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戰國策》主要講了什麼
《戰國策》,國別體史書,西漢劉向著。劉向,約生於公元前77年,卒於公元前6年,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蘇沛縣)人。漢代皇室宗親,楚元王劉交是其太祖。劉向歷仕宣帝、元帝、成帝三朝。宣帝時,初為諫大夫,後遷給事中。元帝時任散騎宗正給事中,與太傅蕭望之等4人忠心治政。曾多次上書彈劾外戚、宦官專權,被免官。成帝時,朝廷對其重新啟用,遷光祿大夫。
劉向的著作包括:目錄學之祖《別錄》,古代逸聞趣事小說集《說苑》、《新序》,賦《九嘆》、《請雨華山賦》等,古代婦女故事集《列女傳》等等。《戰國策》全書分西周、東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12策,共33篇,記載了自戰國初期至秦統一六國240年間的史事。
春秋以來,各諸侯國的生產力都得到了發展,封建地主階級為確立其統治地位,發展經濟,實行變法。秦國經過商鞅較為徹底的變法之後,逐步成為戰國後勤最強的國家。強盛起來的秦國,首先表現出兼並其他6國統一華夏的願望,從而加劇了自春秋已來就沒有停止過的兼並與反兼並戰。各國之間以政治、軍事、經濟等手段展開了攻勢,這個時期最為突出的是外交的策略。因為東方各國的力量比較弱小,都難以單獨與秦國對抗,必須聯合起來,才能抵抗秦國的兼並,於是魏國公孫衍、洛陽人蘇秦游說六國聯合抗秦。秦國為了打破弱國之間的合縱聯盟格局,派謀士張儀到各國去游說,推行「連橫」政策。《戰國策》就是對當時的兼並與反兼並戰爭,以及為這種戰爭做准備的外交攻勢的細節及過程所做的描述。特別是對士大夫這一階層的人物所從事的政治、外交活動,以及產生的作用做了非常生動的描寫。
《戰國策》突出地描寫了謀臣策士們的謀略和雄辯以及狡猾和姦詐。這些謀臣策士,有的憂國憂民、直言上諫,有的為人排憂解難、消除戰禍,更有不畏強暴奮力反抗之人,如「鄒忌諫齊威王」「觸詟說趙太後」等早已深入人心。當然也有很多追求名利、富貴的利己之人。他們奸險狡詐,朝秦暮楚,賣國求榮,獵取高官厚祿。如蘇秦、張儀之流,為了達到個人目的縱橫捭闔,挑撥離間,挑動戰爭使人民受難。《戰國策》對這些人物的描寫,雖然帶有較強的贊賞色彩,但客觀上還是給讀者留下了卑劣的一面。
《戰國策》的論辯文是適應「百家爭鳴」的時代需要而產生的。作家把人們在長期斗爭中創造的推理、證明、反駁等邏輯科學成果成功運用到自己的論辯中來,從而使自己的論辯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具有高度的形象性,從而使它在文學、邏輯學等方面較之《尚書》、《論語》、《左傳》、《國語》都跨越了一大步。從這個意義上講,人們認為《戰國策》在古代論辯文方面有劃時代的意義,是有一定道理的。
《戰國策》在論事方面寫得非常精彩,無論個人的陳述還是雙方的辯論,都作了充分的誇張和渲染,對於人物的刻畫也精妙入微,寫得有聲有色,栩栩如生,語言尖刻而幽默,極具諷刺力,是一部文學價值很高的史書。
《戰國策》對後代文學有著深遠而又巨大的影響,司馬遷先生的《史記》中某些史料就直接取於《戰國策》。以司馬相如為代表的漢賦作品「敷張揚厲」的風格也直接傳承於《戰國策》。
宋代鮑彪曾對《戰國策》做了大量的整理工作,並作了序,元代的吳師道在鮑彪的基礎上對該書作了進一步的校注。
② 戰國策作者是誰
戰國策的作者是劉向。
劉向,字子政,原名更生,世稱劉中壘,世居長安,籍貫楚國彭城(今江蘇徐州)。出生於漢昭帝元鳳四年(前77年),去世於漢哀帝建平元年(前6年)。劉邦異母弟劉交的後代,劉歆之父。
其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讎古書的「敘錄」,較有名的有《諫營昌陵疏》和《戰國策敘錄》,敘事簡約,理論暢達、舒緩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劉向是楚元王劉交四世孫。漢宣帝時,為諫大夫。漢元帝時,任宗正。以反對宦官弘恭、石顯下獄,旋得釋。後又以反對恭、顯下獄,免為庶人。
漢成帝即位後,得進用,任光祿大夫,改名為「向」,官至中壘校尉。曾奉命領校秘書,所撰《別錄》,是我國最早的圖書公類目錄。三篇,大多亡佚。
今存《新序》《說苑》《列女傳》《戰國策》《列仙傳》等書,其著作《五經通義》有清人馬國翰輯本。《楚辭》是劉向編訂成書,而《山海經》是其與其子劉歆共同編訂成書。
(2)有聲小說戰國策擴展閱讀:
《戰國策》是中國古代的一部歷史學名著。它是一部國別體史書(《國語》是第一部)又稱《國策》。主要記載戰國時期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斗爭。
全書按東國依次分國編寫,分為12策,33卷,共497篇。所記載的歷史,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滅范氏。下至公元前221年高漸離以築擊秦始皇,約12萬字。
是先秦歷史散文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戰國策》是我國古代記載戰國時期政治斗爭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實際上是當時縱橫家〔即策士〕游說之辭的匯編。
而當時七國的風雲變幻,合縱連橫,戰爭綿延。政權更迭,都與謀士獻策、智士論辯有關,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該書文辭優美,語言生動,富於雄辯與運籌的機智。
描寫人物繪聲繪色,常用寓言闡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畫蛇添足」「亡羊補牢」「守株待兔」「狐假虎威」「南轅北轍」等。這部書有文辭之勝,在我國古典文學史上亦佔有重要地位。
③ 《戰國策》的作者是誰
《戰國策》作者並非一人,成書並非一時,書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誰。
西漢末年,劉向校錄群書時在皇家藏書中發現了六種記錄縱橫家的寫本,但是內容混亂,文字殘缺。於是劉向按照國別編訂了《戰國策》。因此,《戰國策》顯然不是一時一人所作,劉向只是戰國策的校訂者和編訂者。因其書所記錄的多是東周後期時諸國混戰,縱橫家為其所輔之國的政治主張和外交策略,因此劉向把這本書名為《戰國策》,而該時期亦因此被史家稱為戰國時代。
北宋時,曾鞏奉旨「訪之士大夫家,始盡得其書」,並加以校補,以成今《戰國策》三十三篇,非復舊本,清學者多疑偽,古《戰國策》早已亡佚,今本是取自《史記》之偽本。姚宏、鮑彪、吳師道皆有注本。
1973年,在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了一批帛書,其中一部類似於今本《戰國策》,整理後定名為《戰國縱橫家書》該書共27篇,其中11篇內容和文字與今本《戰國策》和《史記》大體相同。
(3)有聲小說戰國策擴展閱讀
《戰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學著作,又稱《國策》。記載了西周、東周及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各國之事。記事年代起於戰國初年,止於秦滅六國,約有240年的歷史。
《戰國策》一書反映了戰國時代的社會風貌,當時士人的精神風采,不僅是一部歷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好的歷史散文。它作為一部反映戰國歷史的歷史資料,比較客觀地記錄了當時的一些重大歷史事件,是戰國歷史的生動寫照。
它詳細地記錄了當時縱橫家的言論和事跡,展示了這些人的精神風貌和思想才幹,另外也記錄了一些義勇志士的人生風采。《戰國策》的文學成就也非常突出,在中國文學史上,它標志著中國古代散文發展的一個新時期,文學性非常突出,尤其在人物形象的刻畫,語言文字的運用,寓言故事等方面具有非常鮮明的藝術特色。清初學者陸隴其稱《戰國策》「其文章之奇足以娛人耳目,而其機變之巧足以壞人之心術」。
《戰國策》的思想內容比較復雜,主體上體現了縱橫家的思想傾向,同時也反映出了戰國時期思想活躍,文化多元的歷史特點。《戰國策》的政治觀比較進步,最突出的是體現了重視人才的政治思想。《戰國策》一書是游說辭總集,幾乎所有縱橫家謀士的言行都在此書。有三大特點:一智謀細,二虛實間,三文辭妙。
《戰國策》一書對司馬遷的《史記》的紀傳體的形成,具有很大影響。《史記》有九十卷的史料直接取自於《戰國策》的史料。但《戰國策》許多記載並不可靠,司馬遷在《蘇秦傳》後曰「世言蘇秦多異,異時事有類之者皆附之蘇秦」。
《戰國策》歷來為研究者稱贊其文學價值,但是對它的思想卻是眾說紛紜。這是由於該書與後世的儒家思想不符,過於追逐名利。而且過於誇大縱橫家的歷史作用,降低了史學價值。
④ 除《史記》《戰國策》外 都哪些古籍上談到了李牧
用郭開讒而誅李牧。令顏聚代之。(《前漢書》卷五十)
李牧者。趙之北邊良將也。嘗居代雁門僃匈奴。(《資治通鑒》卷六)
用郭開之讒而棄廉頗李牧。使宗廟不血食言之可為長欷矣。(《稽古錄》卷十一)
書遇李牧而還。非徒予牧功也。見秦本非無敵之師。而諸國不知自強。自取滅亡爾。前。書以李牧為大將。秦師敗績。此書秦伐趙遇李牧而還後書殺其大將李牧。(《綱目續麟》卷二)
趙李牧大破匈奴十餘萬騎單於奔走(《大事記》卷六)
若縁邉諸軍撫御得人但使峻壘深溝蓄力養銳以逸自處寧我致人李牧所以稱良將於趙用此術也所謂擇卒不如擇將任力不如任人(《九朝編年備要》卷三)
廉頗遂奔魏之大梁其明年趙乃以李牧為將而攻燕拔武遂方城(《繹史》卷一百四十八)
李牧者趙之北邉良將也趙孝成王時常居代雁門備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輸入莫府為士卒費日擊數牛饗士習騎射謹烽火多閑諜厚遇戰士為約曰匈奴即入盜急入收保有敢捕虜者斬匈奴每入烽火謹輙入收保不敢戰如是數嵗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為怯雖趙邊兵亦以為吾將怯趙王譲牧牧如故趙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將嵗余匈奴每來出戰數不利失亡多邊不得田畜復請牧牧杜門不出固稱疾王強起之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許之牧至如故約匈奴數嵗無所得終以為怯邊士日得賞賜而不用皆願一戰於是乃具選車得千三百乗選騎得萬三千匹百金之士五萬人彀者十萬人悉勒習戰大縱畜牧人民滿野匈奴小入佯北不勝以數千人委之單於聞之大率眾來入牧多為竒陣張左右翼擊之大破殺匈奴十餘萬騎滅襜襤破東胡降林胡單於奔走其後十餘嵗匈奴不敢近趙邊城悼㐮王元年亷頗亡入魏趙使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龐暖破燕軍殺劇辛後七年秦攻趙殺其將扈輙於武遂城斬首十萬趙乃以牧為大將軍擊秦軍於宜安大破之走其將桓齮封李牧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牧擊破秦軍南距韓魏趙王遷七年秦使王翦攻趙趙使李牧司馬尚御之秦多與趙寵臣郭開金為反閑言李牧司馬尚欲反趙王使趙蔥及齊將顏聚代牧牧不受命趙使人徴捕得牧斬之廢司馬尚後三月王翦因急擊趙大破殺趙蔥虜王遷及顏聚遂滅趙(《通志》卷九十四)
李牧者趙之北邉良將也常居代雁門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輸入幕府為士卒費日擊數牛享孝成王時士習射騎謹烽火多間諜厚遇戰士為約曰匈奴即入盜急入收保有敢捕虜者斬匈奴每入烽火謹輙入收保不敢戰如是數嵗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為怯雖趙邉兵亦以為吾將怯趙王讓李牧李牧如故趙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將嵗余匈奴毎來出戰出戰數不利失亡多邉不得田畜復請李牧牧杜門不出固稱疾趙王乃復強起使將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許之李牧至如故約匈奴數嵗無所得終以為怯邉士日得賞賜而不用皆願一戰於是乃具選車得千三百乗選騎得萬三千匹百金之士五萬人彀者十萬人悉勒習戰大縱畜牧人民滿野匈奴小入佯北不勝以數千人委之單於聞之大率眾來入李牧多為竒陣張左右翼擊之大破殺匈奴十餘萬騎滅䄡襤破東胡降林胡單於奔走其後十餘嵗匈奴不敢近趙邉城趙間魏將以求親於秦子順謂趙王曰此君之下吏計能破敵者賞百金史李牧傳趙悼襄王過也比目之魚所以不見得於人者以偶視而俱走也(《春秋戰國異辭》卷首下)
等等
時間關系,絕大部分沒加標點,見諒!
⑤ 有關(黃帝堯舜禹)歷史有聲小說有嗎,最近對歷史比較感興趣,
餓。。。歷史小說≠歷史,要是傳統小說,古代人寫的還基本上沒有偏離太多,而當下眾多的網路小說,我建議你還是不要看了,良莠不齊,胡編的很多。我覺得用快餐文化都已經不能形容他們,而是小攤文化。好比用劣質食材,加地溝油,添加劑的食物,你是不願意吃的。
史書>古代通俗小說/演義≈稗史>說書(說書為了出彩加了很多原創、即興編的成分在,好的說書人從不以背書為榮,而是以在熟記大概故事框架上進行發揮為名,要是光念書,早就沒人聽了,聽書大多數都是聽發揮的內容,生動鮮活)>大多數網路流行「歷史」小說
我所知也不多但建議下
封神演義:人名有不少歷史上真有,但神通是沒有的
左傳,戰國策(歷史)東周列國志(小說)
史記,(歷史)東漢演義,三國演義
世說新語
隋唐演義,個人覺得比說唐內容多,而且一些地方比如程咬金沒有稱王,是符合歷史的。當然說書人的隋唐演義把二者合二為一,取長補短,更精彩。
飛龍全傳(小說趙匡胤)
說岳全傳(岳雷伐金全是編的,寄託了人民的美好希望)
草原帝國(這個好,就是翻譯人名地名有點亂,不同版本不同)
順帶說,我又想到一點,中央電視台拍的一些帶有紀錄片風味的電視劇還是很好的,比較貼近事實
尤其是央視版的,記住是央視的,不是某個小地方電視台(例如tvb)拍的。央視的成吉思汗,尊重原著的四大名著。但近些年由於經濟效益的問題這類,基本不再拍了。discovery,國家地理的紀錄片還是真實的,但明顯帶有白種人,基督徒優越感。央9的歷史紀錄片很好。
寫明清兩代故事的歷史性小說比較多,就不列舉了,經典的比較少。像明朝那些事,胡編的比較少,可以看看,但也不要太當真了。xx梅寫的是明代人的生活細節,雖然故事發生在北宋。
明清歷史小說發展出的經典評書很多,童林傳,大五義,小八義,七劍十三俠,相聲君臣斗
⑥ 《戰國策》的作者是漢朝文學家劉向嗎
《戰國策》的作者是誰?對此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它是由多種書編訂而成,顯然不會是一人所作。人們對作者所處時代作了大量考證,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戰國時人作。
書中有許多人和事都是戰國時代的,如長平之戰、荊軻刺秦王等,故可斷定其中大部分是戰國時人著的;二是秦末楚漢之際人所著。如古本有《蒯通說韓信自立》,大概就是楚漢時人的著作;三是一部分出自西漢時人之手。西漢時有許多人如蒯通、邊通、主父偃等都好「長短縱橫之術」,蒯通還撰有《雋永》凡81首,通論戰國時游說之士的權變和自己關於縱橫之術的理論,故有些學者考證推論劉向所依據的《短長》、《長書》、《修書》,可能就是西漢人所學之長短縱橫術,或者直接就是蒯通的《雋永》,而蒯通可能就是《戰國策》一書的作者之一。但很多人對此持懷疑態度,認為還缺乏確實的根據,如果說《戰國策》的一部分是出自西漢時人之手,還有一定的道理。
《戰國策》有很高的史學價值,尤其是劉向編校成書的古本,在中國古代史上曾佔有很重要的史料地位。《戰國策》是繼《春秋》之後,訖楚漢之起,共245年的歷史記載。如果從楚漢起事之年算起,即從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上推245年,正好是周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為其始。在《左傳》、《國語》之後,《楚漢春秋》、《秦楚之際》之前,這中間245年的史料空白,主要靠《戰國策》來填補。《戰國策》保存了許多珍貴史料,如西周君、東周君二國的情況,楚幽王為春申君之後,郭開讒李牧,呂不韋立子楚,嫪毐亂秦宮等,都是獨家佔有之史料,是司馬遷修《史記》取材的唯一史料來源。
《戰國策》很多篇是戰國時人或稍後時人所著,其底本又是各國史策,故其中史實比較可信,真實性亦高。故司馬遷修《史記》,採用《戰國策》的史料計有八九十處。在戰國諸子所著書中,也屢被徵引。例如《楚策四·客說春申君》,見於《韓非子·奸劫弒臣》篇;《魏策一·文侯與虞人期獵》,見於《韓非子·說林》篇;《秦策一·張儀說秦》,見於《韓非子·初見秦》篇;《中山策·主父欲伐中山》,見於《韓非子·外儲說左上》篇;《齊策一·靖郭君善齊貌辨》,見於《呂氏春秋·知士》篇;《齊策三·孟嘗君在薛》,見於《呂氏春秋·報更》篇;《魏策一·魏公叔痤病》,見於《呂氏春秋·長見》篇;《魏策二·魏惠王死》,見於《呂氏春秋·開春》篇。
司馬光著《資治通鑒》,戰國時史料亦取自《戰國策》。
《戰國策》中所收游說之士的縱橫之論,反映了戰國時的社會風貌和各國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的重大活動,生動記載了縱橫家們的機智善辯、聰明智慧,使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縱橫家們在當時的社會大舞台演出了一幕幕生動感人,有聲有色的活劇,《戰國策》為後人留下了那段歷史的寶貴材料。受戰國縱橫家們的智慧、謀略的影響,至西漢時還涌現了陸賈、邊通、主父偃、徐樂、鄒陽、嚴助、庄安等一批縱橫家。
《戰國策》語言流暢犀利,筆調辛辣,善於將寓言故事巧妙地穿插於文中,用以說明抽象的道理,闡述自己的論點,是論辯文的典範。其中很多寓言和比喻後來成了著名的典故,如畫蛇添足、狐假虎威、驚弓之鳥、南轅北轍、鷸蚌相爭等。
《戰國策》文筆優美,敘事生動形象,刻畫人物栩栩如生,對後世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漢初著名散文家賈誼、晁錯、司馬遷,宋代的蘇洵、蘇轍、蘇軾的散文都受到《戰國策》的影響。《戰國策》中運用的工整的對偶和排比句法及主客對答、抑客申主的寫法,亦為漢賦所繼承。
劉向為《戰國策》一書命名,也同時為那段紛紜復雜、多姿多採的歷史命了名——「戰國」的名稱由此而來,這也可看做是劉向編校《戰國策》的額外收獲吧。
⑦ 翻譯 《戰國策 秦策三》
翻譯:
范睢得王稽之助來到秦國,他獻書昭王說:「臣聽說明君主政,有戰功的必然得到獎賞,有能力的一定授予官職;功勞大的俸祿多,戰功多的爵位高,能治理民眾的官位高。沒有才能的不會讓他任職,有能力的不會被埋沒。
假如大王認為臣說得在理,就請大王依計試行之,臣自信能有益於治道。如果明知其利而不行其道,那臣即使久留於秦也枉自無用。諺語道:『一般的君王行功論賞,總以好惡而施,而英明的君主卻不是這樣,總是賞有功而罰有罪。』
現在,我的胸膛擋不住殺人用的墊板,我的腰板抵不住利斧,我怎敢拿毫無把握的計策上獻給大王呢?臣雖鄙賤不足以聞,大王又難道會認為舉薦臣的人(指王稽)膽敢欺詐大王嗎?
臣聽說周之砥卮、宋之結綠、魏之懸黎、楚之和璞,都是為璞所遮的美玉,最初玉工都不能辯別,歷經波折最終成為天下名器。既然這樣,那麼聖王所遺棄的人難道就不能使國家富強嗎?臣聽說善於治家的,在國內招致人才;善於治國的,更到諸侯國中尋覓良臣。
正因為天下有明君賢主,各諸侯國才不可能專有賢士。究其原因,在於昏庸的諸侯們空有眼珠,不能識才,而任人才流動。正如良醫能預測生死一樣,明主能夠洞察事情的成敗,有利則為,有害則不為,疑惑不定則嘗試而為之。這是堯、禹、湯等聖主也無法改變的通則。
至關重要的言語,臣不敢寫在這里;而一些膚淺的話語又不值一說。臣內心惴惴不安,也許是臣的愚味無知,使言語不符合大王心意?還是由於推薦臣的人出身鄙賤,大王認定他們的話不足相信?
如果不是這些原因,那麼我的意思是,希望大王能稍微騰出一點游覽觀賞的餘暇,我將當面進言。」這封自薦的奏書獻上後,秦王十分高興,向王稽表示了薦舉賢才的謝意,再派車馬去召請范睢。
原文:
范子因王稽入秦,獻書昭王曰:「臣聞明主蒞正,有功不得不賞,有能者不得不官;勞大者其祿厚,功多者其爵尊,能治眾者其官大。故不能者不敢當其職焉,能者亦不得蔽隱。使以臣之言為可,則行而益利其道;若將弗行,則久留臣無為也。
語曰:『人主賞所愛,而罰所惡。明主則不然,賞必加於有功,刑必斷於有罪。』今臣之胸不足以當椹質,要不足以待斧鉞,豈敢以疑事嘗試於王乎?雖以臣為賤而輕辱臣,獨不重任臣者,後無反復於王前耶?
臣聞周有砥厄,宋有結綠,梁有懸黎,楚有和璞。此四寶者,工之所失也,而為天下名器。然則聖王之所棄者,獨不足以厚國家乎?臣聞善厚家者,取之於國;善厚國者,取之於諸侯。天下有明主,則諸侯不得擅厚矣。是何故也?為其凋榮也。
良醫知病人之死生,聖主明於成敗之事,利則行之,害則舍之,疑則少嘗之,雖堯、舜、禹、湯復生,弗能改已!語之至者,臣不敢載之於書;
其淺者又不足聽也。意者,臣愚而不闔於王心耶!抑其言臣者,將賤而不足聽耶!非若是也,則臣之志,願少賜游觀之間,望見足下而入之。」書上,秦王說之,因謝王稽,使人持車召之。
此文出自戰國時期·劉向《戰國策·秦策三》
(7)有聲小說戰國策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戰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學著作,又稱《國策》。書中記載了西周、東周及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各國之事。記事年代起於戰國初年,止於秦滅六國,約有240年的歷史。
根據戰國時期的史料編訂,反映了戰國時期各國的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動情況和社會面貌。總共三十三篇,按國別記述,計有東周一、西周一、秦五、齊六、楚四、趙四、魏四、韓三、燕三、宋、衛合為一、中山一。
記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統一。以策士的游說活動為中心,反映出這一時期各國政治、外交的情狀。全書沒有系統完整的體例,都是相互獨立的單篇。
《戰國策》一書對司馬遷的《史記》的紀傳體的形成,具有很大影響。《史記》有九十卷的史料直接取自於《戰國策》的史料。但《戰國策》許多記載並不可靠,司馬遷在《蘇秦傳》後曰「世言蘇秦多異,異時事有類之者皆附之蘇秦」。
《戰國策》歷來為研究者稱贊其文學價值,但是對它的思想卻是眾說紛紜。這是由於該書與後世的儒家思想不符,過於追逐名利。而且過於誇大縱橫家的歷史作用,降低了史學價值。
作者簡介:
劉向(前77年—前6年),字子政,原名更生,世稱劉中壘,世居漢代楚國彭城,仕於京師長安,祖籍沛郡豐邑(今屬江蘇徐州),出生於漢昭帝元鳳四年(前77年),去世於漢哀帝建平元年(前6年)。劉邦異母弟劉交的後代,劉歆之父。
初元元年(前48年)元帝初即位,以宗室忠直,明經有行,擢為散騎、宗正給事中,任宗正,後因反對宦官弘恭、石顯下獄,免為庶人。
建始元年(前32年)成帝即位,以故九卿召拜為中郎,使領護三輔都水。數奏封事,遷光祿大夫。領校中《五經》秘書。陽朔二年(前23年)任中壘校尉,致終,典校工作由其子劉歆續成。
劉向曾奉命領校秘書,所撰《別錄》,為我國最早的圖書公類目錄。治《春秋榖梁傳》。著《九嘆》等辭賦三十三篇,大多亡佚。
今存《新序》、《說苑》、《列女傳》、《戰國策》等書,其著作《五經通義》有清人馬國翰輯本,《山海經》系其與其子劉歆共同編訂。原有文集,已佚,明人輯為《劉中壘集》。
劉向、劉歆父子在當時經學獨尊的情況下,大力倡導研究諸子之學,對削弱官方學術思想的統治、解放思想是有積極意義的。
⑧ 《戰國策》是屬於國別體史書嗎
《戰國策》,國別體史書,西漢劉向著。劉向,約生於公元前77年,卒於公元前6年,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蘇沛縣)人。漢代皇室宗親,楚元王劉交是其太祖。劉向歷仕宣帝、元帝、成帝三朝。宣帝時,初為諫大夫,後遷給事中。元帝時任散騎宗正給事中,與太傅蕭望之等4人忠心治政。曾多次上書彈劾外戚、宦官專權,被免官。成帝時,朝廷對其重新啟用,遷光祿大夫。
劉向的著作包括:目錄學之祖《別錄》,古代逸聞趣事小說集《說苑》、《新序》,賦《九嘆》、《請雨華山賦》等,古代婦女故事集《列女傳》等等。《戰國策》全書分西周、東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12策,共33篇,記載了自戰國初期至秦統一六國240年間的史事。
春秋以來,各諸侯國的生產力都得到了發展,封建地主階級為確立其統治地位,發展經濟,實行變法。秦國經過商鞅較為徹底的變法之後,逐步成為戰國後勤最強的國家。強盛起來的秦國,首先表現出兼並其他6國統一華夏的願望,從而加劇了自春秋已來就沒有停止過的兼並與反兼並戰。各國之間以政治、軍事、經濟等手段展開了攻勢,這個時期最為突出的是外交的策略。因為東方各國的力量比較弱小,都難以單獨與秦國對抗,必須聯合起來,才能抵抗秦國的兼並,於是魏國公孫衍、洛陽人蘇秦游說六國聯合抗秦。秦國為了打破弱國之間的合縱聯盟格局,派謀士張儀到各國去游說,推行「連橫」政策。《戰國策》就是對當時的兼並與反兼並戰爭,以及為這種戰爭做准備的外交攻勢的細節及過程所做的描述。特別是對士大夫這一階層的人物所從事的政治、外交活動,以及產生的作用做了非常生動的描寫。
《戰國策》突出地描寫了謀臣策士們的謀略和雄辯以及狡猾和姦詐。這些謀臣策士,有的憂國憂民、直言上諫,有的為人排憂解難、消除戰禍,更有不畏強暴奮力反抗之人,如「鄒忌諫齊威王」「觸詟說趙太後」等早已深入人心。當然也有很多追求名利、富貴的利己之人。他們奸險狡詐,朝秦暮楚,賣國求榮,獵取高官厚祿。如蘇秦、張儀之流,為了達到個人目的縱橫捭闔,挑撥離間,挑動戰爭使人民受難。《戰國策》對這些人物的描寫,雖然帶有較強的贊賞色彩,但客觀上還是給讀者留下了卑劣的一面。
《戰國策》的論辯文是適應「百家爭鳴」的時代需要而產生的。作家把人們在長期斗爭中創造的推理、證明、反駁等邏輯科學成果成功運用到自己的論辯中來,從而使自己的論辯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具有高度的形象性,從而使它在文學、邏輯學等方面較之《尚書》、《論語》、《左傳》、《國語》都跨越了一大步。從這個意義上講,人們認為《戰國策》在古代論辯文方面有劃時代的意義,是有一定道理的。
《戰國策》在論事方面寫得非常精彩,無論個人的陳述還是雙方的辯論,都作了充分的誇張和渲染,對於人物的刻畫也精妙入微,寫得有聲有色,栩栩如生,語言尖刻而幽默,極具諷刺力,是一部文學價值很高的史書。
《戰國策》對後代文學有著深遠而又巨大的影響,司馬遷先生的《史記》中某些史料就直接取於《戰國策》。以司馬相如為代表的漢賦作品「敷張揚厲」的風格也直接傳承於《戰國策》。
宋代鮑彪曾對《戰國策》做了大量的整理工作,並作了序,元代的吳師道在鮑彪的基礎上對該書作了進一步的校注。
⑨ 有聲小說唐詩三百首哪裡有
我網路雲里就有,還有宋詞的
楚辭的,詩經的,道德經的,鬼穀子的,韓非子的,孫子的,
還有戰國策的,論語的,左傳的,莊子的都有。有聲讀物
⑩ 戰國策是屬於什麼體
是中國古代的一部史學名著。它是一部國別體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