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典小說 » 古代小說除夕
擴展閱讀
小說免費下txt全文下載 2021-09-14 12:13:28
小說重生追美記百度雲 2021-09-14 12:11:58

古代小說除夕

發布時間: 2021-09-14 08:13:23

1. 要一些古言小說里描寫春節的片段,不要什麼什麼名著里的;急啊! ! ! 灰常感謝

一年之末,除夕。
因了安王殿下今年不回京都在浦城過年,浦園布置得分外華麗喜慶,連落葉凋零的樹上都包了彩絹,剪了綠綢作葉,一色瓜形深紅宮燈如玉珠飛天而來,倒映著皚皚雪地流光溢彩。
因為年節,全城城門已經關閉戒嚴,最近又大雪盈尺,天光亮,道路滑,城門閉,只要是正常人,都不會趁此時作亂,這將是個安逸的年。
園子里因此十分放鬆,歡聲笑語。
時間一點點流過。
「不喜歡嗎?」晉思羽輕輕問她,給她盛湯。
她搖搖頭,看看四面恭立一聲不聞的無數侍女,看看高可三丈闊可十丈的巨大廳堂,再看看埋在長桌邊幾乎找不著的渺小的兩個人,良久,嘆了口氣,聲音細細的道:「我隱約記得,以前過年,都是很熱鬧的……」
這一年年夜飯,有人在高堂之上觥籌交錯,於敵群之中共享新年。
這一年年夜飯,有人在侍衛房裡和一堆夥伴亂七八糟喝酒,端著個酒杯到處亂跑,在外院牆根下舉杯對著月亮遙祝。
這一年年夜飯,有人在大夥房裡排隊取飯,坐在內院書房青石台階上吃已經冷掉的菜,想著自己以往那些隨班磕頭,大殿賜宴,永遠吃不飽,回家空盪盪的年夜飯。
這一年的年夜飯,也就這么過了。

這個算嗎、、、

2. 《《除夕》祚藤休罹》txt全集下載

《除夕》祚藤休罹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第一章名為收養實為孌童
凌月國,落日城。
日頭西偏的午後,路上行人往來穿梭,人潮擁擠,小攤小販沿街叫賣,一派繁華的景象。
突然間街頭一陣騷動,行人們都圍觀著什麼。
只見一個樣貌極美,氣質出眾的少年,布衣朴著,行走在人群之中。
少年光彩照人,即使穿著簡陋粗糙的衣服,也掩蓋不住他的絕代風華。
「看,那是夕。」一個年輕男子指著少年輕聲對自己的同伴耳語道。
「啊!就是那個傳聞中落日城中最美的人么?」那同伴順著男子的手指望過去,不禁也看呆了,站在原地垂涎三尺。
「妖孽。」一個女人低罵道,但卻也忍不住多看他幾眼。
「哼,身為男子,貌美有什麼用,難不成是要賣身去做孌童服侍官人么?」一個紈絝子弟模樣的男子帶著戲謔的笑容,向夕投去鄙夷而又貪婪的目光。
「看什麼看,男人你也喜歡!」一個女子掐了一把自己看到夕看到出神的丈夫嬌嗔道。
夕的表情卻平靜如水,似乎對周圍的一切戲謔,怒罵,鄙視,嘲諷都如風過耳,什麼都聽不見。
「……

3. 除夕 文言文形式寫出來。

:過了除夕又是新的一年,對於今年有太多的不舍,除夕夜是一個句號,句號的完美誰也沒有想到!

4. 古代的除夕有哪些習俗

驅儺在宋代有大儺儀、小儺儀之分。盛行於宮中的主要為大儺儀。據宋代人解釋,大儺,意在逐盡陰氣為陽導也,今人臘歲前一日擊鼓驅疫,謂之逐除是也。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除夕這天,禁中呈大儺儀,並用皇城親事官。諸班直戴假面,綉畫色衣,執金槍龍旗。教坊使孟景初身晶魁偉,貫全副金鍍銅甲,裝將軍;用鎮殿將軍二人,亦介胄裝門神;教坊南河炭丑惡魁肥,裝判官;又裝鍾馗、小妹、土地、灶神之類,共千餘人。自禁中驅祟,出南薰門外轉龍彎,謂之埋祟而罷。而對比其他史料記載,南宋時期的臨安驅儺儀式也大體如此。史料記載,除夕這天宋代皇帝有賜文武大臣鍾馗像的風俗。如北宋神宗時期,宋神宗就命畫工摹拓鍾馗像,然後雕版印刷精裝後,將成品賜給中書省和樞密院中的官員。除夕之夜,神宗又派入內供奉官就東、西府給賜鍾馗之像。而在民間,當時的人們也送門神、鍾馗等節物之禮俗,如宋代史料筆記《雞肋編》記載,除夕日送節物,必以大竹兩竿隨之。餺飥,是宋代除夕所製作的一種特色小吃,類似於今天羊肉泡饃等湯餅類的食物。宋人就有冬餛飩,年餺飥的說法。大詩人陸游《歲首書事》一詩有言:中夕祭余分餺飥,犁明人起換鍾馗,並自註:鄉俗以夜分畢祭享,長幼共飯其餘。又歲日必用湯餅,謂之冬餛飩、年餺飥。

5. 在古代的時候每年除夕晚上用什麼來敬天神

在古代的時候,每年除夕都會用敬香的方式來敬天神,以此來獲得天神的保佑,從而得到好運

6. 中國古代名著

《山海經》——作者不詳
《西遊記》——明朝吳承恩
《三國演義》——明末清初羅貫中
《水滸傳》——明末清初施耐庵
《紅樓夢》——清朝曹雪芹&高鶚
《世說新語》—— 南朝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
《史記》 ——漢朝 司馬遷
《資治通鑒》——北宋司馬光主編
《儒林外史》——清代吳敬梓
《西廂記》 ——元代王實甫
《牡丹亭》——明代湯顯祖
《聊齋志異》——清代蒲松齡
《戰國策》 ——戰國策的作者直到現在也沒有確定,西漢末年,劉向校錄群書時在皇家藏書中發現了六種記錄縱橫家的寫本,但是內容混亂,文字殘缺。於是劉向按照國別編訂了《戰國策》。
《楚辭》——戰國屈原
《詩經》 ——傳說為尹吉甫採集、孔子編訂類別。
《易經》——作者尚未定論
《春秋》——孔子晚年根據魯國的史記材料著成的一部編年史。
《呂氏春秋》—— 秦國丞相呂不韋主編的一部古代類網路全書似的傳世巨著。
目前知道這些。。。

7. 除夕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除夕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行程無甲子歲月逐雲飛
祈靈背井離鄉,飄盪在外,不知不覺已到了除夕大年夜。
祈靈是在風起雲涌的江湖中長大的。一切的人情世故對她來說,比一般的人都要淡薄。
一身清新飄逸的白衣,微卷的齊肩紅發俏麗調皮。人如其名:清麗脫俗,靈氣逼人。
此刻,她正在一家清凈的客棧,抖落一身的風塵,放鬆了一個江湖人應有的警覺,准備一個人以一壺白酒,驅散那隨著爆竹而來的陣陣愁悶鄉愁和寂寥。
剛剛3杯酒下肚,淡淡的酒意引發出絲絲慵懶,斜靠在桌子的一角怔怔的對著孤燈。突然有「咚咚」敲門聲。
祈靈剛問一聲:「外面是誰?」
房門推開了,掌櫃的點頭哈腰,笑容滿面的說:「姑娘,你有朋友在,就不必在小店守歲過年了。請吧!」
祈靈還沒弄明白怎麼回事,掌櫃一閃身,門外進來一個人。黑色的披風,墨綠色的戰神盔甲。是一個壯碩的戰士。
此人進門一低頭,口稱:「在下奉敝兄長之命,前來請姑娘到二十里外與兄長一敘。」
「尊駕貴姓?」
戰士一拱手,「在下姓白。……

8. 古代除夕的詩詞作品有哪些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賣痴呆詞(唐)范成大
除夕更闌人不睡,厭禳鈍滯迫新歲;
小兒呼叫走長街,雲有痴呆召人賣。
除夜(唐)來鵠
事關休戚已成空,萬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曉雞聲絕後,又將憔悴見春風。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元日玉樓春(宋)毛滂
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屠蘇沉凍酒。
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苗條先到柳。
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
醉鄉深處少相知,只與東君偏故舊。
除夜(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拜年(明)文徵明
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
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已酉新正(明)葉顒
天地風霜盡,乾坤氣象和;
歷添新歲月,春滿舊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態多;
屠蘇成醉飲,歡笑白雲窩。
癸已除夕偶成(清)黃景仁
千家笑語漏遲遲,憂患潛從物外知,
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

鳳城新年辭(清)查慎行

巧裁幡勝試新羅,畫彩描金作鬧蛾;
從此剪刀閑一月,閨中針線歲前多。

甲午元旦(清)孔尚任
蕭疏白發不盈顛,守歲圍爐竟廢眠。
剪燭催干消夜酒,傾囊分遍買春錢。
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歡笑拜新年。

辛巳除夕(當代)錢鍾書

不容燈火盡情明,禁絕千家爆竹聲。
幾見世能隨歷換,都來歲尚賺人迎。
老飢驅去無南北,永夜思存遍死生。
好辦杯盤歌拊缶,更知何日是昇平。
元旦口佔用柳亞子懷人韻

董必武
共慶新年笑語嘩,紅岩士女贈梅花;
舉杯互敬屠蘇酒,散席分嘗勝利茶。
只有精忠能報國,更無樂土可為家;
陪都歌舞迎佳節,遙視延安景物華。

春節看花市林伯渠
邁街相約看花市,卻倚騎樓似畫廊;
束立盆栽成列隊,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燈火人如織,一派歌聲喜欲狂,
正是今年風景美,千紅萬紫報春光。

9. 斯妤《除夕》 原文

除夕
斯妤
頭一天照例是熬夜,然後照例是睡懶覺睡到陽光燦爛,市聲嘈雜。眼睛睜開後下意識地望瞭望窗外,復又下意識閉上。再次睜開眼時想到的是兒子。躺在身邊的兒子卻早已醒來,自己睜著眼睛望著天花板。不像在玩也不像發呆當然更不是在思索。他就是那麼躺著靜靜地眼珠黑黑地看著天花板。
我朝他一笑。他也回報我嫣然一笑。我說今天怎麼這么乖,醒了也不叫媽媽,不吵媽媽,今天真是特別的乖。兒子應付似的笑笑,然後說媽媽今天是星期天吧,今天咱們不上幼兒園對不對?
我於是猛地想起今天是一個特別的日子。記憶中這個日子在老外婆手裡是從凌晨三點開始的。凌晨三點外婆就赤著腳下床,然後開始佝僂著腰緊張而麻利地忙著。
今天是臘月廿九。是圍爐的日子,迎新送舊的日子。
在閩南老家,這一天是大忙特忙的日子。要擦桌擦床擦門洗地板,要蒸桌面那樣大的白糖年糕、紅糖年糕、鹹味年糕,要炸成缸的「炸棗」,做整盆的五香腸,還要換上新漿洗的窗簾床單鋪上雪白的檯布。然後,要開始熱氣騰騰地忙圍爐的年飯……
夜幕降臨時,大家便團團圍坐在圓桌前。外婆開始禱告,舅舅們開始祝酒,小孩子們開始整段整段地往嘴裡塞五香腸。
媽媽和老外公開始悠悠揚揚地哼起鄉劇來。
於是,除夕噼哩啪啦大笑著走來,又噼哩啪啦大笑著離去。
憔悴瘦弱精疲力竭的老外婆這時才安靜下來,她軟軟地靠在太師椅上,似甜蜜又似苦澀地微笑著,看我和妹妹用兩雙筷子表演小提琴協奏。
這表演很逼真。表情的專注手臂的靈活都是空前的。唯一遺憾的是這只是一出啞劇,任我們孝心濃郁技巧嫻熟,兩雙筷子拉不出優美的琴聲來慰問忙碌了一生操勞了一生的老外婆。
接下來,接下來養育了14個子女其中病死兩個遠游兩個蹲監獄一個的憔悴的外婆、衰老的外婆就要發出長長的喟嘆了。這喟嘆即使在童年的我聽來也是那樣山一般沉重那樣沉鬱久遠那樣生滿斑斑銹跡。
可是突然兒子尖尖的嗓音使勁往我耳朵里鑽:
「媽媽你在想什麼?你在想什麼呀?媽媽媽媽!」
於是只好嘆一口氣從床上坐起來,只好將自己的童年暫時丟到一邊去,照料起兒子的童年來。
也擦門也擦窗也洗窗簾床單被罩,也殺雞也宰魚也做五香腸也炸肉丸子,然而再沒有鎮東頭那清凌凌的河水任我漂洗,再沒有灶間那嗶嗶剝剝的爐火整日燃燒映紅我的面頰,再沒有桌面大的籠屜里升騰起幽幽蒸汽引人遐思,再沒有佝僂的外婆嘶啞的外婆解放腳的外婆在樓上樓下麻利而疲憊地忙著。外婆已作古,我也將近中年,閩南老家

10. 古代除夕和現代除夕的相同和不同

相同:都過春節,拜年,吃元宵、貼春聯等!
不同:古人看不上春晚,古代更加敬天、敬地、敬祖先、敬人。
而現在,更加關注自身的享受
古人與現代歡度春節的習俗的不同主要體現在時代進步與科技發展上:
祭祖——古代祭祖的習俗,現在已經很少進行了,即使是祭祖,也不會像崔提《四民月令》那樣:「正月之朔,是為正日。躬率妻孥,潔祀祖禰。及祀日,進酒降神畢,乃家室尊卑,無大無小,以次列於先祖之前,子婦曾孫,各上椒酒於家長,稱觴舉壽,欣欣如也。」現在最多趁夜深人靜的時候出去燒個紙。
娛樂——粱人宗懍《荊楚歲時記》記載:「正月一日,…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進椒柏酒,欽桃湯。進屠蘇酒、膠牙餳,下五辛盤。」還有畫雞、燃爆竹、懸索、乞如願等游戲。現在,80%以上的人在家看電視、上網,大部分城市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少數外出旅遊。
拜年——南宋吳自收《夢梁錄》記載:「土大夫皆交相賀,細民男女亦皆鮮衣,往來拜節」,《梵天廬叢錄》記載:「男女依次拜長輩,主者牽幼出謁親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清波雜志》載:「宋元佑年間,新年賀年,往往使用傭僕持名刺代往」。親朋拜年,主家必須設宴款待,酒肉異常豐盛。可見古代拜年是春節期間最重要的社交活動,而現在大家足不出戶,電話、簡訊、QQ、微信都可以拜年,機關事業單位執行八項規定,連團拜會都取消了。
飲食——過去年夜飯,尤為講究:一是全家務必聚齊,因故未回者必須留一座位和一套餐具,體現團圓之意;二是飯食豐盛,重視「口彩」,把年糕叫「步步高」、餃子叫」萬萬順」,酒水叫「長流水」,雞蛋叫「大元寶」,金魚叫「年年有餘」;這條魚准看不準吃,名為「看余」,必須留待初一食用。而現代,肯德基、麥當勞24小時營業,年青人的年夜飯,很多人都用「餓了么」叫外賣,即便是餃子也是煮點速凍的。
團聚——古代春節回鄉團圓是每個人的大事,現代即使是團聚之日,也有千千萬萬的人,春節期間卻放棄了休息,一直堅守在工作崗位上,像公安、邊防、醫療、氣象、公交、環衛、電力、供水、暖氣、新聞等行業,保證了社會機器的正常運轉,保衛大家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祖國的安定祥和,有了他們,我們才能高枕無憂的過一個幸福年!
守歲——除夕守歲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現在人們過春節依然守歲,只不過是守著電視看春晚,春晚結束,上床哈米。
壓歲錢——古代人給的可都是真金白銀,哪像現在的爸爸,兩張巴掌的紙就把小朋友打發了,不過就購買力來說,好像現在的壓歲錢略勝一籌。
其他——像掃塵、貼春聯、貼窗花、年畫、貼福字、穿新衣等,現在依然遵行,只是方式有所改變,比如古代是自己或傭人用掃帚打掃,現在用小時工、吸塵器;古代春聯自己寫,現代春聯是買的大家內容都一樣等等。窗花、福字、年畫都有了電子的、3D的……

春節最值得聊的還是吃的,下面談談各地的年夜飯:
除夕的家宴菜餚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舊時北京、天津一般人家做大米干飯,燉豬肉、牛羊肉、燉雞,再做幾個炒菜。陝西家宴一般為四大盤、八大碗,四大盤為炒菜和冷盤,八大碗以燴菜、燒菜為主。安徽南部僅肉類菜餚就有紅燒肉、虎皮肉、肉圓子、木須肉、粉蒸肉、燉肉及豬肝、豬心、豬肚製品,另外還有各種炒肉片、炒肉絲等。湖北東部地區為「三蒸」、「三糕、「三丸」。「三蒸」為蒸全魚、蒸全鴨、蒸全雞;「三糕」是魚糕、肉糕、羊糕;「三丸」是魚丸、肉丸、藕丸。哈爾濱一帶一般人家炒8個、10個或12、16個菜不等,其主料無非是雞鴨魚肉和蔬菜。贛南的年夜飯一般為12 道菜。浙江有些地方一般為「十大碗」,討「十全十福」之彩,以雞鴨魚肉及各種蔬菜為主。江西南昌地區一般十多道菜,講究四冷、四熱、八大菜、兩個湯。

各地除夕家宴上都有一種或幾種必備的菜,而這些菜往往具有某種吉祥的含義。比如蘇州一帶,餐桌上必有青菜(則安樂菜)、黃豆芽(如意菜)、芹菜(勤勤懇懇)。湘中南地區必有一條一公斤左右的鯉魚,稱「團年魚」,必有一個3公斤左右的豬肘子,稱「團年肘子」。皖中、皖南餐桌上有兩條魚,一條完整的鯉魚,只能看卻不許吃,既敬祖又表示年年有餘,另一條是鰱魚,可以吃,象徵連子連孫,人丁興旺。祁門家宴的第一碗萊是「中和」,用豆腐、香菇、冬筍、蝦米、鮮肉等製成,含義為「和氣生財」。
合肥的飯桌上有一碗「雞抓豆」,意思是」抓錢發財」。管家人要吃一隻雞腿,名為「抓錢爪」,意味著明年招財財進寶。安慶的當家人要在飯前先吃一碗面條,叫「錢串子」。南昌地區必食年糕、紅燒魚、炒米粉、八寶飯、煮糊羹,其含義依次是年年高升、年年有魚、糧食豐收、稻米成串、八寶進財、年年富裕。
北方地區春節喜吃餃子,其寓意團結,表示吉利和辭舊迎新。為了增加節日的氣氛和樂趣,歷代人們在餃子餡上下了許多功夫,人們在餃子里包上錢,誰吃到來年會發大財;在餃子里包上蜜糖,誰吃到意味著來年生活甜蜜等等。
1、 送灶
臘月二十四送灶,至今仍是中國南北許多城鎮鄉村居民過年的第一個大關目。不過,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卻很少或幾乎不再進行(郊區農村除外)。關鍵是現代生活中的灶與炊,已與古代的土灶炊煮根本不同,灶王爺的地位變了,重要性減弱了,不但灶君,就是整個神鬼系統,與人的關系也不像古代那麼密切了,城市人祭灶送灶以與天帝神鬼溝通的需要和熱情自然大減。
2、守歲

除夕雖在新年的前一天,但卻算得上是過年的第一個高潮,而今依然如此。一切的節日准備在此夜必須完成,明天將另有一系列活動,家庭主婦們也要好好休息暫不忙碌,於是,年三十往往成了最忙亂的一天,對於上班族來說,尤其如此。 除夕的傳統過法,有較多的儀式,如掛像祭祖、供奉神饗,乃至跪拜磕頭、鞠躬行禮等等,這一套直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還很流行,特別是在一些鄉紳之家。如魯迅小說《祝福》所描寫的紹興魯鎮的魯四老爺家,就極典型。 現代的趨勢則是這一套由簡化而漸趨消亡,但變化的速度並不平衡,有的地方,有的人家,變得慢一些,還能看到舊儀的片段留存。至於傳統帶有驅鬼避邪巫術意味的掛青松,懸桃符,貼門神,放爆竹等等,則有變形的保存。現代人仍喜歡在新年期間置門松,掛青蒲,在室內插鮮花,在門上貼春聯春畫(內容如招財進寶、福祿壽三星、關帝、觀音)或倒過來的「福」字;仍喜歡放鞭炮或煙花,近年來煙花的花樣和大小,都有很大發展。但現代人做這些,多數只是為了美化環境,為了增添喜氣,為了自己愉悅,很少或幾乎不再關注傳統的祈求禳祝和驅逐鬼祟的含意。在民俗傳承中,形式留存而內涵變異,老傳統與時代因子巧妙結合,可以說是一種規律性的現象。
拜年

傳統的拜年是加強和潤滑人際關系的有效手段。現代人對此認識更深,行事亦更為自覺,故此風至今不衰,且有發展。

新中國成立以來,除原本親戚朋友、同事師生之間的過年走訪基本照舊外,也繼承了「團拜」的形式,即在某個范圍或團體圈子之內,選擇一個地點,約定一個時間,作有組織的集體互拜。這既是一項有意義的活動,又可簡化和減少個別走訪的程序和時間。而且這樣做,在非常親密的人之間也並不形成約束,團拜之外,仍不妨單獨走訪。行之既久,團拜形式也稍有變化,大抵是改成正式放年假之前,在各單位或團體舉行聯歡,此日,凡能出席者都會出席,甚至可攜帶家屬(主要是未成年的孩子),聯歡會上,單位首長講話,同事聊天,表演一些節目,吃些糖果花生,既是年終的告別,也算新年的團拜,此種做法日漸盛行,有形成風俗之勢。有的較大單位,為避免下屬給上司拜年的繁冗,還實行一定領導層的團拜。往往是在年前擇定一日,各級官員皆到,進行簡單儀式,互致年終慰問和新年祝賀。而由國務院、人民政協主持的春節招待會,雖是一次政治性活動(溯源也許可追至古代朝廷的元日朝會,但性質和形式已有根本不同),同時也有藉會見各界代表而向全國各界拜年之意——主持者的講話中,往往直接點出這層涵義——至今也已形成習慣,向新民俗演變著了。 年假時間有限,而需要拜年的對象又多,有的還不在一地,怎麼辦?中國古人早就採取送達名刺(上書本人名字、籍貫、官職及敬賀語)以代親臨拜謁的辦法。最初的名刺用途只是為通報姓名,與拜年尚無關聯,這在秦漢時代就已出現,隋唐時,謁見長者貴人,也往往先是投刺,得到允許才正式拜會。至宋代,開始將名刺用於年節的拜賀,但並不限於過年。周密《癸辛雜識》雲:「節序交賀之禮,不能親至者,每以束刺,簽名於上,使一仆遍投之,俗以為常。」 這里說的是「節序交賀之禮」,可見用得頗廣。同書又說:「今時風俗轉薄之甚,昔日投門狀有大狀、小狀。大狀則全紙,小狀則半紙。今時之刺,大不盈掌,足見禮之薄矣。」看來,宋人的名刺發展到後來,其大小已頗像今日的名片了。送名刺對完成禮節而又節省時間,自有很大好處,但用濫了卻也蛻變為冷漠的客套虛禮,為人所詬病。到了現代,由於書寫載體的進步,再結合外來的經驗,便發展出賀年片和賀年卡來。這樣,不但一國之內可以通過郵政方便地賀年,而且給世界各地的朋友賀年也不再是難事。前幾年,中國電訊事業發展很快,電話開始普及,費用逐步降低,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人們,便又轉而採用既快捷又省事的電話拜年手段。近年隨著電子技術的突飛猛進,電腦進入千家萬戶,於是,從網上發賀卡拜年已極為尋常,拜年的民俗行事遂進入無所不能的虛擬空間。這也非常符合節約紙張、節約可貴的木材資源的理念。
迎財神

迎財神是過年行事的重要一項。這項活動以往就有,一直延續到近現代。許多地方誌

上有年初五迎財神的記載。迎接的方式很多,可以到寺廟磕頭獻金、行禮祝禱,也可在家中燃燭掛像,焚香膜拜。清同治《上海縣志》載:「(正月)五日,接財神,用鮮鯉擔魚呼賣,曰『送元寶魚』。至暮轟飲,曰『財神酒』」。 這是帶有祈求巫術意味的舉動。北方在這天則有「過破五」和「送窮」習俗, 前者規定年初五有不能打破器皿和說不吉語,後者以一定儀式恭送「窮鬼」,應屬禁忌與禳祝性質的活動。無論祈求、禁忌、禳祝,動機都在於驅逐窮困,企望財富。因為迎財神是個吉利的日子,許多商家對此均極重視。往往前一日即為財神設祭,長桌上供以魚肉果品,點上香燭,由老闆率領店員逐一叩拜禱祝,然後燃放爆竹。次日店鋪開門,可望能發利市。而跳加官、舞財神和唱喜歌者,即以此日在店門前表演、乞討,店家不得哄趕拒絕,要給表演者年糕吃,或給一些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