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說主角 » 小說女主人公形象塑造
擴展閱讀
小說免費下txt全文下載 2021-09-14 12:13:28
小說重生追美記百度雲 2021-09-14 12:11:58

小說女主人公形象塑造

發布時間: 2021-09-05 06:50:57

㈠ 王朔筆下的的女主人公的形象

分析什麼女主人公啊
先幫你分析分析王朔這個人吧!
他就是一個王八犢子,雖然中學時候讀過他的文,但是我還要說他是一個王八犢子!
是個很賤的人!

㈡ 《靜女》塑造了一個怎樣的女主人公的形象

1、《靜女》塑造了一個美麗溫柔而有大方活潑的女主人公形象。靜女:貞靜嫻雅之女。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靜當讀靖,謂善女,猶雲淑女、碩女也。」姝(shū):美好。

2、《國風·邶風·靜女》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這是寫青年男女幽會的詩歌,表現了男子對戀人溫柔嫻靜的稱贊以及對她的深深情意,體現出年輕男女之間純美愛情的美好。全詩三章,每章四句。

3、此詩構思靈巧,人物形象刻畫生動,通篇以男子的口吻來寫,充滿了幽默和健康快樂的情緒,尤其是對於青年人戀愛的心理描寫惟妙惟肖。


(2)小說女主人公形象塑造擴展閱讀:

1、《邶風·靜女》是一首愛情詩。現代學者一般都認為此詩寫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約。而舊時的各家之說,則有多解。最早《毛詩序》雲:「《靜女》,刺時也。衛君無道,夫人無德。」鄭箋釋雲:以君及夫人無道德,故陳靜女遺我以彤管之法。

2、宋人解詩,能破除舊說,歐陽修《詩本義》以為「此乃述衛風俗男女淫奔之詩」,朱熹《詩集傳》也以為「此淫奔期會之詩」,他們的說法已經表明此詩寫的是男女的愛情活動。

㈢ 茹志娟百合花中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分析

小說重點塑造了兩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小說通過他們之間平常交往所引起得細微隱蔽的情感波瀾,層層揭開了他們優美的內心世界。十九歲的小通訊員靦腆、純朴,過門三天的新媳婦羞澀、真誠。當通訊員知道借來的新被子是新媳婦唯一的嫁妝時,頗費躊躇,要將這來之不易的珍貴的被子「送回去」;當新媳婦明白了部隊打仗是為了老百姓後,為了自己第一次沒有把被子借給小通訊員而深感內疚。小通訊員越是體貼群眾的困難,越是感到借來人家唯一的新嫁妝「不合適」,就越是反襯了新媳婦支持革命戰爭,關心子弟兵的情誼深長;而新媳婦越覺得自己剛才不該「氣」,越是想拿針線為小通訊員慌慌張張掛破了的衣服縫補,越是烘托出了小通訊員對人民群眾的一腔質朴熱愛之真切。小說以小通訊員為掩護擔架隊員而負傷身亡,新媳婦用自己唯一的嫁妝——灑滿百合花的新被子為小通訊員入殮的情節,完成對人物的最終刻畫。

㈣ 詩經鄭風子衿中塑造了怎樣一個女主人公形象

矛盾的熱戀女子

其形象分析為: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青青子佩⑷,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兩句都是前半句愛慕之意滿滿,後半句思念之中又帶孤寂惆悵與幽怨之感,其中以「縱我」與「子寧」對舉,急盼之情中不無矜持之態
表現了該女子包含深情的思念、急切等待戀人來到,又暗含對戀人讓自己孤寂等待的幽怨,想見戀人卻又自我矜持的矛盾的熱戀中女子形象

最後一句【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則將上訴等待、焦急、愛慕、幽怨、孤寂、惆悵、矜持等情感加倍放大。
將既急切又自我矜持的矛盾戀愛女子更加形象勾畫出來,如在眼前。

形象總結:
簡而言之,言而總之:就是一個包含著焦急與矜持、愛慕與幽怨、將相會卻更孤寂等多重矛盾情感的戀愛女子形象

㈤ 《亂世佳人》里的女主人公的形象分析

姿色迷人、聰明能乾的大庄園主女兒郝思嘉是一個爭強好勝、貪婪冷酷、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不屈不撓進行奮爭的女性形象

平常愛說些粗俗話的白瑞德只要一面對媚蘭就變得很有紳士風度起來。他說,媚蘭是他這一生惟一尊敬、惟一欣賞的女性。
媚蘭嬌小的身體總給人一種柔弱的感覺,再加上她那一臉的文靜更增加逆來順受的柔順,但是誰都沒有想到她會是那麼的勇敢堅強,絲毫不亞於思嘉。
媚蘭是完美的,她不僅對思嘉抱有一種自始至終的信任與寬容,同時她的身上具備了她們那個時代那個地方一個好女人應當具備的所有品質,嫻靜、善良、溫柔、賢惠……可以說她是南方人所信奉的主義的化身……

逝去的"永恆"
初讀《飄》,喜歡的是思嘉,想做的也是思嘉。我為思嘉的勇氣與自信所折服,崇拜她那亂世中求生的無畏精神。後來再讀《飄》,愛的仍是思嘉,然而,卻又對另一個高潔的女子--媚蘭深深地嚮往。
媚蘭是勇敢的,雖然沒有思嘉那種向前沖的勁頭,但上流社會的完美女性所具有的勇敢在她身上完全體現出來。在醫院里,她無私地照顧傷員,在義賣上勇敢地捐出結婚戒指,在梅太太責怪她不該讓瑞德上門時,憤怒地批評梅太太。這些時候她所表現出的堅強意志,甚至超過了思嘉。
但"媚蘭精神"中最重要的仍然是善良--單純的善良,完全投入的善良,不指望回報,也沒有懷疑的至善。因為至善,也就達到了至剛的地步,怎樣的傷害都是不可能的。當思嘉在眾人譴責的目光注視下走進衛家時,她旁若無人地奔上來,擁抱思嘉,"媚蘭精神"也就在此時得到了最高的體現與升華。

媚蘭是上流社會最理想的高貴女子的化身,可時代的風浪卻摧毀了她所依靠的一切,她無法抵抗。只有思嘉能乘風破浪,紮根發芽,於是媚蘭只能作為襯托的綠葉,悄然地綻放又消亡。媚蘭的死,象徵著舊時代的"永恆"與人們記憶中的"黃金時代",將隨她一起消失在歷史長河中,慢慢被遺忘。
渴望媚蘭,也許是人類心靈深處,對被放逐的伊甸的永恆的嚮往。(趙子涵)

㈥ 巴金名著《家》女主人公形象

《家》這部小說,發表的時候影響並不是很大。出了單行本之後,才慢慢贏得了青年人的喜歡。《家》的創作是在1931年,後來巴金又寫了《春》《秋》,其實《家》《春》《秋》的寫作時間是拉得很遠的。這些後來統稱為《激流三步曲》。
《家》這部小說,我們應該怎麼讀?它有沒有來路?有。這部小說的樣式,在西方文學中是比較多的,叫做「家族小說」。《家》寫了一個大家庭的崩潰,也寫到青年人的愛情、理想、追求。以前我們比較多地講巴金的《家》揭露了舊家庭的罪惡,是反封建的書。但這只是一般的概括,概括出的東西都是比較共性化的。
那麼《家》有沒有自己的特點呢?我想是有的。它是現代文學中出現比較早的一部家族小說,就是寫家族變遷,應該是受到法國左拉的影響,法國自然主義作家左拉特別喜歡寫大家庭的變化。另外還受到《紅樓夢》的影響。
《家》在當時為什麼那麼受歡迎?為什麼年輕人那麼喜歡呢?我想這是因為《家》是一部宣洩情緒、情感的小說,帶有青春閱讀的特點。
第一,《家》對封建家庭的批判。五四以來,反封建、反舊禮教的作品是很多的,但是《家》比它們寫得好,主要是抓住了一個要害,就是反對家庭的專制主義,比其他小說別致得多。它怎麼表達對舊家庭的批判呢?主要是通過刻畫高老太爺這個人物形象。巴金在各種人物性格中特別刻畫了高老太爺的專橫、不講理,他的話就是法律,把兒女僕人作為自己的私產,婚姻作為手段,比如把鳴鳳送給別人,一句話就決定了鳴鳳的命運。巴金認為這是非人道的,這並不是個人行為。舊家庭的等級制度是非常森嚴的,所以巴金有意在小說里構建了這樣一個封建舊家庭來進行揭露。他還寫到中國文化某些方面的虛偽,灌注了對所謂的倫理道德的思考。比如小說寫到老爺子和他的朋友們經常在一起討論孔子,討論倫理道德,其中最糟糕的就是孔教會的那個,這就帶有諷刺意味。五四時期的青年對中國傳統文化是有清醒思考的。
第二,愛情線索。這個愛情故事又不像一般的通俗小說的寫法,它是有內涵、不落俗套、有時代特點的。小說里的大哥覺新和他的戀人梅,兩小無猜,青梅竹馬,門當戶對,本來好好的,可以提親了,但是他倆的母親在打牌時發生了口角,結果這門親事就毀了。梅小姐被迫嫁人,婚後生活非常悲慘。而覺新的婚姻靠父親抓鬮而定,抓到了瑞珏。瑞珏偏偏是很善良、端莊、溫柔的小姐,結婚以後,覺新的心還在梅那裡,對瑞珏也不太感冒,但慢慢地覺得她也很好,覺新一方面很懷戀梅,另一方面覺得新娘瑞珏又是很好的女子。瑞珏很理解丈夫,越理解越是悲劇,把三個人的善良、三個人的不幸遭遇都攪在一起來處理。可見這不是寫一般的三角關系,也沒有爭風吃醋,而是在痛苦中揭示三個人靈魂中比較善良的東西,這樣悲劇就出來了。《家》還寫到其他愛情故事,都比較單純,比較感人。
第三,《家》寫出了當時年輕人的苦悶、追求與探索。小說里最重要一個人物形象就是弟弟覺慧,覺慧代表了一個反叛的形象,也是最受青年人歡迎的。因為十五六歲的青年人處在一個反叛的年齡段,這時候脫離家庭的追求是非常明顯的,覺慧剛好就代表了這一年齡段的人;當然他有他的社會內涵,小說寫到他對舊家庭的反叛,要破除等級觀念,要表達自己的情感,參加社會上的反軍閥活動,最後從家裡跑了出去。這個人物寫得不錯,因為小說沒有把他寫成一個完美的革命者,不是寫他是革命時代的英雄,而是寫到了他內心的矛盾,比如說他對鳴鳳的態度的矛盾。他對鳴鳳的態度的矛盾,用現在的話來說是有舊思想的殘留,他說:「鳴鳳,如果你出生名門多好啊!」覺慧是個很真實、又很幼稚的叛徒,不是革命的叛徒,而是幼稚地背叛舊家庭的叛徒。現在的文學史都把覺慧看成一個理想主義革命的追求者,這樣解釋未嘗不可,但按照我的理解,當時的讀者喜歡覺慧,並不是因為他追求革命,主要是喜歡那種反叛的精神、勇氣。所以,符合青年閱讀心理,是這本小說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
《家》里的幾類人物,應該說寫得都比較成功,具有一種悲劇的力量。我們經常把《家》的特點看成巴金最突出的特點,這個特點是什麼呢?第一是青年生活。巴金最喜歡寫青年生活,他的主角是青年人,他主要歌頌青春的美麗和成長,但是也揭露扼殺青春的事例,也表現青春的毀滅。總之,他多數取青春題材,是青春型作家。第二是宣洩情感。他的作品裡許多都有抒情的成分,跟讀者達成精神上的溝通。

㈦ 小說的男、女主人公可以怎樣塑造他們的性格成為戀人之前的過程應是怎樣的

個性和是否能夠相愛其實有很大的關系

舉個例子,一個很有正氣的男生肯定不會喜歡一個太妹。一個喜歡藝術和文學的男生也不會關注運動型女生。

但是現在的世界很奇妙,女生倒追,「NICE BOAT」這類的事情屢見不鮮,樓主要想好什麼樣的男生和女生成為戀人是可能的,什麼樣的男生和女生是不可能有牽連的。

同時,既然是小說就不能太過真實,太貼近真實反而會讓人覺得無味。我們在生活中都不會去仿照電視劇、書本里的人行事,正因為他們是通過不同的塑造手法創造出的非常規特例,因此故事才有趣。

以下是供參考的配對
1.舉止優雅、藝術類很有天賦的學長 £ 努力學習藝術的學妹
成為戀人前的過程:表演廳、畫室等處的邂逅,學妹最初產生了仰慕之情

2.兩個運動型的傢伙
過程:這兩個人肯定不可能有什麼柔情蜜意,多半是從競爭開始產生羈絆

3.時尚少女 £ 有些木訥的少年
過程:男生的某個閃光點打動了平時對諸多男人不假辭色的女生,有主見的她決定改變男生的形象,然後漸漸地……

4.不良少年 £ 乖乖女
過程:女生被流氓糾纏,然後被這個愛好街舞、嘻哈,打架又很厲害的傢伙救了

以上特例都是被寫濫的故事了,要想寫好言情小說,創意和感情的注入是必不可少的

友情提醒:在網路知道提這種問題,最好多加些懸賞分,不然沒幾個人會認真回答的

㈧ 秀穗馬金章 小說女主人公具有怎樣的形象特點

《秀穗》馬金章 小說女主人公具有以下4個形象特點:
1、社會地位低。家人重男輕女,她從小沒有正經的名字;成家後,她就是丈夫的僕人,被丈夫統治;她死後只能埋在丈夫的下首。
2、自我意識開始覺醒,有一定的抗爭意識。住院期間的經歷使她認識到自己獲得太憋屈,她在丈夫墳頭尿尿咒罵;她為自己有「秀穗」這個名字激動不已,她交出了自己的名字,並認為叫自己的名字沒有什麼可怕的。
3、情感質朴。清明節生病了,她讓侄兒為丈夫捎去紙錢;病癒後,她又去了丈夫的墳頭跟他說話。
4、沒有文化,有一些迷信思想。她相信有陰曹地府,想著死後去陰間陪丈夫,想著讓丈夫叫自己的名字「秀穗」。

《秀穗》初發在《飛天》2004年第7期,同年《小小說選刊》第17期轉載,並被收入灕江出版社出版的《2004 中國年度小小說》。

《秀穗》內容:一陣小風吹過,地里的麥苗泛起一道道銀亮的光波,光波刺得劉旺家的流出了眼淚。她用衣袖粘了眼淚,昏花的老眼仔細在麥海綠浪中尋索。啊,看到了,看到那死鬼的墳頭了。
穀雨時節的陽光真好,好得像小娃娃細嫩溫柔的小手,細嫩溫柔的小手撫在臉上,讓人從心裡往外舒坦。身上的棉祅被曬出一股好聞的太陽味兒,太陽味兒刺激得她打了一個噴嚏。她看著墳頭說:是你來迎我吧?清明節,我沒來上墳,那時,我病了,我讓侄兒給你捎來了錢。
她說著走到墳前。墳頭的野草中有幾片白色的冥錢腐在墳頭上。
劉旺家的目光停留在墳頭右側;左為上,右為下。她死後,這個位置便是她的了。女人是男人的僕人,死了也要男人掌管著,統治著。想想,就有點冤屈。這輩子甭說大福大貴,連個正經名字都沒混上。
前段她病時,兒子在外打工,是妹妹將她送進了醫院;由於是急診,沒掛號進的婦科,醫生問她叫什麼名字。她搖頭。醫生將詢問的目光轉向陪同她的妹妹,妹妹眼中透出一種茫然,她自小管姐姐叫姐,在妹妹的印象中,姐姐好像從來都沒有名字。
她的確沒有名字,或說她的名字都是從別人身上派生出來的,沒有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名字。聽說,哥哥是碰的名兒。碰名兒是當地古老的習俗,嬌養的孩子由父親為兒子碰名兒,碰見誰了,就請這人為兒子取名。如碰不上人,僅碰見什麼動物,便給兒子取這動物的名字。哥降生那天,是個飄大雪的冬日,父親踏著半尺深的積雪走了三四里地,不要說碰上人,連牲畜都沒有碰上。正在爹灰心喪氣的當兒,在鄰村的村頭碰上了一頭豬,爹如釋重負地給這豬磕了個頭就回家了。哥哥的名兒叫小豬。小豬哥沒活到兩歲便夭折了,之後,娘生下她,爹一看是個女孩,不要說去給她碰名兒,連給她取名兒的興趣都沒有,便喊她小妮兒。她有了妹妹後,爹娘將她的名兒升了一級叫大妮,爹娘就這樣一直喊到她出嫁。不,一直叫到他們死去的時候。她嫁了劉旺後,街坊鄰居叫她劉旺家的。待她有了兒子小栓,也有人喊她小栓娘。
劉旺家的感到這輩子活得實在太憋屈、太沒出息,七十歲了,連個名字都沒有混上。在醫院那天,她碰到一個長得妖氣、打扮洋氣的女娃。這女娃竟有好幾個名字,醫生叫的一個名字,先後幾個男人又叫她小翠、小芬什麼的。地挺羨慕這女娃。這女娃要能勻給自個兒一個名字多好呀。劉旺家的自言自語地將這想法說出了口,醫生待那女娃離開診室,神色怪怪地對她說,干那活的,名兒不多行么?她沒琢磨透醫生的話,她只羨慕那女娃的幾個名字。
聽說城裡人家養的狗、貓都有好聽的名字。可自己呢?她悲哀得連病都不想看了。可想死沒死成,沒死成們還得叫她劉旺家的。活著,跟他受苦遭罪。死了,還得埋在他的下首。想到這里,她心一橫,鬆了腰帶,褪下大褲腰棉褲;她要在劉旺的墳頭尿一泡。尿水一邊嘩嘩響,她一邊狠狠罵:我就在你頭上拉屎拉尿,在你頭上拉屎拉尿。尿過提褲子時,墳頭上的棘棘牽著了她的褲腰。她摘下棘棘,將幾個綠色圓球棘棘甩在墳頭上說:你這騷鬼,拉我做啥?我跟你受了一輩子苦,這會兒還拉扯我,嫌我死得慢是不是?
或許他在陰間很孤單。她心裡又可憐起他來,說,你在那邊孤單,我活著也孤單。要不我咋來看你?你甭等不上,說不定,我今晚脫鞋,明早就穿不上了,就來陪你了。
想到這里,她一陣心酸,身上一點勁頭都沒有了,便乾脆坐在了身下的麥棵子上。麥棵子在屁股下一陣咯啪啪脆響。看到被自己坐倒的一片麥子,她突然想起另一番麥苗在她身下脆響的情景:那年成立人民公社。有個男工作隊員,穿藍色中山裝,干凈利索,讓她心動,她叫不上他的名字,可心裡卻愛上了他。他也看上了她。也是這個時節,兩人中午相約在一塊凹地的麥田裡。他問她叫什麼名字,她搖頭。當知道她沒名兒時,他看著正孕穗的麥苗說:你叫秀穗吧。後來,他們兩人忘情地翻滾在麥田裡。身下麥棵子便咯啪啪一陣脆響。他一邊與她親熱,一邊連連喊她秀穗、秀穗……
想到這里,她心裡一陣激動:我有名字啊,我有名字。她輕輕地叫了聲:秀穗。叫過,環顧一下四周。四周除了孕穗的麥海什麼也沒有。
她恨自己:怕啥,我叫自個的名兒,怕啥?
她對著丈夫的墳頭數叨:劉旺,你聽著,我叫秀穗。明兒個,我死後,在陰曹地府見了面,你得叫我的名兒秀穗。你不叫我秀穗,我就不理你。真的,不理你。
說過,她鼻子一酸,禁不住哭出聲來。

㈨ 王朔小說中女性形象分析的文獻

王朔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為三類進行分析:才貌雙全的少女;處於邊緣的浪女;送上祭壇的聖母。通過對王朔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探析,我們可以看出這些女性形象蘊含著豐富的神話原型,這些女性形象是作者主體心靈中潛存的神話原型作用的結果,是在人類由來已久的文明發展進程中形成的心理積淀上的一種闡發。因此,一向以反傳統的文化姿態出現的王朔也不可能割斷傳統,相反他是有著民族心理積淀的,那些照搬西方文藝理論的批評無疑是對王朔的誤讀。但是從女性主義批評的角度來看,王朔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基本上是一些沒有女性主體真實自我生存價值與生命意志的能指符碼,她們以模式化、類型化的方式進入小說世界,成為某些意念的化身,缺少應有的人性深度與復雜性。從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中,我們可以覺察到王朔創作中浸透著幾千年來中國文化傳統男權意識對女性角色的價值規范和內在欲求。可以說在通過女性描寫達到對人性的深入地挖掘方面,王朔不但沒有向前跨越一步,而是在進一步重復陳舊的模式。

㈩ 小說《項鏈》人物形象分析

莫泊桑小說《項鏈》的主題闡釋很多。有一種意見認為「小說尖銳地諷刺了虛榮心和追求享樂的思想。」這種看法很明顯是改革開放前那個時代中存在的「安貧樂道」觀點的反映,至今認同者已越來越少。於是,近來出現以下幾種意見:

(一)認為小說告訴讀者:人的命運是由意料不到的「造化」安排的。2

(二)認為瑪蒂爾德悲劇形象指明了婦女在以金錢為中心的資本主義社會里,惟一的出路只能是飾物。③

(三)認為小說是一曲誠摯相愛的頌歌。④

(四)認為小說通過瑪蒂爾德形象告訴讀者,在金錢至上的社會中,追求人格尊嚴是要付出巨大代價的。5

這些說法雖然試圖從小說文本出發、從主人公形象解讀人手去闡釋主題,但是沒有抓著主人公形象的主體內涵,因而仍然未能到位。那麼女主人公瑪蒂爾德形象包孕哪些內涵呢?

一是愛美

小說是從「婦女天性愛美」的視角塑造女主人公的形象的。這由開端六個自然段為證。開端分三層。第一層為一至二自然段,寫了出生在小職員家庭的她又嫁給了小職員,因而不能夠講究打扮,「她覺得很不幸」,為什麼呢?「因為在婦女,美麗、豐韻、嬌媚,就是她們的出身;天生的聰明,優美的姿質,溫柔的性情,就是她們惟一的資格。」「在婦女」雲雲表明了小說從婦女的天性視角塑造女主人公的形象。所以第二層(第三至第五自然段)第三自然段一開頭就說:「她覺得她生來就是為著過高雅和奢華的生活」,所謂「生來」不即是「天生」、「天性」嗎?顯然,「高雅和奢華的生活」在語境中只能讀作「美的生活」。小說接著用三、四、五這三個自然段寫了她對住、吃、穿的美的生活的狂熱的夢想,表達了她對美的強烈的渴求。最後的第六自然段為第三層,寫了她從有錢的女朋友家裡回來後的痛苦,以反襯上一層意思。開端為讀者解讀女主人公預設了一把鑰匙,那就是《項鏈》刻畫的女主人公具有婦女愛美的天性。

小說進入情節之後全面地展現了瑪蒂爾德是個愛美的女性。做新衣、借項鏈不就是她愛美的具體表現么?把瑪蒂爾德愛美的特性描寫得淋漓盡致的是她挑選首飾。面對著一個眼花繚亂的美的世界,她「先看」「又看」「隨後又看」的「猶豫不決」的心態,她看到鑽石項鏈時「心也跳起來」的高興,她戴上項鏈照鏡子的出神,以及借到項鏈後的「跳」、「摟」、「親」、「跑」等一系列狂熱動作,把一個愛美女性刻畫得惟妙惟肖。晚會跳舞時的興奮、陶醉把她的愛美推至高潮。回家後她在卸妝前「趁這榮耀的打扮還在身上,再端詳一下自己」,愛美達到戀戀不舍的境地。即使因為自己貪戀美而釀成悲劇陷入困境,她「回想起當年那個舞會來,那個晚上,她多麼美麗,多麼使人傾倒啊!」瑪蒂爾德愛美愛到無怨無悔!

二是單純

瑪蒂爾德又是一個單純的女性。她從一個小職員的女性成為另一個小職員的妻子,其生存環境局限於小職員家庭,因而她見識狹窄,處世缺乏經驗,教養淺薄,不諳於紛繁復雜的外部世界。愛美是天性,不需要後天訓導:如何愛美,比如如何辨別真假首飾,則需要後天教育。瑪蒂爾德顯然缺少這一課,小職員的生存環境不太可能給她上這一課。另外,瑪蒂爾德從未經受過世間紛繁復雜的風風雨雨,她雖然成了路瓦栽夫人,但她依然像少女一樣單純。要做一件新衣服只能用眼淚去求得丈夫的同意;沒有首飾又想得到,她顯出一副無可奈何的苦惱樣子。在丈夫出了借的點子後,「她發出了驚喜的叫聲。『真的!我倒沒有想到這個!』 」 「沒有想到」 四個字不是把她思維之單純照得一清二楚么?在借到項鏈後又是跳又是摟又是親又是跑,活脫脫地寫出了一個單純女子形象,宛若一位天真爛漫的少女。當她買了真項鏈歸還女友時她擔心女友把她當做賊,女主人公的單純幾乎達到了「迂」的地步。十年後,她把失項鏈的真相告訴女友,小說寫道:「她帶著天真的得意的神情笑了。」天真的笑容豈不鏤刻出「單純」兩字么?

正因為單純,所以她不知道外部世界的紛繁斑駁、魚龍混雜,所以她的思想中絲毫沒有「假」的概念,更不用說去辨別真假首飾了。不然,她無力購買真首飾為什麼想不到去買價廉物美的模擬首飾呢?她在挑選女友的首飾時為什麼一點都沒有想到會有慣首飾呢?她在珠寶商老闆有所暗示時為什麼絲毫不去想失落的項鏈可能是假貨呢?其實,只要從下面一點足以說明她是一個單純的女性:在賠項鏈時丈夫拿出了「父親留給他的一萬八千法郎」。在小職員家庭這是一筆不少的財產,然而瑪蒂爾德作為家庭主婦卻對此一無所知,這豈不是單純的絕好證據么?瑪蒂爾德在還債務之前如山中的溪水,清澈卻不免淺顯;如暖房中的花朵,美麗卻顯得嫩弱。

三是勇毅

失項鏈、賠項鏈之後,瑪蒂爾德的生存環境發生了劇變,在她性格層面上進發出了新的特性——勇毅。為了還清債務,面對著殘酷的困境,她不氣餒,不悲觀,不走歪門邪道,更不出賣自己美麗動人的容貌(美女容貌是商品社會中一筆無價財產)。她完全依靠自己的意志、精神和力量,依靠自己的一雙手,「一個銅子一個銅子地節省她那艱難的錢」。她「打定主意」,毫不動搖,信心十足地「要償還這筆可怕的債務」。她果然成功了。無怪乎連冷靜地潛在小說紙背後的作家也冒出來公開贊嘆:「她一下子顯出了英雄氣概。」十年還債,錘煉了女主人公,使她成熟、堅強,使她成為一個勇毅的女性。

愛美、單純和勇毅,構成了瑪蒂爾德形象的三個層面。愛美,是她作為女性的一種天性;單純,是她出身、教養、經歷和個人氣質等形成的個性;勇毅,是愛美和單純向善發展的深層的品質。



解讀了小說塑造的女主人公瑪蒂爾德形象之後,我們還要解讀另一個與女主人公發生糾葛造成矛盾沖突構建情節鏈的角色。這是「誰」呢?是路瓦栽,還是佛來思節夫人?都不是,這兩人在小說中與女主人公並不構成沖突。小說主要寫了瑪蒂爾德、路瓦栽和佛萊思節夫人,哪還有其他角色?是的,小說還寫了一個極有助於主題闡釋的十分重要的「角色」,與瑪蒂爾德發生沖突構成了小說的情節鏈,卻被我們忽視了。這就是「項鏈」(那掛鑽石項鏈)。在小說,「項鏈」已不再是通常意義上的首飾,不是一個純客體的物體,它融注了作家的「意」,使它成為小說中的一個意象。那麼,「項鏈」作為小說中的一個意象「角色」,它具有哪些涵義呢?

一是外美

請讀一下它的出場:「忽然她在一個青緞子盒子里發現一掛精美的鑽石項鏈,她高興得心也跳起來了。她雙手拿著那項鏈發抖,她把項鏈繞著脖子掛在她那長長的高領上,站在鏡前對著自己的影子出神好半天。」從瑪蒂爾德「心跳」、「手抖」和「出神」的描寫中強烈地烘托出「項鏈」具有無比的出眾之美——其美任由讀者去構想。(這種藝術手法用中國古典詩藝的說法叫「眾賓拱主」,如《漢樂府·陌上桑》寫羅敷之美便用此法)

二是內假

項鏈的外表具有卓然超群無與倫比之美,而它的內質卻是假的。小說在結尾處暴露了項鏈內假的涵義。

外美內假,是作家賦予「項鏈」的意象內涵。外美,是項鏈的表層義,具有極大的迷惑性和欺騙性;內假,是項鏈的內層義,具有極大的隱蔽性和危害性。

「項鏈」是內外不一、表裡相左的「角色」。

三 現在我們很清楚地看到,小說的情節是由瑪蒂爾德和項鏈的矛盾沖突構建而成;愛美而單純的瑪蒂爾德與外美內假的項鏈發生沖撞形成了小說的情節鏈:結合——分離——別後。瑪蒂爾德千挑百揀選中項鏈,是愛美與外美相吸的結果,這是「結合」。「結合」先讓瑪蒂爾德在舞會上獲得陶醉,而後項鏈不辭而別悄然消失,這是「分離」。「分離」釀成了悲劇。在外美內假的項鏈離去後,瑪蒂爾德從痛苦中振作精神,與厄運作勇毅的斗爭,終於還清債務,這是「別後」。

小說的主題就蘊寄在「結合——分離——別後」的情節鏈中。

從「結合」到「分離」演繹了瑪蒂爾德的悲劇過程(小說用隔行形式自然分為「借項鏈」、「失項鏈」、「賠項鏈」)。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造成悲劇的原因。毫無疑問,外美內假的項鏈是造成悲劇的外在原因。試想,如果是貨真價實的真鑽石項鏈會貿然脫落悄然離去嗎?正因為項鏈外美,具有迷惑性和欺騙性,迷住了瑪蒂爾德;又正因為項鏈內假,具有隱蔽性和危害性,所以它容易損壞脫落卻不為人覺察,釀成了瑪蒂爾德的悲劇。而造成悲劇的內因是瑪蒂爾德性格中的單純。單純有好的一面也有不足之處。在紛繁復雜、真假相混的世界中,僅憑單純必然釀成悲劇。瑪蒂爾德單純的愛美,對外部蕪雜斑駁的世界缺乏應有的認識和足夠的辨別能力,怎麼可能識破項鏈「內假」的真相呢?她被外美內假的項鏈所蒙騙迷住完全在於其自身的單純。過於單純,不諳世面,缺乏辨識真假的經驗和能力,是造成瑪蒂爾德悲劇的內在原因。

至此,小說主題意蘊已經浮出了水面。小說通過瑪蒂爾德借項鏈而失項鏈的悲劇,向愛美的女性發出了嚴肅的警示:僅憑單純的愛美,缺乏經驗,缺乏涉世能力,缺乏辨識真善美和假惡丑的眼光,只看外表不識本質,是要付出慘痛的代價的!莫泊桑以小說的藝術向愛美女性敲響了警鍾。

《項鏈》主題意蘊還不止於警示意義。如果小說僅僅提供警示意義,那麼小說中「別後」的情節(小說用隔行分為「還債務」)完全可以芟除,至少可以略寫。顯然,莫泊桑不想滿足於小說的警示,他的人道主義關懷使他對女主人公的悲劇予以極大的同情之外,還要讓她開放出絢麗的花朵。單純中的淺薄釀成了悲劇,單純中的真誠篤實也會在坎坷的人生旅途中煥發出勇毅堅強、不屈不撓。莫泊桑在深切同情愛美女性的不幸中極希望她們在風雨中成熟起來,極希望她們在厄運面前不悲觀不沉淪不墮落,極希望她們用自己的雙手用自己的精神去征服困難去贏得新的勝利。因而,小說又包孕著對受過欺騙陷入困境中的愛美女性賦以極大勉勵的意蘊。

對愛美女性的警示和勉勵,構成了莫泊桑小說《項鏈》內蘊的主題。

四 上述主題闡釋是基於我對《項鏈》小說獨特的創作藝術的認識。向來的論者常常把這篇小說納入批判現實主義框子加以閱讀,因而給小說女主人公瑪蒂爾德形象貼上「小資產階級」的標簽,給小說主題刻上「批判資本主義制度」的印記。其實,作家根本無意於「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因此,在解讀《項鏈》闡釋主題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小說淡化了人物生存的社會環境。現實主義為了「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十分重視環境描寫,總是從人物所處的、體現一定歷史時期社會關系本質的特定的環境去刻畫人物的性格。而凡閱讀過《項鏈》的讀者卻很難言說女主人公所處的社會關系本質的環境,至少難以清晰地勾畫出這一環境。從小說外在因素(比如小說創作的年代)去推理,女主人公生存於十九世紀法國資本主義社會;但小說自身卻沒有為人物布設一個資本主義社會的大環境,也沒有布設一個人物活動其中的透示著社會矛盾和階級矛盾的小環境。小說顯然淡化了人物所處的現實環境,不想從某一社會制度體現了社會關系本質的特定環境(即文藝學中所謂「典型環境」)去刻畫人物表現主題。

(二)小說設置的「開端」的特異性。一般而言,小說的開端是小說情節的開始。而《項鏈》的「開端」並非如此。小說情節起始於「有一天傍晚」她的丈夫回家拿來了一張教育部長簽發的舞會請柬。顯然「開端」與這一情節沒有絲毫關聯,完全是游離於情節之外的一個獨立板塊。這一特異結構的指向何在呢?我在本文第一部分中已經指出過:「開端』』是解讀女主人公的一把鑰匙。小說先把鑰匙交給讀者,表明作家惟恐讀者誤讀。然而粗心的讀者還是辜負了作家的一番苦心,忽視了「開端』,的用意,沒有抓著「婦女天性愛美』』這把鑰匙。試想,遺棄了「開端」提供的解讀小說的鑰匙,對小說主題的闡釋豈能到位?

(三)瑪蒂爾德的悲劇是個人悲劇個性悲劇。立足於現實主義範式去解讀《項鏈》、,總以為瑪蒂爾德的悲劇是社會悲劇,是資本主義制度造成的。這不切合小說的實際。小說根本沒有觸及到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本質;而外美內假的項鏈也沒有誰去強加於瑪蒂爾德,完全是她主動挑選的。她所以挑中那掛鑽石項鏈,是她愛美本性使然,是她單純的性格和氣質所決定。設若她具備辨識真假首飾的能力會釀成悲劇嗎?所以瑪蒂爾德純粹是自釀苦酒、自討苦吃,而其主因是單純、缺乏辨識能力。

以上三點對我們解讀《項鏈》,探尋小說的主題意蘊是十分有益的。當我們抓著「開端」提供的解讀小說的鑰匙,從「婦女天性愛美」去認識女主人公,因個人氣質單純而釀成悲劇,那麼我們就不難懂得《項鏈》主題的恆久緣由了。「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愛美的人類豈不恆久地從瑪蒂爾德的悲劇中吸取教訓?《項鏈》收入中學語文課本,對涉世未深、天真單純,而又非常愛美的中學生,它的警示和勉勵豈不是很有益處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