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說主角 » 三家巷小說主人公
擴展閱讀
小說免費下txt全文下載 2021-09-14 12:13:28
小說重生追美記百度雲 2021-09-14 12:11:58

三家巷小說主人公

發布時間: 2021-09-02 21:52:05

Ⅰ 三家巷的介紹

小說《三家巷》 20世紀20年代初,廣州三家巷住著互有姻親關系的三戶人家:買辦資產階級的陳家、官僚地主的何家和手工業工人的周家。三家的青年們都懷有救國救民的抱負,立志為祖國富強獻身。省港大罷工開始後,周家幼子周炳的表妹 、鞋匠之女區桃在沙基慘案中不幸中彈犧牲。與區桃相愛的周炳痛不欲生,大病一場。後在大哥周金和表姐區蘇的勸導下,他重新振作起來,並與陳家四小姐文婷一起參加了支持省港罷工的文藝演出。

Ⅱ 《三家巷》 作者歐陽山的生平

歐陽山 筆 名: 凡鳥、羅西、龍貢公
性 別: 男
出生年月: 1908.12-2000.9.26
民 族: 漢族
作家。原名楊鳳岐,原籍湖北荊州。中共黨員。歷任廣東省人民政府文教廳副廳長,中南軍政委員會文教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文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廣州分會主席,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40年代加入中國共產黨,是第三、五屆全國人大代表,中顧委委員。2000年1月被授予中國文藝界最高榮譽「中國文聯榮譽委員」純金證章。
生平
1926年肄業於中山大學。
1915年起隨養父流浪於北京、西安、鎮江、上海等地;
1923年開始文學創作,在上海《學生雜志》發表第一篇短篇小說《那一夜》;
1926年組織廣州文學會,主編《廣州文學》周刊,發表第一部長篇小說《玫瑰殘了》;
1928年到上海後,陸續有《桃君的情人》、《蓮蓉月》、《愛之奔流》、《密斯紅》等7部中長篇小說和《再會吧黑貓》、《流浪人的筆跡》、《鍾手》等5部短篇小說集問世。這些作品大都表現城市下層人民的生活,訴說小資產階級的苦悶和追求以及感傷的愛情,創作手法比較歐化;
1932年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創作傾向發生變化,作品主要控訴統治者的暴行和揭露社會黑暗,有短篇小說集《鬼巢》、《生底煩憂》、《青年男女》及描寫廣東水災的中篇小說《崩決》等;
1941年到延安,隨後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和整風運動,其後到農村合作社工作和體驗生活;
1946年完成反映邊區經濟發展和農村新貌的長篇小說《高幹大》。這不僅是他遵循工農兵方向的新起點,也是解放區新文藝的重要收獲;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創作了反映農業合作化的中篇小說《前途似錦》;
1957年開始長篇巨著《一代風流》的創作,全書共5卷(《三家巷》、《苦鬥》、《柳暗花明》、《聖地》、《萬年春》),150萬字,1985年全部出齊。作品以150萬字的史詩式巨著,展示了一幅中國現代革命的歷史畫卷,生動地刻畫了周炳、區桃等一批從「三家巷」里走出來的典型人物,通過一個工人出身的知識分子復雜而漫長的革命經歷,反映整個新民主主義革命歷程。
作品
1924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篇小說《三家巷》(5部:《苦鬥》、《柳暗花明》、《聖地》、《萬年春》等),《戰果》、《高幹大》,系列雜《廣語絲》,中篇小說《玫瑰殘了》、《竹尺和鐵錘》、《崩決》、《鬼巢》、《英雄三生》、《前途似錦》、《紅花岡畔》,短篇小說集《七年忌》、《生的煩擾》,粵語中篇小說《單眼虎》,短篇小說《那一夜》、《水棚里的清道夫》、《心的俘虜》、《三水兩農夫》、《好鄰居》、《流血紀念章》,文集《歐陽山文集》(7卷),系列文雜《廣語絲》、《廣語絲二集》等。

Ⅲ 三家巷的作者與作品簡介

歐陽山30年代參加過左聯,1941年到延安。1947年出版寫「解放區」農村生活的長篇《高幹大》。50年代以後定居廣州,任華南和廣東地區文學界的主要領導職務。在五六十年代,歐陽山的小說有中篇《英雄三生》、《前途似錦》和短篇《鄉下奇人》、《在軟席卧車里》、《金牛與美女》等。發表於60年代初的這些短篇,由於題材的新穎和寫法的特別,而受到注意。這個時間他最重要的創作,是總題為「一代風流」的五卷本長篇。作者說,他1942年在延安時,就有了寫作長篇,來反映「中國革命的來龍去脈」的計劃。這一設想到1957年才得以實施。第一卷《三家巷》和第二卷《苦鬥》分別出版於1959年和1962年。由於「文革」的發生,其他各卷(《柳暗花明》、《聖地》、《萬年春》),延至80年代才全部出齊。小說以周炳的生活經歷來結構作品,時間貫穿自1919年到1949年的整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在這五卷中,《苦鬥》、尤其是《三家巷》寫得較為出色,其他各部,由於筆力已衰,也由於出版時時勢的變化,未引起讀者和評論界更多的注意。

Ⅳ 《三家巷》作者

是歐陽山。

歐陽山(1908一2000),現代作家。原名楊鳳岐,筆名凡鳥、羅西等。1908年12月出生在湖北荊州一個城市貧民歐陽山家庭里,因家境貧寒幾個月時被賣給姓楊的人家,從小便隨養父四處奔波,在外流浪,接觸過很多下層社會的窮苦人。16歲那年第一篇短篇小說《那一夜》在上海《學生雜志》上發表,從此開始了文學創作。著有作品《玫瑰花殘了》、《英雄三生》、《前程似錦》、《一代風流》、《三家巷》等。新中國成立後,長期擔任文藝界的領導工作,歷任中國作協廣東分會主席、廣東省文聯主席、中國作協副主席等職。

Ⅳ 三家巷的作者是誰

歐陽山(1908一2000),現代作家。原名楊鳳岐,筆名凡鳥、羅西等。1908年12月出生在湖北荊州一個城市貧民歐陽山家庭里,因家境貧寒幾個月時被賣給姓楊的人家,從小便隨養父四處奔波,在外流浪,接觸過很多下層社會的窮苦人。16歲那年第一篇短篇小說《那一夜》在上海《學生雜志》上發表,從此開始了文學創作。著有作品《玫瑰花殘了》、《英雄三生》、《前程似錦》、《一代風流》、《三家巷》等。新中國成立後,長期擔任文藝界的領導工作,歷任中國作協廣東分會主席、廣東省文聯主席、中國作協副主席等職。

Ⅵ 三家巷的故事梗概

小說《三家巷》20世紀20年代初,廣州三家巷住著互有姻親關系的三戶人家:買辦資產階級的陳家、官僚地主的何家和手工業工人的周家。三家的青年們都懷有救國救民的抱負,立志為祖國富強獻身。省港大罷工開始後,周家幼子周炳的表妹 、鞋匠之女區桃在沙基慘案中不幸中彈犧牲。與區桃相愛的周炳痛不欲生,大病一場。後在大哥周金和表姐區蘇的勸導下,他重新振作起來,並與陳家四小姐文婷一起參加了支持省港罷工的文藝演出。不久,廖仲愷遇刺的消息傳來,陳家大少爺文雄喪失革命信心,哄騙周家三姑娘周泉與他結了婚,後又退出罷工委員會,到德昌洋行當了經理。周炳二哥周榕與陳家二小姐文娣私奔上海作新婚旅行,歸來後,陳文娣的革命意志也開始動搖 。在一次聚會上,三家巷青年發生激烈爭辯,終致徹底決裂,成為勢不兩立的仇人。周榕與文娣從此分手。只有周炳認為文婷是陳家的例外,並接受了她的愛情。四一二大屠殺開始後 ,周家三兄弟到鄉下避難。其間,文娣嫁給了何家少爺守仁。後何守仁在周炳給文婷的信封郵戳上發現了周家兄弟的藏身之地,遂予告發。周榕、周炳逃脫敵人追捕,周金卻不幸犧牲 。南昌起義後,革命形勢有所好轉。 周炳滿懷革命熱情約文婷相見。不料,此時的文婷只熱衷於建立舒適的小家庭。不久,她嫁給了財政廳官員宋以廉。殘酷的現實使周炳幡然猛醒。 他懷著對區桃的懷念和對革命的信念 ,投入了廣州起義的革命洪流。

Ⅶ 《三家巷》中

周炳是《三家巷》中的主人公,是五六十年代文學人物長廊里一個非常特殊的藝術形象。作者是將他作為一個發展中的人物來處理的。他是一個「打鐵出身的知識分子」,出身於無產階級,但在哥哥姐姐的愛護下本能地接受了小資產階級的思想感情,這也就註定了他在參加嚴酷的階級斗爭過程時必將接受嚴峻,甚至痛苦的考驗。作者既寫了周炳的美貌和對異性的吸引力,也更多的揭示出他的心靈。他憨直,軟弱,幼稚,溫情而不切實際,富於幻想,但也在一次次的實際革命斗爭過程中得到鍛煉,得以成長和轉變。

簡單介紹一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Ⅷ 歐陽山寫的《三家巷》 中主人公的愛情悲劇根源

我沒看過,但我翻閱一下內容簡介。
我覺得,無論寫的是哪一個時代的事情,但愛情的追求是一致的,你可以把這本書看成是悲劇,而我卻認為也有喜劇的分量。為什麼呢?這就關繫到我們如何看待愛情,以及如何對待愛情。
愛情在人類的心中始終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因為真正的愛情是沒有條件的,是至真至純的,這是作為人都想追求的。這在有的年輕人的身上得到了一定的體現,他們可以不理睬任何的條件和人世的約束,只要有感覺,就可以義無反顧地走到一起,這個非常好,雖然到我這樣的年齡已經認為不現實了,但我依然不反對,我還很支持這樣的做法,年輕人嗎,就該奔放一點,純真一點,體悟他們生命里應該有的經歷,最重要的是年輕人有犯錯的資本啊,只要不太驚世駭俗、天翻地覆就可以。
但是在這個人世間真正的愛情基本上是沒有的,不要不相信,因為,第一,愛情存在於世俗里,而當前這個世俗里的一切都是有條件,有了條件,你仔細想一想,那真的能純真嗎?打個不恰當比方,你與某人相處地非常好,什麼都好,這是純真的愛情,但後來隨著了解的深入,發現這個人是個現行犯、在逃犯,或者他(她)有嚴重的間歇性的歇斯底里症、精神病,或者他(她)是個「二鍋頭」等等情況,你會如何想啊?你怎麼想都可以,但你的家人、朋友、同事會怎麼樣呢?不言而喻啊,這個世俗不會贊同你與他(她)走到一起的,呵呵,是不是。現在流行這樣的說法:你最愛的人不愛你,最愛你的人你不愛,而能與你執手一生的人,既不是最愛你的人,也不是你最愛的人,而只是在正確的時候出現的那個人。呵呵,雖然有點調侃和不羈,但我能贊同80%,其他的20%是奇跡、天命抑或血淚、天殺;第二,這個世界用佛的話說,是個婆娑的世界,就是一個有遺憾的世界,沒有一樣東西是100%的至純至真的,你可以用心地去看這個世界,看看能不能找出完美無缺的事物,那是不可能有的,完完全全的任何事物都不會出現在這個世界上,真的出現了,不要說人類了,老天第一個就會滅殺了他,呵呵。所以對於愛情,我們也不能苛求責備,不完美才是真實的,完美的只有在童話和夢中找了。雖然我如此說,但並不表示說這是一個悲觀消極的世界,相反這是一個充滿精彩、樂觀和昂揚進取精神的世界,為什麼呢?因為天道如此,整個世界都是如此,我們有什麼好悲觀的呢,為什麼要哀怨連天呢,是不是,易經:「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此言得之啊。第三,人是在不斷地變化的,每一個人的閱覽、修養、喜好、環境、心境都是在改變的,愛情也是會變化的,記得有人說過這樣的話(大意):愛情如流星,雖燦爛卻轉瞬即逝;感情如恆星,雖微弱但長久不落。當激情過後,愛情需要的是包容和寬厚、理解和豁達,這樣愛情才會深深地熔化在相互扶持的感情里,成為長久,成為白頭偕老。愛情是人生階段的需求,而不能代替人一生的整個追求。
劇中主人公的愛情,我認為是喜劇,為什麼?「文娣嫁給了何家少爺守仁」以及「文婷嫁給了財政廳官員宋以廉」我認為那也是一種世人的幸福,上面我說了人是會變化的,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追求,只要不是被逼迫的,都不失為一種滿足。不要用自己當前的心態去看待一件事,要試著站的高一點看問題,呵呵。而對於周炳來說,那更是一種較好的結果,因為他與文婷根本就不能符合那個時代執手條件,如果在一起的話,我不敢說就不可以,但他們必將面臨傷筋動骨和無法面對,甚至是天崩地裂的痛苦,而文婷的離去,卻讓周炳能心無掛礙的放下了,義無反顧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也許周炳一生都不能忘記文婷,但那種記起也不會是刻骨銘心的痛苦吧,是不是?
零零碎碎說了這么的一大堆,你所要的「根源」都在上面了,簡單一點說:光有純真的愛情是不夠的,愛情是有條件的,自古以來都是一樣。社會的前進、文明的進步只能讓那些條件少一點而已,我不去說因為是政治啊、階級啊什麼的,因為階級、階層也是條件之一。

Ⅸ 《三家巷》讀後感

1、故事簡介:1923年,廣州三家巷住著官僚地主何家、買辦資產階級陳家和工人階級周家。受五四運動影響,三家青年自幼交好,都懷著救國救民的抱負,表示永遠互相提攜,為祖國富強而獻身。陳家大少爺與周家三姑娘熱戀、周家二兒子與陳家二小姐是一對、何守仁也在追求陳文娣、陳家四小姐愛上周家小兒子周炳,可周炳愛的是表姐區桃。女工區桃在遊行中犧牲,周炳悲痛萬分,毅然加入了革命隊伍,卻與陳四小姐背道而馳、漸行漸遠。在殘酷現實面前,周炳逐漸認清陳、何兩家專制和反動立場,更堅定地參加了廣州起義,為推翻這個舊世界而奮斗。(八十年代初曾被改編為電影和雛形的青春偶像劇、粵劇等)
2、原本起點相近的三家嶺南人,經歷二十年的沉浮,演變為官僚、資本家、工人三個階級,類似三個大學同學畢業後,因各自經歷境遇的不同,階層也會自然分化成或天或地,並直接左右了他們下一代的各自立場和命運。作品充分解構了人性的叛逆、反叛和背叛。
3、作者試圖用言情手法寫大時代潮流的波詭雲譎,主人公周炳類似民國鐵匠版有待成熟的小資知識分子賈寶玉,通過人物的心理歷程來反映革命者的逐步成熟,以展示廣東地域色彩十分濃郁的生活風俗來表現時代政治風雲,別出新裁地塑造了一個遠離斗爭漩渦、並不具備革命者成長要素的「典型環境」三家巷。文中過於粉飾原本就三觀不合的「才子佳人」「俊男靚女」的浪漫故事和文化沖突,極力抒發革命浪漫主義畫意與詩情,卻降低了故事的真實性和批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