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說結局 » 奔向延安大結局
擴展閱讀
小說免費下txt全文下載 2021-09-14 12:13:28
小說重生追美記百度雲 2021-09-14 12:11:58

奔向延安大結局

發布時間: 2021-09-06 20:19:54

『壹』 有一部抗戰題材的電視劇結尾是抗日戰士從屋中地道逃了出去奔向延安這部電視劇叫什麼名字

小陶、張魯一演的《紅色》?但又似乎有些不對,因為是從地下水道里跑的,最後也是去延安..

『貳』 《延安,我把你追尋》中心思想

文章結構:
本課是一首新體詩,抒發了追尋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第一段(第1、2節)寫對於延安精神的追尋。第1節用了兩個比喻來描寫這種追尋。第2節用最具有代表性的幾個事物來描寫延安。

第二段(第3、4節)寫實現現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3節用「高樓大廈」代表現代化。第4節用「太空梭」代表現代化。

第三段(第5、6節)寫追尋延安精神的重要。第5節主要從反面說明如果失去延安精神會怎樣。第6節主要從正面說明為什麼要追尋延安精神。
課文的寫作背景: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延安曾經是黨中央的所在地,物質生活十分艱苦,住的是土窯洞,吃的是小米飯,穿的是粗布衣,點的是小油燈。尤其是1939年至1943年期間,日軍大舉「掃盪」,國民黨頑固派的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自然災害的侵襲,使解放區面臨著嚴重的困難局面。但是,全國人民把希望寄託在延安,各地進步青年紛紛奔向延安。當時延安的生活很艱苦,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吸引力呢?因為延安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的革命精神。新體詩《延安,我把你追尋》,作者是祁念曾。

寫作特點:

1、全詩的中心思想是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歌頌表現出來的。如追尋「延河」,實際上是講人們在延安度過的革命歲月;追尋「棗園」,實際上是指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在這里從事的革命活動。

2、這首詩的語言精煉,節奏和韻律比較鮮明。全詩壓的是ang韻,聽起來聲韻鏗鏘。

『叄』 追尋延安的楊家嶺暗指什麼

延安古稱延州,歷來是陝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城區處於寶塔山、清涼山、鳳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匯之處的位置,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有「塞上咽喉」、「軍事重鎮」之稱,被譽為「三秦鎖鑰,五路襟喉」。延安之名,始出於隋。1937年,中共中央進駐,同年設延安市,為陝甘寧邊區政府所在地。1949年,改稱縣,1972年,再設市至今,為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延安市地域遼闊,自然資源豐富。天然次生林163萬畝,木材蓄積量308萬立方米;以甘草、五加皮、寄生、牛蒡子、柴胡為主的中葯材近200種;有豹、狼、石雞、杜鵑等獸類、鳥類100餘種;而且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適生作物品種多,具有發展種植業、畜牧業、林果業的良好條件。除小麥、玉米、穀子、蕎麥、黃豆、綠豆、紅豆等糧食作物外,還盛產烤煙、蔬菜、花生、瓜類、薯類等經濟作物。

地處黃河中游的延安,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相傳人類始祖黃帝曾居住在這一帶,「三黃一聖」(黃帝陵廟、黃河壺口瀑布、黃土風情文化、革命聖地)享譽中外,為擴大對外開放和交流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全市有歷史文物保護景點848處,有保存完好的宋代石刻群洞18個,石窟寺14處,有建於唐代的寶塔山等12處古建築,有革命舊址6處。目前可供游覽的國家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7處,年接待中外遊客70萬人次。近年來,大力開發旅遊業,恢復了摘星樓、烽火台、摩崖石刻等50多處景點,「天然公園」萬花山新增200畝牡丹,寶塔山、清涼山、鳳凰山、萬花山「四山」森林覆蓋率達55.4%,被國家林業部批准建設國家級森林公園。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延安曾經是黨中央的所在地,物質生活十分艱苦,住的是土窯洞,吃的是小米飯,穿的是粗布衣,點的是小油燈。尤其是1939年至1943年期間,日軍大舉「掃盪」,國民黨頑固派的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自然災害的侵襲,使解放區面臨著嚴重的困難局面。但是,全國人民把希望寄託在延安,各地進步青年紛紛奔向延安。當時延安的生活很艱苦,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吸引力呢?因為延安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的革命精神。

『肆』 學過課文《延安,我把你追尋》請進

當年黨中央在這里領導全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8年抗戰和3年解放戰爭。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十幾年裡,延安是黨中央的所在地,全國人民都把希望寄託在延安,各地進步青年紛紛奔向延安。當時延安的生活很艱苦,為什麼有那麼大的吸引力呢?因為那有共產黨,雖然艱苦但有希望.

『伍』 《回延安》為什麼當時的青年都奔向延安

因為當時延安是新氣象的發源地,而且是抗戰的地方,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地方

『陸』 《延安,我把你追尋》的歷史背景

作者作品自評

《延安,我把你追尋》是我8年前的一首詩作,沒想到被選入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編的第12冊語文課本中。回憶這首詩的寫作過程,心中再次湧起火辣辣的激情和沉甸甸的思索……。1968年,我從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分配到陝西工作。我曾多次到延安參觀采訪。當時,正是十年動亂時期,延安的面貌變化不大。1974年我到延安采訪,那裡的人民依然比較貧困,我心裡難過極了。歸來後,寫一首《延安,我為你哭泣》的詩,留在我的日記本上。粉碎「四人幫」以後,撥亂反正,改革開放,延安的面貌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延安人民丟掉了老牛破車,通了飛機、火車,窯洞變成了林立的高樓大廈,人民越來越富裕。1991年,我隨中央電視台《黃河》創作組再次不定期到延安采訪,參觀了棗園、楊家嶺、寶塔山、南泥灣等地,浮想聯翩,遐思漫伸……我看到當年南泥灣開荒的钁頭,在大生產運動中開墾出陝北的錦綉江南;我望著延河清澈的流水,這河水曾哺育了無數中華民族最優秀、最有覺悟的先鋒戰士;我聞著棗園梨花的清香,當年毛主席在這里寫下了彪炳史冊的革命雄文;我走進楊家嶺「魯藝」的禮堂,毛澤東那篇《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又回響在我的再邊。追尋當年革命前輩的足跡,我更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所培育的延安精神是革命的傳家寶,是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如今,時代發展了,生活富裕了,但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的延安精神不能丟。延安精神既體現了共產黨人的高尚品質和崇高理想,又凝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英雄氣概。在我們建設現代化社會主義強國的進程中,延安精神更要發揚光大,在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情況下,更要提高精神生活的質量。 基於這種認識,我開始構思,創作了《延安,我把你追尋》這首詩。 詩寫完後,1992年,收入我的詩集《人生之戀》(陝西人民出版社),受到文學界和廣大讀者的好評。評論家馬瑩伯撰文說:「這首詩以高昂的激情和生動的形象謳歌了延安精神,強調了改革開放條件下繼承和發揚延安精神的極端重要性。」這首詩,1993年榮獲全國詩歌「菊花獎」,1994年入選《新時期詩歌精選》。1997年選入5年制語文課本第10冊,今後又選入6 年制語文課本第12冊。 1992年,我來到深圳,雖然離開了生活工作20多年的黃土地,但延河永遠在我心中流淌,融入我的血管,凈化我的靈魂。 文章結構: 本課是一首新體詩,抒發了追尋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第一段(第1、2節)寫對於延安精神的追尋。第1節用了兩個比喻來描寫這種追尋。 第2節用最具有代表性的幾個事物來描寫延安。 第二段(第3、4節)寫實現現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3節用「高樓大廈」代表現代化。第4節用「太空梭」代表現代化。 第三段(第5、6節)寫追尋延安精神的重要。第5節主要從反面說明如果失去延安精神會怎樣。第6節主要從正面說明為什麼要追尋延安精神。 課文的寫作背景: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延安曾經是黨中央的所在地,物質生活十分艱苦,住的是土窯洞,吃的是小米飯,穿的是粗布衣,點的是小油燈。 尤其是1939年至1943年期間,日軍大舉「掃盪」,國民黨頑固派的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自然災害的侵襲,使解放區面臨著嚴重的困難局面。但是,全國人民把希望寄託在延安,各地進步青年紛紛奔向延安。當時延安的生活很艱苦,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吸引力呢?因為延安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的革命精神。新體詩《延安,我把你追尋》,作者是祁念曾。 寫作特點: 1、全詩的中心思想是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歌頌表現出來的。如追尋「延河」,實際上是講人們在延安度過的革命歲月;追尋「棗園」,實際上是指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在這里從事的革命活動。 2、這首詩的語言精煉,節奏和韻律比較鮮明。全詩壓的是ang韻,聽起來聲韻鏗鏘。

『柒』 關於《延安,我把你追尋》一文

⒈ 作者追尋延安,追尋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是為崇高理想獻身的精神,是革命隊伍中互相關心、互相愛護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艱苦奮斗是我們的傳家寶。即使將來我們經濟發達了,生活富裕了,也還要提倡艱苦奮斗。因為無論什麼時候,人們總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為了把社會推向前進,總要開辟新領域,探索新事物,這就必須發揚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

⒉⒊
延河水,實際上講的是人們在延安度過的革命歲月;棗園曾是黨中央所在地,實際上講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在這里從事的革命活動;南泥灣開荒的钁頭,實際上是講大生產運動中所體現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楊家嶺會場,那裡曾召開過多次決定中國命運的重要會議,實際上講當年黨中央和毛澤東對中國革命的正確領導;溫熱的土炕,實際上是指革命戰爭年代那種親密的軍民關系、黨群關系;頂天立地的脊樑,指不屈不撓的戰斗精神。
⒋第三、第四節寫實現現代化需要延安精神。「我們永遠告別了破舊的茅屋,卻忘不了延安窯洞溫熱的土炕。」「我們毫不猶豫丟掉了老牛破車,卻不能丟寶塔山頂天立地的脊樑。」這兩句中的「永遠告別」與「忘不了」、「毫不猶豫丟掉」與「不能丟」形成鮮明的對照。意在反復說明,落後的生產、生活條件要改變,但延安的革命精神要發揚。

『捌』 仿照寫《延安》最後一段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延安曾經是黨中央的所在地,物質生活十分艱苦,住的是土窯洞,吃的是小米飯,穿的是粗布衣,點的是小油燈。尤其是1939年至1943年期間,日軍大舉「掃盪」,國民黨頑固派的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自然災害的侵襲,使解放區面臨著嚴重的困難局面。但是,全國人民把希望寄託在延安,各地進步青年紛紛奔向延安。當時延安的生活很艱苦,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吸引力呢?因為延安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的革命精神。
作者追尋延安,追尋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是為崇高理想獻身的精神,是革命隊伍中互相關心、互相愛護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艱苦奮斗是我們的傳家寶。即使將來我們經濟發達了,生活富裕了,也還要提倡艱苦奮斗。因為無論什麼時候,人們總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為了把社會推向前進,總要開辟新領域,探索新事物,這就必須發揚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

『玖』 延安,我把你追尋讀後感日記。

學習了《延安,我把你追尋》這一首詩後,我深有感觸。
在我還沒有開始學的時候,心裡就納悶了,「當時的延安生活很艱苦,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吸引力呢?」原來,延安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的革命精神,才使全國人民把希望寄託在延安,各地進步青年也紛紛奔向延安。而這種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為崇高理想獻身的精神,革命隊伍內互相關心、互相安護的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
延河,記載著革命隊伍的團結;棗園,記載著毛主席偉大革命戰略思想;南泥灣,記載著自己豐衣足食的艱苦奮斗;溫熱的土炕,記載著軍民魚水情……那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如果我們喪失了延安精神,就如同一個人沒有了思想,於是便不能去創造光明美好的未來。
艱苦奮斗是我們的傳家寶。即使現在經濟發達了,生活富裕了,也還要提倡艱苦奮斗,因為無論什麼時候,人們總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為了把社會推向前進,總要開辟新領域,探索新事物,這就是必須發揚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
這首詩教育了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繼承、發揚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延安時期形成的革命精神、革命傳統,建設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