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古代歷史的稅法制度
http://www.40881.com.cn/wsbj/tdfy.htm
歷代土地賦役制度簡表
朝代 名稱 分配方式 國家對人民的剝削 結果
西周 井田制 井田制是西周奴隸制國家的土地制度。國家在修築水渠和道路時把土地劃分為許多「井」字形方塊,故稱為井田。井田制的土地所有權屬於國家,亦即屬於周王,周王把土地分賜給各級貴族,讓他們世代享用。他們只有享用權而無所有權,所以不準轉讓和買賣。為了充分發揮地力,並規定了定期「換土易居」的分配製度。 西周的井田制根據剝削對象的不同,有兩種不同的區劃,一種是「十夫有溝」,即國中平民的份地。其收入要上繳國家十分之一,作為貢稅,以充軍賦。一種是「九夫為井」,為野中庶人即農業奴隸耕種之田,其中百畝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公田,公田也叫「藉田」,就是藉助民力耕種公田,實行集體耕耘,藉田的收入全部被奴隸主掠為己有,這實際上是一種勞役剝削。至於庶人耕作的那一小塊土地,只是作為維持簡單的再生產條件,並不屬於他們所有。此外,庶人還要服各種無償勞役,盡各種貢納義務。奴隸主貴族及其國家對他們操有生殺予奪的大權。 西周後期,私田出現,厲王霸佔新興貴族的私田,劃為國有,在實行「藉田制度」的同時,有向私田征稅。這就意味著承認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和井田制破壞的事實。井田制是我國奴隸社會土地所有制的主導形式,它遭到破壞,也就預示著奴隸制危機的到來。
曹魏 屯田制 建安元年,曹操為解決軍糧供應的困難和安置流民推行屯田制,開始在許昌附近屯田,後又向各地推廣。屯田區不隸屬於郡縣,直屬中央的大司農,由典農中郎將或典農校尉,屯田都尉管理,屯田分民屯和軍屯兩種,屯田區的土地所有權屬於封建國家。屯田客(農民)按軍事編制固定在土地上,一般不服兵役和徭役,專門從事農耕。軍屯以軍營為單位進行生產。 屯田制是曹魏政權以軍事強制形式將農民束縛在土地上進行地租剝削的一種土地制度。民屯按土地的實際收獲量向官府分成交納田租,用官牛的官六民四,用私牛的官民對分。建安九年,曹魏政權對編戶的自耕農通過調租制進行剝削。規定田租每畝每年交納粟四升,戶調平均每戶每年交納絹二匹、綿二斤,廢止了漢代徵收的口賦和算賦。此外,農民還要分擔各種徭役。 屯田制的推行對安置流民和恢復發展農業生產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西晉 占田制 西晉統一後,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頒布了占田法令。規定男子可占田七十畝,女子可占田三十畝。占田是政府規定農民佔有土地的一個指標,至於農民是否占足規定的數量,政府並不過問。 西晉政府在頒布占田法令的同時,頒布了課田和戶調法令,以次對農民進行剝削。課田,是征課田租之意,即是政府按照規定的田畝數向農民徵收田租。每個丁男(16歲至60歲)課田50畝,丁女課田二十畝,次丁男13歲至15歲,61至65歲)課田25畝,次丁女和老小不課。課田的田租,平均每畝納粟八升,比曹魏高一倍。戶調,是徵收戶稅的制度,規定丁男作戶主的,每年交絹三匹,綿三斤。戶主是婦女和次丁男的,戶調折半交納。邊遠郡縣交丁男戶的三分之二或三分之一的戶調。西晉戶調比曹魏增加了。 占田制對官僚、士族所佔的土地、人口規定了一個限額,對其兼並土地有一些限製作用。同時,占田制規定農民和課田的數額,使農民有可能依法佔有一定數量的土地和繳納固定的租稅,從而調動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使西晉初年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出現了一個短暫的安定局面,這就是史書上所說的「太康繁榮」。
北魏 均田制 太和九年(485年),孝文帝頒布均田制,規定:15歲以上的男子授露田四十畝,婦人二十倍,因為要休耕,都加倍授田。初授田的人,男子授桑田二十畝,不宜種桑的地方,男子授麻田十畝,婦女五畝。露田不準買賣,身死及年滿70歲時,歸還官府。桑田「皆為世業,身終不還」,可以買定額二十畝的不足部分或賣有餘部分,「盈者得賣其盈,不足者得買所不足」。奴婢和耕牛亦授田,奴婢授露田的辦法同普通農民一樣,人數不限,田地歸奴婢主人掌握,如再賣身別主,需將田地還官。4歲以上的耕牛一頭授田三十畝,以四頭為限。官吏給公田,從刺史到縣令,按官職高低分別授田十五頃到六頃,作為俸田,離任時移交下任,不得專賣。 北魏在頒布了均田制的同時,通過租調制對農民進行剝削,規定一夫一婦(每戶)每年出帛一匹、粟二石。15歲以上的未婚男女四人,從事耕織的奴婢八人,耕牛二十頭,租調分別相當於一夫一婦的數量。均田制以計口授田的形式,將農民束縛在土地上,讓他們開墾和耕種土地,以增加國家的租調收入。 均田制的實施,使一部分蔭戶脫離了地主的控制,變成均田戶,使一些荒地被開墾出來;同時租調制規定了政府對均田戶的剝削限額,農民的負擔相對減輕了,提高了他們生產的興趣,這對社會生產的發展是有利的。
北齊
北周 均田制 北齊的均田制規定:一夫授露田八十畝,婦女四十畝。奴婢依良人,限數與在京百官同。丁牛一頭,授田六十畝,限止四牛。又每個給永業二十畝為桑田,不在還授之限,非此田者,悉入還授之分。土不宜桑者,給麻田,如桑田法。
北周的均田制規定:已婚的丁男授田一百四十畝,未婚的丁男授田一百畝,另有宅地,但無桑麻地。 北齊規定:率人一床(一夫一婦)調絹一匹,綿八兩。墾租二石,義租五斗,奴婢各准良人之半,牛調二尺,墾租一斗,義租無升。
北周規定:農民自18歲至64歲都要繳納租賦,已婚丁男每年納絹一匹,綿八兩,粟五斛;未婚丁男減半,自18歲到59歲的男子,要服力役二十至三十天。 北齊通過均田制的推行,來勸課農桑,發展農業生產,使農業得到恢復發展,北齊後期,土地兼並嚴重,均田制遭到破壞。
北周實行均田制後,促進了關中地區的經濟發展,使國力一天天強盛起來。
唐 均田制 武德七年(624年)頒布了均田令。均田制規定:(一)百姓授田:18歲到20歲的中男和21到59歲的丁男授田一百畝,其中二十畝為永業田,可以傳子孫;八十畝為口分田,死後還官。老男、殘疾、寡妻妾、雜戶、官戶、工商業者和僧道,亦分別授給數量不等的田地。(二)貴族官僚授田:貴族依爵位高低分別授永業田一百頃至五頃;職事官從一品到八九品授永業田六十頃至二頃;散官五品以上同職事官;勛官授永業田三十頃至六十畝。在職官有多少不等的職分田,田租補充俸祿,離任移交,各級官府也有多少不等的公廨田,田租作辦公費用。(三)允許土地買賣:貴族官僚的永業田和賜田,可自由出賣。百姓遷移和無力喪葬者准賣永業田,遷往人少地多的寬鄉和賣充住宅、邸店、碾磑者准賣幾分田。買田不得超過本人應授田數。 唐在頒布均田制的同時頒布了租庸調制對農民進行剝削。規定授田農民不管土地財產多少,每個每年一律向國家納租粟二石;綢絹二丈,綿三兩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服役二十天,若不服役,每天納絹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叫做庸。貴族官僚享有免納租調和不服徭役的特權。 均田制的推行,使農民多少得到一些土地。唐朝的租庸調制,特別是庸不再規定年齡限制,保證了農民的生產時間。這些都有利於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有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使政府收入迅速增加,國力也日益強盛起來。
唐 兩稅法 唐朝安史之亂之後,國家財政危機加深。在這種情況下,唐德宗接受宰相楊炎的建議,於建中元年(780年)推行了兩稅法。規定:「量出以制入」,按預算支出總額來確定兩稅總額,分攤給各州;只征戶稅和地稅兩項,「其租庸雜徭悉省」;分夏秋兩季徵收,故稱「兩稅法」。「夏稅無過六月,秋稅無過十一月」。 兩稅法還規定了徵收方式和數量。規定戶稅征錢或折征絹帛,戶無主客,人無丁中,一律以貧富為差,分九等戶徵收。地稅征糧,以大歷十四年(779年)墾田數為准;不定居的商賈,稅三十分之一(後改為十分之一),使之與定居者負擔均等。 兩稅法改變了租庸調制「以丁身為本」的征稅原則,「唯以資產為宗」,重視實際納稅能力,意味著封建政府對人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減弱,也多少改變一些負擔不均的現象;量出制入,取消力役,以實物為主,兼收貨幣,在稅制上也是符合歷史發展趨勢的一大進步;無論主客戶和不定居的行商一律征稅,擴大了納稅范圍,增加了政府收入。實行兩稅法後,政府年收入增加了一倍以上。
明 一條
鞭法 萬曆九年(1581年),張居正在丈量土地的基礎上,推行了一條鞭法。主要內容有:(一)賦役合並。政府將各種名目的田賦、徭役合並徵收,並將部分丁役負擔攤入田畝。如何攤法,各地執行不一,有的地方以丁為主,有的地方以田為主,個別地方也有全部攤入田畝的。(二)官府僱工服役,農民可以出錢代役,不再直接負擔力役。(三)田賦征銀。田賦中除政府所必須徵收的米、麥之外,其餘一律用銀折納。(四)賦役徵收改由地方官吏直接辦理,廢除了明初通過糧長、里長辦理征解賦役的辦法。一條鞭法將賦與役的徵收合而為一,開始以土地多寡作為稅收的依據,這是對賦稅制度的重大改革。 一條鞭法將賦與役的徵收合而為一,開始以土地的多少作為稅收的依據。但是不能認為從此戶丁就不再是封建政權剝削對象了,只是戶丁銀額不是完全出於戶丁,而是把其中的一部分轉加給了田地。有的採用「丁六糧四」,也有的「丁田平均分配」,不管各地在實行中如何不同,但把戶丁的負擔部分歸之於田地是一致的。一條鞭法規定「一概征銀」,但一般說來仍是徵收實物,那些方物土貢更是不用說了。 一條鞭法的推行,首先保證了政府的收入,是國庫收入大增。一條鞭法把一部分差役攤入田畝之中,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社會矛盾。它還實行徭役征銀辦法,使農民對封建國家人身依附關系有所削弱,為城鎮手工業的發展提供了較多的勞動力,促進了手工業的發展。由於賦稅征銀,對促進貨幣地租的發展和部分農作物的商品化也有一定作用。所有這些,都有利於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
清 地丁銀 雍正時,清政府採取了「地丁合一」、「攤丁入畝」的辦法,把康熙五十年固定的丁銀,平均攤入田賦銀中一並徵收,簡稱「地丁制度」。地丁制度是明代一條鞭法的繼續和發展,它和一條鞭法一樣是保證封建政府賦役剝削的財政措施。 清政府規定的「攤丁入畝」,一般的和平均的數字,是每畝的賦銀一兩攤一錢二厘多銀。無地農民不僅在租佃地主土地時,要向地主交50%甚至70%的私租,而且還要負擔地主轉嫁而來的各種加派和徭役。 清政府實行地丁制度後,保證了政府收入。是中國歷史上幾千年來的人頭稅基本上被廢除,使無地或少地的農民減輕了一些負擔,封建國家對農民的人身束縛又有所削弱。
㈡ 幫忙推薦幾個穿成農家小女孩發家致富的小說么
1.歡田喜地 作者:無名指的束縛
文案
投生在農家,地少人多無余糧,
鄉里鄉親是非多,遠近親戚吵不休。
本姑娘人窮志不短,帶領全家奔小康。
小日子蒸蒸日上漸紅火,
到那時,一家有女百家求,坐看提親擠破門。
「都出去,我家不要倒插門!」
2.重生之翻身貧家女
簡介:
田敏深以為穿越到鄉土題材的小說中還不如穿越到肉文里啊!爺爺偏心奶奶極品,叔伯奸狡,爹娘軟弱。看著自家瘦骨嶙峋的小弟,田敏微笑著仰天長嘯:去你大爺的!她田敏才不怕!爺爺偏心,咱另謀出路,種種田開開鋪,攜包子爹娘發家致富!日子剛剛過的滋潤些,出嫁的姑奶奶跑來打秋風?妄想!關門放王爺!貧家女如何?看咱能翻身把歌唱!
3.長嫂難為 作者:紙扇輕搖
【文案】
這是一戶貧困農家的奮斗史
孤兒出生的方怡偶然間被一場重感冒燒到了古代。
在這里,不但有個乖巧懂事的弟弟,隔壁還有個半大的未婚夫,未婚夫身後還拖著一溜排參差不齊營養不良的小蘿卜頭們。
好吧,窮不是問題,當孩子王也不是問題。
但是能不能不要讓那個小未婚夫總是用一種炙熱的看媳婦兒的眼神兒看著她啊,姐弟戀什麼的,她真的很有壓力啊!
4.晴兒的田園生活 作者: 千年書一桐
好好的元宵節,非要對著月亮許願,說自己喜歡輕松自在的田園生活,誰知月亮果真聽到了她的心願,把她送到古代農家,穿就穿吧,還非得穿到豬圈。什麼?父親是個秀才,可是掙的銀子分文落不到,母親只能抱著孩子痛哭。好吧,一切只能靠自己,躲在哥哥後面出出主意,把哥哥弟弟培養成才,自然也要為自己挑一個門當戶對的好良人,歡歡喜喜過自己的田園生活,生幾個包子,沒事數數銀子,一不小心居然成了個大財主。
5.穿越錦綉田園 作者:桃花露
傻子媳婦突然變聰明了,外柔內剛,精明干練。
病弱俊秀的丈夫,是個腹黑書生,他年必將封侯拜相,對她柔情蜜意,絲絲纏繞。
熱血漂亮的東家,是個傲嬌少爺,有朝一日魚躍龍門,對她真情痴意,步步緊逼。
溫柔卻又霸道地執手,微微一笑,魅惑眾生「你是我的,今生今世,不離不棄。」~~~~好雷的文案啊~~
6.悠然山野間 作者:花三朵
重生在異世鄉村,成了撿來的孤女,
成日被人壓榨,爭斗不休,只為求一頓飽飯,一個安身之所?
這種日子不能再過。
寡母孤女路難行,她可以女扮男裝。
沒有男丁田難種,她有天生神力。
正所謂田中自有黃金屋,田中自有顏如玉。
自食其力,縱然艱難,也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