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免費閱讀 » 紅樓春夢小說閱讀
擴展閱讀
小說免費下txt全文下載 2021-09-14 12:13:28
小說重生追美記百度雲 2021-09-14 12:11:58

紅樓春夢小說閱讀

發布時間: 2021-09-09 03:42:20

⑴ 紅樓春夢和紅樓夢一樣么

不一樣,《紅樓春夢》是清代人模仿曹雪芹《紅樓夢》所作,無論文字、內容、境界都無法與曹作相比。下面是《紅樓春夢》在線閱讀,你可以看一下:

http://www.white-collar.net/03-hlm/Webdoc/T12L0.html

⑵ 紅樓夢-古典文學名著(無障礙閱讀學生版)

在線閱讀加下載http://hi..com/hsst_yy/blog/item/f1e1fdfce37ef4fcfd037fc0.html

⑶ 《紅樓夢閱讀專題訓練》答案

1. 《紅樓夢》的作者是______代小說家________,小說以________________為中心,寫當時具有代表性的_________四大家族的興衰來揭露封建社會後期的種種黑暗和罪惡,及其不可克服的內在矛盾,對腐朽的封建統治階級和行將崩潰的封建制度做了有力的批判;而對___________的歌頌曲折反映了當時正在滋長的資本主義 經濟萌芽的因素。 2.《紅樓夢》又稱《 》、《 》、《 》、《 》。 3.賈府中的最高統治者是__________,管理賈府日常事務是__________,在管理上最具改革色彩的女子是____________。 4.小說中塑造了兩個叛逆者形象,分別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他們前世分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5.最具叛逆性格的丫鬟是__________,涉及到她的情節有____________。最卑躬屈膝的丫鬟是________。書中還刻畫了一個善良風趣的農村老婦人,她就是______。 6.賈府的四春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________之意。 7.「四春」中被稱為「二木頭」懦弱怕事,善良無能,又命運悲慘的女子是:_____。 8.「四春」中也是庶出,但精明能幹,有心機,辦事果斷的女子是:________。 9.「四春」中性格孤僻,膽小怕事,最後出家的女子是:_________。 10.寶玉夢游太虛幻境時,飲的仙茶叫_________,品的酒叫________,聽的歌曲名叫_____________。 11.賈寶玉佩戴的玉叫__________,薛寶釵佩戴的是____,史湘雲佩戴的是______。 12.黛玉寫的有關花的詩是《 》,有關秋的詩是__________,她分別以西施等五位有才華的女子為題寫了五首小詩,命意新奇,寶玉題為_________。 13.書中最長的一首詩是________寫的________________。 14.第六十六回,「情小妹痴情歸地府,冷二郎一冷入空門」中的情小妹是________,冷二郎是__________。 2011-6-16 18:30 最佳答案 1、 【清】【曹雪芹】【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賈史王薛】【封建貴族的叛逆者】 2、 【《石頭記》】【《金陵十二釵》】【《情僧錄》】【《風月寶鑒》】 3、 【賈母】【王熙鳳】【探春】 4、 【賈寶玉】【林黛玉】【(賈寶玉)神瑛侍者】【(林黛玉)絳珠仙草】 5、 【晴雯】【晴雯撕扇(原文回目為[撕扇子作千金一笑])】【襲人】【劉姥姥】 6、 【賈元春、賈迎春、賈惜春、賈探春】【原應嘆息】 7、 【賈迎春】 8、 【賈探春】 9、 【賈惜春】 10、【千紅一窟】【萬艷同杯】【紅樓夢】 11、【通靈寶玉】【金鎖】【金麒麟】 12、【《葬花吟》】【《秋窗風雨夕》】【《五美吟》】 13、【賈寶玉】【《芙蓉女兒誄》】 14、【尤三姐】【柳湘蓮】 【注】 1、第2 題:見《紅樓夢》第一回,原文如下: ——空空道人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為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 ——至吳玉峰題曰《紅樓夢》 ——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鑒》 ——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釵》 ——至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仍用《石頭記》 2、第10題:「千紅一窟」取「千紅一哭」之意;「萬艷同杯」取「萬艷同悲」之意。 3、第13題:《芙蓉女兒誄》見《紅樓夢》第七十八回。

⑷ 請鑒賞你所閱讀的長篇小說《紅樓夢》,可從情節、主題、技巧和人物形象等角度進行賞析。

賈寶玉——他的行為「偏僻而乖張」,是古代社會的叛逆者。他鄙視功名利祿,不願走「學而優則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給那些讀書做官的人起名叫「國賊祿蠹」,懶於與他們接觸拜會。他不喜歡所謂的「正經書」,卻偏愛《牡丹亭》《西廂記》之類的「雜書」。他還對程朱理學提出了大膽的質疑,認為「除《四書》外,杜撰的太多了」。這充分顯示出了他是君主專制制度的「逆子貳臣」。他認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鍾於女兒,須眉男子不過是些渣滓濁沫而已」。在這種駭世驚俗的思想指導下,寶玉終日「在內幃廝混」,鍾愛女孩兒們的美麗、純潔,憐憫她們的不幸遭遇。

⑸ 紅樓夢TXT全集下載,小說電子書下載

《紅樓夢》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之一,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長篇小說之一,也是世界文學經典巨著之一....

下載: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e9ba540100dh9j.html

⑹ 紅樓夢現代文在線閱讀

http://www.yueweb.com/online_html/gudianmingzhu/xiaoshuochuanqi/hongloumeng/ 紅樓不是本來就是白話文

⑺ 紅樓夢 片段閱讀

一。說明王熙鳳在賈府的地位,舉足輕重。二。這段語言描寫其實是說明了王熙鳳借誇黛玉之口贏得賈母的歡心。三。1.語言描寫
心理描寫
2.林黛玉謹小慎微、小心翼翼
一言一行生怕被人嗤笑了去
賈寶玉則是心理有什麼就說什麼
不管不顧的人
3.作者這樣安排實則也說明賈寶玉眼裡的黛玉與眾不同四。1.《紅樓夢》是由曹雪芹寫的中國古代最偉大的長篇小說,它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沒落。
2.曹雪芹寫了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沒落的中國古代最偉大的長篇小說--《紅樓夢》。

⑻ 紅樓夢閱讀記錄卡

紅樓夢》,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體長篇小說,成書於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九年),夢覺主人序本正式題為《紅樓夢》。它的原名《石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鑒》《金陵十二釵》等。作者曹雪芹,續作是由高鶚完成。本書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藝術性的偉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義思想,他對現實社會、宮廷、官場的黑暗,封建貴族階級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舉、婚姻、奴婢、等級制度及社會統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學、社會道德觀念等都進行了深刻的批判並且提出了朦朧的帶有初步民主主義性質的理想和主張。

心得就自己寫吧,這里,給你一些參考(評價)
歷史評價
清代小說的巔峰之作
《紅樓夢》是一部大書。它並不只是一部言情小說,他更是一部對君主專制社會末期四大家族的興衰史的概述,這已經逾越了言情小說的范圍。《紅樓夢》起於言情而終於言情,但不止於言情,這樣才能襯出情的深度與厚度在如此精妙的布局和秩序下,這等空間、這群人物中,看似龐雜的故事在作者的筆下事無巨細,分明清晰地娓娓道來。
毛澤東評價
1、《紅樓夢》我至少讀了3遍……我是把它當歷史讀的。當故事讀,後來當歷史讀。《紅樓夢》的第四回,那是個總綱,還有《冷子興演說榮國府》、《晴雯歌》和注。第四回《葫蘆僧亂判葫蘆案》,講護官符,提到四大家族:「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來請金陵王。」《紅樓夢》寫四大家族,階級斗爭激烈,幾十條人命。統治者二十幾人(有人算了說是三十幾人),其他都是奴隸,三百多個,鴛鴦、司棋、尤二姐、尤三姐等等。講歷史不拿階級斗爭觀點講,就講不通。 2、中國有四部經典文學名著:《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 3、不讀五遍《紅樓夢》,沒必要發表評論。 4、《紅樓夢》不僅要當做小說看,而且要當做歷史看。他寫的是很細致的、很精細的社會歷史。他的書中寫了幾百人,有三四百人,其中只有三十三人是統治階級,約佔十分之一,其餘都是被壓迫的。犧牲的、死的很多,如鴛鴦、尤二姐、尤三姐、司棋、金釧、晴雯、秦可卿和她的一個丫環。秦可卿實際是自殺的,書上看不出來。賈寶玉對這些人都是同情的。你們看過《金瓶梅》沒有?這部書寫了宋朝的真正社會歷史,暴露了封建統治,揭露了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的矛盾,也有一部分寫得很細致。《金瓶梅》是《紅樓夢》的祖宗,沒有《金瓶梅》就寫不出《紅樓夢》。但是,《金瓶梅》的作者不尊重女性,《紅樓夢》、《聊齋志異》是尊重女性的。
魯迅的評價
1、《紅樓夢》是中國許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這名目的書。誰是作者和續者姑且勿論,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 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在我的眼下的寶玉,卻看見他看見許多死亡;證成多所愛者當大苦惱,因為世上,不幸人多。惟憎人者,幸災樂禍,於一生中,得小歡喜少有罣礙。然而憎人卻不過是愛人者的敗亡的逃路,與寶玉之終於出家,同一小器。但在作《紅樓夢》時的思想,大約也止能如此;即使出於續作,想來未必與作者本意大相懸殊。惟披了大紅猩猩氈斗篷來拜他的父親,卻令人覺得詫異。 (《集外集拾遺補編·〈絳洞花主〉小引》) 2、「全書所寫,雖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跡,而人物事故,則擺脫舊套,與在先之人情小說甚不同。……蓋敘述皆存真,聞見悉所親歷,正因寫實,轉成新鮮。……」(《中國小說史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