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免費閱讀 » 千千網小說網陸芊芊陸南祈
擴展閱讀
小說免費下txt全文下載 2021-09-14 12:13:28
小說重生追美記百度雲 2021-09-14 12:11:58

千千網小說網陸芊芊陸南祈

發布時間: 2021-09-08 04:08:27

『壹』 陸南祈陸芊芊小說叫什麼名字

《你是劫難也是恩賜》

『貳』 石窟岩洞對聯(一),佛教網

石窟岩洞對聯
時出雲煙鋪下界;

夜來鍾碧徹諸天。
李棠階題雲南昆明羅漢崖
海立雲垂,到此間殊非凡境;
岩高徑曲,至其上亦是洞天。
雲南昆明普陀崖
仰笑宛離天尺五;
憑臨恰在水中央。
張恩題雲南昆明慈雲洞,位於西郊西山龍門風景區內,清乾隆時開鑿,供有觀音像,並存有道光年間所立《重修慈雲洞吳道士功行碑記》
檻外開明鏡,坐定時如臨弱水;
崖半起祥雲,到此者宛游蓬萊。
雲南昆明慈雲洞
佛地鎖星橋,疑是南海澤畔;
洞天擘石閣,居然普陀崖中。
郝亮題雲南昆明慈雲洞
金石現普陀,將五百里滇池都歸佛海;
援人登彼岸,願一千度聖手盡化慈航。
雲南昆明慈雲洞
石室著靈宗,昆海無殊南海;
天人瞻法像,華山即是香山。
雲南昆明慈雲洞
慈悲中降一點甘露,結成聰明子;
感應處灑三千凈水,生就智慧花。
雲南昆明慈雲洞
洞外雲舒霞卷;
海中日往月來。
李昔題雲南昆明慈雲洞
眾生是有緣而來,切莫寶山空手;
我佛本無法可說,何須頑石點頭。
趙藩題雲南劍川石窟,位於城西南25公里的石鍾山,分布在懸崖峭壁上,依山開鑿,共16窟,計有石鍾寺8窟、獅子關3窟和沙登村5窟,延綿六、七公里,造像140尊,雕刻精細,形象生動,內容獨特,地方民族色彩濃郁,是公元八世紀末至九世紀中陸續雕鑿而成。石窟的造像題材,大致可分為南詔王室造像、佛像和外國人三部分,以佛教內容為主
經書傳貝葉;
潭水凈曇花。
任有齡題雲南劍川石窟
花含金山紫;
雲連雪岳青。
楊慎題雲南劍川石窟
石鱗風動甲;
苔鬣水浮香。
楊慎、李元陽題雲南劍川石窟
雲竇參差見;
花龕窈窕開。
吳懋題雲南劍川石窟
清輝應蘊玉;
空響若聞聲。
馬卿題雲南劍川石窟
岩古石輸發;
漏寒峰乞衣。
孫桐題雲南劍川石窟
雲斷香生石;
雲歸翠立松。
孫桐題雲南劍川石窟
路折山環翠;
泉流石噴香。
施昱題雲南劍川石窟
竹覆普陀岸;
梅遮大梵宮。
趙炳龍題雲南劍川石窟
煙中孤島沒;
林外一峰高。
趙炳龍題雲南劍川石窟
雲飛疑石走;
霞斂覺山空。
趙炳龍題雲南劍川石窟
落花悄無語;
老樹自有心。
趙炳龍題雲南劍川石窟
亭亭皓月清迎席;
寂寂寒梅香入屏。
趙炳龍題雲南劍川石窟
鳥歸松舍外;
人語竹林西。
大錯題雲南劍川石窟
養和身自健;
習靜境相忘。
木青題雲南劍川石窟
雲心回無往;
石色看來奇。
李元陽題雲南劍川石窟
石寶雲霞春後麗;
賞池鶯燕雨余多。
李元陽題雲南劍川石窟
高岩有洞晝長閉;
深谷無人花自開。
李元陽題雲南劍川石窟
孤寒徹骨香逾烈;
閑寂無言意轉真。
李元陽題雲南劍川石窟
三徑花深惟鳥度;
百年地回見君來。
李元陽題雲南劍川石窟
人從蘿徑尋幽寺;
僧占名山起紺樓。
馬繼龍題雲南劍川石窟
山靜雲封香剎古;
岩空水擁石鍾鳴。
中鋒題雲南劍川石窟
石鍾寺老傳靈跡;
陰洞燈殘照劫灰。
大錯題雲南劍川石窟
巨壑曉風搖碧動;
遠峰晴日送青來。
朱克瀛題雲南劍川石窟
亂竹深藏青草徑;
一亭枕在白雲隈。
如一題雲南劍川石窟
青山欲向樽前墜;
明月偏宜水上看。
閃繼迪題雲南劍川石窟
山色有餘青黛似;
泉聲風靜玉鏘如。
楊士雲題雲南劍川石窟
松徑題詩招案月;
竹林把酒對南山。
繆宗周題雲南劍川石窟
絕壑煙嵐迷鳥道;
滿岩松陰隱禪房。
古道題雲南劍川石窟
襟前月瀉龍門壁;
足下雲封石寶闌。
段耀題雲南劍川石窟
洞作鍾聲緣石乳;
泉通玉缽傍雲香。
楊凝翠題雲南劍川石窟
盤崖層疊,綠雲上幕;
懸藤密箐,玉龍下馳。
徐霞客題雲南劍川石窟
雪苗有骨青山瘦;
火種無煙赤土焦。
擔當題雲南劍川石窟
入世塹深難得脫;
登天路窄不知遙。
擔當題雲南劍川石窟
雲散雨收,到此一時忘卻;
山青水綠,還他實相嚴然。
擔當題雲南劍川石窟
穿破許多草鞋,不為行腳;
見過什麼道理,便住此山。
擔當題雲南劍川石窟
坐卻萬萬千千,如何摺合;
到來三三兩兩,不用安排。
擔當題雲南劍川石窟
客意欣憑眺;
禪心淡去留。
周子智題雲南劍川石窟
虛象流日光;
古壁照松影。
何其偉題雲南劍川石窟
寂寂青陰生古壁;
霏霏翠影照孤禪。
姜際昌題雲南劍川石窟
石磴蘚痕來往路;
夕陽山色古今情。
胡蔚題雲南劍川石窟
直引神仙留此地;
不勞宰相問何年。
張漢題雲南劍川石窟
一徑入天竺,緣岩攀葛綠;
三層越洞壑,登山徒林青。
賴鍾俊題雲南劍川石窟
穿林迷路徑,乘興酬詩句;
入寺倚軒楹,尋幽絕俗情。
李瑞棻題雲南劍川石窟
太古之先,寒鳥蒼蒼,眼底千山碧;
白雲之鄉,清溪淡淡,胸中一字無。
朱昂題雲南劍川石窟
清風為君掃松徑;
靈泉留客洗路塵。
雲南劍川石窟
向無佛處稱尊宿;
恰有閑時悟上禪。
趙式銘題雲南劍川石窟
朝宗志趣金沙水;
避世心期石寶山。
趙藩題雲南劍川石窟
摩岩李楊原宏制;
題榜仉黃亦雅詞。
趙藩題雲南劍川石窟。李楊:李元陽與楊慎。仉黃:或指仉元璐、黃道周
南詔傳游獵;
西僧罷講經。
趙藩題雲南劍川石窟
為問好遊人,來何所聞,去何所見;
別有會心處,山不在高,水不在深。
趙藩題雲南劍川石窟
幽徑隨僧入,高人期谷口;
老松肅客過,明月出林梢。
張昭麟題雲南劍川石窟。谷口:喻成仙
靈泉如醴寶峰醉;
石鍾無聲天下聞。
張文瀚題雲南劍川石窟
萬松挽雨翠;
一鳥天下青。
趙藩題雲南劍川石窟
山眺晴嵐里;
花看返照前。
趙琎美題雲南劍川石窟
天涯多少路;
雲際幾番霜。
楊慎題雲南劍川石窟
風起青丘樹;
春迷玉洞花。
楊慎題雲南劍川石窟
雲漏斜暉影;
山藏古雪陰。
木公題雲南劍川石窟
丹霞映翠壁;
白鳥下青蕪。
李元陽題雲南劍川石窟
春草隨侵榻;
閑雲為掩門。
李元陽題雲南劍川石窟
院靜苔常綠;
山空鳥自呼。
李元陽題雲南劍川石窟
白雲終古戀空谷;
青鳥何年下赤墀。
李元陽題雲南劍川石窟
百年身世三生夢;
千古溪山一度游。
李元陽題雲南劍川石窟
客知魚動同僧飯;
鍾作長吟報佛光。
李元陽題雲南劍川石窟
懸石欲墜黃葉下;
禪心不共白雲飛。
李元陽題雲南劍川石窟
松閣月來香篆靜;
苔階客去履痕存。
李元陽題雲南劍川石窟
龍氣晴噓壁;
鍾聲曉濕煙。
趙式銘題雲南劍川石窟
亭冠池水暖;
石載佛龕尊。
趙式銘題雲南劍川石窟
儒佛同歸在三戒;
古今異化只一息。
趙式銘題雲南劍川石窟
寶氣白毫光,天闕塵氛凈;
山嵐銀世界,煙霄草木香。
楊慎題雲南劍川石窟
雁王曾獻果;
蛙石解聞經。
楊慎題雲南劍川石窟
甍頹驚燕雀;
窟回錯龍蛇。
楊慎題雲南劍川石窟
寺門秋色嶺;
仙籟鶴聲聞。
張輔運題雲南劍川石窟
麗景層層入;
香魂處處搜。
趙琎美題雲南劍川石窟
佛難辭斧鑿;
鍾早落塵埃。
師范題雲南劍川石窟
奇花開蛺蝶;
怪石問蝦蟆。
張昭麟題雲南劍川石窟
此去定留山石句;
不來那結佛家緣。
張昭麟題雲南劍川石窟
鍾聲渡水來空洞;
閣勢凌空出上方。
張昭麟題雲南劍川石窟
罡風臨絕棧;
晴翠濕行衫。
趙宗瀚題雲南劍川石窟
酒杯空世事;
水石見禪心。
唐堯官題雲南劍川石窟
斷嶺分秋色;
高松落梵聲。
朱昂題雲南劍川石窟
萬竿寒竹靜,野鶴披雲出;
一徑古苔封,仙媛隔水逢。
朱昂題雲南劍川石窟
密林花竹合;
古寺雨煙連。
張啟賢題雲南劍川石窟
深灘蛟龍吼;
亂石虎豹蹲。
許賀來題雲南劍川石窟
韻隨流水遠;
客到白雲封。
楊寶山題雲南劍川石窟
鶴度松坡月;
禪衣蘚壁霜。
張學懋題雲南劍川石窟
豈不偉哉!宛如鬼斧神工,展開石破天驚之造化功夫,經千劫而仍然生色;
何其奇也!造此懸崖峭壁,鑿出珠聯璧合之琳琅寶庫,歷萬年而分外閃光。
張子齋題雲南劍川石窟
盡底脫去胸中有;
逐一拈來何處無。
無住題雲南劍川石窟
飛崖萬狀俯層台,觀靈秀幽奇,誰雲宇內無西竺;
峭壁千尋攢疊閣,睹郁蔥光怪,始信人間有洞天。
高為阜題雲南劍川石窟
或曰螟頑,或曰靈通,只有任人評說;
幾經變故,幾經浩劫,算來唯我長生。
張子齋題雲南劍川石窟
大音在在普聞,石韻喧時,千聲覺世;
法味人人俱足,雲林開處,一缽放空。
曾學祖題雲南劍川石窟
石頭有廟歌千載;
南詔無初享百年。
李恪題雲南劍川石窟
書藏古洞人何在;
石音空出客不聞。
李恪題雲南劍川石窟
可惜塵襟忙裡過;
須知歲月靜中求。
馬玉題雲南劍川石窟
四面松濤群澗合;
三更燈火一天搖。
周鍾岳題雲南劍川石窟
舊剎忘年存古柏;
空階蔽日長青苔。
王洵題雲南劍川石窟
台上雨花春又暮;
樓中貝葉解無人。
趙炳光題雲南劍川石窟
北窗穩睡三竿日;
南畝閑田一片雲。
何邦憲題雲南劍川石窟
西去雲山通六詔;
北來煙水接三湘。
許湜題雲南劍川石窟
地連蒙詔三千部;
嶺據滇陲百二雄。
趙廷櫃題雲南劍川石窟
塵海客來休擊磬;
松林月上或登樓。
左文臣題雲南劍川石窟
松濤隔澗喧危閣;
石竅通天透落暉。
盧夔題雲南劍川石窟
怪石穿雲誰削玉;
寒煙釣月欲沉鉤。
俞卿題雲南劍川石窟
波羅樹久參雲立;
無量花多繞殿飛。
何邦漸題雲南劍川石窟
春氣釀成香世界;
水雲擎出玉浮圖。
如清題雲南劍川石窟
春花紅白滿山放;
冬雪瓊香遍嶺飄。
何基盛題雲南劍川石窟
香浮院落風初動;
影到門庭月半斜。
楊九齡題雲南劍川石窟
珠窟夜光搖砥柱;
石鍾寒影護仙台。
陳子宸題雲南劍川石窟
螢火低隨階草度;
曇葯散落梵音清。
羅星題雲南劍川石窟
驚枝禽音因風墜;
隔寺鍾聲帶月來。
周得壽題雲南劍川石窟
滿地松陰山徑月;
一樓花影石鍾燈。
傅應台題雲南劍川石窟
碑留御制空陳跡;
石有仙蹤起細塵。
趙炳龍題雲南劍川石窟
景勝騷人留翰墨;
林深鳥跡映蒼苔。
杜克仁題雲南劍川石窟
問寒梅誰教先老;
與青松結個同參。
雲南劍川石窟
石有形形備萬象;
鍾無聲聲徹千尋。
雲南劍川石窟
鍾自何時成,想當年煉石補天,女媧鑄就留芳跡;
石從元始結,到今日洪鍾悠谷,高僧叩破住名山。
雲南劍川石窟
民歌民曲,喜從這方流去;
石窟石鍾,驚問何處得來。
馬福民題雲南劍川石窟
石雲妙窟藏瑰寶;
鍾乳奇花點翠山。
黃桂樞題雲南劍川石窟
怡然尊者相;
藹若氣之春。
何祖禹題雲南劍川石窟華嚴三聖
矍鑠微支杖;
清癯不染塵。
何祖禹題雲南劍川石窟愁面觀音
浩盪三千界;
巍峨丈六身。
趙宗瀚題雲南劍川石窟明王堂
剖腹方知真性;
開口便見良心。
楊懷忠題雲南劍川石窟剖腹觀音
欲濟蒼生,我佛坦然能剖腹;
遍觀世事,人間難得見真心。
歐陽傑題雲南劍川石窟剖腹觀音
看去慈悲,面向有情常剖腹;
得來啟迪,胸懷無昧即開心。
張定題雲南劍川石窟剖腹觀音
名山即是仙居,難為外人道也;
遊客若談世事,當以大白浮之。
趙藩題雲南劍川金華山石刻,位於城西金華山,雕像共三尊,為南詔(唐)或大理國(宋)時所雕鑿
邀來明月同觀海;
鎖住閑雲不下山。
雲南劍川金華山石刻
觀察世事千秋,善惡終經吾眼;
音聽祈聲百遍,真虛後見爾心。
黃桂樞題雲南思茅翠雲觀音洞,位於翠雲鄉西南二公里
翠染仙宮洞;
雲藏海底天。
黃桂樞題雲南思茅翠雲仙人洞,位於翠雲鄉,屬大乘教朝拜地
棉花繞洞天,一半煙雲一半山,佛祖仙居上界;
日景移峰嶺,雙情岩子雙情侶,男伊永戀其間。
黃桂樞題雲南景谷勐乃仙人洞,位於正興鄉,系南傳佛教上座部傣族信徒朝聖之地,傳為佛祖游世過關門節之地,在東南亞一帶頗負盛名
江水護奇觀,龍曾潛洞洞飛龍,竹筍旁生石筍;
地宮藏異彩,景不留人人戀景,雲天外有仙天。
黃桂樞題雲南景谷勐乃花仙洞,位於正興鄉,系南傳佛教上座部傣族信徒朝拜地
望穿千八百國,未嘗合眼;
睡到十二萬年,乃大翻身。
雲南安寧石刻卧佛,位於洛陽山法華寺南真空庵石崖上,傳雕鑿於大理國時期

『叄』 不喜歡我何必娶我,既然要相敬如賓,何必要讓我產生錯覺,為什麼傷的

關於《千千闕》的若干問題之一
《千千闕》PK《夕陽之》
堪稱經典的《千千闕》原曲(Kohji Makaino所做)幾十年來廣為傳唱,版本林立。由於語言的鴻溝,造成我們對日文原曲欣賞很大的障礙。我們姑且避開原曲不談,就說說對此一原曲進行傾情演繹的華語諸多版本。
今天共享這一優美旋律的華語曲,均是以此為藍本,進行藝術的再創作,成就不一。其中以《千千闕》與《夕陽之》最具代表性。二十年來雙方迷爭執不下,伯仲難分。當然放眼歷史,貌似還是千千闕影響較大,這一點是無可爭辯的。說實話,誰的粉絲我都算不上,作為一名愛好音樂喜歡聽的學生,我更喜歡從藝術的角度去欣賞、去品味一首,而不是狂追某個明星。凡入壇者,無論是藝術家還是衛生紙,他們的作品都是優劣並存的局面。梅艷芳也有敗筆,周傑倫也有可圈可點之處。作為聽眾的我們,只要用心去欣賞美就行了,而又何必厚此薄彼呢?
本來嘛,不同的是不具有可比性的。因為聽都是要看心境的。但也並不完全不具有可比性,尤其是同一旋律,均為女聲,題材相近「撞了車」的這兩首,還是可以粗略的一論高下。我個人認為,相對夕陽之,還是千千闕更完美,更大眾化。結合幾年來我自己聽的感受與感悟,今天仔細談談這兩首。
我個人聽有個習慣,就是非常看重詞。聽嘛,不同於聽曲,既然人家詞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力,那我們就不要自作多情的瞎猜亂猜了。詞有多重要,大家看看不朽的唐詩宋詞就知道了。唐詩宋詞,作為今天的經典,也曾在遠古的那個時代傳唱一時,曲子雖然不在了,但是保留下來的這些詞還在向我們傳達著不為時代遺忘的美。我們偉大的華夏民族自古就有以唱來表達內心情感的傳統,所謂「遠望可以當歸,悲可以當泣」。所以古詩詞和今天的詞其實沒有實質性的區別,今天的詞同樣可以寫的像唐詩宋詞那樣優美,只不過形式稍有不同,更符合現代人的語言習慣罷了。縱觀樂壇迅猛發展的這幾十年來,產生了一大批優秀的流行曲,諸如《濤聲依舊》《大海》《再回首》這些經典,哪一首不是曲美,詞更美??事實上,優雅的詞是經典的基礎,優美的旋律是流行的保證。優雅的詞給曲創造的意境美是恆久的,經得起時代的考驗的。為什麼現在這么多的流行曲的旋律那麼的優美,卻難免被時代湮沒,即出現「各領兩三天的現象」?第一遍聽感覺很好,但是越聽越惡心,不知大家有沒有同樣的感覺。詞寫得不好,這才是致命傷!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本來兩首均為扛鼎之作,但因為誕生於同一個歷史時期,而又是兩位天後級手的PK,加之貌似相同的旋律,人們不知不覺的忽略了兩首的不同點,因此得出的結論很可能有失公道,流於片面。下面新懿以詞為綱,全面解讀這兩首。
《夕陽之》作為最初的翻唱版,走了一條比較穩妥的路子,即在很大的程度上保留了原的風格,比如名,旋律,要表的思想感情。筆者曾經仔細品味過《夕陽之》和近藤真彥的原作,真的有太多的相似之處。要說不同點的話,那最大的不同點就是《夕陽之》比原作要優秀!詞寫的更具有詩意,梅艷芳發揮的也很出色。《夕陽之》寫的相對深沉,儼然是一位飽經世事歷盡滄桑英雄的人生告白。「斜陽無限,無奈只一息間燦爛」,詞人以夕陽起興,切入主題,體現了古詩詞由景及情的一貫作風。而且瞬間即來了一個九十度的轉彎:「無奈只一息間燦爛」,奠定了這首蒼涼的基調。緊接著第二句「隨雲霞漸散 ,逝去的光彩不復還」還是運用比興的手法感慨光輝不再,世事無常。詞人說道「遲遲年月」,給我們造成了錯覺,繼續看下文「驟覺光陰退減」,可以讀出這么一種復雜的內心世界:之所以說「年月遲遲」,是因為歷經了太多的人生變幻,如同浮雲一樣,飄忽而來飄忽而去。然而回首往昔的快樂時光,總覺得是那麼的短暫,同時又埋怨「光陰退減」。這兩者並不矛盾,用佛家的話說這都是「無常」之苦。當人生歷經浮沉,勘破世情之後,曾經激流勇進年輕的心便會匆匆老去,取而代之的是對平淡的嚮往。看過《上海灘》的朋友們都知道許文強躲到香港以後就是這種心態,在談到上海時他說以前他在上海乾過太多太多的荒唐的事,這可以作為這句詞很好的注腳。「曾遇上幾多風雨翻,編織我交錯夢幻」這兩句寫得很有水準,很好的強調了主題。以風雨翻復比作人生際遇,以夢幻一詞概括了平生所作所為,滄桑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接下來很重要得一句出現了:「曾遇你真心的臂彎,伴我走過患難」,看到沒有,全詞唯一的一個「你」字出現了。這個你應該怎麼理解呢?是朋友,還是情人?或者還有其他的理解?應該都可以吧。這種委婉的表達方式體現我們中國人含蓄的一面,同時可以引起更多的聽眾的共鳴。人生就是如此,來到這個世界就如同上了賊船一樣,我們一天到晚在接受者生老病死悲歡離合的折磨,「路上紛擾波折再一彎」,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一天想,想到歸去但已晚」。
通覽全詞,可以看到作為流行曲的《夕陽之》,詞寫得極具藝術,全詞唯一一處可以看做是愛情描寫的的地方雖然稍顯含蓄,但卻收到了「此處無聲勝有聲」的效果。而且詞的韻腳基本壓在仄聲上,既與這首悲涼的基調相一致,同時也與梅艷芳的嗓音相協調。跟隨著旋律的變化,詞的內容也起伏跌宕,很好的突出了主題,很大的程度上是梅艷芳自身的真實寫照。當年梅艷芳發行這一張專輯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收復了被葉倩文攻佔的失地,級的作品就是不同凡響。只是,《夕陽之》的勢頭沒有維持住,在梅艷芳的專輯推出不久,《永遠是你的朋友》面世了,而主打便是《千千闕》。
《千千闕》的誕生給聽眾造成了一種錯覺:陳慧嫻和梅艷芳在唱同一首。表面看來,是這種錯覺讓歷史淹沒了夕陽之。陳慧嫻的音色極好,這一點無可否認,但要真是說這一點就可以蓋住梅艷芳的話,那陳慧嫻為什麼一直沒有登上一姐的位置?看來這種說法不大穩妥。
與《夕陽之》的題材不同,《千千闕》將主題定位在「傷情離別」上。翻開全唐詩,我們可以數一數哲理詩佔多大的篇幅,而傷情離別詩又佔有多大的比例?可以說後者擁有絕對壓倒性的優勢。因為對於人生的感悟,或深或淺,或有或無,大家都不一樣,能對夕陽陽之產生強烈共鳴的聽眾是非常少的,所以它的影響力是非常有限的,不太適合用來佔有場。相反的是,雖然大家對傷情離別雖然有著不同的表達,但是卻有著共同的情感基礎:「傷離別」。所以,即使面對《夕陽之》大紅特紅的局勢,寶麗金依然從容淡定,他們底氣十足的認為《千千闕》將會更加出色,事實上,《千千闕》一投入場,已經很受歡迎,到中期,各大唱片經銷商紛紛向寶麗金追加要貨,寶麗金原來只印製了十餘萬張的貨,怎知了三四個星期已經「清底」,立即通知工廠加班,加印了幾萬張補貨,誰料不到十日,又見清底,只好重新再印。補貨、斷貨、補貨、斷貨,再補貨、再斷貨……唱片在三個月內,總共出35萬張,不僅超過梅艷芳的《夕陽之》(接近二十萬張),還令陳慧嫻成為香港八十年代唱片銷量最高的女手之一。
雖然《夕陽之》有著自身的缺陷,但是想要徹底蓋住它還是非常有難度的,梅艷芳是何等人物!而《千千闕》辦到了。原因有三:一是林振強那一首漂亮的詞,二是因為有出色的音樂,三是陳慧嫻完美的音色真正得到了發揮,讓大家真正的看到了這位長著洋娃娃臉的姑娘的巨大的潛力。
我們先看《千千闕》的詞。開篇即用「徐徐回望曾屬於彼此的晚上」這么極具詩意的動作和高度的文學性語言告訴我們這是一位詩人創作的詞。搭乘原本就很優美的旋律,先聲奪人。同樣委婉含蓄的風格,將這首推向了能聽懂漢語的每一寸土地。「紅紅仍是你贈我的心中艷陽」,用紅紅的心中艷陽來形容雙方的情誼,即使在寒冬,依然溫暖我心;「如流傻淚祈望可體恤兼見諒」,臨近分別,難以抑制內心的沖動,擔心流淚失態,字里行間表達了一種非常純真的情感。「明晨離別你路也許孤單得漫長」,這三句採用遞進的表現手法,從訴說雙方情誼深重,至不分別,再至分別後自己將踏上孤單長路,回環相生,益顯難舍難分的深厚情誼。「一瞬間太多東西要講」,這點我們都有體會,尤其是經歷過生離死別的時候,千言萬語要講卻一個字都說不來,人可以面對,但情何以堪?「可惜即將在各一方,只好深深把這刻盡凝望」,簡單的幾句話,對離別時的氛圍和離人的心境做出了非常到位的詮釋,真的是手筆!
「臨行臨別才頓感哀傷的漂亮」,詞人感悟到離別的憂傷是一種美,是這種哀傷,讓我們倍感情誼的珍貴——「原來全是你令我的思憶漫長」,可以算作是非常深刻的見解吧。剛開始我就說了,這首詞寫得很有詩意,處處散發著古典的味道,緊接著「何年何月才又可今宵一樣,停留凝望里讓眼睛講彼此立場」,這也算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思維吧,古詩詞里很多詩句就表達了這么一種心情:離別正在繼續,就開始考慮著什麼時候才能重逢。這一切,都在緊扣著「傷離別」這個主題,中心突出。
「當某天雨點輕敲你窗,當風聲吹亂你構想」,平淡中體現著詩意,詩意中傳達著情感,很有李商隱巴山夜雨的味道。只為擔心時光的沖洗,「我」這張舊模樣你還記得嗎?
在這首最的部分,詞人運用了對仗不太工整的兩句:「來日縱使千千闋飄於遠方我路上,來日縱使千千晚星亮過今晚月亮」,這種不對稱的美,符合語調的轉換,同時也把全的感情推向至高處。接下來委婉的轉折「都比不起這宵美麗,亦絕不可使我更欣賞,因你今晚共我唱」,唱出了離人真正的心聲: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這首的詞寫的真的是太美了,韻腳壓的也比較合理。和現在樂壇里凡是能上幾嗓子都敢去填詞的所謂的「巨星們」相比,真的是天壤之別。如果說完美的詞,是《千千闕》成功的堅實基礎,那麼陳慧嫻,就是成功的保證。陳慧嫻的嗓音與唱功,那真不是蓋得,不信你自己拿著話筒去試試,你會發現千千闕很難唱!
仔細品味一下詞,我們會發現「傷而不悲」應該是《千千闕》的本色。傷而不悲,就是流淚也是笑著流的那種感覺,那麼節奏應該是明快的。音樂人很敏銳的嗅到了這一點,所以,千千闕的曲子在近藤真彥的原曲上進行了改進,改的更適合《千千闕》!這么一改,不僅更適合《千千闕》,也就更適合陳慧嫻了!陳慧嫻早年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的,突然一夜成名,得到寶麗金這樣的大青睞,但是還不足以和梅艷芳抗衡,就是因為沒有一個出色的載體去表現最優秀的自己。《千千闕》就是陳慧嫻最大的機遇,網路上有種說法是說《千千闕》成就了陳慧嫻,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全面,應是互相成就。就目前看來,還沒有誰可以把《千千闕》唱得更好。第一次聽到《千千闕》的時候,我的感覺就是陳慧嫻「大珠小珠落玉盤」般清脆悅耳的聲音和這首的風格是絕配,就算詞的韻腳壓在仄聲上,她也將它的音調非常自然的提了上去,一曲唱完有如行雲流水,我們聽不出有什麼別扭的地方,僅從這一點上,就證明陳慧嫻的確實力非凡。
之所以將這兩首仔細的對比,我的初衷不是要分出高低,只是想弄清楚為何它們誕生20年來面臨的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待遇:《千千闕》歷久彌新,而且越來越深入人心;《夕陽之》越來越不為人知,可悲到依附《千千闕》而存在的地步。本身兩首都是成功的,不過一首是大眾的,一首是小范圍的。窺一斑可知全貌,從這兩首經典的對中比可以從看出80年代香港樂壇競爭的激烈程度,雖然其中不乏爾虞我詐,但最重要的還是實力的比拼。無論是梅艷芳還是陳慧嫻,都留下了一大批廣為傳唱的經典,在衛生紙堆成的娛樂圈內,她們是配得上藝術家這個稱的!雙方的迷沒有必要說哪首好或者不好,你愛聽哪首就聽哪首。以上為新懿對千千闕與夕陽之的觀點,此一節暫告一段落,不過全文並未結束。在夕陽之與千千闕的時代,手李翊君同樣翻唱了近藤真彥的原曲,而且今年在大陸有千千闕國語版的說法。針對這一事實,我們又該怎樣看待呢 ?請看下文關於《千千闕》的若干問題之二:千千闕PK《風中的承諾》。


關於《千千闕》的若干問題之二
千千闕PK《風中的承諾》。

李翊君 << 風中的承諾 >>
昨夜的雨 驚醒我沉睡中的夢
迷惑的心 沾滿著昨日的傷痛
冷冷的風 不再有往日的溫柔
失去的愛 是否還能夠再擁有
漫漫長路
誰能告訴我
究竟會有多少錯
何處是我最終的居留
曾經在雨中對我說 今生今世相守
曾經在風中對我說 永遠不離開我
多少纏綿編織成的夢
多少愛恨刻劃的鏡
為何一切到了終究還是空
《風中的承諾》是李翊君的成名之作,剛剛誕生就席捲,讓人們知道還有李翊君這么一人物。相隔不久,這首又漂洋過海來到內地,很受少男少女的吹捧,奉為經典。近藤真彥的原曲真的很經典,無論在什麼地方在什麼時候,只要你的耳朵捕捉到這么個信息,它都會深深地感染你。所以第一次聽到《風中的承諾》的時候,真的還挺喜歡。多少年來,《千千闕》、《夕陽之》、《風中的承諾》一直是我MP3里常駐的曲,刪了那麼多,唯獨這三首沒刪,真的想仔細品味一下這三首。多少年後的今天,我還真聽出點味道,不吐不快了。
網上有種說法,稱《風中的承諾》為《千千闕》的國語版,這種說法到底准不準確呢?我們學習理工科對數據和概念特別敏感,講究實事求是。首先要明確一點,粵語不是一種語言,這是原則性問題!粵語和國語不是一個地位的,如果說《風中的承諾》是近藤真彥《夕焼けの》的國語版,尚有商量的餘地,如果說是《千千闕》的國語版,實在是謬以千里!
綜觀《風中的承諾》詞,全文寫的比較直白,將千千闕和夕陽之含蓄的風格完全拋開一邊,感情釋放到了十二分。情感也比較單一,挑明了就是「愛情」,因為這首就是以一個失戀的女青年的口吻寫的,儼然是一個怨婦的告白。不談李翊君的水準如何,僅僅這幾點就已經剝奪了這首的生命力。不出所料,這首的忠實聽眾至今仍然是一群無知的少男少女,當他們真正的明白了什麼是愛情什麼是生活的話,就沒人理這首了。相對於《千千闕》與《夕陽之》深厚的內涵,這首就顯得太單薄了!
這首的旋律與原曲還是很相似的,開頭比較緩慢。整個調子不能算作是悲傷,只能叫做「感傷」,少女的感傷。李翊君的發揮還真的不怎麼樣,稍顯粗獷,和這首的基調還是不大相符的。我曾在網上找到過一首《風中的承諾》,不是李翊君唱的,也不是卓依婷唱的,署名是陳慧嫻,不知真假,但是非常出色,唱出了這首應有的情感,大家可以找找看。
網上有人說當年的梅陳之爭,如果李翊君也加入PK的話,不知是何種局面,我可以保證的說,就算李翊君加入也只有墊底的份,20年後的今天,驗證了昨天該發生的一切。所以說,《風中的承諾》與《千千闕》絕對不是一個重量級的。千千闕雖然是粵語。但歷久彌新,煥發除了出了強大的生命力,而《風中的恆諾》雖然佔有普通話的優勢,卻同樣落到依附千千闕生存的地步,就是最好的證明。
通過以上兩篇文章,筆者力圖理清現代聽眾對三首的認識思路,希望大家對此有個清醒的認識。但是,即便《千千闕》本身,還是有陳慧嫻與張國榮之爭,這是一個非常尖銳的話題。張國榮在大家心中形象幾近神化,新懿本來不想碰這個棘手的問題,但是古人雲:為山九仞,功虧一簣。為了不致於半途而廢,新懿大膽的繼續探討。請看下文:關於《千千闕》的若干問題之三:陳慧嫻PK張國榮。


關於《千千闕》的若干問題之三:
陳慧嫻PK張國榮
本來通過以上兩篇文章,完全可以蓋棺定論了。只是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張國榮在告別演唱會上又整出了張國榮版本的《千千闕》。這下不得了了,哥哥就是哥哥,一下子把姐姐的粉絲拉走一大塊。好不容易平息梅陳之爭,又來了個哥姐之爭,沒有辦法,要怪只能怪《千千闕》太經典了。
本來嘛,哥哥並沒有和姐姐相爭之意,作為叱吒壇天王級的巨星,哥哥的成就有目共睹,之所以選擇這首,估計真的是想借這首經典表達一下內心對壇的不舍及對迷的熱愛。皇帝不急太監急,反倒迷替哥哥爭起來了:兩眼一閉,就是哥哥的好!!
首先要再次明確一點,千千闕不是簡單意義上的翻唱,是在日語原曲的基礎上進行了藝術的加工與再創作,包括聲調,要表達的感情等等,走了另外一條路線。這是千千闕與原的差別,也是千千闕與夕陽之的差別。因此,不可以拿原為標本來對千千闕和陳慧嫻評頭品足,否則必將流於無知與偏見。
那我們就看看哥哥的《千千闕》到底如何。為了證明我言不虛,你不妨准備哥哥和姐姐的千千闕,對照一下。哥哥的千千闕起拍緩慢,這一點和嫻姐的不同,倒是和梅姐的夕陽之非常相像,在某種程度上千千闕明快的節奏體現的不明顯。後面的發揮比較平穩,只不過到部分轉換的突然,而且鼻音嚴重,我一直以為哥哥感冒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部分的節奏非常快,和前面的非常不搭,而且高音提不上去,總體發揮不如人意。這就是哥哥的粉絲日夜吹捧的千千闕,自以為和近藤真彥很相似,大肆鼓吹陳慧嫻跑調,真的是非常幼稚!
我們再來看看陳慧嫻的千千闕是什麼境況。整首曲節奏平穩,聲音圓潤,適當加快,最重要的是陳慧嫻高音很自然地提了上去,一氣呵成,渾然一體,實乃完璧之作。不像哥哥唱的時候把一首完整的割裂開來,快的太快了,慢的太慢了。聽這首的時候心彷佛被吊在空中一樣,那個揪心啊!找不到聽時享受的感覺。還有,聽完哥哥的千千闕,感覺這首真的不太適合他來唱。以哥哥的資質,倘若去唱連貫性不是很強的夕陽之,我感覺很可能反超梅姐,但是,他選了千千闕。這也證明夕陽之受歡迎程度和《千千闕》相比遜色多了。
陳慧嫻的成就,不能完全歸功於陳慧嫻。《千千闕》作為壓軸之作,凝聚著寶麗金當年音樂團體的集體智慧。從選到填詞,從填詞到音樂,這一切都是圍繞著陳慧嫻的形象與音色打造的,是一個巨大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攜手合作。新懿個人認為,陳慧嫻的唱法是經過寶麗金深思熟慮後敲定的。今天看來,寶麗金的這群人物相當了不起,新懿曾嘗試著修改其中的某些環節,比如詞,改來改去還是不如林振強的好;比如嘗試著修改陳慧嫻的唱節奏,最後還是感覺到陳慧嫻真的做到了人合一,無可挑剔。所以,《千千闕》的成就是一個整體的成就,包括陳慧嫻,林振強,音樂人歐丁玉等等,包括配樂配音的幕後工作人員。所以哥哥唱的《千千闕》,是隨心所欲的發揮,很多東西顧及不到,根本也無力顧及到,這就是哥哥敗給嫻姐的地方。
所以,我堅定不移的認為,陳慧嫻的《千千闕》才是正宗,想聽真正的《千千闕》,陳慧嫻絕對是首選!!

關於《千千闕》的若干歷史問題之四:
千千闕的歷史地位
這是附加的一段,本來不想再談了,但是看到網上很多人爭辯《千千闕》的歷史地位,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樣一首的經典在壇上到底居於一個什麼樣的位置。
在廣大迷的心中,《千千闕》作為一首經典,基本上是無可挑剔的,但是對兩點始終耿耿於懷。那就是千千闕作為一首粵語曲,給廣大的大陸迷帶來聽覺上的不便,還有,《千千闕》是翻唱日語的一首。
按理說,這兩點在某種程度應該限制了《千千闕》的生命力。可是事實並非如此,《千千闕》仍然紅遍大江南北,紅遍長城內外,紅遍老幼婦孺。如果真的需要什麼解釋的話,我覺得四個字足矣:瑕不掩瑜!
粵語,也就是廣東話,其知名度是港澳粵的經濟實力成正比的,這是人類歷史上最正常的現象。看看我們今天學習的英語,就是英國工業革命的產物。但是粵語不是一門的語言,她首先是漢語!有著漢字的共同基礎,其發音還不至於像日語進化到我們完全聽不懂的地步。仔細聽一聽,粵語的很多字眼還是能聽的明白的,尤其是生活在江南地區的人們。
再說翻唱的問題,其實這是一個不算問題的問題。隨著文化交流的加深,很多人選擇去聽外語曲。你們都可以完全的接受的一首外語,難道還認為一首翻唱外國的中文曲是個問題嗎?這是一個簡單的道理,就像我們再看天龍八部的時候,大家總介意喬峰是一個胡人,雖然他長在大宋,而且是一個俠肝義膽的豪傑,但就是心存不快。再說了,《千千闕》不是簡單的翻唱,在她的靈魂深處,已經被深深地植入了中國文化的精髓,能讓任何一個中國人發出共鳴,這就是藝術。
香港流行樂壇的黃金時期是80—90年代,可謂是人才輩出,金玉滿堂,產生了一大批傳唱不朽的經典。其中女聲早期以鄧麗君,徐小鳳,張德蘭為代表,後期梅艷芳,陳慧嫻,葉倩文領頭,男聲有張國榮,譚詠麟,陳百強等等。九十年代四大天王的名字最響,王菲等人的成就也不錯。這些是極具代表性的人物,還有很多級人物(包括省)我就不細數了。不要爭論哪位的影響力更大,請將這些的代表作攤開, 高低立即可辨。我們以詞美,曲美,聲美為標准進行選定,《千千闕》名列榜首都是當之無愧的!聽十幾年,還真沒發現哪首比《千千闕》品味更深更高;意境更美更遠;境界更博更大,最多也就是平分秋色而已。
以上諸多觀點代表了這么多年來我對《千千闕》的基本認識,是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之見。一家之言,不足取處,尚在情理之中,歡迎廣大迷指正!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之爭亦當淡如水。您有什麼高見,可以形成文字,多多交流。對於無知迷的人身攻擊,君子不齒,謝絕諸如此類的一切行為!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