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水滸傳》中的大相國寺是現在哪個地方它真的存在嗎
高僧輩出、名人如流,北宋最大的「萬姓交易」圈,黃庭堅、米芾、李清照夫婦都是常客,北宋歷代皇帝親自敕封,盛大節日或慶典的常備場所,但,隔壁就是煙花巷……這便是真實歷史上的大相國寺!要比《水滸》小說中描述的「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熱鬧百倍!
人說,繁華落盡見真淳,但是大相國寺繁華後的衰落,卻是無盡的滄桑,它其實可以代表北宋王朝興衰的一個縮影,當北宋王朝繁華無比時,它也繁盛無比,但北宋滅亡後,它也很快便為之崩潰。雖然南宋重新仿製,但卻永遠找不回當年的繁華了,歷史上很多「知名場所」往往如此,留給後人的,只有無盡的唏噓。
㈡ 水滸中經典篇章 人物介紹
水滸中經典篇章人物介紹:
1、宋江
(1073年—1124年),字公明,綽號呼保義、及時雨、孝義黑三郎,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滸傳》中的主人公。
原為山東省鄆城縣押司,眉似卧蠶,眼似龍鳳,唇紅囗方,身材矮小,面目黝黑,為梁山起義軍領袖,在一百零八將中穩坐梁山泊第一把交椅,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
因私放晁蓋等人,被小妾閻婆惜捉住把柄,以至於殺了閻婆惜後連夜逃走,期間結交諸多英雄好漢,輾轉周折上了梁山。並接受了九天玄女贈送的天書,之後帶兵征討祝家莊和高唐州。
晁蓋死後繼任梁山第三任寨主,接受朝廷的招安,為了報效國家接連出征遼國、田虎、王慶、方臘等,屢立戰功,被封為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後被朝中奸臣用毒酒毒死。在本書結局被朝廷立廟,因為十分靈驗,得到當地人民世世代代的供奉。
2、盧俊義
是中國著名古典小說《水滸傳》中的經典人物形象之一,綽號「玉麒麟」,武藝高強,棍棒天下無雙,江湖人稱「河北三絕」。祖居北京大名府(今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有妻子賈氏、管家李固、僕人燕青。
原本是河北大名府富商、大財主、員外,被吳用等人利用李固與賈氏的姦情,使計騙上樑山,後來成為梁山第二首領。盧俊義和宋江一同受招安後,征討了遼國、田虎、王慶、方臘,官至武功大夫、盧州安撫使。
3、公孫勝
是《水滸傳》中的人物,綽號入雲龍,道號一清,薊州人氏。他與晁蓋、吳用等七人結義,一同劫取生辰綱,後上樑山入伙。後離開梁山,回鄉探母,直到大破高唐州時方被戴宗請回。梁山大聚義時,排第四位,上應天閑星,擔任掌管機密軍師。征方臘前返回薊州,潛心修道。
4、林沖
是《水滸傳》中的人物,綽號豹子頭,東京人氏,原是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因其妻子被太尉高俅的養子高衙內看上,而多次遭到陷害,最終被逼上樑山落草。
後火並王倫,尊晁蓋為梁山寨主。他參與了梁山一系列的戰役,為山寨的壯大立下汗馬功勞。梁山大聚義時,排第六位,上應天雄星,位列馬軍五虎將,把守正西旱寨。
抗擊來圍剿梁山軍的官軍、侵略北宋的遼國和剿滅國內造反的田虎、王慶、方臘勢力時屢立戰功。征方臘後病逝於杭州六和寺,追封忠武郎。
5、楊志
是中國古典小說《水滸傳》中的人物,綽號青面獸,楊家將後人。
武舉出身,曾任殿帥府制使,因失陷花石綱丟官。後在東京謀求復職不果,窮困賣刀,殺死潑皮牛二,被刺配大名府,得到梁中書的賞識,提拔為管軍提轄使,他護送生辰綱,結果又被劫取,只得上二龍山落草。
三山聚義後加入梁山,在梁山排第十七位,上應天暗星,位列馬軍八驃騎兼先鋒使。征方臘時病逝於丹徒縣,追封忠武郎。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水滸傳
網路-公孫勝
網路-盧俊義
網路-宋江
㈢ 宋代主要城市,全些,最好有神鵰出現的,我是寫同人小說的,謝謝
神鵰的背景為南宋末年
南宋時期主要城市有:南宋都城臨安(今天的杭州),建康(今天的南京),揚州,蘇州,鄂州,武陵(現在的常德),江陵(今天的荊州市),益州(今天的成都),還有著名的襄陽城(今天的襄陽市)
南宋時期位於金國境內的主要城市:中都燕京(今天的北京市),上京會寧(現在是黑龍江省阿城),洛陽,開封(洛陽和開封原為北宋國土,開封曾是北宋的都城,靖康之變之後被金人佔領)
㈣ 描寫古代繁華都市的句子
1、夜市千燈照碧雲,高樓紅袖客紛紛。——唐代王建《夜看揚州市》
譯文:揚州城裡夜市繁華,千燈萬火映照碧雲,高樓內外到處可見濃妝艷抹的女子,那些尋歡作樂的遊客紛紛而來,絡繹不絕。
2、說宣和錦片繁華,輦路看元宵去。馬行街直轉州橋,相國寺燈樓幾處。 ——出自元代:馮子振《鸚鵡曲·夷門懷古》
譯文:正月十五日元宵之夜,人們都湧上御街去觀賞燈市。從馬行街直轉至州橋,處處火樹銀花,耀如白日;更有幾處燈樓格外壯觀,坐落在那著名的大相國寺。
3、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
譯文:市場上陳列著琳琅滿目的珠玉珍寶,家家戶戶都存滿了綾羅綢緞,爭相比奢華。
4、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採桑子》宋代:歐陽修
譯文:清明節與上巳節的時候,西湖風光很好。滿眼都是一片繁華景象。誰家的車馬在搶道爭先?一輛有著紅色輪子和金色花朵的車子,為了超前,繞從道旁的柳樹行中賓士而過。
5、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唐代: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譯文:明燈錯落,園林深處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嬌艷的花朵一般;由於四處都可通行,所以城門的鐵鎖也打開了。人潮洶涌,馬蹄下塵土飛揚;月光灑遍每個角落,人們在何處都能看到明月當頭。
㈤ 北宋時期開封相國寺是怎樣的一個景況它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什麼作用
大相國寺位於開封市中心,是中國著名的佛教寺院,始建於北齊天保六年(555年)。原名建國寺,唐代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因紀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賜名大相國寺。北宋時期,相國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擴建,佔地達500餘畝,轄64個禪、律院,養僧千餘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國佛教活動中心。《水滸傳》描寫的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故事,就發生在其所轄之地。後因戰亂水患而損毀。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目前保存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八角琉璃殿、藏經樓、千手千眼佛等殿宇古跡。1992年8月恢復佛事活動,復建鍾、鼓樓等建築。整座寺院布局嚴謹,巍峨壯觀,2002年被評定為國家AAAA旅遊景點。
開封大相國寺始建於北齊天保六年(555年),位於著名文化歷史名城、七朝古都開封的市中心。該寺歷史悠久,是我國漢傳佛教十大名寺之一,在中國佛教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廣泛的影響。
大相國寺至北宋時期達到空前的鼎盛,轄64禪、律院,佔地540畝,因受帝王崇奉,地位如日中天,是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座「為國開堂」的「皇家寺院」。
北宋時相國寺為開封最大的佛寺,深得厚遇。自至道元年(995年)開始大規模擴建,到真咸平四年(1001年),用了七年時間才完工。擴建後的相國寺佔地545畝,殿閣庄嚴絢麗,僧房鱗次櫛比,花卉滿院,被贊為「金碧輝映,雲霞失容」。寺院住持由皇帝冊封。相國寺成為皇帝平日觀賞、祈禱、壽慶和進行外事活動的重要場所,被譽為「皇家寺」。不少國外僧人來相國寺進行文化流活動。宋太祖時,印度王子曼殊室利出家為僧,後來到中國,在相國寺居住多年。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朝鮮的崔思訓帶了幾位畫家來寺,將寺內所有壁畫臨摹回國。神宗時日本僧人成尋也曾在此居住。宋徽宗時,徽宗將「大相國寺」匾額贈送給朝鮮使者。另外每年舉辦五次「相國寺萬姓交易」廟會,使該寺成為進行政治、商貿、社交、文化等活動的重要場所。
㈥ 觀光大相國寺的作文
觀光大相國寺的作文,具體如下:
大相國寺位於河南開封,始建北齊天保六年(公元555年),這里原是我國古代戰國四公子之一的魏國信陵君的宅院舊址。初名建國寺,到了唐延和元年,唐睿宗李旦為紀念自已由相王登上皇位,將「建」改為「相」,自此相國寺聲名顯赫,歷久不衰,成為中州名寺。
在一座大殿內,我看到了許多佛像。有降虎佛、探手佛……非常之多,它們個個具有特色。比如說降虎佛吧,腳下踩著一隻老虎,那老虎眼睛瞪得老大,嘴巴也張得老大,那個降虎佛眼睛死命地瞪著老虎,使勁摁住老虎的頭,舉起拳頭想一拳打死老虎呢。有一尊佛一隻手伸得非常長,好像能探到天啦,另一隻手卻非常短,所以就叫探手佛。
大相國寺之所以出名,因為裡面發生了一段非常膾炙人口的故事,就是《水滸傳》中魯智深倒拔垂楊柳。魯智深出家了,變成了和尚,但他照樣還是喝酒吃肉。一天他的幾個朋友過來約他玩,他們喝酒正在興頭上,忽然聽見了門前的楊柳樹上傳來了幾聲烏鴉的叫聲,在古代烏鴉是不吉祥的象徵,所以他的兩位朋友就想去把烏鴉趕走。而魯智深說:「不用你們費勞,我直接把樹拔了就是」。兩位朋友都不相信,魯智深來到院子里,雙手一用力拔,那棵楊柳立即就被拔出來了,離地三尺高。雖然這不是事實,只是小說中描述的情節。為此在大相國寺內立了一座雕像,魯智深禿著頭,手裡拽著一棵樹,嘴巴大張,眼睛圓瞪,感覺全身力氣都用在那棵樹上了。再看那棵樹,根莖都被拔出土來了。這座雕像雕刻得栩栩如生。
再往裡面走走,我來到的地方是千手觀音。千手觀音是大相國寺的鎮寺之寶。為什麼是鎮寺之寶呢?因為這座雕像真的是有一千隻手、一千隻眼,它一共有四面,每一面都有許多許多的手,而每隻小手裡面分別畫著一隻眼睛,所以這座雕像又叫做「千手千眼觀音像」。而觀音像的來歷是在古代有位書生,在大相國寺內燒了香,立下一個心願,結果這個願望實現了。他非常感激菩薩,於是花了許多銀兩,請人用樹根做了這座千手觀音像。這座像一直保留至今,成了鎮寺之寶。再看看觀音菩薩的頭頂上,只見雙手合並,放在頭頂,頭頂上又有一個佛像,說明他一心向佛,非常虔誠。再看他的胸部,雙手合並正在念經呢。他眼睛下垂,正好能看到祈禱的人們,以實現他們的願望。千手觀音菩薩是男生,那為什麼我們在小說中看到的觀音菩薩是女生呢?其實佛是不分男女的,是為了方便人們拜佛。因為古代女孩子也是要拜佛的,但是不可以在自己的閨房中拜一個男生,所以就出現了女版的千手千眼觀音。
大相國寺,歷經1500多年風風雨雨,依然是這么庄嚴肅穆。我喜歡這美麗的大相國寺。
㈦ 大相國寺
大相國寺位於開封鬧市中心的自由路西段,是我國著名的佛教古剎。千百年來,許多神奇的<img src="../../../image/jdjsh/henan/kaifeng/xiangguosi.jpg" width="279" height="180" align="left">傳說和戲劇、小說的喧染,使其馳名中外,更有相公相婆、千手千眼觀音、魯深倒拔垂楊柳的故事,使它更具有傳奇色彩。<br>
相國寺歷史悠久,是我國古代著名的佛教中心之一。這里原為魏公子無忌――信陵君的故宅。北齊文宣帝天保六年(555年)始創建寺院,稱為建國寺,後毀於戰火。唐長安元年(701年),僧人慧雲來汴,托辭此處有靈氣,即募化款項,購地建寺。動工時挖出了北齊建國寺的舊牌子,故仍名建國寺,唐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李旦為了紀念他由相王即位當皇帝,遂欽錫建國寺更名為"相國寺",並親筆書寫了"大相國寺"匾額。<br>
唐宋兩代是相國寺的鼎盛時期。尤其是北宋時期,相國寺屢有增修,成為全國最大的佛教寺院,全寺佔地500餘畝,轄64個禪院、律院,養僧1000餘人,其建築之輝煌瑰麗,有"金碧輝映,雲霞失容"之稱。同時,相國寺的主持由皇帝賜封。皇帝平日巡幸、祈禱、恭謝以至進士題名也多在此舉行。所以相國寺又稱"皇家寺"。北宋滅亡後,相國寺遭到了嚴重破壞,以後各代屢加重修,時盛時衰。現在相國寺的主要建築都是清代遺物,布局嚴謹,殿宇崇麗,高大寬敞,巍峨壯觀,確不愧為久負盛名的古寺寶剎。<br>
相國寺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雄寶殿、羅漢殿和藏經樓。天王殿五間三門,飛檐挑角,黃琉璃瓦蓋頂,居中塑有一尊彌勒佛坐像,慈眉善目,笑逐顏開,坐在蓮花盆上。據說,他就是未來佛,二億四千年後將作為釋迦牟尼的接班人降至人間。兩側站著四大天王,他們個個圓目怒睜,虎視眈眈,大有滅盡天下一切邪惡之勢。持珠握蛇者為廣目天王,他以站得高、看得遠而得名;手持紅色寶傘者是多聞天王,他以聞多識廣著稱;持寶劍者是增長天王,他希望世間善良的心、善良的根大大地增長起來;最後懷抱琵琶的是持國天王,他彈奏著八方樂曲,護持著萬國和平。<br>
天王殿北邊是一片花園假山,景緻幽雅,頗有"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之妙。再往北走,便是赫赫有名的正殿――大雄寶殿了。大殿重檐斗拱,雕梁畫揀,金碧交輝。大殿周圍是青石欄桿,雕刻著幾十頭活靈活現的小獅子,令人喜愛。殿內巳無神像,常有文物陳列及文化藝術品展覽,供遊人參觀鑒賞。<br>
過了大雄寶殿,便是羅漢殿了,俗稱"八角琉璃殿",它結構奇特,系八角迴廊式建築,別具一格,世所罕見。殿內迴廊中有大型群像"釋迦牟尼講經會",五百羅漢姿態各異,造型生動,他們或在山林之中,或在小橋流水間,或坐或卧,或仰頭,或俯首,形態逼真,情趣無限,堪稱藝術傑作。羅漢殿中間,有一木結構八角亭高高聳立,內有一尊四面千手千眼觀音木雕像,高6.6米,是在乾隆年間,由藝術巨匠用一株白果樹雕刻而成,每面有6隻大手,200餘只小手,手心有一隻慧眼,總共1000餘只,故名千手千眼佛,傳說,古代有一位明君,身患重病,敵國趁機進犯,舉國不安,而眾醫又久治不愈,形勢十分危急。有一個仙人下凡,路過此地,指點說只有親人的雙手雙眼作"葯引子",才能治俞國一的病。國王的三公主深明大義,毅然為父王獻出了生命。佛祖深為感動,特封她為千手千眼觀音,專為萬民除災解難,百姓擁戴三公主,為其塑金身,香火不斷。<br>
藏經樓位於整個寺院的後半部,這是一座兩層樓閣的建築,雕梁畫揀,富麗堂皇。原為珍藏經卷之處,因天災兵火,經卷文物大多散失,尚有相國寺傳法手卷八幀,現存於開封博物館,現在該樓為開封書畫院的活動場所,樓上樓下布滿了各種風格的書法和繪畫作品,供遊人觀賞選購。<br>
寺內東角有個亭子,懸銅鍾一口。高2.67 米,重5000餘公斤,鑄於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是該寺的珍貴文物。該鍾霜天一杵,鍾聲悠揚深遠,聲震全城,因此"相國霜鍾"為汴京八景之一
如今的相國寺,不僅以它古往今來的盛名為人們所嚮往,而且成了開封元霄觀燈,重陽賞菊,盆景觀賞,花鳥魚博覽及各種文化娛樂中心之一,每天吸引著成千上萬的中外遊人。大相國寺建築宏偉,高僧輩出,聞名避邇,吸引著眾多的中外僧侶和使者前來參拜和切磋佛法。尤以唐宋為盛。其中突出的人物有日本真言宗的開山祖師弘法大師空海,於唐德宗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曾居於大相國寺內。他學問淵博,且精通漢文,參照中國草書偏旁,創立了日文字母"平假名"並作《伊呂波歌》傳世,對中日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現大相國寺設有"空海大師堂",1992年由日本愛媛縣集資鑄空海銅像一尊,安放寺內大師堂。<br>
1992年3年,河南省有關部門決定重修大相國寺,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老居士關重推薦上海市佛教協會會長、玉佛寺和靜安住持真禪法師為住持,推薦蘇州西園戒幢律寺監院弘法法師為監院。同年十一月,大相國寺舉行佛家開光,迎奉藏經,方丈升座的盛大庄典,並與日本相國寺簽訂協議,結為友好寺院,海內外佛門大德,諸山長老參加者甚重,庄典熱烈而又隆重。從此中斷了佛法僧三寶達六十五年之久的古剎――大相國寺,又得到了重光。<br>
大相國寺作為一座弘揚佛教文化、對外開放的旅遊勝地,現巳添置了寶鼎、隆藏經等,同時將不斷充實和完善。經過多次論證,確定了"南改北擴"的發展思路,即在前院重建山門、鍾鼓二樓,對原市群藝館進行改建,使其建築風格和大相國寺渾為一體,藏經樓後建禪房、庫房、佛學班、舍利塔、資聖閣。力爭5至8年內完成各項規劃,使大相國寺成為名符其實的國際名寺,以呈昔日風彩。
㈧ 小說《三國演義》中有哪些人可以把大相國寺那棵垂楊柳拔起來呢
魯智深,魯智深撥楊柳一是要秀肌肉鎮住那幫搗亂的潑皮,二是呼出憋了很久的悶氣。
㈨ 開封相國寺的歷史
下面是我為您找的資料:開封大相國寺始建於北齊天保六年(555年),位於著名文化歷史名城、七朝古都開封的市中心。該寺歷史悠久,是我國漢傳佛教十大名寺之一,在中國佛教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廣泛的影響。
大相國寺至北宋時期達到空前的鼎盛,轄64禪、律院,佔地540畝,因受帝王崇奉,地位如日中天,是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座「為國開堂」的「皇家寺院」。
唐代,日本高僧空海赴長安學習佛法,曾寄居大相國寺。回日後,他在弘揚佛法的同時,創造了日本文字「片假名」。宋代,每逢海外僧侶來華,皇帝多詔令大相國寺接待;四方使節抵汴,必定入寺巡禮觀光。宋神宗時,日僧成尋曾率第子前來巡拜。日本佛教界出於對大相國寺的欽慕,在京都也設立了相國寺,並承中土佛教之風,將禪寺中高等級者列為「五山十剎」。
明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大相國寺在一次人為的黃河決口中被大水淹沒。清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和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皇帝下詔兩次重修,弘歷皇帝親題「敕建相國寺」匾額。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黃河決口,大相國寺再遭厄運,損毀嚴重。新中國成立後,依循古制,幾度維修,寶剎重光,再現輝煌。大相國寺自1992年起恢復佛事活動,並復建了建鍾鼓樓、放生池、山門殿、牌坊等建築。
大相國寺歷史上可謂高僧輩出,名士薈萃,建築宏偉,寺藏豐富。唐代畫家吳道子,以及著名文豪和思想家蘇軾、王安石等,都曾在該寺留有輝煌足跡。《水滸傳》「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另外,寺院「資聖熏風」、「相國鍾聲」之景觀,也名列「汴京八景」之中,名聞遐邇。現存寺院建築,乃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和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修建,其院落深廣,殿宇恢宏,雄風猶存,是古城開封標志性人文景點及對外開放的窗口,也是中外遊人及十方香客參觀游覽和朝拜的聖地。 歷史淵源
大相國寺位於河南開封市自由路西段路北,我國著名佛教寺院之一,相傳為戰國時魏公子信陵君故宅。北齊天保六年(555年)在此創「建國寺」,後遭水火兩災而毀,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歷史。唐初,為歙州司馬鄭景住宅。武則天長安元年(701年)慧雲和尚寄宿安業寺,發現原鄭景宅池內有樓殿幻影,認為此地很有靈氣,便募銀建寺。唐中宗神龍二年(706年)慧雲到濮州(今山東鄄城北)鑄了一尊一丈八尺高的彌勒佛像,於睿宗景雲元年(710年)請回開封,翌年,慧雲靠募捐購買鄭景宅院造寺,在挖基時掘出舊建國寺碑,遂沿用「建國寺」名。第二年(延和元年),睿完敕令改名為相國寺,並賜「大相國寺」匾,習稱相國寺。昭宗大順年間(890-891年)被火焚毀,後重修。宋太祖年間(962年)五月又遭火災,後又重建。 北宋時相國寺為開封最大的佛寺,深得厚遇。自至道元年(995年)開始大規模擴建,到真咸平四年(1001年),用了七年時間才完工。擴建後的相國寺佔地545畝,殿閣庄嚴絢麗,僧房鱗次櫛比,花卉滿院,被贊為「金碧輝映,雲霞失容」。寺院住持由皇帝冊封。相國寺成為皇帝平日觀賞、祈禱、壽慶和進行外事活動的重要場所,被譽為「皇家寺」。不少國外僧人來相國寺進行文化流活動。宋太祖時,印度王子曼殊室利出家為僧,後來到中國,在相國寺居住多年。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朝鮮的崔思訓帶了幾位畫家來寺,將寺內所有壁畫臨摹回國。神宗時日本僧人成尋也曾在此居住。宋徽宗時,徽宗將「大相國寺」匾額贈送給朝鮮使者。另外每年舉辦五次「相國寺萬姓交易」廟會,使該寺成為進行政治、商貿、社交、文化等活動的重要場所。 宋以後相國寺日趨蕭條,明洪武二年(1396年)敕修,後又遭水患。永樂四年(1406年),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兩次進行修繕,並被賜「崇法寺」金靖十六年(1537年)重修資聖資聖閣。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與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又重修。崇禎十五年(1642年)黃河泛濫,開封被淹,建築全毀。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重建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等,並復名相國寺。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藏經樓。康熙十六年至二十一年又增建中殿及左右廡廊。乾隆三十一年(1776年)又重修,現存殿宇均為那時所建造。嘉慶二十四年重修「智海禪院」,道光、光緒年間也作過一些零星修整。民國初年(1912-1919年)曾翻修八角殿、改建法堂。民國十六年(1927年)馮玉祥將相國寺改為「中山市場」。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劉峙將省立民眾教育館遷人相國寺。1949年後,相國寺又得以重修、恢復。 現存相國寺為中國傳統的軸稱布局,主要建築有:大門、天王殿、大雄殿、八角琉璃殿、藏經樓等,由南至北沿軸線分布,大殿兩旁東西閣樓和廡廊相對而立。藏經閣和大雄寶殿均為清朝建築,形式上重檐歇山,層層斗拱相迭,覆蓋著黃綠琉璃瓦。殿與月台周圍有白石欄桿相圍。八角琉璃殿於中央高高聳起,四周遊廊附圍,頂蓋琉璃瓦件,翼角皆懸持鈴鐸。殿內置木雕密宗四面千手乾眼觀世音巨像,高約七米,全身貼金,相傳為一整株銀杏樹雕成,異常精美。鍾樓內存清朝高約四米的巨鍾一口,重萬余斤,有「相國霜鍾」之稱,為開封八景之一。
相國寺現存來自馬來西亞的佛舍利一粒,潔白完好,珍藏佛經兩部,分別為清乾隆版《大藏經》和日本版《大正藏》。
相國寺現任主持心廣法師,34歲,河南省永城市人,兼任河南省佛學社社長,河南省佛教協會副秘書長,開封市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現任監院學悟法師,55歲,河南省信陽人,兼任河南省佛協常務理事,開封市佛協學常務理事。
㈩ 《水滸傳>>中的兩個精彩回合生動描寫
水滸傳》作者以其高度的藝術表現力,生動豐富的文學語言,敘述了許多引人入勝的故事,塑造了眾多可愛的個性鮮明的英雄形象。《水滸傳》繼承與發展了中國古代小說與講史話本的傳統特色。故事極富傳奇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伏跌宕,變化莫測。每一故事的高潮,都緊扣讀者的心弦。如「拳打鎮關西」、「智取生辰綱」、「宋江殺惜」、「武松打虎」、「血濺鴛鴦樓」、「江州劫法場」、「三打祝家莊」等等,數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但《水滸傳》並不是單純為了追求故事情節的離奇而迎合群眾的,而是緊緊圍繞著「官逼民反」這一思想,把故事情節和人物性格融合在一起。武松、林沖、盧俊義三人都武藝高強,是梁山第一等好漢,三人都受過官府的陷害,被充過軍,而武松和林沖、盧俊義的表現卻大不相同。林沖、盧俊義在充軍的路上受差人任意擺布,忍氣吞聲,有時還向差人乞憐哀告。兩人又都是受騙被捆在樹上低頭受死。武松則相反,第一次充軍孟州,一路上反而是兩個差人服侍他。二次充軍恩州,押解他的兩個差人被人收買,再加蔣門神的兩個徒弟,合謀在半路上害死他,四個帶刀的兇手,對付他一個帶枷的犯人,反被他輕而易舉地給收拾了。他還不解恨,一口氣奔回孟州,殺了張都監、張團練和蔣門神等,才算出了一口惡氣。林沖、盧俊義不是武藝不精,原因在於,他們一個是北京首富,一個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各有家室,不幸遭受冤枉,只希望服刑期滿,重振家聲。兩人又是懂法度的人,又存有幻想,在公人面前是懷怒未發,忍一口氣。而武松,無家室之累,久走江湖,養成強悍的性格,無所顧忌,也就無所畏懼,加上他受欺被誣,不斷被人暗算,所以報復心強,手段也狠。林沖、盧俊義和武松,表現截然不同,但他們二人也有些不同,林沖的反抗性還較盧俊義為強。又如魯智深、武松、李逵三人,他們都是性情剛直,好打不平,不畏強暴,不避危難;但他們又各有其特點,魯智深是軍官出身,閱歷較深,富有正義感,痛惡社會的不平,他雖然性格急躁,行動莽撞,但在斗爭中有時又很細心機智。拳打鎮關西,沒想到三拳把他打死了,他立刻想到要為此吃官司坐牢,自己單身一人無人送飯,於是假裝氣忿,「指著鄭屠屍道:『你詐死,灑家和你慢慢理會。』一頭罵,一頭大踏步去了。」這樣便脫身而去了。在大相國寺菜園子里,幾個潑皮要算計他,故意跪在糞窖邊不起來,引起他的疑心,走到跟前沒等潑皮上身,一腳一個把兩個為頭的踢到糞坑裡去了。這些都說明他是個粗中有細的人。武松性情剛強,好打那些不明道理的人,死也不怕。在行動上有時表現得粗魯蠻橫,象是有意的尋釁生事,如快活林對蔣門神;有時是裝出假象迷惑與麻痹對手,如十字坡對孫二娘。他為了替兄報仇,考慮得極為周密,從調查情況入手,到殺嫂逼取口供,殺西門慶,自首縣衙,一步步按著他的安排都作到了。這又說明他很有心計。而李逵則和兩人大不相同,憨直、剛強、粗心、大膽,極忠於梁山事業,反抗性最強,打起仗來,赤膊上陣,勇猛無比。他是個真正的粗人,一味蠻干,不計後果,又有幾分天真,好管閑事,又常常惹出事端,在江州因奪魚和張順撕打,被張順騙到水裡,淹得他兩眼發白;去薊州搬取公孫勝,路上偷吃酒肉,受到戴宗的懲治;斧劈羅真人,被真人罰到薊州大牢里受苦;打死殷天錫,連累柴進坐牢,差點送了性命。作者對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把握得十分准確和細致。《水滸傳》對這些英雄人物個性特點的描繪,真正作到毫發不失,這就更加強了這些形象的動人力量。《水滸傳》的語言是以口語為基礎,經過加工提煉而創造的文學語言。其語言特色是明快、洗煉、准確、生動。無論是作者的描述語言,還是作品人物的語言,許多地方都惟妙惟肖,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寫景、狀物、敘事、表情,極為靈動傳神。《水滸傳》敘事,善於白描,簡潔明快,沒有滯拙的敘事和冗長繁瑣的景物描寫。偶有寫景文字,又極精彩。如武松不聽酒家勸告,乘著酒興單身上山,看了廟門上的告示,才知真的有虎,他稍為猶豫了一下,還是硬著頭皮上了崗子。這里作者只用了兩句話襯托此時的氣氛和心情:「回頭看那日色時,漸漸地墜下去了」,武松「踉踉蹌蹌直奔過亂樹林來」,既寫出了老虎活動的時間,又寫出了老虎出沒的環境。兩句話就把一種恐怖悲涼的氣氛和心情和盤托出,讓人感到此時此地不知什麼時候會突然跳出一隻活老虎來。《水滸傳》的敘事,要言不煩,恰到好處,而又繪聲繪色,鮮明生動。「武松打虎」是歷來傳誦的好文章,寫得極為傳神,寫人虎相搏,寫老虎一撲、一掀、一剪三般拿人的本事,和聲震山崗的吼聲,一隻活生生的真老虎就躍然紙上。幾經搏鬥,老虎威風漸減,最後如何被武松按住,如何掙扎,如何被武松打死,寫得活靈活現,十分逼真。通過這些描寫也就更好地突出了武松的英雄形象。《水滸傳》人物語言的性格化,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通過人物的語言不僅表現了人物的性格特點,而且對其出身、地位以及所受文化教養而形成的思想習慣有時也能准確地表現出來,所謂「人有其性情。……人有其聲口。」如李逵第一次見宋江,就問戴宗:「哥哥,這黑漢子是誰?」戴宗責備他粗魯,他不服,等戴宗向他介紹了情況,他還說:「莫不是山東及時雨黑宋江!」他心裡怎麼想,口裡就怎麼說,他是個粗人,見人不懂得客套、應酬,不受禮節的約束,他剛上樑山便大發狂言:「便造反怕怎地,晁蓋哥哥便作大宋皇帝,宋江哥哥便作小宋皇帝……殺去東京,奪了鳥位。」象大宋皇帝、小宋皇帝等話,只有李逵才說得出,是極富個性化的語言。其他如阮小七的心直性急,吳用的足智多謀,宋江的謙虛下人,通過他們的對話,無不令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魯迅曾經指出:「《水滸》和《紅樓夢》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讀者由說話看出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