這人只有一隻手,後邊是一條空空的衣袖,一盪一盪的。來人俯下身拉住有些老態的女主人說:如果沒有你,我還是一個乞丐,可是現在我是一個公司的董事長。獨臂的董事長要把婦人連同她的家人遷到城裡去住,過好日子。婦人說:我們不能接受你的照顧。「為什麼?」「因為我們一家人各個都有兩只手」。董事長傷心的堅持著:「夫人,你讓我知道了什麼叫人,什麼叫人格,那房子是你教育我應得的報酬。」婦人終於笑了:「那你把房子送給連一隻手都沒有的人吧!」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我們不能依賴別人生活,要有尊嚴,要用勞動換得食物,有付出,才有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