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李漁寫過哪些小說﹖
《無聲戲》、《連城壁全集》、《十二樓》、《合錦迴文傳》、《肉蒲團》
② 李漁的作品有哪些
李漁作有傳奇《奈何天》、《比目魚》、《蜃中樓》、《憐香伴》、《風箏誤》、《慎鸞交》、《凰求鳳》、《巧團圓》、《玉搔頭》、《意中緣》10種,合稱《笠翁十種曲》。長篇小說《國文錦》,短篇小說集《十二樓》和《無聲戲》。詩文集《一家言》,編輯《芥子園畫譜初集》等。
③ 你好李漁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你好李漁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我的語文很好,很受語文老師喜歡。
一次,語文老師跟我說:「你的文風跟李漁很像,你什麼時候看看他的《閑情偶寄》,」我當時並沒喲偶放在心上。
後來,在新華書店買書的時候看見了一本書:李漁《閑情偶寄》。沒有絲毫猶豫,更沒有翻閱就把它拿在手裡。
我喜歡夜晚,那一夜似乎更安靜,我望了一眼灑滿星光的夜空,很好奇地打開這本封面秀氣的書,彷彿嗅到來自歷史深處的味道。
翻開第一頁,味道重了一點,那種來自很久以前的味道,很像我在故宮和很多古宅中的感受一樣。待我細細聞時候,卻又似乎沒有了。翻開第二頁,味道又出現了,伴隨的是一陣眩暈。如此反復,一陣濃濃的困意襲了上來,我關了燈,自然地睡著了。
那天的早晨似乎起的特別的早。似乎約是五點鍾,我感到很不自在,打開台燈,發現我的旁邊竟然多睡著出一個人,我嚇得心差點跳出來,極大地恐懼讓我失去了喊叫的能力,更多的是怕喊出來,免不了要鬧得滿城風雨。
待仔細看時,去發現這個人剃了半邊……
④ 李漁有什麼作品嗎
李漁(1611-1680),初名仙侶,後改名漁,字謫凡,號笠翁。漢族,浙江金華人。明末清初文學家、戲曲家。18歲補博士弟子員,在明代中過秀才,入清後無意仕進,從事著述和指導戲劇演出。後居於南京,把居所命名為「芥子園」,並開設書鋪,編刻圖籍,廣交達官貴人、文壇名流。著有《凰求鳳》、《玉搔頭》等戲劇,《肉pu團》、《覺世名言十二樓》、《連城壁》(三者合集《無聲戲》)等小說,與《閑情偶寄》等書。
李漁所著的戲曲,流傳下來的有《奈何天》、《比目魚》、《蜃中樓》、《美人香》、《風箏誤》、《慎騖交》、《凰求鳳》、《巧團圓》、《意中緣》、《玉搔頭》(以上十種合刻稱《笠翁十種曲》)、《萬年歡》、《偷甲記》、《四元記》、《雙錘記》、《魚籃記》、《萬全記》、《十錯記》、《補大記》及《雙瑞記》等19種。其中,演出最多的是《風箏誤》一劇。此外,有小說《無聲戲》、《連城壁全集》、《十二樓》、《合錦迴文傳》等。
⑤ 一本網路小說主角叫李漁,知道的說下,一開始是高中生,跟他姐姐有點曖昧的,好像叫混沌什麼的,不清楚了
官道真武
⑥ 李漁的作品有哪些
一、李漁所著的戲曲,流傳下來的有:
《奈何天》、《比目魚》、《蜃中樓》、《美人香》、《風箏誤》、《慎騖交》、《凰求鳳》、《巧團圓》、《意中緣》、《玉搔頭》(以上十種合刻稱《笠翁十種曲》)、《萬年歡》、《偷甲記》、《四元記》、《雙錘記》、《魚籃記》、《萬全記》、《十錯記》、《補大記》及《雙瑞記》等19種。其中,演出最多的是《風箏誤》一劇。此外,有白話短篇小說集《無聲戲》(又名《連城璧》)、《十二樓》、長篇小說《合錦迴文傳》、《肉蒲團》以及雜著《閑情偶寄》等
二、《閑情偶寄》是他主要的對自己的生活所得所聞見的事物的總結性的書。包含有對戲曲的看法,批評。從舞台的實際出發,注重戲曲的結構、中心事件的選擇安排等,是中國戲曲批評史上,重要的著作之一。其中,還涉及到生活中的如飲食、作卧等方面的審美感受。
三、作者簡介:
李漁(1611-1680),初名仙侶,後改名漁,字謫凡,號笠翁。漢族,浙江金華府蘭溪縣夏李村人,生於南直隸雉皋(今江蘇省如皋市)。 明末清初文學家、戲劇家、戲劇理論家、美學家。
自幼聰穎,素有才子之譽,世稱"李十郎",曾家設戲班,至各地演出,從而積累了豐富的戲曲創作、演出經驗,提出了較為完善的戲劇理論體系,被後世譽為"中國戲劇理論始祖"、"世界喜劇大師"、"東方莎士比亞",是休閑文化的倡導者、文化產業的先行者,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一生著述豐富,著有《笠翁十種曲》(含《風箏誤》)《無聲戲》(又名《連城璧》)《十二樓》《閑情偶寄》《笠翁一家言》等五百多萬字。還批閱《三國志》,改定《金瓶梅》,倡編《芥子園畫譜》等,是中國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藝術天才。
⑦ 李漁的主要作品
李漁所著的戲曲,流傳下來的有《奈何天》、《比目魚》、《蜃中樓》、《美人香》、《風箏誤》、《慎騖交》、《凰求鳳》、《巧團圓》、《意中緣》、《玉搔頭》(以上十種合刻稱《笠翁十種曲》)、《萬年歡》、《偷甲記》、《四元記》、《雙錘記》、《魚籃記》、《萬全記》、《十錯記》、《補大記》及《雙瑞記》等19種。其中,演出最多的是《風箏誤》一劇。此外,有白話短篇小說集《無聲戲》(又名《連城璧》)、《十二樓》、長篇小說《合錦迴文傳》、《肉蒲團》以及雜著《閑情偶寄》等
《閑情偶寄》是他主要的對自己的生活所得所聞見的事物的總結性的書。包含有對戲曲的看法,批評。從舞台的實際出發,注重戲曲的結構、中心事件的選擇安排等,是中國戲曲批評史上,重要的著作之一。其中,還涉及到生活中的如飲食、作卧等方面的審美感受。
《李漁全集》(德)馬漢茂(Helmut Martin)輯,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版。
《李漁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覺世名言十二樓》(清)李漁著 江蘇古籍出版社。
《十二樓》(清)李漁著 中華書局,2004年版。
《無聲戲》(清)李漁著,中華書局 2004年版。
《閑情偶寄圖說》上下二冊。(清)李漁著,山東畫報出版社。
⑧ 李漁全集的作者簡介
李漁(1611-1680),初名仙侶,後改名漁,字謫凡,號笠翁。漢族,浙江金華人。明末清初文學家、戲曲家。18歲補博士弟子員,在明代中過秀才,入清後無意仕進,從事著述和指導戲劇演出。後居於南京,把居所命名為「芥子園」,並開設書鋪,編刻圖籍,廣交達官貴人、文壇名流。著有《凰求鳳》、《玉搔頭》等戲劇,《肉蒲團》、《覺世名言十二樓》、《無聲戲》、《連城壁》等小說,與《閑情偶寄》等書。
李漁全集(第一卷) 笠翁一家言文集
李漁全集(第二卷) 笠翁一家言詩詞集
李漁全集(第三卷) 閑情偶奇
李漁全集(第四卷) 笠翁傳奇十種(上)
李漁全集(第五卷) 笠翁傳奇十種(下)
李漁全集(第六卷) 笠翁閱定傳奇八種(上)
李漁全集(第七卷) 笠翁閱定傳奇八種(下)
李漁全集(第八卷) 無聲戲、連城壁
李漁全集(第九卷) 十二樓、合錦迴文傳、肉蒲團(故事梗概)
李漁全集(第十卷)李笠翁批閱《三國演義》(上)
李漁全集(第十一卷)李笠翁批閱《三國演義》(下)
李漁全集(第十二卷)新刻綉像批評《金瓶梅》(上)
李漁全集(第十三卷)新刻綉像批評《金瓶梅》(中)
李漁全集(第十四卷)新刻綉像批評《金瓶梅》(下)
李漁全集(第十五卷)古今史略、千古奇聞
李漁全集(第十六卷)資治新書(初集)
李漁全集(第十七卷)資治新書(二集)
李漁全集(第十八卷)評鑒傳奇二種、韻書三種、雜著
李漁全集(第十九卷)李漁年譜、李漁交遊考、李漁研究資料選輯
李漁全集(第二十卷)現代學者研究李漁論文精選、李漁研究論著索引
⑨ 求誰有作者李漁的小說《傾城廝守》的完整版
應該是完結的,望採納
⑩ 誰有李漁的《憐香伴》的全文
不知道你說的是不是這個,只有在線看的http://hi..com/qingyuehuaying/blog/item/65b1a7ef183c3314fdfa3cc5.html
《憐香伴》又名《美人香》,故事就是從范夫人崔箋雲到佛堂進香,忽聞風中傳來女子奇香開始。箋雲循香覓見寄住庵中的少女曹語花,兩人一見如故,詩文賡和。
那箋雲作詩曰:
溯溫疑自焙衣籠,似冷還疑水殿風。一縷近從何許發?絛環寬處帶圍中。
語花和詩曰:
粉麝脂香未足猜,芬芳都讓謝家才。隔簾誤作梅花嗅,那識香從詠雪來。
和詩之後二女竟不忍分別——
【前腔】(旦、小旦合)誰稱可意兒,嘆知稀!今朝棋手才逢對。怎能勾生同地、嫁並歸,吟聯席。韋弦縞薴交相惠,將身醉殺醇醪味。
於是決定同事一夫,曹語花甘為范家側室。箋雲回去告之丈夫,范生先是推辭,後來見妻子意思堅決,也就樂得順水推舟好享齊人之福,於是請箋雲之表兄前去曹家做媒。為怕曹父不肯讓女兒做妾,假說箋雲因自慚無出,甘願退居次室,讓曹女做正夫人。誰知同窗探知,心生嫉妒而破壞,事先向曹父泄露了他們的密謀,並加油添醋說范生想騙娶書香門第之女為妾。曹父大怒,非但拒絕說媒,且進言任職學正的朋友,以無行為名革落了范生的頭巾,隨後攜女上京。後夫婦返鄉,改名換姓重新應舉,上京後得知曹父已為顯宦,更悲嘆此生與曹女無緣。箋雲卻不甘失敗,又兼曹語花為膩友思念成病,告之父親,說當初與范大娘詩文唱和,引為至交,現在分隔兩地,閨中寂寞而得病。曹父釋然,認為女兒只是因為缺少閨友,只要自己收幾個女徒弟來跟她談詩論文就會好了,因此貼出招生榜。箋雲借機報考,自稱貧家未嫁之女,來與語花做伴。果然兩女一見,語花之病不葯而愈,曹父更覺得自己方法不錯,更因喜愛箋雲的緣故而收她做了義女。那邊范生已改名中舉,正好在曹父門下,曹父雖然當初拒婚,卻其實只聞其名而並沒有見過求婚之人,這時范生已改姓名為石某,曹父不知,賞識這個門生的才華,便將女兒許配。語花先過門,次日箋雲又假稱自己是石生的原聘妻子,定要與妹妹同嫁,曹父一向古板拘謹,認為人倫攸關,不嫁不行,於是又隆重給箋雲發嫁。婚畢兩女才向曹父說明一向的欺騙情事,老人只好一笑接受。(此段簡介有一部分引自youbei姐姐的文章,勿怪:))
這個故事裡其實幾乎沒有男女之情,曹語花一心要嫁范生為妾,卻一直連范生是何等人物也沒見過,她所心心念念的,只是范大娘崔箋雲其人。而箋雲想娶語花過來,也不見得有多少是為丈夫著想,相反在丈夫吃了大虧,不敢再生心招惹曹老者之後,她仍不肯死心,冒著丈夫再度身敗名裂之險也要打入曹家內部,進曹家一去不返,讓范生不禁擔心起別要妾未娶到,先折了老婆一名。
二女感情之深,叫今人難以想像。第十齣《盟謔》中有她們拜堂的一幕——
箋雲道:「(我們)要與尋常的結盟不同,尋常結盟只結得今生,我們要把來世都結在裡面。」語花道:「來世為同胞姊妹何如?」箋雲道:「不好,難道我們兩個來世都作女子不成?」語花道:「今生為姊妹,來世為兄弟如何?」箋雲依舊不依:「我和你來生做了夫妻罷!」情深如此,令人難解、咋舌。有意思的是,崔、曹二女的丫鬟還慫恿她們拜堂。她們找來崔相公的衣裳,崔做男,曹做女,在菩薩面前許了願。語花痴痴道:「我今日既與你拜了堂,若後來再與別人拜堂,雖於大節無傷,行跡上卻去不得了。況我們交情至此,怎生拆得開?」
二女如膠似漆,深有蕾絲邊之嫌。而從書上看,連頑固不化的曹父都以為,女兒家互相傾慕,事屬尋常。也許在古人看來,女同性戀是正常不過的。一個妻妾成群的家庭,男人管不過大群女人,由她們互相愛戀,倒比爭風吃醋要好得多吧。於是他們對這樣的情況亦給予極大的寬容。黃麗貞的《李漁研究》(1974):
從來戲曲寫才子佳人的姻緣遇合,都是男愛女憐,笠翁《憐香伴》傳奇,一反前人窠臼,以二美相憐為線索,一切刻骨相思,為求相聚的苦心綢繆,都從箋雲和語花身上發生。他憑空結撰出這些一反常情的情節,除了新人耳目之外,笠翁亦寓其「不妒」的微旨。
張曉軍《李漁創作論稿》(1997)更表明:
《憐香伴》說白了也就是同性戀,題材不可謂不奇,相交的方式亦不可謂不巧。
台灣師大單文惠的碩論《〈笠翁十種曲〉研究》(1998),於《憐香伴》一節對同性戀問題有較深入的討論。文中寫道:《憐香伴》傳奇的故事,是笠翁劇作中,題材最特殊的,情節不由男女之情入手,跳脫窠臼,不局限於傳統才子佳人的戀愛模式,而由兩位佳人之間彼此惺惺相惜的情感入手。
許劍橋先生在一篇論文里寫道——
語花在對箋雲之夫毫不知情、甚至沒見過面的狀況下,應允同嫁一夫來達成彼此所追求的聚首,這對女性來說是相當有風險的,所謂「女怕嫁錯郎」,提醒的無非是婚姻中男性這個「主體」往往決定另一半(女性)的幸福。而語花對她決意再嫁(名義上已嫁給箋雲,所以是再嫁)的另一半、也就是箋雲之夫毫不在意,暗喻了她把「同嫁一夫」當成是未來和箋雲長久相依計劃的途徑;而箋雲也在未告知丈夫的情形下決定另一名女子嫁給丈夫,其實也只是將丈夫視為計劃中女女長久相愛的工具。女女不僅在女兒圈中完婚,也計劃著這份情感如何置於父權體系,以達成「宵同夢,曉同妝,鏡里花容並蒂芳。深閨步步相隨唱,也是夫妻樣」這般完整和長久的同性夫妻之道。
這一段已解釋得十分明白。
許先生的論文里還有兩段,枕書一並引來——
《憐香伴》中的箋雲和語花,則違逆正統規范,以自己為主體,踏上女同性愛之路。首先,原本帶有父權觀點而貼著「男人禁止進入」的閨房,卻是渾然天成的女歡女愛後花園,得以賞心樂事、賦詩相伴、甚至許諾海誓山盟,這都在男人的「無知」中被默許。而為了保有關系的永久性,其辦法,就是和原本要與之抵抗的父權異性戀改以連結合作方式,讓女女間插入男性,組成一夫多妻的「女男女」家庭,但其實內藏了一種寄生式的權力,女同性愛依附在陽物異性戀下,以不驚擾寄主、甚至是讓其愉悅(能多得一位美嬌娘)的方式,吸取寄主的資源,甚至架空他在家庭的權力,完成女女情愛的實踐。
箋雲和語花的姊妹之路,鋪設於層層遮掩的閨房;而有更多的女女路徑,埋沒於荒煙蔓草;或者鋪路到一半即被攔腰阻斷;或者仍在施工中。今之春風蝴蝶女子,已然拆解諸多男女防線,也已無須「寄生」而擁有經濟能力,是否開出更多條的康莊大道?在異性戀仍控管絕大部份的性別土地,箋雲和語花只是地圖上稀有旁門左道,因而女同性愛仍是無止盡須進行的路程,如此,才能編織出四處鶯鶯燕燕、滿眼奼紫嫣紅的姊妹網路。
對於同性戀,我並沒有衛道士般的緊張與鄙視。不知為何,我總能夠以平靜的態度對待。尤其是女性的同性戀,在我看來,甚至有某種悲劇意味的凄傷。
《憐香伴》被說成是「開中國同性戀描寫之先河」。而在王世貞的《艷異編》里已有記載,漢武帝的皇後阿嬌寵衰後,女巫楚服自言有術能讓皇帝回心,需晝夜祭祀,合葯服之。「巫著男子衣冠幘帶,素與皇後寢居,相愛若夫婦。」事發,楚服伏辜,皇後廢處長門宮。當然,這說法的出處值得推敲,可信度自然亦打了折扣。
而想想,到底是凄涼的。古詩里說,宿空房,秋夜長,夜長無寐天不明;耿耿殘燈背壁影,蕭蕭暗雨打窗聲。春日遲,日遲獨坐天難暮;宮鶯百囀愁厭聞,梁燕雙棲老休妒。鴛歸燕去長悄然,春往秋來不記年,唯向深宮望明月,東西四五百回圓。
這樣的百無聊賴,這樣的愁緒漫漶。
《憐香伴》文末一段到底還是叫枕書難以接受的:「洞房幽敞,鴛鴦錦褥芙蓉被,水波紋簟銷金帳。左玉軟,右香溫,中情暢。」
李漁生於晚明萬曆年間,明亡過隱居不仕,局勢穩定後賣文為生。只能靠在名流高官處打抽豐得來的錢維持生活。但他生活卻非常奢華講究,廣置姬妾與房產,並且「所至攜紅牙一部,盡選秦女吳娃,未免放誕風流」,「人皆以俳優目之」。
這樣的李漁,這樣的難以讀懂的李漁。
文後記:夜來疾雨,極目處煙靄迷離,霧氣濃重。遠方山岱綿延,公路延伸至天邊。路燈光出奇溫柔,站在陽台上,空氣潔凈,叫人心神皆靜。
這樣的好時光,不讀書,多麼辜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