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說分類 » 晉察冀野戰軍有聲小說
擴展閱讀
小說免費下txt全文下載 2021-09-14 12:13:28
小說重生追美記百度雲 2021-09-14 12:11:58

晉察冀野戰軍有聲小說

發布時間: 2021-09-10 22:26:08

『壹』 1947年11月6日 晉察冀野戰軍一舉攻克了那個城市

石家莊

『貳』 46年晉察冀軍區究竟復員了多少野戰軍

復原10萬人

參考幾個當事人的回憶錄:
一:裁軍前,晉察冀軍區總兵力31萬(野戰軍20萬,地方部隊11萬)。這個應該沒什麼疑義。
「我軍自一九四五年八到十月......軍區主力部隊集中編為九個縱隊,二十六個旅,總兵力約二十萬人......又將地方部隊十一萬人編為五個二級軍區。」---《聶榮臻回憶錄》474

二、①「五萬多野戰軍轉為地方武裝,同時復員了部分老弱病殘和非戰斗人員"。」---《聶榮臻回憶錄》476
②「聶榮臻組織精簡整編,野戰軍由9個縱隊減為4個,地方軍增加約5萬餘人,總計復員約10萬人。」---《聶榮臻傳》

三、「在戰爭爆發前,部隊復員轉業約10萬餘人,占軍區全部軍隊的一半。」---《蕭克回憶錄》
[蕭克將軍時任晉察冀野戰軍司令員,對晉察冀野戰軍兵力的表述應具權威性]

復員轉業10萬餘人,這個數字在兩個回憶錄里都承認,那就是沒問題。據華北軍區武裝力量發展史介紹,1946年2月,當時做出的規定是全區部隊(野戰軍20萬,地方軍10.4萬,共30餘萬人)共編22.5萬人,野戰軍和地方軍按2:1的比例,野戰軍保留15萬,地方軍保留7.5萬。在3月至5月的精簡中,最聽中央的話,裁減力度很大,全軍區復員轉業1/3,約10萬人。這樣看來,野戰軍保留的數量就少於15萬了,而又有5萬野戰軍轉入地方軍,那麼原來規定的地方軍7.5萬也會增加,這樣一減一增,軍區部隊最終保留20萬人,野戰軍10萬(實際情況可能還要少),地方軍10萬(實際情況可能要多,包括了野戰軍調歸的5萬)。

『叄』 1947年朱德指導的晉察冀野戰軍取得了哪些戰役的勝利

1947年10月,朱德指導晉察冀野戰軍取得清風店戰役的勝利,對扭轉晉察冀戰局起了關鍵作用。11月,指導晉察冀野戰軍取得石家莊戰役的勝利。此役開創了野戰軍攻佔堅固設防的大城市的成功先例。他總結的石家莊攻堅戰經驗,在各個戰場上迅速推廣。

『肆』 人民解放軍晉察冀野戰軍領導人是

1945年11月,為適應在晉察和冀熱遼兩個方向同國民黨軍隊作戰需要,晉察冀軍區分別組建了兩只機動作戰的野戰軍。
晉察冀軍區第一野戰軍:聶榮臻兼任司令員及政治委員,耿飈任副參謀長,下轄冀察(郭天民)縱隊、冀中(楊成武)縱隊,冀晉(陳正湘)縱隊共三個縱隊。第一野戰軍負責打擊綏遠方向傅作義、閻錫山部國民黨軍隊,協同晉綏軍區部隊作戰。
晉察冀軍區第二野戰軍:蕭克兼任司令員,羅瑞卿兼政治委員,彭壽生任參謀長,下轄晉冀魯豫第一縱隊(原奉調赴東北,後改歸晉察冀建制)、熱遼(黃永勝)縱隊、冀東(詹才芳)縱隊、冀察(劉道生)縱隊、冀晉(趙爾陸)縱隊、冀中(黃壽發)縱隊,共六個縱隊。第二野戰軍負責打擊進犯冀熱遼地區國民黨軍隊,協同東北民主聯軍作戰。
晉察冀軍區兩個野戰軍(含晉冀魯豫第一縱隊)共有9個野戰縱隊,26個旅,81個團,合計20餘萬人。全晉察冀軍區共有部隊31萬多人。

『伍』 晉察冀野戰軍的後勤供給

由於長期抗日戰爭所養成的分散、獨立的游擊隊作風(那時是制勝法寶)還沒有改變。
晉察冀團以上單位都各自有自己的「小家務」,各個縱隊各旅乃至各團,都各自有自己的後方(甚至商店)。傷兵、俘虜、供給各自辦理,繳獲的武器資財也不上繳,各自送自己的後方。
多的武器、口徑不符的彈葯就埋在地下,也不習慣(不願意)拿出來統一調劑。
「從抗戰到現在(1947年12月),地下銹爛的武器不知有多少!你也埋,他也埋,記都記不清了,就是不上交,幾千年以後開礦去」(《聶榮臻軍事文選》)。
這種明顯不適應大兵團運作的現象,一直到1947年6月中央工委朱總到晉察冀整頓軍事時,親自建立野戰軍後勤司令部後,才逐步改變。

『陸』 1947年晉察冀野戰軍解放了哪兒

1947年11月1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克石門,在石門市建立了第一個以城市為中心的人民政權(屬於解放軍攻克的第一個城市)。同年12月26 日,石門市人民政府發布通知,將石門市更名為石家莊市。

『柒』 晉察冀野戰軍的作戰思想和指揮能力

指揮員沒有向其他野戰軍一樣,及時摸索出新形勢下的新作戰思想(「集中優勢兵力」、「大踏步進退」、「打殲滅戰」等),而是「節節抵抗」、「逐次用兵」、「分兵掃點」、「打擊潰戰」,甚至還在指揮野戰部隊打「麻雀戰」。
另外,在後來的戰役中又屢次發生「對敵情判斷失誤」和「戰役部署不周」等失誤。
一隻野戰軍的強弱,客觀因素之外,野戰軍「運作機制」的建立和統帥的「指揮能力」恐怕是兩個重要的原因。

『捌』 晉察冀野戰軍的戰術戰法

由分散游擊戰向大兵團運動戰的轉變需要一個過程。但由於形勢發展迅速,作戰任務緊迫,匆匆組建的晉察冀野戰軍尚不完全具備大兵團運動戰所必須的過硬素質和作戰經驗,其戰術戰法還停留在游擊戰爭階段。
戰士是勇敢的,但戰術呆板,不擅長「迂迴包抄」,多是「正面平推」等弱點都在其後的「綏遠戰役」、「大同集寧戰役」中付出了很大代價。

『玖』 晉察冀野戰軍的大事記

1946年2月16日,晉察冀中央局致電中央:「目前和平已確定,全國范圍內戰已不可能,軍隊需要大量縮編」 ,並提出「我們提議立即進行大規模的精簡」。
1946年2月,晉察冀中央局發布《關於編制人數的規定》,並規定「自3月15日,即按此發糧款」。
1946年3月1日,晉察冀中央局發出《關於復員工作的決定》:「我國已開始步入和平民主建設的新階段,邊區立即開始部分的復員,將戰時的各種組織機構逐步轉變為平時的組織機構」。
1946年3月6日,中共中央發出致「華東局、晉冀魯豫局、華中分局、並告榮臻、賀龍」的《中央關於精兵簡政問題的指示》:「無論將來情況如何,我們均須精兵簡政……你們三處(註:指華東局、晉冀魯豫局、華中分局)兵額最大,負擔極重,如何實行精簡,應速決定方針。我們意見,第一期精簡三分之一,並於3個月內完成……第二期再精簡三分之一」,「這樣是否妥當及採取何種具體辦法,望於電到十日內開會討論」,「晉察冀方面前已提出大致的方案……由榮臻盡快攜來中央討論」。
晉察冀軍區分別於3、4月份和5、6月份進行了兩期精簡復員。全軍區共復員、轉業約10萬人,佔全軍區部隊的三分之一。
野戰軍由9個野戰縱隊25個旅,縮編為4個縱隊9個旅(每個縱隊由原9團制縮編為6團制),野戰軍由原來的20餘萬任縮減至共5.1萬人。
精簡整編後,晉察冀軍區部隊由31餘萬人減少至20餘萬人。
原晉冀魯豫一縱由三旅9團縮減為三旅6團,編為第一縱隊;原冀察郭天民、劉道生兩個縱隊6個旅,合並為第二縱隊轄2個旅;原冀中楊成武、黃壽發兩個縱隊5個旅,合並為第三縱隊轄2個旅;原冀晉陳正湘、趙爾陸兩個縱隊5個旅,合並為第四縱隊轄2個旅;原熱遼黃永勝縱隊和冀東詹才芳縱隊番號撤銷。
1945年6月,內戰全面爆發。晉察冀軍區結束精簡復員工作,開始招集部隊,准備應付全面爆發的內戰。 1946年10月22日至11月1日,聶榮臻在淶源主持召開了晉察冀中央局擴大會議。聶榮臻總結了自衛戰爭開展以來的作戰教訓,尤其是大同、集寧及張家口的失利教訓。會議作出了《關於張垣失守後的形勢與任務的決定》。「客觀上是敵人兵力強大,但領導上必須指出(一)我們對國內和平局面估計過高,對戰爭准備不足。(二)對張家口保衛戰的勝利前途,表現信心不足。(三)輕視傅作義,對傅軍主力進攻方向判斷錯誤。」【《聶榮臻年譜》上卷第460頁】
會議提出了「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方針。但是「組織上還沒有真正轉到適應大兵團運動作戰的需要上來」【《從華北到西北-憶解放戰爭》鄭維山第31頁】
淶源會議後,晉察冀軍區再次撤銷了野戰軍指揮機構,將三個縱隊歸軍區直轄。 1947年3月29日至4月上旬,聶榮臻在安國主持召開晉察冀中央局擴大會議。根據中央軍委的指示,就如何扭轉晉察冀被動局面,跟上全國解放戰爭發展得形勢,進行了研究和總結。聶榮臻回憶說「軍事問題,具體說就是如何爭取主動,擺脫被動,從根本上扭轉華北的戰局,跟上全國解放戰爭發展得形勢,這是會議的中心議題。」
蕭克回憶說「會議總結了內戰爆發以來我們的經驗教訓。......認為,軍事上存在的問題的主要原因,在於領導層(主要是中央局)對全面戰爭爆發思想准備不足。在『和平民主新階段』的思想下軍隊復員過多,臨時戰前動員太遲太慢(主要是兵員徵集)。」
4月6日,安國會議做出了《關於執行中央「二.一」指示的決定》:「中央指示的軍事、土改、生產三大任務中,具有決定性的首要任務是打勝仗。我區目前勝利很不足,原因是領導上以前有和平思想,戰爭准備不足。軍隊大量復員,練兵沒有抓緊,影響了後來的擴軍與部隊的戰鬥力。」「今後必須研究與總結過去的作戰經驗,貫徹執行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敵人的作戰原則,爭取主動,改變現在的形勢」。【《聶榮臻年譜》上卷第446-467頁】 1947年4月26日,中央工委劉少奇、朱德達到西柏坡整頓晉察冀軍區的軍事和土改工作。劉少奇、朱德通過調查、了解,很快掌握了晉察冀軍事上存在的問題。
6月1日,朱德向中央作了匯報:
(一)戰士中成分好,均勇敢。
(二)野戰軍組織頭重,未脫離抗戰時期游擊隊范圍,後方龐大,出徵人員少,號稱野戰軍十二萬人中最多時亦只能出征七萬人。這種組織不適合於野戰軍。
(三)上級指揮不好,自上次張家口退出後,一切組織軍混亂不堪,對敵只是應付的,軍區工作未建立,野戰軍也是臨時湊成,也未形成便於作戰的主力。
(四)供給補充也是紊亂的,撤張家口後一般供給標准都提得很高,以致大公家經常無錢發。又加以在建立生產運動口號下,各自為政,團以上的機關,都有一筆財產。平時有貪污腐化的,戰時有發洋財的,紀律也因之普遍的壞,打人罵人也相當的多,軍政軍民關系也不好。
我們分析以上的狀況,得出這樣的概念:部隊成分是很好的,幹部也是好的,有紅軍傳統,戰斗經驗多,技術也相當的好,唯戰術一般的差,上級指揮,下級不滿意。【《朱德軍事文選》第591-592頁】
6月3日,劉少奇向中央匯報: 「野戰軍尚未形成一個統一的集團,各縱隊各旅以至各團都有自己的後方,還帶有聯合作戰的形式,整個戰爭機構和制度未建立,現正著手改變這種狀況。。」【《劉少奇年譜》下卷 第80頁】
毛澤東6月14日致電朱德、劉少奇:「你們在今後六個月內如能(一)將將晉冀察軍事問題解決好;(二)將土地會議開好;(三)將財經辦事處建立起來,做好這三件事,就是很大成績。」
針對晉察冀軍區存在的問題,朱德、劉少奇狠抓了下列工作:
一、對部隊進行整編,重新組織野戰軍指揮機構,以便從組織體制上適應戰略進攻的要求。
二、對各部隊各自的後方機構進行整頓,成立軍區後勤部,統一供給。規定野戰軍脫離後勤,只管訓練和打仗兩件事。
三、對晉察冀部隊加強戰略、戰術教育。
朱德指導指戰員:「把野戰軍騰出來專門打殲滅戰」;還詳細講解了「集中兵力打殲滅戰的三個原則」;以及如何「帶兵、養兵、練兵、用兵」的方法。
「這些原則,恰恰是晉察冀在打正太戰役以前,許多重要戰役、戰斗沒有能打成殲滅戰的重要原因。聶榮臻聽後深受教育,決心在今後指揮作戰中努力貫徹」【《聶榮臻傳》第421頁】 晉察冀軍區在1945年11月至1946年12月一年之內,兩次組建、兩次撤銷野戰軍機構,晉察冀野戰軍存在的時間分別只有一個月和三個月。當時的野戰軍指揮機構還只是臨時組成的前方指揮所得性質。因此,「野戰軍尚未形成一個統一的集團」,各縱隊還只是「帶有聯合作戰的形式,整個戰爭機構和制度未建立」,「組織上還沒有真正轉到適應大兵團運動作戰的需要上來」。
中央工委劉少奇、朱德達到晉察冀整頓軍事工作,首先恢復組建晉察冀野戰軍,並將軍區與野戰軍分開,由野戰軍獨立負責軍事作戰任務,還親自遴選晉察冀野戰軍指揮班子:
由楊得志任司令員,羅瑞卿任第一政治委員,楊成武任第二政治委員,耿飈任參謀長,潘自力任政治部主任。轄下第二、三、四縱隊,及直屬炮兵旅。
第二縱隊:陳正湘任司令員,李志民任政治委員,韓偉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向仲華任政治部主任。轄第四、五、六旅。
第三縱隊:鄭維山任司令員,胡耀邦任政治委員,文年生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魏震任政治部主任,陶漢章任副參謀長。轄第七、八、九旅。
第四縱隊:曾思玉任司令員,王昭任政治委員,唐子安任參謀長,李昌任政治部主任。轄第十、十一、十二旅。
炮兵旅:旅長高存信,政治委員李呈瑞。
新的晉察冀野戰軍於1947年6月正式成立,在朱德親自指導下,逐步成為真正的野戰軍拳頭。 1947年中,各戰略區先後開始轉入戰略反攻階段。
毛澤東開始構想將華北的軍事與東北軍事作為一個整體,將華北軍事任務交東北我軍為主,華北部隊為輔來完成。提出:「以東北我軍為主力,以晉察冀和晉綏為輔助,攻佔東北及華北除平、津、沈三點以外地區」的戰略目標,並明確提出「當東北我軍發展到平綏附近時,晉察冀和晉綏我軍統一歸林(彪)羅(榮桓)指揮作戰」。
從解放戰爭進入第二年開始,中央賦予晉察冀部隊的主要任務就是:配合東北我軍作戰,牽制華北敵軍,使華北敵軍不出關或少出關增援東北。
晉察冀野戰軍成立後的清風店就是趁華北敵軍抽調三個師出關增援東北,造成華北兵力不足時發起的主動攻擊,取得了晉察冀轉入戰略反攻階段的第一個大勝利。

『拾』 晉察冀野戰軍的介紹

晉察冀野戰軍是在抗戰勝利後,由八路軍晉察冀軍區各根據地部隊整編組建的。晉察冀邊區政府、晉察冀軍區司令部舊址位於太行山麓的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境內。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