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翻譯幾篇古文
1、黃 生 借 書 說
【譯文】
年輕人黃允修來借書。隨園主人我把書交給他並且告訴他說:
黃生允修借書。隨園主人授以書而告之曰:
「書不是借來的就不能好好地去讀。您沒有聽說過那些收藏書籍的人的事嗎?七略四庫是天子的藏書,但是天子中讀書的人又有幾個?搬運時使牛累得出汗,放置在家就堆滿屋子的書是富貴人家的書,但是富貴人家中讀書的又有幾個?其餘像祖輩父輩積藏許多圖書、子輩孫輩丟棄圖書的情況就更不用說了。不只書籍是這樣,天下的事物都這樣。不是那人自己的東西而勉強向別人借來,他一定會擔心別人催著要回,就憂懼地摩挲撫弄那東西久久不停,說:『今天存放在這里,明天就要拿走了,我不能再看到它了。』如果已經被我佔有,必定會把它捆起來放在高處,收藏起來,說:『暫且等待日後再看』如此而已。」
「書非借不能讀也。子不聞藏書者乎?七略四庫,天子之書,然天子讀書者有幾?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然富貴家之書,然富貴人讀書者有幾?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非獨書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必慮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見之矣。』若業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異日觀』雲爾。」
「我小時候愛好書籍,但是家裡貧窮,難以得到書讀。有個姓張的人收藏的書很多。我去借,他不借給我,回來就在夢中還出現那種情形。求書的心情迫切到這種程度。所以只要有看過的書就認真深思並記住。做官以後,官俸花掉了,書籍買來了,一堆堆地裝滿書冊。這樣以後才慨嘆借書的人用心專一,而自己少年時代的時光是多麼值得珍惜啊!」
「余幼好書,家貧難致。有張氏藏書甚富。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其切如是。故有所覽輒省記。通籍後,俸去書來,落落大滿,素蟫灰絲時蒙卷軸。然後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
現在姓黃的年輕人像我從前一樣貧窮,他借書苦讀也像我從前一樣;只是我的書借給別人同別人共用和姓張的人吝惜自己的書籍好像不相同。既然這樣,那麼我本來不幸是遇到姓張的呢,姓黃的年輕人本來幸運是遇到了我呢?懂得借到書的幸運和借不到書的不幸運,那麼他讀書一定會專心,並且他還書一定會很迅速。
今黃生貧類予,其借書亦類予;惟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然則予固不幸而遇張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與不幸,則其讀書也必專,而其歸書也必速。
寫了這一篇借書說,讓它同出借的書一起交給姓黃的年輕人。
2、董宣執法
【譯文】
光武帝召任董宣為洛陽令。當時湖陽公主的僕人白天殺了人,因為躲進公主府,官吏無法逮捕。等到公主外出的時候,又叫這個僕人陪乘。董宣就在夏門亭等候,他見到公主的乘車走過來,就勒住馬紐叫車停下來,用刀畫地不準再走,大聲責備公主的過錯,喝令僕人下車,當場殺死。
公主立即回宮向光武帝告狀。光武帝大怒,召見董宣,要用木杖打死他。董宣叩頭說:「請讓我說一句話再死!」光武帝說:「你想說什麼?」董宜回答:「皇帝神聖明智,使漢家天下得到復興,可是卻放縱奴僕殘害良民,這又怎能治理國家呢Y我不須用杖打,請准我自殺!」隨即用頭撞柱子,流血滿面。光武帝命令小太監拉住董宣,叫他給公主叩頭認錯。董宣就是不肯;硬使他叩頭,董宣用兩只手支在地上,始終不肯低頭。公主對光武帝說:「文叔當老百姓的時候,保護逃亡的人,官吏不敢進門抓人。現在當了皇帝,還制服不了一個小地方官嗎?」光武帝笑著說:「做皇帝和當老百姓可是不二柞呵!」於是賜予董宣為「強項令」,賞錢三十萬,董宣把它全部分給了下邊官員。從此,他打擊豪強,那些豪強沒有不心驚膽戰的。京城裡稱他為「卧虎」,歌頌說:「桴鼓不鳴董少平。」
3、晏子春秋
《晏子春秋·社鼠》譯文
社鼠
景公問於晏子曰:「治國何患?」晏子對曰:「患夫社鼠。」公曰:「何謂也?」對曰:「夫社,束木而社鼠塗之,鼠因往托焉。熏之則恐燒其木,灌之則恐敗其塗,此鼠所以不可得殺者,以社故也。夫國亦有焉,人主左右是也。內則蔽善惡於君上,外則賣權重於百姓,不誅之則為亂,誅之則為人主所案據,腹而有之。此亦國之社鼠也。」
【譯文】
齊景公(姜姓,名杵臼)問晏子:「治理國家怕的是什麼?」晏子回答說,「怕的是社廟中的老鼠。」景公問:「說的是什麼意思?」晏子答道:「說到社,把木頭一根根排立在一起(束:聚,這里指並排而立),並給它們塗上泥,老鼠於是前往棲居於此。用煙火熏則怕燒毀木頭,用水灌則有怕毀壞塗泥。這種老鼠之所以不能被除殺,是由於社廟的緣故啊。國家也有啊,國君身邊的便嬖小人就是社鼠啊。在朝廷內便對國君蒙蔽善惡,在朝廷外便向百姓賣弄權勢,不誅除他們,他們便會胡作非為,危害國家;要誅除他們吧,他們又受到國君的保護,國君包庇他們,寬恕他們,實在難以對他們施加懲處。」
㈡ 翻譯下面一段古文
李允則,字垂範。小時候就因其才氣和謀略而聞名,後來以其祖蔭被補授為衙內指揮使,又改為左班殿直。多次升遷為供備庫副使、潭州知州。將要動身,真宗對他說:「朕在開封時(宋時稱開封府之官署為南衙),畢士安曾對我說起你的家世,所以現在把湖南交給你去掌管。」湖南一帶大多是山田,可以種植粟米,但山民由於懶惰而不願耕種。於是李允則命令農戶每月供給官府馬匹的草料,都要交納真正的馬草料,不得用其他財物折算頂替,於是山田全都得到了開墾。湖南發生飢荒,李允則想先發放官倉里的糧食去賑災然後再奏報朝廷,轉運使堅決(執:持有某種主張。堅執,猶堅持。如「固執己見」。掌握?控制?)不同意。李允則說:「報批最少得一個多月,災民可等不及。」第二年仍是災年,李允則又想發放官糧先賑災後上奏,轉運使仍是堅持不答應,李允則請求用自家的財產作為抵押,才得以開倉賤價賣糧賑濟災民。於是招募能夠服役的飢民隸屬於軍隊,共計得一萬人。轉運使要求將新招募的這些士兵派去抵禦邵州蠻夷,李允則說:「現今蠻族並沒有興兵來擾亂,沒有名目增加戍守的士兵,這樣做是滋長邊患。況且這些士兵都是新招募來的,由於飢餓,身體瘦弱不堪,故不能擔任出戍的任務。」於是奏請免除。陳堯叟任湖南安撫使,百姓列舉李允則治理情狀請求讓其留任,陳堯叟將此事上奏朝廷。皇上將李允則召回京師,與他接連應對討論了三天,最後皇帝說:「畢士安不愧為知人者。」後又遷任洛苑副使、滄州知州。上任後李允則巡視州境,整治疏通浮陽湖,修葺營壘,並在官舍間開挖水井。不久。契丹興兵來犯,老老少少都進入了小城而用水卻不缺乏,並鑿冰代替炮石攻擊敵人,契丹因而退兵。真宗又召李允則回京廷對並對他說:「以前有人說你浚湖鑿井修房屋都是勞民傷財的事,等到契丹來犯,才見得你是善於防備啊。」曾在軍中飲宴,這時軍械庫著了火。李允則仍然不停地喝酒作樂,副使請求去救火,李允則不回答。不久火熄滅了,李允則命令將焚燒掉的物資全部埋掉,又暗中派人拿著文書到瀛州,用裝茶葉的籠子裝運武器甲胄。不到十天,兵械都已如數運達完畢,並無人知曉。樞密院請求彈劾他不救火的罪狀,真宗說:「允則對此一定有話要說(必有說法),不妨先問一問他。」李允則回答說:「兵械所藏,禁火甚嚴(兵械庫一向戒備甚嚴),宴席方開而火起,必定是奸人所為。如果離開宴席去救火,恐怕會有所不測。」李允則不講究做官的威儀(沒有什麼官架子),間或步行外出,遇到可交談的人,就請坐下來交談,因此能洞悉民情。有訴訟來,案件無論大小,他都當面訊問並當場判決。他很善於安撫士兵,使他們很好地發揮作用(物盡其用)。盜案一發生,隨即就被破獲,人們都不知道原因所在。他身上穿的沒有兩件以上的衣服(沒有多重衣服),桌上吃的沒有兩種以上的美味,從不蓄積財產。晚年定居京城,有從契丹逃來歸順的人,朝廷都讓他們住在李允則家裡。李允則死後,才讓他們住到樞密院大程官營。
㈢ 古文求翻譯
你這篇出自哪?
㈣ 求大俠幫忙翻譯下這兩段文言文啊!
我所撰寫的《通典》,實際上是採納了很多人的說法,從人間的事情中得到印證,想要在政治上能得到施行。理政之道的前提在於推行教化,教化的根本在於有足夠的衣食。《易經》里說:要把人團結在一起就要靠錢。《洪範》講國家施政的八個方面:第一就是食,第二就是財物。管子說:「倉廩實知禮節,衣食足知榮辱。「孔夫子說:」要讓人們富起來了,再教育他們。「說的就是這個啊。
要推行教化就要設立好官員,要設立好官員就要審察做官的才能,要審察做官的才能就要細致地做好選才和舉薦,制定禮儀以端正社會風氣,樹立符合標準的音樂以平和社會的心態,這是古代聖王實現國家安定清平的基本法則。所以官員設立好了再興盛禮樂,教化敗壞了再使用刑罰,把國家分成大大小小的州郡以分開管理,安置邊防力量以防止外敵。所以理政以食物和財物為首,選才舉薦次之,禮節又次之,音樂又次之,刑罰又次之,州郡又次之,邊防為末。這樣,有讀到本書的人就可以知道這本書篇章排列的意圖了。
㈤ 古文翻譯
稟夫人,小人本住在蘇州的城邊,家中有屋又有田,生活樂無邊.
誰知那唐伯虎,他蠻橫不講理,勾結官府目無天,占我大屋奪我田.
我爺爺跟他來翻臉,慘被他一棍來打扁.
我奶奶罵他欺善民,反被他捉進了唐府.
強奸了一百遍,一百遍.
最後他懸梁自盡遺恨人間.
他還將我父子,逐出了家園,流落到江邊.
我為求養老爹,只有獨自行乞在廟前.
誰知那唐伯虎,實在太陰險.知道此情形,竟派人來暗算.
把我父子狂毆在市前.
小人身體壯,殘命得留存.可憐老父他魂歸天.
此恨更難填.為求葬老爹,唯有賣身為奴自作賤.
一面勤賺錢,一面讀書篇.
發誓把功名顯,手刃仇人意志堅.
從此唐寅詩集伴身邊.我銘記此仇不共戴天!
㈥ 翻譯一下這段古文
太祖皇帝,是宣祖皇的二兒子,母親為杜氏。在唐末天成二年的時候,太祖在洛陽夾馬營誕生,生下來的時候紅光照滿了屋子,奇特的香味在屋子裡整晚不散。剛生下來的太祖身體有金子的顏色,這種顏色三天都沒變。等到他長大了,他相貌雄偉,氣度豁達,認識他的人都知道他不是普通人。太祖學習騎馬射箭的時候,總是技術超過別人。曾經有一次試訓脾氣剛烈的馬,沒有用勒住他的韁繩,馬飛快地跑上城中斜道,太祖頭撞著門楣掉了下來,別人以為他的頭肯定碎了,(沒想到)太祖緩慢地爬起來了,更追上烈馬,騰躍爬上馬背,完全沒有受傷。太祖又曾經和縣令韓坤在房間裡面博土(不知道博土是什麼意思 貌似是一種運動或者棋牌)在戶外斗雀,(不知道這里有沒有互文的手法,就是博土和斗雀於室內戶外,表示不了解這種運動。。。),因為爭著抓雀,而導致屋室隨之崩壞。漢初的時候,太祖漫無目的地巡遊沒遇到什麼機緣,有一次住在襄陽僧寺裡面,有一位老僧擅長奇門術數,看到太祖說:「我給你許多的路費,你往北方方行走就會有機遇了。」正值周主派樞密使征討李守真,太祖應征進入樞密使麾下。廣順年初,太祖充擔了東西班行首一職,被任命為滑州副指揮。世宗治理京城的時候,太祖被轉任開封府馬直軍使一職。世宗即位後,又讓太祖當典禁兵一職。北漢來襲,世宗率領軍隊抵禦他們,在高平展開大戰。在打到難分難解的時候,指揮樊愛能等人率先逃跑,大軍危急。此時太祖指揮他帳下的隊列騎馬沖鋒,漢兵大敗。太祖乘勝追擊,攻佔河東城,燒毀了它的城門。因為左臂中了流箭,世宗停止了讓太祖繼續追擊。回師之後,加封太祖為前都虞候,擔任嚴州刺史。 純手打,不能保證字詞全對,只能翻譯一下大概意思。
㈦ 翻譯以下古文
(此文選自【漢】劉向《新序·雜事五》)
注釋
葉公:春秋時楚國葉縣縣令沈諸梁,名子高,封於葉(古邑名,今河南葉縣)。
子高:葉公的字。
鉤:衣服上的帶鉤。
寫:畫。
鑿:通"爵",古代飲酒的器具。
屋室雕紋:房屋上雕刻的圖案、花紋
「文」通「紋」。
以:在
聞:聽說。
下之:到葉公住所處。
窺(kuī):這里是探望、偷看的意思。
牖(yǒu):窗戶。
施(yì):延伸。
堂:廳堂
還(xuán)走:轉身就跑。還,通「旋」。
走:逃跑。
五色無主:臉色一忽兒白,一忽兒黃。五色,這里指臉色。
是:由此看來。
好:喜歡。
夫:這,那。
是葉公非好龍也:由此看來,葉公並不是真的喜歡龍。
譯文
葉公喜歡龍,衣帶鉤、酒器上都刻著龍,居室里雕鏤裝飾的也是龍。他這樣愛龍,被天上的真龍知道後,便從天上下降到葉公家裡,龍頭搭在窗檯上探望,龍尾伸到了廳堂里。葉公一看是真龍,轉身就跑,嚇得他像失了魂似的,驚恐萬狀,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來,葉公並不是真的喜歡龍,他喜歡的只不過是那些像龍的東西而不是龍。
㈧ 翻譯這篇文言文
鄭板橋善長書法,自成一體,某鹽商向他求字,拿百金做為酬金,鄭公性情傲岸,鄙棄不回頭,鹽商也沒有怎麼樣.
鄭公平日最喜愛狗肉,一天出城遊玩,接近傍晚時回來,忽然聞到狗肉的香味,順香找到一個地方,只看見竹籬笆,茅草房,柴門半掩,於是徑直進去.主人驚訝來了不速之客,鄭公說:"我就是鄭板橋,剛才聞到狗肉的香味,就信步進來.唐突之罪,自知不免,還要請求讓我嘗一嘗美味."主人非常高興,說:久聞大名,擔心邀請不到您,今天竟然賞光,幸運啊."揖讓入屋,鄭公伏在案上大吃,撫著肚子說吃飽了就不吃了,主人領他進入書齋喝茶說話,四面牆壁懸掛著名人書畫,書案上很多畫軸,紙墨擺放在那裡,知道主人也是精通書畫的人,對他說:"吃了你的美味,請用字做為報酬."主人笑著點頭.鄭公拿筆狂寫,直到手腕無力才離開.
一天鄭公偶然一到一個商號,看到懸掛的條幅全是先前在城外一個地方寫的,大吃一驚,質問商家,商家一一告知他,並叫出一名僕人說:"先生認識這個人嗎?"鄭公看到他大驚,就是當日狗肉的主人.
嗜:非常喜歡
薄:迫近,接近
茗:茶,這里做動詞,喝茶
曩:從前,先前
㈨ 求幾篇古文的原文和翻譯
越婦言 原文 買臣之貴也,不忍其去妻,築室以居之,分衣食以活之,亦仁者之心也。 一旦,去妻言於買臣之近侍曰:「吾秉箕帚於翁子左右者,有年矣。每念飢寒勤苦時節,見翁子之志,何嘗不言通達後以匡國致君為己任,以安民濟物為心期。而吾不幸離翁子左右者,亦有年矣,翁子果通達矣。天子疏爵以命之,衣錦以晝之,斯亦極矣。而向所言者,蔑然無聞。豈四方無事使之然耶?豈急於富貴未假度者耶?以吾觀之,矜於一婦人,則可矣,其他未之見也。又安可食其食!」乃閉氣而死。 譯文 朱買臣富貴之後,不忍心他的前妻(過窮苦的日子),建了房子讓前妻居住,分出衣服食物來養活前妻,這也是仁人之心。 有一天,前妻對朱買臣身邊的僕人說:「我在朱夫子身邊操持家務有好多年了。每每想起我們遭受飢寒、為生活而辛苦奔忙的日子,見到朱夫子的志向,何嘗不說做了官之後要把治理國家、使君主成為堯舜之君當作自己的任務,要把安定人民、救濟百姓作為自己的心願。我不幸離開朱夫子身邊也有些年頭了,朱夫子果然官運亨通了。天子賞賜官祿任用他,讓他顯達之後,榮歸故里。但是他以前所說的,聲息悄然,全沒再聽到了。難道是天下太平使他這樣嗎?難道是邊疆沒有戰事而使他這樣嗎?難道因為急於富貴沒有空閑考慮以前的志向嗎?以我看來,他也只能在一個婦人面前誇耀,至於其他的就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了。我又怎麼能吃他的食物呢!」說完,就自縊而死。 翻譯: 朱買臣地位變高的時候,沒有痛恨他的前妻,建房子讓她居住,分衣服食物讓她生存,這也是仁愛之人的心意啊! 一天,前妻對朱買臣的身邊侍從說:"我在朱買臣的跟前做這做那,好多年了。每次想到忍飢挨凍勤勉苦讀的時候,看見買臣的志向,何嘗不曾說過官運亨通以後,把匡正國家、輔助國君作為自己的使命,把安撫平民救濟百姓作為志願。而我不幸離開買臣也好多年了,買臣果然官運亨通了。天子賜給爵位,任用他,讓他衣錦還鄉,這也達到頂點了。但他從前所說的話,了無聲息再也聽不到了。難道是天下沒有處理的事情使他這樣嗎?抑或是急於求富貴而沒有時間考慮呢?依我看來,他只是在一個婦人面前誇耀就滿足了,其他的沒有發現能做什麼。又怎能吃他的事物呢?"於是自縊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