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雪國哪個片段是通過心理描寫
額。。之前那個是花未眠。不是雪國啊
川端康成很多都是運用環境動作還有語言來刻畫心理的,比如駒子曾經對島村說過「你不要來了吧,我的新衣服早就穿過了,還和她們借了好些。」您自己可以揣摩一下當時駒子的心情。真的不想要島村再來么?只是希望每一次在見到島村的時候,島村都可以看到最好看的自己,也有可能是每一次島村見到她,她都是充滿新鮮感不叫人厭煩反而看不夠呢。
② 求美文或名著片段+賞析!賞析一定要!急急。。
<花未眠>日本 川端康成
我常常不可思議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問題。昨日一來到熱海的旅館,旅館的人拿來了與壁龕里的花不同的海棠花。我太勞頓,早早就人睡了。凌晨四點醒來,發現海棠花未眠。
發現花未眠,我大吃一驚。有葫蘆花和夜來香,也有牽牛花和合歡花,這些花差不多都是晝夜綻放的。花在夜間是不眠的。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可我彷彿才明白過來。凌晨四點凝視海棠花,更覺得它美極了。它盛放,含有一種哀傷的美。
花未眠這眾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發現花的機緣。自然的美是無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卻是有限的,正因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說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的美是無限的。至少人的一生中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是很有限的,這是我的實際感受,也是我的感嘆。人感受美的能力,既不是與時代同步前進,也不是伴隨年齡而增長。凌晨四點的海棠花,應該說也是難能可貴的。如果說,一朵花很美,那麼我有時就會不由地自語道:要活下去!
畫家雷諾阿說:只要有點進步,那就是進一步接近死亡,這是多麼凄慘啊。他又說:我相信我還在進步。這是他臨終的話。米開朗基羅臨終的話也是:事物好不容易如願表現出來的時候,也就是死亡。米開朗基羅享年八十九歲。我喜歡他的用石膏套制的臉型。
毋寧說,感受美的能力,發展到一定程度是比較容易的。光憑頭腦想像是困難的。美是邂逅所得,是親近所得。這是需要反復陶冶的。比如惟—一件的古美術作品,成了美的啟迪,成了美的開光,這種情況確是很多。所以說,一朵花也是好的。
凝視著壁龕里擺著的一朵插花,我心裡想道:與這同樣的花自然開放的時候,我會這樣仔細凝視它嗎?只搞了一朵花插人花瓶,擺在壁龕里,我才凝神注視它。不僅限於花。就說文學吧,今天的小說家如同今天的歌人一樣,一般都不怎麼認真觀察自然。大概認真觀察的機會很少吧。壁龕里插上一朵花,要再掛上一幅花的畫。這畫的美,不亞於真花的當然不多。在這種情況下,要是畫作拙劣,那麼真花就更加顯得美。就算畫中花很美,可真花的美仍然是很顯眼的。然而,我們仔細觀賞畫中花,卻不怎麼留心欣賞真的花。
李迪、錢舜舉也好,宗達、光琳、御舟以及古徑也好,許多時候我們是從他們描繪的花畫中領略到真花的美。不僅限於花。最近我在書桌上擺上兩件小青銅像,一件是羅丹創作的《女人的手》,一件是瑪伊約爾創作的《勒達像》。光這兩件作品也能看出羅丹和瑪伊約爾的風格是迎然不同的。從羅丹的作品中可以體味到各種的手勢,從瑪伊約爾的作品中則可以領略到女人的肌膚。他們觀察之仔細,不禁讓人驚訝。
我家的狗產且小狗東倒西歪地邁步的時候,看見一隻小狗的小形象,我嚇了一跳。因為它的形象和某種東西一模一樣。我發覺原來它和宗達所畫的小狗很相似。那是宗達水墨畫中的一隻在春草上的小狗的形象。我家喂養的是雜種狗,算不上什麼好狗, 但我深深理解宗達高尚的寫實精神。
去年歲暮,我在京都觀察晚霞,就覺得它同長次郎使用的紅色一模一樣。我以前曾看見過長次郎製造的稱之為夕暮的名茶碗。這只茶碗的黃色帶紅釉子,的確是日本黃昏的天色,它滲透到我的心中。我是在京都仰望真正的天空才想起茶碗來的。觀賞這只茶碗的時候,我不由地浮現出場本繁二郎的畫來。那是一幅小畫。畫的是在荒原寂寞村莊的黃昏天空上,泛起破碎而蓬亂的十字型雲彩。這的確是日本黃昏的天色,它滲人我的心。場本繁二郎畫的霞彩,同長次郎製造的茶碗的顏色,都是日本色彩。在日暮時分的京都,我也想起了這幅畫。於是,繁二郎的畫、長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黃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應,顯得更美了。
那時候,我去本能寺拜謁浦卜玉堂的墓,歸途正是黃昏。翌日,我去嵐山觀賞賴山陽刻的玉堂碑。由於是冬天,沒有人到嵐山來參觀。可我卻第一次發現了嵐山的美。以前我也曾來過幾次, 作為一般的名勝,我沒有很好地欣賞它的美。嵐山總是美的。自然總是美的。不過,有時候,這種美只是某些人看到罷了。
我之發現花未眠,大概也是我獨自住在旅館里,凌晨四時就醒來的緣故吧。
川端康成 ( 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 Kawabata Yasunari )
(1899年6月24日—1972年4月16日)
日本新感覺派作家,著名小說家。出生在大阪。幼年父母雙亡,後祖父母和姐姐又陸續病故。孤獨憂郁伴其一生,這反映在他的創作中。在東京大學國文專業學習時,參與復刊《新思潮》(第6次)雜志。1924年畢業。同年和橫光利一等創辦《文藝時代》雜志,後成為由此誕生的新感覺派的中心人物之一。新感覺派衰落後,參加新興藝術派和新心理主義文學運動,一生創作小說100多篇,中短篇多於長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華的美,並深受佛教思想和虛無主義影響。早期多以下層女性作為小說的主人公,寫她們的純潔和不幸。後期一些作品寫了近親之間、甚至老人的變態情愛心理,表現出頹廢的一面。
成名作小說《伊豆的舞女》(1926)描寫一個高中生「我」和流浪人的感傷及不幸生活。名作《雪國》(1935~1937)描寫了雪國底層女性形體和精神上的純潔和美,以及作家深沉的虛無感。其他作品還有《淺草紅團》(1929~1930)、《水晶幻想》(1931)、《千隻鶴》(1949~1951)、《山之音》(1949~1954)和《古都》(1961~1962)等。川端擔任過國際筆會副會長、日本筆會會長等職。1957年被選為日本藝術院會員。曾獲日本政府的文化勛章、法國政府的文化藝術勛章等。196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1972年在工作室自殺去世。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國翻譯出版。
《花未眠》的審美情趣和哲學思考川端康成的《花未眠》,是寫凌晨醒來,發現海棠花在夜晚還盛開著,從而引發的一系列關於美的哲學思考。它昭示人們,要想達成具有較高品位的藝術的美,需要三個境界。
一、對於引發自己美感的事物要去親近,去探知,去認真觀察,而不能僅憑頭腦想像。文章說:「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說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要提高感受美的能力,「光憑頭腦想像是困難的。美是邂逅所得,是親近所得。」聽來似乎很容易,其實,邂逅取決於靈感,靈感取決於准備。所以作者又補充了一句,即「這是需要反復陶冶的。」對自然的美的「親近」與「反復陶冶」,主要在於留心觀察,仔細觀察;不能熟視無睹,無動於衷。文中列舉了許多著名藝術家的事例,諸如羅丹的《女人的手》、瑪伊約爾的《勒達像》、宗達的狗、長次郎的茶碗與繁二郎的畫,都強調提高感受美的能力主要在於認真觀察自然。「只要有點進步,那就是進一步接近死亡」,說明人感受美非常艱難。發展感受自然美的能力是無止境的,也許到死都無法完全把自己感受自然美的能力提高到所謂最高。
二、對觀察到的事物,反復探究,反復品味,並且要納入到自己已有的豐厚文化積淀中,調動各種藝術感受能力,去感知美的真「自然總是美的」,這是作者對於藝術美的真諦的探知。當作者傳達他對藝術美的評價標准時,首先評判了真花與繪畫中的花哪種更美,繪畫中的花,固然很美,但相對於真花而言,便不「顯現」。接下來,評價了一些藝術家的作品,李迪、宗達等人的繪畫受到贊美是因為能從「他們描繪的花畫中領略到真花的美」;「從羅丹的作品中可以體味到各種的手勢,從瑪伊納爾的作品中可以領略到女人的肌膚」;宗達所畫小狗的精神在於不刻意美化,只是客觀寫實;長次郎的茶碗,繁二郎的畫,美得能同真正黃昏的天空「相互呼應」。最後,作者言及了自己對嵐山美的發現過程。所有的信息都可以歸結為一點:自然的藝術才是最美的藝術。
三、對一些微不足道的事物,一旦邂逅,引發內心美的感受,就不要輕易放棄思考人有人言,花有花語,二者交流,是一種緣分,它來自於心靈上的豁達與沖淡。「一朵花也是好的」,即使是一朵花,也可以成為「美的啟迪」,成為「美的開光」。
應該承認,日常生活中的人對花乃至自然界的各種生命的體驗是有時間性的,善於感受和深思的人,對於偶然的巧合,絕不會輕易錯過,往往伴隨著一種自我意識的覺醒。《花未眠》在看似閑情雅趣、賞心樂事中,卻抒發了一份浪漫的情懷,作者對未眠之花的解讀,披露出人與自然如何才算真正達到精神敞開的境界。倘若人類對自然的感悟達到這種境界,那時就不僅僅限於對花的解讀了。
在表現審美情趣的同時,作者還表現了自己對生命的哲學思考。「它盛放,含有一種哀傷的美」,盛開預示著衰敗凋謝的來臨,這是作者對生命的短暫發出的感嘆;作者以為海棠夜裡開花無人欣賞,凌晨發現它非常美麗,頓生憐憫之情,進而覺得海棠含有一種哀傷的美,這與他孤獨、憂郁、頹喪的心理不無關系。川端康成兩歲喪父,三歲喪母,七歲那年祖母死去,十五歲那年和他相依為命的雙目失明的祖父死去。童年孤獨而不幸的遭遇,對川端康成的性格和文學風格的形成有深刻的影響。美麗的鮮花在綻放的同時,就接受了死神的親吻;最早成熟的果子,最先掉在地上,爛在泥土裡;越是快速生長的生命,越會快速接近死亡。在強大時空面前,柔弱的個體生命是短暫而脆弱的。這就是生命的具體存在狀態,是睿智而冷靜的人們不會有意識地迴避的一個現實。故而下文中我們看到雷諾阿和米開朗琪羅,都如實地傳達出自己對死亡的接受。
「如果說,一朵花很美;那麼我有時就會不由自主地自語道:要活下去!」這又是作者對個體生命意義的贊美。生命的脆弱或許渺小,生存空間的貧瘠或許狹小,但都不會阻擋生命的美麗。雖然個體生命是短暫的,並最終會歸於虛無,然而只要每一個生命個體,抓住過程的美麗,不斷豐富生命的內容,那麼個體的生存便有了意義。相對於永恆而言,短暫似乎是一種折磨,但它同時也是一種豐富。生命因豐富而不再蒼白,不再虛無。盛開的鮮花,明知下一刻的毀滅,也要在開放中成就著自己的快樂。這種從死亡角度去反觀生命的價值,頗得西方現代哲學的真髓。
③ 花未眠的原文羅馬音、、急求
花未眠》選入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語文課本
[編輯本段]作家簡介
川端康成 ( 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 Kawabata Yasunari )
(1899年6月24日—1972年4月16日)
日本新感覺派作家,著名小說家。出生在大阪。幼年父母雙亡,後祖父母和姐姐又陸續病故。孤獨憂郁伴其一生,這反映在他的創作中。在東京大學國文專業學習時,參與復刊《新思潮》(第6 次)雜志。1924年畢業。同年和橫光利一等創辦《文藝時代》雜志,後成為由此誕生的新感覺派的中心人物之一。新感覺派衰落後,參加新興藝術派和新心理主義文學運動,一生創作小說100多篇,中短篇多於長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華的美,並深受佛教思想和虛無主義影響。早期多以下層女性作為小說的主人公,寫她們的純潔和不幸。後期一些作品寫了近親之間、甚至老人的變態情愛心理,表現出頹廢的一面。
成名作小說《伊豆的舞女》(1926)描寫一個高中生「我」和流浪人的感傷及不幸生活。名作《雪國》(1935~1937)描寫了雪國底層女性形體和精神上的純潔和美,以及作家深沉的虛無感。其他作品還有《淺草紅團》(1929~1930)、《水晶幻想》(1931)、《千隻鶴》(1949~1951)、《山之音》(1949~1954)和《古都》(1961~1962)等。川端擔任過國際筆會副會長、日本筆會會長等職。1957年被選為日本藝術院會員。曾獲日本政府的文化勛章、法國政府的文化藝術勛章等。196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1972年在工作室自殺去世。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國翻譯出版。
[編輯本段]作品賞析
《花未眠》的審美情趣和哲學思考川端康成的《花未眠》,是寫凌晨醒來,發現海棠花在夜晚還盛開著,從而引發的一系列關於美的哲學思考。它昭示人們,要想達成具有較高品位的藝術的美,需要三個境界。
一、對於引發自己美感的事物要去親近,去探知,去認真觀察,而不能僅憑頭腦想像。文章說:「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說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要提高感受美的能力,「光憑頭腦想像是困難的。美是邂逅所得,是親近所得。」聽來似乎很容易,其實,邂逅取決於靈感,靈感取決於准備。所以作者又補充了一句,即「這是需要反復陶冶的。」對自然的美的「親近」與「反復陶冶」,主要在於留心觀察,仔細觀察;不能熟視無睹,無動於衷。文中列舉了許多著名藝術家的事例,諸如羅丹的《女人的手》、瑪伊約爾的《勒達像》、宗達的狗、長次郎的茶碗與繁二郎的畫,都強調提高感受美的能力主要在於認真觀察自然。「只要有點進步,那就是進一步接近死亡」,說明人感受美非常艱難。發展感受自然美的能力是無止境的,也許到死都無法完全把自己感受自然美的能力提高到所謂最高。
二、對觀察到的事物,反復探究,反復品味,並且要納入到自己已有的豐厚文化積淀中,調動各種藝術感受能力,去感知美的真「自然總是美的」,這是作者對於藝術美的真諦的探知。當作者傳達他對藝術美的評價標准時,首先評判了真花與繪畫中的花哪種更美,繪畫中的花,固然很美,但相對於真花而言,便不「顯現」。接下來,評價了一些藝術家的作品,李迪、宗達等人的繪畫受到贊美是因為能從「他們描繪的花畫中領略到真花的美」;「從羅丹的作品中可以體味到各種的手勢,從瑪伊納爾的作品中可以領略到女人的肌膚」;宗達所畫小狗的精神在於不刻意美化,只是客觀寫實;長次郎的茶碗,繁二郎的畫,美得能同真正黃昏的天空「相互呼應」。最後,作者言及了自己對嵐山美的發現過程。所有的信息都可以歸結為一點:自然的藝術才是最美的藝術。
三、對一些微不足道的事物,一旦邂逅,引發內心美的感受,就不要輕易放棄思考人有人言,花有花語,二者交流,是一種緣分,它來自於心靈上的豁達與沖淡。「一朵花也是好的」,即使是一朵花,也可以成為「美的啟迪」,成為「美的開光」。
應該承認,日常生活中的人對花乃至自然界的各種生命的體驗是有時間性的,善於感受和深思的人,對於偶然的巧合,絕不會輕易錯過,往往伴隨著一種自我意識的覺醒。《花未眠》在看似閑情雅趣、賞心樂事中,卻抒發了一份浪漫的情懷,作者對未眠之花的解讀,披露出人與自然如何才算真正達到精神敞開的境界。倘若人類對自然的感悟達到這種境界,那時就不僅僅限於對花的解讀了。
在表現審美情趣的同時,作者還表現了自己對生命的哲學思考。「它盛放,含有一種哀傷的美」,盛開預示著衰敗凋謝的來臨,這是作者對生命的短暫發出的感嘆;作者以為海棠夜裡開花無人欣賞,凌晨發現它非常美麗,頓生憐憫之情,進而覺得海棠含有一種哀傷的美,這與他孤獨、憂郁、頹喪的心理不無關系。川端康成兩歲喪父,三歲喪母,七歲那年祖母死去,十五歲那年和他相依為命的雙目失明的祖父死去。童年孤獨而不幸的遭遇,對川端康成的性格和文學風格的形成有深刻的影響。美麗的鮮花在綻放的同時,就接受了死神的親吻;最早成熟的果子,最先掉在地上,爛在泥土裡;越是快速生長的生命,越會快速接近死亡。在強大時空面前,柔弱的個體生命是短暫而脆弱的。這就是生命的具體存在狀態,是睿智而冷靜的人們不會有意識地迴避的一個現實。故而下文中我們看到雷諾阿和米開朗琪羅,都如實地傳達出自己對死亡的接受。
「如果說,一朵花很美;那麼我有時就會不由自主地自語道:要活下去!」這又是作者對個體生命意義的贊美。生命的脆弱或許渺小,生存空間的貧瘠或許狹小,但都不會阻擋生命的美麗。雖然個體生命是短暫的,並最終會歸於虛無,然而只要每一個生命個體,抓住過程的美麗,不斷豐富生命的內容,那麼個體的生存便有了意義。相對於永恆而言,短暫似乎是一種折磨,但它同時也是一種豐富。生命因豐富而不再蒼白,不再虛無。盛開的鮮花,明知下一刻的毀滅,也要在開放中成就著自己的快樂。這種從死亡角度去反觀生命的價值,頗得西方現代哲學的真髓。
[編輯本段]作品原文
我常常不可思議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問題。昨日一來到熱海的旅館,旅館的人拿來了與壁龕里的花不同的海棠花。我太勞頓,早早就人睡了。凌晨四點醒來,發現海棠花未眠。
發現花未眠,我大吃一驚。有葫蘆花和夜來香,也有牽牛花和合歡花,這些花差不多都是晝夜綻放的。花在夜間是不眠的。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可我彷彿才明白過來。凌晨四點凝視海棠花,更覺得它美極了。它盛放,含有一種哀傷的美。
花未眠這眾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發現花的機緣。自然的美是無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卻是有限的,正因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說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的美是無限的。至少人的一生中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是很有限的,這是我的實際感受,也是我的感嘆。人感受美的能力,既不是與時代同步前進,也不是伴隨年齡而增長。凌晨四點的海棠花,應該說也是難能可貴的。如果說,一朵花很美,那麼我有時就會不由地自語道:要活下去!
畫家雷諾阿說:只要有點進步,那就是進一步接近死亡,這是多麼凄慘啊。他又說:我相信我還在進步。這是他臨終的話。米開朗基羅臨終的話也是:事物好不容易如願表現出來的時候,也就是死亡。米開朗基羅享年八十九歲。我喜歡他的用石膏套制的臉型。
毋寧說,感受美的能力,發展到一定程度是比較容易的。光憑頭腦想像是困難的。美是邂逅所得,是親近所得。這是需要反復陶冶的。比如惟—一件的古美術作品,成了美的啟迪,成了美的開光,這種情況確是很多。所以說,一朵花也是好的。
凝視著壁龕里擺著的一朵插花,我心裡想道:與這同樣的花自然開放的時候,我會這樣仔細凝視它嗎?只搞了一朵花插人花瓶,擺在壁龕里,我才凝神注視它。不僅限於花。就說文學吧,今天的小說家如同今天的歌人一樣,一般都不怎麼認真觀察自然。大概認真觀察的機會很少吧。壁龕里插上一朵花,要再掛上一幅花的畫。這畫的美,不亞於真花的當然不多。在這種情況下,要是畫作拙劣,那麼真花就更加顯得美。就算畫中花很美,可真花的美仍然是很顯眼的。然而,我們仔細觀賞畫中花,卻不怎麼留心欣賞真的花。
李迪、錢舜舉也好,宗達、光琳、御舟以及古徑也好,許多時候我們是從他們描繪的花畫中領略到真花的美。不僅限於花。最近我在書桌上擺上兩件小青銅像,一件是羅丹創作的《女人的手》,一件是瑪伊約爾創作的《勒達像》。光這兩件作品也能看出羅丹和瑪伊約爾的風格是迎然不同的。從羅丹的作品中可以體味到各種的手勢,從瑪伊約爾的作品中則可以領略到女人的肌膚。他們觀察之仔細,不禁讓人驚訝。
我家的狗產且小狗東倒西歪地邁步的時候,看見一隻小狗的小形象,我嚇了一跳。因為它的形象和某種東西一模一樣。我發覺原來它和宗達所畫的小狗很相似。那是宗達水墨畫中的一隻在春草上的小狗的形象。我家喂養的是雜種狗,算不上什麼好狗, 但我深深理解宗達高尚的寫實精神。
去年歲暮,我在京都觀察晚霞,就覺得它同長次郎使用的紅色一模一樣。我以前曾看見過長次郎製造的稱之為夕暮的名茶碗。這只茶碗的黃色帶紅釉子,的確是日本黃昏的天色,它滲透到我的心中。我是在京都仰望真正的天空才想起茶碗來的。觀賞這只茶碗的時候,我不由地浮現出場本繁二郎的畫來。那是一幅小畫。畫的是在荒原寂寞村莊的黃昏天空上,泛起破碎而蓬亂的十字型雲彩。這的確是日本黃昏的天色,它滲人我的心。場本繁二郎畫的霞彩,同長次郎製造的茶碗的顏色,都是日本色彩。在日暮時分的京都,我也想起了這幅畫。於是,繁二郎的畫、長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黃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應,顯得更美了。
那時候,我去本能寺拜謁浦卜玉堂的墓,歸途正是黃昏。翌日,我去嵐山觀賞賴山陽刻的玉堂碑。由於是冬天,沒有人到嵐山來參觀。可我卻第一次發現了嵐山的美。以前我也曾來過幾次, 作為一般的名勝,我沒有很好地欣賞它的美。嵐山總是美的。自然總是美的。不過,有時候,這種美只是某些人看到罷了。
我之發現花未眠,大概也是我獨自住在旅館里,凌晨四時就醒來的緣故吧。
[編輯本段]教學教案
一、理文脈
這是一篇說理散文,是從花未眠這種自然現象引出對自然美的探討,引導讀者思考關於審美的問題,具有啟發性。要解讀作者對自然美的認識,首先要理清文章的脈絡,尤其要注意一些段落中的中心語句。
引子:「發現花未眠,我大吃一驚。」為什麼?因為這雖然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但「我」是第一次真正意識到,而且這在夜中綻放的未眠之花顯得格外的美。
慨嘆:「自然的美是無限的,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中一點一滴的美都是難能可貴的,而人感受美的能力卻是有限的。
美的獲得:「美是邂逅所得,是親近所得。」任何一件細小的東西都可能引發人的美感。
慨嘆:「我們仔細觀賞畫中花,卻不怎麼留心欣賞真的花。」忽視自然美,只去欣賞常常要遜於自然美的藝術美。自然的美是顯而易見的,需要我們去親近,去觀察和欣賞,才能創作出美的藝術品。
舉例:一是李迪、錢舜舉、羅丹等,對自然美觀察之仔細使他們創作出優秀的作品,也讓人從他們的藝術創作中領略到自然的美;二是「我」的小狗與宗達作品中的藝術形象極為相像,對宗達的寫實精神、細致觀察給予充分的肯定;三是從自己觀察到的晚霞聯想到長次郎的名茶碗和坂本繁二郎的畫,說明與自然美相契合的藝術作品是可以提高人對自然美的感受能力的,自然之美與藝術之美是可以彼此融合,相得益彰的。
自身經驗:「自然總是美的。不過,有時候,這種美只是有些人看到罷了。」冬天看嵐山,人少,仔細觀察,才真正感受到嵐山的美。
結語:照應開頭,突出美是無限的,是邂逅所得,親近所得。
二、析文理
在把握文脈的基礎上,我們不難看到,作者非常崇尚自然美。他反復強調自然的美是無限的,而人感受到的美卻是有限的。惟其如此,我們更應該重視一點一滴的美,要仔細觀察,從細小的事物中獲得美的感受。作者舉了古今內外很多實例,說明這些藝術家的成功,無不得益於對自然美的仔細觀察,得益於將自然美如實地表現在自己的藝術創作當中,從而也使欣賞這些藝術品的人從中領略到自然美和藝術美。作者以「海棠花」「小狗」「晚霞」這樣的事例來闡述自己關於美的認識,可謂深入淺出,生動形象。
對自然美的崇尚與作家早期對藝術美的認識和對藝術的追求有很大關系。從審美情趣來說,作者很少注意社會生活中的美的問題;就是涉及社會生活中的美,也多屬於詩情畫意、優美典雅的日常生活,比如純潔朴實的愛情的美。他更多的是崇尚自然事物的美,即自然美。在審美意識中,特別重視自然美的主觀感情和意識作用。他說過:「看到雪的美,看到月的美,也就是四季時節的美而有所省悟時,當自己由於那種美而獲得幸福時,就會強烈地想念自己的知心朋友,但願他們共同分享這份快樂。」這就是他所說的:「由於自然美的感動,強烈地誘發出對人的懷念的感情。」「以『雪、月、花』幾個字來表現四季時令變化的美,在日本這是包含著山川草木,宇宙萬物,大自然的一切,以至人的感情的美,是有其傳統的」。他強調不僅要表現自然的形式美,而且重在自然的心靈美。可見,本文對美的闡述,與他對藝術的主張是一致的。
三、深探究
作者所談的美,包括自然的美、藝術的美,都是具有普遍意義的,也是藝術創作中長期有不同看法的問題。因此,教學本文,不光是讓學生了解作者的觀點,還要引導他們思考,能從中受到啟發或有自己的看法。探討的問題可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自然美是無限的,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
2.美是邂逅所得,是親近所得。
3.自然美與藝術美。
4.藝術創作中的寫實與虛構。
解題指導
一、這道題主要是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培養分析概括能力。其中的幾種表述,有些與課文內容很接近,要注意結合上下文仔細分析和揣摩。
主旨:課文從花未眠這種自然現象引出對自然美的探討,強調自然美是無限的,美是邂逅和親近所得,藝術創作應該重視寫實,表現自然美。
前三項不符合文意。1.發現海棠花未眠,引起作者對美和審美的思考,而不是對美的感受有了新的認識。2.雷諾阿雖然認為進步則預示著死亡,這是很凄慘的事,但他並不因此而拒絕進步,所以臨終前還說:「我相信我還在進步。」3.欣賞畫中花並不是因為它比真正的花更美,只是因為畫中花是藝術品。
二、這道題主要是引導學生揣摩一些富有深意的語句,提高學生品味語言的能力。要注意結合上下文,不要作孤立的理解。
1.花兒盛開之時就預示著它已接近衰敗,所以說「含有一種哀傷的美」,這與下文所說的進步就是接近死亡,意思是一致的。
2.從一朵花想到人的生命,想到人生的璀璨,具有強烈的珍愛生命的意識。
3.作者寫自己觀察晚霞時,聯想到長次郎的名茶碗和坂本繁二郎的畫,說明藝術美與自然美的完美結合能夠給人更多的美感,而真正反映自然美的藝術作品更能引起欣賞者美的共鳴。
三、這道題是重點段落閱讀,主要是引導學生仔細閱讀、理解段落,並能夠從內容出發,發揮想像和聯想能力,完成題目要求。可以用文字描繪京都晚霞圖,也可以根據文中的描述,畫一畫京都的晚霞。
④ 「凌晨六點,看到海棠花未眠」是川端康成哪首詩里的句子
川端 康成 ( 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 Kawabata Yasunari )
(1899年6月24日—1972年4月16日)
日本新感覺派作家,著名小說家。出生在大阪。幼年父母雙亡,後祖父母和姐姐又陸續病故。孤獨憂郁伴其一生,這反映在他的創作中。在東京大學國文專業學習時,參與復刊《新思潮》(第6 次)雜志。1924年畢業。同年和橫光利一等創辦《文藝時代》雜志,後成為由此誕生的新感覺派的中心人物之一。新感覺派衰落後,參加新興藝術派和新心理主義文學運動,一生創作小說100多篇,中短篇多於長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華的美,並深受佛教思想和虛無主義影響。早期多以下層女性作為小說的主人公,寫她們的純潔和不幸。後期一些作品寫了近親之間、甚至老人的變態情愛心理,表現出頹廢的一面。
成名作小說《伊豆的舞女》(1926)描寫一個高中生「我」和流浪人的感傷及不幸生活。名作《雪國》(1935~1937)描寫了雪國底層女性形體和精神上的純潔和美,以及作家深沉的虛無感。其他作品還有《淺草紅團》(1929~1930)、《水晶幻想》(1931)、《千隻鶴》(1949~1951)、《山之音》(1949~1954)和《古都》(1961~1962)等。川端擔任過國際筆會副會長、日本筆會會長等職。1957年被選為日本藝術院會員。曾獲日本政府的文化勛章、法國政府的文化藝術勛章等。196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1972年在工作室自殺去世。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國翻譯出版。
⑤ 紅釉上的甜甜糖果的兌換碼的小說名字叫做什麼
紅牛上面一些甜甜的東西代表小說的名字,這是好非常甜的一種小說。
⑥ 有好的短篇小說網推薦嗎 要有親情愛情友情感人等種類小說的! 急!!!!
http://www.xaosuo.com/
它的名字就叫《短篇小說網》
希望你看的愉快。
另外我建議你可以在網上搜索《最小說》的文章也是相當不錯的。
那裡面有你想要的親情愛情友情感人等種類小說。
落落的短文~~~
文學作品列表
長篇小說
年華是無效信
http://post..com/f?kz=81196033
塵埃星球
http://post..com/f?kz=78871538
零紀年
http://post..com/f?kz=86820803
線香花火
中短篇小說
你遇見誰
http://post..com/f?kz=75107727
開往冬天的火車
http://post..com/f?kz=80796932
如果聲音不記得
http://post..com/f?kz=20525552
花是
http://post..com/f?kz=75108099
聽暖
http://post..com/f?kz=75108019
當綠
http://post..com/f?kz=57582848
夏日終年
http://post..com/f?kz=57581001
成功的錯位
http://post..com/f?kz=57580237
是夢境與我為鄰
http://post..com/f?kz=65613707
捉影捕風
http://post..com/f?kz=47160943
沿綠光逃跑
http://post..com/f?kz=75106871
花緣
http://post..com/f?kz=75111771
蟬時雨
http://post..com/f?kz=78884543
飛鳥聲
http://post..com/f?kz=75111514
液化
http://tieba..com/f?kz=312438045
告白
http://tieba..com/f?kz=310198969
仙人掌投下花的影子
http://tieba..com/f?kz=312894589
換手
http://tieba..com/f?kz=325123652
有氧親吻
http://tieba..com/f?kz=179505241
漫評
手心裡的天荒地老
http://post..com/f?kz=75204655
我見到了流川楓
http://post..com/f?kz=77846175
涼夏
http://post..com/f?kz=79100626
即使那季沒有花
http://post..com/f?kz=82918303
莽莽炎都,青風公主——無限的風之谷
http://post..com/f?kz=82917828
一些愛情在盛開
http://post..com/f?kz=82918809
what's eating you?
http://post..com/f?kz=83030931
喀嚓·喀嚓喀嚓
http://post..com/f?kz=83034495
You've been here
http://post..com/f?kz=83036015
新世紀番薯傳說
http://post..com/f?kz=83042616
「我愛你」——NANA們的《NANA》
http://post..com/f?kz=83044508
暖秋
http://post..com/f?kz=91585432
戀愛,然後,kiss
http://post..com/f?kz=91586037
世上的另一個我
http://post..com/f?kz=91586103
雪似故人人似血
http://post..com/f?kz=91586252
六日飢荒,第七日饕餮
http://post..com/f?kz=91586348
《名偵探柯南》是無敵的!
http://post..com/f?kz=91586451
《遙遠時空中》和《安琪麗可》的旖旎夢
http://post..com/f?kz=91586526
雨、吻、追、惑、撞
http://post..com/f?kz=91586659
失樂復樂園
http://post..com/f?kz=91586748
交織的愛恨傷
http://post..com/f?kz=91586846
站在我旁邊——我愛TOTORO
http://post..com/f?kz=91586919
著陸在最柔軟的境地
http://post..com/f?kz=91586992
只愛陌生睡美人
http://post..com/f?kz=91587055
上杉家的孩子
http://post..com/f?kz=91821811
何處大話,哪裡西遊
http://post..com/f?kz=91821958
我以為這是柴門文
http://post..com/f?kz=91821995
依然是王子公主傳說
http://post..com/f?kz=91822050
游或戲
http://post..com/f?kz=91822144
花樣年華
http://post..com/f?kz=91822230
時間沒有等我
http://post..com/f?kz=91822254
童話三章作者不詳
http://post..com/f?kz=91822482
似真是真
http://post..com/f?kz=91822522
浮雲不說話
http://post..com/f?kz=91822081
童話的側面
http://post..com/f?kz=91822122
你我終年無語
http://post..com/f?kz=91822593
雙生
http://post..com/f?kz=91822554
他她——關於高橋真和他的《最終兵器彼女》
http://post..com/f?kz=91822632
無聲
http://post..com/f?kz=91822684
空空
http://post..com/f?kz=91822660
對手戲
http://post..com/f?kz=91822747
櫻花不要哭
http://post..com/f?kz=91822712
最終章·待續
http://post..com/f?kz=91822786
私立荒磯高等學校生徒會執行部
http://post..com/f?kz=91823058
kiss
http://post..com/f?kz=91823204
喂,我喜歡你
http://post..com/f?kz=91823155
章魚章魚唇、矢澤矢澤愛
http://post..com/f?kz=91823248
和綠川幸一起剝豆子
http://post..com/f?kz=91823286
隨筆
奢艷倜儻土星人
http://post..com/f?kz=91823414
是你嗎?
http://post..com/f?kz=91823446
冒險
http://post..com/f?kz=91823469
你的生日
http://post..com/f?kz=91823502
傳奇
http://post..com/f?kz=91823541
用三個小時去尋找落爸爸
http://post..com/f?kz=91823577
春……
http://post..com/f?kz=91823705
用來乞討同情
http://post..com/f?kz=91823749
http://luoluo.nease.net
http://post..com/f?kz=91823773
赤名
http://post..com/f?kz=91823798
林挺挺和造作的青春
http://post..com/f?kz=91823836
錢嘉樂不不關我的事
http://post..com/f?kz=91823867
沒人知道的後記
http://post..com/f?kz=91823889
寫字板是永遠的第四名
http://post..com/f?kz=91823934
潮和吻的聲響,破題再唱
http://post..com/f?kz=91823968
21歲生日,祝
http://post..com/f?kz=91824004
三十二
http://post..com/f?kz=91824041
輪回
http://post..com/f?kz=91824071
致友人
http://post..com/f?kz=91824097
生命到了夏天
http://post..com/f?kz=91824116
像個旅行
http://post..com/f?kz=91824142
沒成
http://post..com/f?kz=91824202
落落
http://post..com/f?kz=91824223
最帥!
http://post..com/f?kz=91824269
the one
http://post..com/f?kz=91824308
最後一次老生常談
http://post..com/f?kz=91824337
星星
http://post..com/f?kz=91824365
silent all these years——寫在《年華是無效信》完結之後
http://post..com/f?kz=75113780
我只想做你們的百萬富翁
http://post..com/f?kz=75113740
後半生的魔法師
http://post..com/f?kz=75113498
親愛的,我在這里
http://post..com/f?kz=77664891
城事
http://post..com/f?kz=80822876
七百萬億億之外
http://post..com/f?kz=80796408
Never summer . Ever summer
http://post..com/f?kz=75105792
這些小說都給人不同的感覺。
方正對於我來說是很好看的啦……
和言情小說不同的是,落落寫的這些小說更貼近生活。
⑦ 「釉里紅」的典型作品有哪些
「釉里紅」由康熙時復興,雍正有精品。「鬥彩」、色彩豐富艷麗、繪技工細超過前代。典型有康熙「鬥彩加金花鳥魚缸」、雍正「鬥彩八吉祥大盤」、乾隆「鬥彩江山萬代瓶」、乾隆「鬥彩開光農耕扁壺」等。
⑧ 歷史7年級下冊
唐宋元時期的制瓷業發展:
唐朝時期的制瓷業
到了唐代,瓷器製作可為以蛻變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時代。因為陶與瓷的分野,在乎質白堅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關鍵在於火燒溫度。漢代雖有瓷器,但溫度不高,質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發展到唐代,不但釉葯發展成熟,火燒溫度能達到攝氏一千度以上,所以我們說唐代是真正進入瓷器的時代。唐代最著名的窯為越窯與邢窯。 唐五代是我國制瓷業高速發展時期,全國各地官窯、民窯林立,星羅棋布。南方以越窯為中心,形成青瓷窯系,北方以河北邢窯為中心,形成白瓷窯系,出現「南青北白」的局面。雖然北方許多白瓷窯也兼燒青瓷,但燒造的青瓷無論是數量、質量、釉色以及技術都較南方青瓷遜色。南方的越窯代表了當時瓷業的最高水平。這個時期較為有名的是後周世宗的柴窯,以天青色為主,世宗評為「雨過天晴雲破處、者般顏色作將來」,所以有「雨過天晴青」的美稱。陶路上記載「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可略知其製作精美。越窯到了五代,一度成為吳越王錢氏的御用器皿,臣庶不得享用,因此當時又稱為「秘色窯」,皆屬於青瓷的製造。
宋朝時期的制瓷業—集瓷器之大成 宋代——瓷業發展史上的繁榮時期
後周趙匡胤奪取政權,建立宋朝定都開封,歷史上稱為北宋。宋代的陶瓷氏我國的鼎盛時期,「宋瓷」也是聞名世界。定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為五大名窯,形制優美,高雅凝重,不但超越前人的成就,即使後人仿製也少能匹敵。
元朝時期制瓷業
元代入主中原九十一年,瓷業較宋代為衰落,然而這時期也有新的發展,如青花和釉里紅的興起,彩瓷大量的流行,白瓷成為瓷器的主流,釉色白 泛青,帶動以後明清兩代的瓷器發展,得到很高的成就。
唐宋元時期的著名畫家:
隋唐五代:
吳道子、閻立本、王維、李思訓、荊浩、關仝、董源、巨然、黃荃、徐熙
北宋:
李成、范寬、李公麟、米芾、郭熙、趙佶、張擇端、王希孟
南宋:
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
元:
趙孟頫、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 、 趙雍
唐宋元時期的書法家:
隋唐五代:
張旭 顏真卿 歐陽詢 虞世南 褚遂良 薛稷 孫過庭 李陽冰 賀知章 懷素 李邕 智永 徐浩 柳公權 楊凝式 董美人墓誌
宋遼金:
蘇 軾 黃庭堅 米芾 蔡襄 趙佶 蔡京 朱熹 歐陽修 李建中 林逋 薛紹彭 張即之 吳琚 白玉蟾
元代:
趙孟頫 鮮於樞 康里巎巎 倪瓚 饒介 張雨 楊維楨 鄧文原
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的代表作
唐詩:
1.山水田園詩派
代表人物王維、孟浩然、盧綸、李益 特點: 題材多青山白雲、幽人隱士;風格多恬靜雅淡,富於陰柔之美;形式多五言、五絕、五律、五古。 代表作:王維:《山居秋瞑》、《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孟浩然:《過故人庄》
2.邊塞詩派 代表人物 高適、岑參、盧綸、李益 特點: 描寫戰爭與戰場,表現保家衛國的英勇精神,或描寫雄渾壯美的邊塞風光,奇異的風土人情,又或描寫戰爭的殘酷,軍中的黑暗,征戍的艱辛,表達民族和睦的嚮往與情懷。 代表作:高適:《別董大》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3.浪漫派 代表人物李白 特點: 以抒發個人情懷為中心,詠唱對自由人生個人價值的渴望與追求。詩詞自由、奔放、明白、順暢、想像豐富、氣勢宏大。語言主張自然,反對雕琢。 代表作:李白:《月下獨酌》、《夢游天姥吟留別》、《蜀道難》
4.現實派 代表人物 杜甫 特點: 詩歌藝術風格沉鬱頓挫,多表現憂時傷世,悲天憫人的思想。自中唐到宋代以來都繼承了杜甫的寫實風格. 代表作:《三吏》、《三別》、《兵車行》
宋詞:
1、婉約派 代表人物:柳永、晏殊、周邦彥、李清照、姜夔 代表作: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周邦彥:蘭陵王(柳陰直)、蝶戀花(月皎驚烏棲不定)、 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姜夔:揚州慢(淮左名都)
婉約派的特點,主要是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縝密,重視音律諧婉,語言圓潤,清新綺麗,具有一種柔婉之美。內容比較窄狹。由於長期以來詞多趨於宛轉柔美,人們便形成了以婉約為正宗的觀念。就以李後主、柳永、周邦彥等詞家為「詞之正宗」,正代表了這種看法。婉約詞風長期支配詞壇,直到南宋姜夔、吳文英、張炎等大批詞家,無不從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響。
2、豪放派 代表人物:蘇軾、辛棄疾、張元干、張孝祥等。 代表作: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江城子·密州出獵》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張元干:賀新郎(夢繞神州路) 張孝祥:六州歌頭(長淮望斷) 岳飛:滿江紅(怒發沖冠)
豪放派的特點,大體是創作視野較為廣闊,氣象恢弘雄放,喜用詩文的手法、 句法和字法寫詞,語詞宏博,用事較多,不拘守音律,北宋黃庭堅、晁補之、賀鑄等人都有這類風格的作品。南渡以後,由於時代巨變,悲壯慷慨的高亢之調,應運發展,蔚然成風,辛棄疾更成為創作豪放詞的一代巨擘和領袖。豪放詞派不但屹然別立一宗,震爍宋代詞壇,而且廣泛地沾溉詞林後學,從宋、金直到清代,歷來都有標舉豪放旗幟,大力學習蘇、辛的詞人。
元曲 元曲四大家
關漢卿(約1220年——1300年),元代雜劇作家。是中國古代戲曲創作的代表人物。號已齋(一作一齋)、己齋叟。與馬致遠、鄭光祖、白樸並稱為「元曲四大家」,關漢卿位於「元曲四大家」之首。 代表作《竇娥冤》。
馬致遠,漢族,大都(今北京)人,另據考證,馬致遠是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人,東光縣志和東光馬氏族譜都有記載。馬致遠以字「千里」,晚年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元曲四大家」,是我國元代時著名大戲劇家、散曲家。代表作《漢宮秋》。
鄭光祖,生卒年不詳,字德輝,漢族,平陽襄陵(今山西襄汾縣)人。他是元代著名的雜劇家和散曲家,所作雜劇在當時「名聞天下,聲振閨閣」。與關漢卿、馬致遠、白樸齊名,後人合稱為「元曲四大家」。所作雜劇可考者十八種,現存《周公攝政》、《王粲登樓》、《翰林風月》、《倩女離魂》、《無塩破連環》、《伊尹扶湯》、《老君堂》、《三戰呂布》等八種;其中,《倩女離魂》最著名,後三種被質疑並非鄭光祖作品。除雜劇外,鄭光祖寫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數二套流傳。 代表作《倩女離魂》。
白樸(1226--?) 原名恆,字仁甫,後改名朴,字太素,號蘭谷。漢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後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縣),晚歲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終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學家、雜劇家,元曲四大家之一。 代表作《牆頭馬上》。
明清小說
明代的長篇小說按題材和思想內容,又可概分為四類,即講史小說、神魔小說、世情小說和公案小說,代表性作品有《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等。
清代比較著名的長篇小說有《紅樓夢》,、《儒林外史》、《醒世姻緣傳》、《綠野仙蹤》、《隋唐演義》、《說岳全傳》、《女仙外史》、《鏡花緣》、《雷峰塔傳奇》等。話本小說則有《醉醒石》、《五色石》等。李漁的《無聲戲》、《十二樓》則是白話短篇小說藝術成就的代表。
費時很久收集整理了這些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祝學習進步!!!
⑨ 求名家短篇敘事散文
賈平凹散文《天上的星星》
「大人們快活了,對我們就親近,雖然那是為了使他們更快活,我們也樂意呢;但是,他們煩惱了,卻要隨意罵我們討厭,似乎一切煩惱都要我們負擔,這便是我們做孩子的,千思兒萬想兒,也不曾明白的。」
讀書總覺得浮躁,不能靜下心來,讀散文尤其要心境的。我想,讀散文可以使一顆本就平靜雅緻的心愈發地安寧、舒暢,讀罷也會有所得、有所悟;然,若是一顆急急噪噪的心去讀散文,心情弄不好是要越來越糟的。
賈平凹先生,用三毛的話講,是她一位「心極喜愛的大師」。
已不復記當時是怎樣的心情去讀《天上的星星》的,反正這一路來,讀書都很泛泛,不管是散文,小說,傳記,更甭提哲思類的文章。可是,我分明記得開篇的這一席話,打動了我。它一下子就攫住了我的眼球,通讀文章,真是一種享受。
我讀文章有一個惡習:不求甚解。讀過之後,遺忘的遺忘,如過眼雲煙,又沒有讀書札記之類的記錄,對文章當中一些格言警句美文也從不摘抄。因此,一直好象沒什麼長進,渾渾噩噩的讀書、寫作。可是,《天上的星星》縈繞在心頭,總也不能釋懷,走路有時想起,躺在床上有時也莫名想起,甚至上廁所暢快的時候,也會想起。可,我也只是一開始一口氣看了兩遍而已呀!再說,我的記憶力實在是不敢自誇,我甚至說過我是健忘的。看來好文章也不定是細嚼慢咽地品出來的。
關於《天上的星星》,是該寫點什麼的,算是為了忘卻吧!
文章以一個孩子的視角寫的,細膩,優美,真切。
散文本就直白,可《天上的星星》別有一番風味,有好幾個轉折點,讀來欲罷不能,有讀情節小說的味道。只嘆息文章太短!
本文用了「興」的手法,很是貼切,真真佩服先生怎麼就能把孩童的心描繪得如此生動,彷彿那星星就是那孩童,也是有生命的,也是有苦楚的;那月亮呢,似乎就是大人們,是威嚴的,不通人情的。
文章一開篇便墊下了一絲絲清談的憂愁的格調,就表出了文章的大旨。果然,「天擦黑」「我們做孩子的」接下來就承擔了「大人們」的「煩惱」。父母呵斥這群玩得興起,正在捉迷藏的孩子。孩子們便躡手躡腳地走出房子,到門前樹下納涼去了,四周的又無甚可看,「本來就不新奇」,正「閑得實在無聊極了」呢。我分明看到了天真爛漫的孩童是多麼的無辜、委屈、寂寞,獃獃地坐在黝黑的天空下,「不知道這夜該如何過去」。
可是,文鋒一轉。「我」的妹妹突然叫了一聲:「星星!」
於是,「我」和妹妹便好奇起來,頭頂上出現了一顆顆閃亮閃亮的星星。「我們」便歡快地數著星星:「呵,兩顆,三顆不對,十顆,十五顆。」「我們」是多麼興奮啊,一時間看到漫天滿空的星星迅速地出現,再數亦不可數了。「我們」盡情地欣賞著天空下閃爍的星星。星星是多麼美麗,可愛,調皮,它們是多麼地鬼靈精怪啊,燦燦的,灼灼的。
「它們真是一群孩子呢,一出現就要玩一個調皮的謎兒啊!」這么一句話,既表明了星星的可愛,調皮;也看出了孩子們此刻的心情是多麼輕快。星星像是一群孩子,更為文章的深入埋下了伏筆。妙不可言!
於是,「夜空再也不是荒涼的了,星星們都在那裡熱鬧,有裝熊的,有學狗的,有操勺的,有挑擔的,也有的高興極了,提了燈籠一陣風似的跑」,「我們都快活起來了」。『我』和妹妹一起站在樹下,向星星揚起小手,星星呢,似乎也很得意,向「我們」擠眉弄眼的,還鬼鬼地笑。這是怎樣一幅歡樂的畫面,「我們」和星星是多麼的愜意,這是無比美妙的時刻。
可是,好景不長。月亮出來了。月亮的出現「使我們大吃一驚」。
夜空里籠罩著白極白極的月色,星星一下子無端地就少了許多。「我們都不知道這月亮是怎麼啦,卻發現那些星星怎麼就少了許多,留下的也淡了許多,原是燦燦的亮,變成了弱弱的光。」
妹妹很是無措,慌慌地問:「這是怎麼啦?」接著又說:「月亮出來為什麼星星就少了呢?」就這樣兩個孩童面面相覷,不得其解,又開始了悶悶不樂,很是茫然,迷惑。我們很容易知道,月明,所以星稀。而對於兩個天真的孩子來說,他們又怎麼會知道呢?坐下來想了「一會兒」,「我」終於是有所悟:著漠漠的夜空,恐怕是屬於月亮的。一定是生氣星星們的不安分,在嚇唬它們哩。
妹妹一語破的:「哦,月亮是天上的大人了。」
於是,「我們」「深深可憐起這些星星了:月亮不在的時候,它們是多麼有精光靈氣,月亮出現了,就變得這般猥瑣了。」而文章當中的我們又何嘗不是可憐的呢?因為大人的煩惱,我們卻又跟著受罪,無辜受些氣來,這就是大人的威嚴。大人們卻不懂得疼惜孩子,反而把煩惱無故傳染給孩子。「這便是我們做孩子的,千思兒萬想兒,也不曾明白的。」
父母大人們就是那霸道的月亮,而「我們」便是那「猥瑣」的星星。這影射是如此貼切,毫無牽強附會之感。
文章到這里,真叫人拍案叫絕。
可是,作者還閑不夠。
接下來,「我們再也不忍心看那些星星了」,「我們」到小溪邊洗手臉,小小的「我」不竟感嘆著做孩子的不幸:是我們太小了,太多了嗎?純潔無暇脆弱的心靈遭到了莫名其妙地傷害。「我」和妹妹都不言語,都想著那可憐的星星。星星的消逝帶給了他們陰霾,那短暫的快樂也了無蹤影,反卻平添了許多憂愁。美好的東西,我們情願不要有,怕就怕我們擁有之後卻有丟失了。那悵然若失的情結豈是兩顆幼小的心所能承受和化解開的。「我們」甚至都不會用語言來表達內心的苦楚,「我們」只有「不言語」「默默」地承受,縱使承受不了也如此。
「啊,它們藏在這兒了。」妹妹好象發現了寶藏一樣驚喜,大叫起來。原來她是看見了躺在清澈小溪里的星星。「我們」又高興起來,「趕忙」地下溪去撈星星,可是撈不上來呀。但,只要看著他們「我們」也無比開心,那嘩啦啦的流水幸好也不能沖走它們。「我們」興奮得手足舞蹈,嘻嘻哈哈地歡笑。突然,「我們就再不聲張」了,因為怕月亮發現躲藏在這里的星星,「讓它們靜靜地躲在那裡好了」。
「我們」回屋睡覺,可是興奮得睡不著,也害怕那些躲藏起來的星星會被月亮發現!也遺憾「在水底的星星太少」。這個時候,大人們卻又罵「我們」不安生睡覺。「我們」就等大人們睡著了,「趕忙爬起來,悄悄溜到門外,將臉盆兒、碗盆兒、碟缸兒都拿了出去;盛了水,讓更多更多的星星都藏在里邊吧。」
因為,「它們雖然很小,但天上如果沒有它們,那會是多麼寂寞啊!」
文章到此,渾然天成,堪稱完美了。
川端康成 《花未眠》
我常常不可思議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問題。昨日一來到熱海的旅館,旅館的人拿來了與壁龕里的花不同的海棠花。我太勞頓,早早就人睡了。凌晨四點醒來,發現海棠花未眠。
發現花未眠,我大吃一驚。有葫蘆花和夜來香,也有牽牛花和合歡花,這些花差不多都是晝夜綻放的。花在夜間是不眠的。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可我彷彿才明白過來。凌晨四點凝視海棠花,更覺得它美極了。它盛放,含有一種哀傷的美。
花未眠這眾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發現花的機緣。自然的美是無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卻是有限的,正因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說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的美是無限的。至少人的一生中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是很有限的,這是我的實際感受,也是我的感嘆。人感受美的能力,既不是與時代同步前進,也不是伴隨年齡而增長。凌晨四點的海棠花,應該說也是難能可貴的。如果說,一朵花很美,那麼我有時就會不由地自語道:要活下去!
畫家雷諾阿說:只要有點進步,那就是進一步接近死亡,這是多麼凄慘啊。他又說:我相信我還在進步。這是他臨終的話。米開朗基羅臨終的話也是:事物好不容易如願表現出來的時候,也就是死亡。米開朗基羅享年八十九歲。我喜歡他的用石膏套制的臉型。
毋寧說,感受美的能力,發展到一定程度是比較容易的。光憑頭腦想像是困難的。美是邂逅所得,是親近所得。這是需要反復陶冶的。比如惟—一件的古美術作品,成了美的啟迪,成了美的開光,這種情況確是很多。所以說,一朵花也是好的。
凝視著壁龕里擺著的一朵插花,我心裡想道:與這同樣的花自然開放的時候,我會這樣仔細凝視它嗎?只搞了一朵花插人花瓶,擺在壁龕里,我才凝神注視它。不僅限於花。就說文學吧,今天的小說家如同今天的歌人一樣,一般都不怎麼認真觀察自然。大概認真觀察的機會很少吧。壁龕里插上一朵花,要再掛上一幅花的畫。這畫的美,不亞於真花的當然不多。在這種情況下,要是畫作拙劣,那麼真花就更加顯得美。就算畫中花很美,可真花的美仍然是很顯眼的。然而,我們仔細觀賞畫中花,卻不怎麼留心欣賞真的花。
李迪、錢舜舉也好,宗達、光琳、御舟以及古徑也好,許多時候我們是從他們描繪的花畫中領略到真花的美。不僅限於花。最近我在書桌上擺上兩件小青銅像,一件是羅丹創作的《女人的手》,一件是瑪伊約爾創作的《勒達像》。光這兩件作品也能看出羅丹和瑪伊約爾的風格是迎然不同的。從羅丹的作品中可以體味到各種的手勢,從瑪伊約爾的作品中則可以領略到女人的肌膚。他們觀察之仔細,不禁讓人驚訝。
我家的狗產且小狗東倒西歪地邁步的時候,看見一隻小狗的小形象,我嚇了一跳。因為它的形象和某種東西一模一樣。我發覺原來它和宗達所畫的小狗很相似。那是宗達水墨畫中的一隻在春草上的小狗的形象。我家喂養的是雜種狗,算不上什麼好狗, 但我深深理解宗達高尚的寫實精神。
去年歲暮,我在京都觀察晚霞,就覺得它同長次郎使用的紅色一模一樣。我以前曾看見過長次郎製造的稱之為夕暮的名茶碗。這只茶碗的黃色帶紅釉子,的確是日本黃昏的天色,它滲透到我的心中。我是在京都仰望真正的天空才想起茶碗來的。觀賞這只茶碗的時候,我不由地浮現出場本繁二郎的畫來。那是一幅小畫。畫的是在荒原寂寞村莊的黃昏天空上,泛起破碎而蓬亂的十字型雲彩。這的確是日本黃昏的天色,它滲人我的心。場本繁二郎畫的霞彩,同長次郎製造的茶碗的顏色,都是日本色彩。在日暮時分的京都,我也想起了這幅畫。於是,繁二郎的畫、長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黃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應,顯得更美了。
那時候,我去本能寺拜謁浦卜玉堂的墓,歸途正是黃昏。翌日,我去嵐山觀賞賴山陽刻的玉堂碑。由於是冬天,沒有人到嵐山來參觀。可我卻第一次發現了嵐山的美。以前我也曾來過幾次, 作為一般的名勝,我沒有很好地欣賞它的美。嵐山總是美的。自然總是美的。不過,有時候,這種美只是某些人看到罷了。
我之發現花未眠,大概也是我獨自住在旅館里,凌晨四時就醒來的緣故吧。
夏河的早晨
作者:賈平凹
這是一九九五年七月二十四日早上七點或者八點,從未有過的巨大的安靜,使我醒來感到了一種恐慌,我想製造些聲音,但×還在睡著,不該驚擾,悄然地去淋室洗臉,水涼得淋不到臉上去,裹了毛氈便立在了窗口的玻璃這邊。想,夏河這么個縣城,真活該有拉卜楞寺,是佛教密宗聖地之一,空曠的峽谷里人的孤單的靈魂必須有一個可以交談的神啊!
昨晚竟然下了小雨,什麼時候下的,什麼時候又住的,一概不知道。玻璃上還未生出白
霧,看得見那水泥街石上斑斑駁駁的白色和黑色,如日光下飄過的雲影。街店板門都還未開,但已經有稀稀落落的人走過,那是一隻腳,大概是右腳,我注意著的時候,鞋尖已走出玻璃,鞋後跟磨損得一邊高一邊低。
知道是個丁字路口,但現在只是個三角處,路燈桿下蹲著一個婦女。她的衣褲鞋襪一個顏色的黑,卻是白帽,身邊放著一個矮凳,矮凳上的筐里沒有覆蓋,是白的蒸饃。已經蹲得很久了,沒有買主,她也不吆喝,甚至動也不動。
一輛三輪車從左往右騎,往左可以下坡到河邊,這三輪車就蹬得十分費勁。騎車人是拉卜楞寺的喇嘛,或者是拉卜楞寺里的佛學院的學生,光了頭,穿著紅袍。昨日中午在集市上見到許多這樣裝束的年輕人,但都是雙手藏在肩上披裹著的紅衣里。這一個雙手持了車把,精赤赤的半個胳膊露出來,胳膊上沒毛,也不粗壯。他的胸前始終有一團熱氣,白乳色的,像一個不即不離的球。
終於對面的雜貨鋪開門了,鋪主蓬頭垢面地往台階上搬瓷罐,搬掃帚,搬一筐紅棗,搬衛生紙,搬草繩,草繩捆上有一個用各色玉石裝飾了臉面的盤角羊頭,掛在了牆上,又進屋去搬……一個長身女人,是鋪主的老婆吧,頭上插著一柄紅塑料梳子,領袖未扣,一邊用牙刷在口裡搓洗,一邊扭了頭看搬出的價格牌,想說什麼,沒有說,過去用腳揩掉了「紅糖每斤四元」的「四」字,鋪主發了一會呆,結果還是進屋取了粉筆,補寫下「五」,寫得太細,又改寫了一遍。
從上往下走來的是三個洋人。洋人短袖短褲,肉色赤紅,有醉酒的顏色,藍眼睛四處張望。一張軟不耷耷白塑料袋兒在路溝沿上潮著,那個女洋人彎下腰看袋兒上的什麼字,樣子很像一匹馬。三個洋人站在了雜貨鋪前往裡看,鋪主在微笑著,拿一個依然鑲著玉石的人頭骨做成的碗比畫,洋人擺著手。
一個婦女匆匆從賣蒸饃人後邊的胡同閃出來,轉過三角,走到了洋人身後。婦女是藏民,穿一件厚墩墩袍,戴銀灰呢絨帽,身子很粗,前袍一角撩起,露出紅的里子,袍的下擺壓有綠布邊兒,半個肩頭露出來,里邊是白襯衣,袍子似乎隨時要溜下去。緊跟著是她的孩子,孩子老攆不上,踩了母親穿著的運動鞋帶兒,母子節奏就不協調了。孩子看了母親一下,繼續走,又踩了帶兒,步伐又亂了,母親咕噥著什麼,彎腰系帶兒,這時身子就出了玻璃,後腰處系著紅腰帶結就拖拉在地上。
沒有更高的樓,屋頂有煙囪,不冒煙,煙囪過去就目光一直到城外的山上。山上長著一棵樹,冠成圓狀,看不出葉子。有三塊田,一塊是麥田,一塊是菜花園,一塊土才翻了,呈鐵紅色。在鐵紅色的田邊支著兩個帳篷,一個帳篷大而白,印有黑色花飾,一個帳篷小,白里透灰。到夏河來的峽谷里和拉卜楞寺過去的草地上,昨天見到這樣的帳篷很多,都是成雙成對的鴛鴦狀,後來進去過一家,大的帳篷是住處,小的帳篷是廚房。這么高的山樑上,撐了帳篷,是游牧民的住家嗎?還是供旅遊者享用的?可那裡太冷,誰去睡的?
「你在看什麼?」 「我在看這里的人間。」 「看人間?你是上帝啊?!」
我回答著,自然而然地張了嘴說話,說完了,卻終於聽到了這個夏河的早晨的聲音。我回過頭來,?菖已經醒,是她支著身與我製造了聲音。我離開了窗口的玻璃,對?菖說:這里沒有上帝,這里是甘南藏區,信奉的是佛教。
商州初錄(2)
作者:賈平凹
眾說不一,說者或者親身經歷,或者推測猜度,聽者卻要是非不能分辨了,反更加對商州神秘起來了。用什麼語言可以說清商州是個什麼地方呢?這是我七八年來遲遲不能寫出這本書的原因。我雖然土生土長在那裡,那裡的一叢柏樹下還有我的祖墳,還有雙親高堂,還有眾親廣戚,我雖然塗抹了不少文章.但真正要寫出這個地方,似乎中國的三千個方塊字拼成的形容詞是太少了,太少了,我只能這么說:這個地方是多麼好阿!
它沒有關中的大片平原,也沒有陝南的�峻山峰,像關中一樣也產小麥,畝產可收六百斤,像陝南一樣也產大米,畝產可收八百斤。五穀雜糧都長,但五穀雜糧不多。氣候沒關中乾燥,卻也沒陝南沉悶。也長青桐,但都不高,因木質不硬,懶得栽培,自生自滅。橘子樹有的是,卻結的不是橘子,鄉里稱苟蛋子,其味生臭,滿身是刺,多成了庄戶圍牆的籬笆。所產的蓮菜,不是七個眼,八個眼,出奇地十一個眼,味道是別處的不能類比。核桃樹到處都長,核桃大如山桃,皮薄如蛋殼,手握之即破。要是到了秋末,到深山去,栗樹無家無主,栗落滿地,一個時辰便撿得一袋。但是,這里沒有羊,吃羊肉的人必是上了年紀的老人,或是坐了月子的婆娘,再就是得了重病,才能享受這上等滋養。外面世界號稱「天上龍肉,地上魚肉」,但這里滿河是魚,卻沒人去吃。有好事頑童去河裡捕魚,多是為了玩耍,再是為過往司機。偶爾用柳條穿一串回來,大人是不肯讓在鍋里煎做,嫌其腥味,孩子便以荷葉包了,青泥塗了,在灶火口烘烤。如今慢慢有動口的人家,但都不大會做,如熬南瓜一樣,炒得一塌糊塗。螃蟹也多,隨便將河邊石頭一掀,便見拳大的惡物橫行而走,就免不了視如蛇蠍,驚呼而散。鱉是更多,常見夏日中午,有爬上河岸來曬蓋的,大者如小碗盤,小者如墨盒,捉回來在腿上縛繩,如擒到松鼠一樣,成為玩物。那南瓜卻何其之多,門前屋後,坎頭澗畔,凡有一�黃土之地,皆都生長,煮也吃,熬也吃,炒也吃,若有至賓上客,以南瓜和綠豆做成「攬飯」,吃後便三天不知肉味。請注意,狼蟲虎豹是常見到的,冬日夜晚,也會光臨村中,所以家家豬圈必在牆上用白灰畫有圓圈,據說野蟲看見就畏而卻步,否則小者被叼走,大者會被咬住尾巴,以其毛尾作鞭趕走,而豬卻嚇得不吱一聲。當然,養狗就是必不可少的營生了,狗的忠誠,在這里最為突出,只是情愛時令人討厭,常交結一起,用棍不能打開。
可是,有一點說出來臉上無光,這就是這里不產煤。金銀銅鐵錫樣樣都有,就是偏偏沒煤!以前總笑話銅關煤區黑天黑地,姑娘嫁過去要尿三年黑水,到後來說起銅關,就眼紅不已。深山裡,燒飯、燒炕,烤火,全是木塊木料,三尺長的大板斧,三下兩下將一根木椽劈開,這使城裡人目瞪口呆,也使川道人連聲遺憾。川道人燒光了山上樹木,又刨完了粗樁細根,就一年四季,夏燒麥秸,秋燒稻草,不夏不秋,掃樹葉,割荊棘。現在開始興沼氣池,或出山去拉煤,這當然是那些掙大錢的人家,和那些門道稠的庄戶。
山坡上的路多是沿畔,雖一邊靠崖,崖卻不貼身,一邊臨溝,望之便要頭暈,毛道上車輛不能通,交通工具就只有扁擔、背簍。常見背柴人遠遠走來,背上如小山,不見頭,不見身,只有兩條細腿在極快移動。沿路因為沒有更多的歇身處,故一條路上設有若干個固定歇處,不論背百兒八十,還是擔百兒八十,再苦再累,必得到了固定歇處方歇,故商州男人都不高大,卻忍耐性罕見,肩頭都有拳頭大的死肉疙瘩。也因此這里人一般出外,多不為人顯眼,以為身單好欺,但到了忍無可忍了,則反抗必要結果,動起手腳來,三五壯漢不可近身。歷代官府有言:山民如水,可載舟,亦可覆舟。若給他們滴水好處,便會得以湧泉之報,若欲是高壓,便水中葫蘆壓下浮上。地方誌上就寫有:李自成在商州,手下善攻能守者,多為商州本地人;民國年代,常有暴動。就是在「文化革命」中,每縣都有榔頭隊,拳頭隊,石頭隊,縣縣聯合,死人無數,單是山陽縣一次武鬥,一派用石頭在河灘砸死十名俘虜,另一派又將十五名俘虜用鐵絲捆了,從岸上「下餃子」投下河潭。男人是這么強悍,但女人卻是那麼多情,溫順而善良。女大十八變,雖不是苗條婀娜,卻健美異常,眼都雙層皮,睫毛長而黑,常使外地人吃驚不已。走遍丹江、洛河、乾佑河、金錢河,四河流域,村村都有百歲婦女,但極少有九十男人。七個縣中的劇團,女演員台架、身段、容貌,唱、念、說、打,出色者成批,男主角卻善武功,乏唱聲,只好在關中聘請。
陝北人講穿不求吃,關中人好吃不愛穿,這里人皆傳為笑料,或譏之為「窮穿」,或罵之為「瞎吃」,他們是量家當而行,以自然為本,里外如一。大凡逢年過節,或走親串門,趕集過會,就從頭到腳,花花綠綠,嶄然一新。有了,七碟子八碗地吃,色是色,形是形,味是味,富而不奢;沒了,一樣的紅薯面,蒸饃也好,壓��也好,做漏魚也好,油鹽醬醋,調料要重,窮而不酸。有了錢,吃得像樣了,穿得像樣了,頂講究的倒有兩樣:一是自行車,一是門樓。車子上用紅線纏,用藍布包,還要剪各種花環套在軸上,一看車子,就能看出主人的家景,心性。門樓更是必不可少,蓋五間房的有門樓,蓋兩間房的也有門樓,頂上做飛禽走獸,壁上雕花鳥蟲魚,不論幹部家,農夫家,識字家,文盲家,上都有字匾,舊時一村沒有念書人,那字就以碗按印畫成圓圈,如今全寫上「山青水秀」,或「源遠流長」。
賈平凹的散文,地平線
小的時侯,我才從奏嶺來到渭北大平原,最喜歡騎上自行車在路上無拘無束地賓士。莊稼收割了,又沒有多少行人,空曠的原野的稀落著一些樹叢和矮矮的屋,差不多一抬頭,就看見遠遠的地方,天和地相接了。
天和地已經不再平行,形成個三角形,在交叉處是一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線,有樹叢在那進而伏著。
「啊,天到盡頭了!」
我拚命兒向那樹叢奔去。騎了好長時間,趕到樹下,但天依然平行;在遠遠的地方,又有片矮屋,天地相接了,又出現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線。
一個老頭迎面走來,鬍子飄在胸前,悠悠然如仙翁。
「老爺子,你是天邊來的嗎?」我問。
「天邊?」
「就是那一道很亮的灰白線的地方。去那兒還遠嗎?」
「孩子,那是永遠走不到的地平線呢。」
「地平線是什麼?」
「是個謎吧。」
我有些不大懂了,以為他是騙我,就又對准那一道很亮的灰白色線上的矮屋奔去。然而我失敗了:矮屋那裡天地平行,又在遠遠的地方出現了那一道地平線。
我坐在地上。咀嚼著老頭的話,想這地平線,真是個謎了。正因為是個謎,我才要去解,跑了這么一程。它為了永遠吸引著我和與我有一樣興趣的人去解,才永遠是個謎嗎?
從那以後,我一天天大起來,踏上社會,生命之舟駛進了生活的大海,但我卻記住了這個地平線,沒有生活中沉淪下去,雖然時有艱辛、若楚、寂寞。命運和理想是天和地的平行,但又總有交叉的時侯,那個高度融合統一的很亮的灰白色的線,總是在前邊吸引著你。永遠去追求地平線,去解這個謎,人生就充滿了新鮮、樂趣和奮斗的無窮無盡的精力。
看來,我是忘卻不了的。
⑩ 求一篇文章
八小時以外
作者:蒲牢摘
老舍喜歡收藏但起步比較晚,是他50歲以後的事情。他的收藏原則很有個性。收與不收,全憑自己的喜好,並不管它們的文物價值。自己看著順眼,喜歡它,就買下來,也許上面有裂紋,或者殘缺了一角,很不值錢。對於這種有毛病的東西,除非很古老,文物專家們是不屑一顧的。老舍可不管這些,他以一個藝術家的眼光去看待它們。「瞧!這一筆紅釉子,多自然,多好看!」沖這筆紅釉子,他就買下了那個瓷盤。而古董商們和行家們卻絕不是這樣。他們看一個古瓷盤,先翻過來看看盤底的標記,是萬曆年間,還是康熙年間;其次,看看是否有殘缺,然後才點頭或者搖頭,說這個「值」或者「不值」。
老舍喜歡摺扇,除了它的實用價值之外,他更看重它豐富多彩的藝術含量。摺扇是個妙物,正面能畫,反面能寫,集畫、詩、書法、篆刻於一體。扇骨也自有許多講究,材料各異不用說,還是雕刻藝術家們大顯身手的好對象。
清末民初京戲舞台上涌現過一大批傑出的京劇表演藝術家,他們的名氣極大,然而,知道他們之中多數都能畫一手好畫的人卻非常之少,他們遺留下來的作品也很難找到。這使老舍很興奮,如果能收集一套名伶們的扇面,豈不有絕大的文物價值?這完全是一個新的系列!四大名旦——梅、程、尚、荀四位先生都會畫,可是老舍並不向他們求畫,他自己去收集,費很大的勁兒去淘換,這是樂趣!然後,出其不意,向表演大師本人出示這些作品,看著他們驚訝的樣子,老舍那份得意就甭提了。而且就因為這個,他們之間的友誼又加深了好多。梅蘭芳的琴師有一次贈給老舍一把梅先生畫的扇子。琴師說這把扇子有著非同尋常的經歷,很有紀念意義。原來,梅先生演《晴雯撕扇》時,必在上台之前,親筆精心畫一張扇面,裝上扇骨,帶到台上去表演,然後當場撕掉。演一次,畫一次,撕一次,成了規律。這位琴師後來索性等散了戲偷偷地把撕掉的扇子撿回來,請裱畫師想辦法貼好,送給老舍的那把就是這么撿回來的。老舍大為感動,他為琴師的細心和體貼入微而感動,更為梅先生在藝術上的一絲不苟而贊嘆不已。老舍多次向朋友們出示這把扇子,當然,還要動情地講述梅先生畫扇面的故事。後來,老舍還不止一次地在演講里引用這個例子,他高度評價梅先生的認真勤奮。
經過十幾年的辛勤收集,老舍先生收藏了一百多位名伶的扇子。其中有王瑤卿、汪桂芬、陳德霖、奚嘯伯、裘盛戎、葉盛蘭、錢金福、姜妙香、俞振飛、侯喜瑞、李桂春、金仲仁、韓世昌、紅豆館主等,足夠開一個名伶扇畫展。老舍晚年的一大愛好便是請他的文學朋友們來家中觀看這些扇子,作家朋友們也把這種參觀當成一種難得的藝術享受。
在一篇叫《戀》的短篇小說里,老舍這么寫道:「在北平的琉璃廠,我們都常常可以看到兩種人。第一種是規規矩矩,謹謹慎慎,與常人無異的。他們假若有一點異於常人的地方,就是他們喜歡收藏字畫、銅器或圖章什麼的。這些人大致都有點學識。他們手中一有了余錢,便花費在使他們心中喜悅而又增加一些風雅的東西上;第二種人便不是這樣了。他們收藏,可也販賣。他們看著似乎風雅,可是心中卻與商人沒什麼差別。他們的收藏差不多等於囤積。」
老舍很注意收集文人們留下的東西。他藏有一塊硯台,不大,長14厘米,寬9厘米,厚2.5厘米,前方有兩厘米長的坡形水池,四周有小邊,如此而已。可是,裝硯台的盒子相當講究,有底,有蓋,紅木,蓋上鑲嵌著一隻玉螃蟹,有乒乓球那麼大,看這盒子就知道硯台一定有點來頭。果然,在硯台的左側立面上有七個篆字:笠翁李漁書畫硯。
國內外有不少專家研究李漁,可是,誰也沒有發現過李漁用的任何一件實物,大家苦苦搜索,一無所獲。老舍所藏李漁書畫硯是怎麼來的,已不可考,只知道是1949年以後收藏的。老捨生前也未出示過,所知者甚少。老捨去世後此硯被抄走,後來又歸還,在抄和還的過程中都未引起注意。近兩年,有專家在老舍故居看見了它,驚呼:「這是唯一的!」並說美國哈佛大學研究李漁的專家極想一覽其風采,急著要做拓片。
老舍的老朋友,著名的文學家和文物家鄭振鐸先生有一回仔細地看了老舍陳列在自己客廳里的小擺設:青花瓷碗、陶俑、變窯瓶等等,一邊看一邊搖頭,最後輕輕地說了一句:「全該扔。」老舍不為所動,他也輕輕地回答了一句:「我看著舒服。」兩人對笑了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