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部小說男主人公名字叫"牧野"的,有誰知道那部小說叫什麼名字
梁羽生,《萍蹤俠影》,反派人物:封牧野
Ⅱ 張丹峰是梁羽生武俠小說里哪一部書里的主要人物
《萍蹤俠影錄》,以及後續的《散花女俠》《聯劍風雲錄》《廣陵劍》中出現,其武功在《牧野流星》等書中得到繼承。
Ⅲ 梁羽生的武俠小說中,有哪幾部小說之間的人物與劇情是相關聯的
1、還劍奇情錄-萍蹤俠影錄-散花女俠-聯劍風雲錄-廣陵劍
2、白發魔女傳-塞外奇俠傳-七劍下天山-江湖三女俠-冰魄寒光劍-
冰川天女傳-雲海玉弓緣-冰河洗劍錄-風雷震九州-俠骨丹心
1~2也可以稍稍合在一起,畢竟天山派的武學都是以張丹楓的武學為主
3、大唐游俠傳-龍鳳寶釵緣-慧劍心魔
這幾部很不錯,而且把一些唐人傳奇融進去了
4、狂俠天驕魔女-飛鳳潛龍-鳴鏑風雲錄-瀚海雄風-挑燈看劍錄-風雲雷電
挑燈看劍錄是從風雲雷電中間開始,風雲雷電之後結束。
(風雲雷電中的龍象法王還沒死,而挑燈看劍錄最後他被宰了,
但在風雲雷電中耿電似乎還沒有學成他的武藝)
武林天驕,玉面妖狐可以算進4此一系
5、游劍江湖-牧野流星-彈指驚雷-絕塞傳鋒錄-劍網塵絲-幻劍靈旗
註:其他尚有:武林三絕、武當一劍、女帝奇英傳、龍虎鬥京華、草莽龍蛇傳未納入本表。
Ⅳ 萍蹤俠影錄的人物形象
張丹楓張宗周之子,謝天華之徒。梁羽生筆下最著名的人物,集傳奇化、性格化以及浪漫詩意與濃郁的青春氣息於一身,也是梁羽生筆下最獨特、最成功的武俠人物之一。志向遠大,才調高華,瀟灑不羈。建安風骨、漢唐盛世的大氣與從容,才能孕育出這般豐姿神秀的人物。亦狂亦俠真名士、能哭能歌邁俗流的名士風流,難忘真情難忘你、只為情痴只為真的情痴不悔,思深、氣雄、神遠、情摯,蓋以眾詩人之精魄,才能鑄丹楓之血肉。
雲蕾雲靖之孫女、雲澄之女。葉盈盈之徒。十六、七歲初初出道就創下了「散花女俠」的名號。蝴蝶谷的桃花林中,頭上兩個丫角微微晃動的天真少女,穿花繞樹,白衣戲蝶,既清且艷,雅麗如仙。帶著滿身的純凈明麗,似早春的一陣清風瞬間溫潤了讀者的心田。太湖飄渺,湖衣踏水,素手弄笛,俠氣長歌,飄飄若仙而來,瞬間驚倒了在場所有的人。天賦紅顏,身懷絕技。擅長劍術、輕功和「梅花蝴蝶鏢」暗器。故江湖美名曰「散花女俠」。與張丹楓雙劍合璧,無敵於天下。純潔而善良,溫柔而堅韌。祖輩的仇恨仍然不能阻止她和張丹楓這一對武俠中經典到非圓滿不可的完美愛情。 雲重武狀元,雲澄之子,雲蕾之兄,董岳之徒。
澹臺鏡明澹臺仲元之女,澹臺滅明的堂妹。
周山民周健之子。
石翠鳳石英之女。
脫不花也先之女。
澹臺滅明瓦剌第一勇士,張宗周的部下,澹臺歸真之孫,上官天野的大徒弟。
周健金刀寨主,原雁門關總兵,雲靖的同鄉好友。
於謙明朝一品大臣,兵部尚書兼內閣學士。
張風府「京師第一高手」,錦衣衛指揮兼御林軍統領。
黑摩訶收購贓物的珠寶商人。
白摩訶收購贓物的珠寶商人,黑摩訶的孿生弟弟。
董岳玄機逸士的大徒弟。
潮音和尚玄機逸士的二徒弟。
謝天華玄機逸士的三徒弟。
葉盈盈「飛天龍女」,玄機逸士的四徒弟,謝天華的戀人。
雲澄玄機逸士的五徒弟。
雲靖明朝使臣。
張宗周瓦剌右丞相,張士誠的後人。 玄機逸士天下第一劍客。
上官天野綠林大盜。
蕭韻蘭
烏蒙夫上官天野的二徒弟。
林仙韻上官天野的三徒弟,烏蒙夫的戀人。
於承珠於謙之女。
方慶明朝軍官,原平東府捕頭。
孟璣周健的手下。
石英轟天雷,黑石庄莊主,晉、陝武林盟主,大周世襲龍騎都尉,獨腳大盜。
韓大海韓島主之子。
林道安林莊主之子。
哈達萊澹臺滅明之徒。
藍天石飲馬川寨主。
畢道凡「震三界」,畢凌虛的後人。
郝寶椿「火神彈」,太谷莊主。
鄺中代縣獨腳大盜。
樊忠「京師三大高手」之一,御前侍衛。
龍鎮方「鐵臂金猿」,凌霄子的師弟。
玄靈子「三花劍」,龍鎮方的師弟。
楊威御林軍副統領。
阿剌瓦剌知院。
祈鎮明英宗。正統皇帝。
胡大慶明朝將軍,兵部尚書的親戚。
陸展鵬康超海的師弟。
樊俊車騎都尉,樊忠之弟。
阿昭西洞庭山的牧童。
阿成西洞庭山的牧童。
澹臺玉明澹臺仲元之女,澹臺鏡明之妹。
赤霞道人松石道人的師兄。
姬芝羅安美雲蕾的童年朋友。
安芝羅密雲雲澄之妻。 王振司禮太監。
貫仲「京師三大高手」之一,內廷侍衛。
沙濤黑道寨主。
沙無忌沙濤之子,後拜赤神子為師。
胡老三沙濤的副寨主。
松石道人武當門下第二代弟子。
康超海大內總管,後成為牧場勞工,凌霄子的首徒。
路明王振的心腹武士。
路亮王振的心腹武士,路明之弟。
殷天鑒「九頭獅子」,蘇州土霸,原快活林主人。
郭洪「紅發妖龍」,王振的心腹武士。
也先 瓦剌左丞相
察魯圖也先手下第一勇士。
額吉多也先手下虎將。
吉彰阿額吉多的副手。
赤神子苗疆異人。
麻翼贊吐谷渾勇士,也先手下武士。
青谷法師西藏紅教喇嘛。
白山法師青谷法師的師兄。
窩扎合也先太師府總管。 彭瑩玉元末義軍首領,大周國師,武學大師。
張士誠大周皇帝,彭瑩玉的大徒弟,朱元璋的義兄。
朱元璋明太祖,明朝開國皇帝,彭瑩玉的二徒弟。
朱棣明成祖,朱元璋第四子。
祈鈺明代宗,祈鎮之弟。
脫脫不花瓦剌可汗。
脫歡瓦剌左丞相。
丁大可雁門關現任總兵,原周健副將。
畢凌虛彭瑩玉的三徒弟。
凌霄子點蒼派領袖。
郭登驃騎將軍,大同總兵。
楊洪兵部主事。
劉得新明朝大臣,後被削職。
李順禮部主事。
鄺塵兵部尚書。
王佐戶部尚書。
石亨明軍先鋒。
朱冕總兵官武進伯。
宋瑛大同總督軍務西寧侯。
曹鼎明朝學士。
張益明朝學士。
張輔英國公。
澹臺歸真張士誠手下大將。
吳鋒「金鉤」,名武師。
孝欣皇後祈鎮之妻。
Ⅳ 《萍蹤俠影》誰是主角
張丹楓和雲蕾啊。。還有就是師父和師母了。。
Ⅵ 找一本小說主角穿越到平行時空剛開始寫了一本梁羽生的小說萍蹤俠影錄,在報紙上連載的。他還是武術套路班
你說的應該是梵說寫的《武俠之父》。
北漂文藝混子鄧錚重生了,卻發現身處地球相似的平行世界,腦子里帶著個搜索引擎不說,本身還是首都體育大學武術學院傳統武術套路專業的一名學生。
這里版權保護到位、文化娛樂產業發達,但因為歷史分叉的原因,還沒有形成「武俠」這種影響整個華語世界、風靡全球的獨特文化。
沒有「金古梁溫黃」等武俠名家;
沒有《鐵血丹心》《歸去來》《小李飛刀》《江湖路》等武俠名曲;
沒有《蓮花爭霸》《武林外史》《蕭十一郎》《逆水寒》等武俠名劇;
沒有《黃飛鴻》《新龍門客棧》《笑傲江湖》《卧虎藏龍》等經典武俠電影。
這里,他每行一步,都是一種前無古人的開拓……
但是貌似已經太監了
Ⅶ 梁羽生的武俠小說按人物故事排序
梁羽生武俠小說存在部分聯系
①「萍蹤」系列:《還劍奇情錄》《萍蹤俠影錄》《散花女俠》《聯劍風雲錄》《廣陵劍》
②「天山」系列:《白發魔女傳》《塞外奇俠傳》《七劍下天山》《江湖三女俠》《冰魄寒光劍》《冰川天女傳》《雲海玉弓緣》《冰河洗劍錄》《風雷震九州》《俠骨丹心》
①②系列也可以合在一起
③「大唐游俠」系列:《大唐游俠傳》《龍鳳寶釵緣》《慧劍心魔》
此系列融合一些唐人傳奇及歷史,為梁氏武俠上乘佳作
④「天驕」系列:《狂俠•天驕•魔女》《飛鳳潛龍》《鳴鏑風雲錄》《瀚海雄風》《挑燈看劍錄》《風雲雷電》
⑤「牧野流星」系列:《游劍江湖》《 牧野流星》《彈指驚雷》《絕塞傳鋒錄》《劍網塵絲》《幻劍靈旗》
⑥《武林三絕》前後涉及自唐到清近千年歷史,幾乎涉及整個梁氏武俠世界、江湖派系及人物,為梁學總結性著作
《武林天驕》是梁氏武俠思想的總結及升華,梁學思想總結性著作(連載完成時間最後)。該書與《狂俠•天驕•魔女》有部分聯系,亦歸為「天驕」系列
01 龍虎鬥京華 1954年01月20日~1954年08月01日
02 草莽龍蛇傳 1954年08月11日~1955年02月05日
03 塞外奇俠傳 1956年08月18日~1957年02月23日 又名《飛紅巾》
04 七劍下天山 1956年02月15日~1957年03月31日
05 江湖三女俠 1957年04月08日~1958年12月10日
06 白發魔女傳 1957年08月05日~1958年09月08日
07 萍蹤俠影錄 1959年01月01日~1960年02月16日
08 冰川天女傳 1959年08月06日~1960年12月18日
09 還劍奇情錄 1959年11月~1960年05月(待查)
10 冰魄寒光劍 至遲始於1960年,不知終於何時 又名《幽谷寒冰》
11 散花女俠 1960年02月23日~1961年06月22日
12 女帝奇英傳 1961年07月01日~1962年08月06日 又名《唐宮恩怨錄》
13 聯劍風雲錄 1961年07月03日~1962年11月25日
14 雲海玉弓緣 1961年10月12日~1963年08月09日
15 大唐游俠傳 1963年01月01日~1964年06月14日
16 冰河洗劍錄 1963年08月24日~1965年08月22日
17 龍鳳寶釵緣 1964年06月25日~1966年05月15日
18 挑燈看劍錄 1964年07月01日~1968年06月23日 又名《狂俠天驕魔女》
19 風雷震九州 1965年09月22日~1967年09月28日
20 慧劍心魔 1966年05月23日~1968年03月14日
21 飛鳳潛龍 始於1966年11月,不知終於何時
22 俠骨丹心 1967年10月05日~1969年06月20日
23 瀚海雄風 1968年03月15日~1970年01月21日
24 鳴鏑風雲錄 1968年06月24日~1972年05月19日
25 彈鋏歌 1969年07月01日~1972年02月04日 又名《游劍江湖》
26 風雲雷電 1970年02月09日~1972年09月15日
27 折戟沉沙錄 1972年02月16日~1975年01月13日 又名《牧野流星》
28 廣陵劍 1972年06月03日~1976年07月31日
29 武林三絕 1972年10月01日~1976年08月16日 修訂(未出版)
30 絕塞傳烽錄 1975年02月12日~1978年04月10日 31含《彈指驚雷》
32 劍網塵絲 1976年09月01日~1980年01月26日 33含《幻劍靈旗》
34 武林天驕 1978年05月02日~1982年03月09日
35 武當一劍 1980年05月09日~1983年08月02日
Ⅷ 萍蹤俠影錄的作品鑒賞
《當代中國文學名作鑒賞辭典》鑒賞
梁羽生一向善於摹寫文采風流、文武兼修的名士型俠客,其中最為光采照人的當推張丹楓,對這個人物的出色塑造也正是本書最為成功之處。俠士行走江湖,總要經受數不清的風波坎坷。在「江湖」這個濃縮了的社會環境中,俠客的武功、智慧、道德、信念等無不受到極為嚴峻的考驗。作為一個有才情、有抱負、武藝卓絕的翩翩佳公子,張丹楓本是張家洗雪國仇家恨的最佳人選。但是張丹楓目睹黎民百姓屢受戰亂之苦,深知他們渴望干戈止息的安定和平生活,於是他毅然決然地把自己一身的文才武功毫無保留地奉獻給祖國和百姓。張丹楓有著中國古代哲人深沉的憂患意識,並將之升華為一種對祖國民族興滅繼絕、扶危濟困的感情。家世的慘痛使他以佯狂玩世來發泄內心的郁忿,愛情的波折曾經使他忘性迷情,然而在社會職責面前,他終能極有分寸地把握大局,處理一切。而當時局穩定、新貴專權之時,他又能審時度勢,寄情山水,獨善其身。從傳統文化角度來評價,張丹楓無疑具備了完美的道德和健全的人格。盡管他是這樣一位大英雄、大豪傑,作者卻傾盡心血刻畫了他「亦狂亦俠真名士,能哭能歌邁流俗」的狂放不羈,正是有了這樣的性格基礎,張丹楓才能拋卻宿怨、揮灑千金、生死付諸一笑,從而使他的高風亮節顯得更為可信、更為感人。
這部小說還出色地通過情仇恩怨的矛盾沖突,將國事與家事、民族與個人的命運有機結合起來,而小說完整的故事情節,又在上述復雜激烈的矛盾沖突中一波三折地得到豐富和發展。充分體現了作者駕馭歷史、把握人性的功力。梁羽生的武俠小說極少編織離奇的江湖神話和武林門派紛爭,而是始終注意貫徹現實主義的創作意圖。同《還劍奇情錄》、《散花女俠》、《聯劍風雲錄》等作品一樣,《萍蹤俠影錄》反映了明代義軍反抗暴政和統治階級內部的忠奸斗爭,從而構築了張、雲兩家恩怨的宏大背景,使他們的命運無法超脫於當時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之外。而張宗周、張丹楓父子所面臨的抉擇更為復雜尖銳;如果要推翻倒行逆施的朱明王朝,替祖先奪回失去的江山,就不得不藉助異族的勢力,興起戰火,如果為民族為百姓著想,就不得不傾力相助世仇死敵朱明王朝——當他們找到新的生活意義時,原有的生活就失去了全部意義。所以張宗周覺悟之後不得不自殺而死,表面上看,這是滿足他道德良心上的要求,並為張丹楓和雲蕾二人的愛情鋪設坦途,但實際上飽含了他面對這兩難抉擇時的無奈乃至絕望。張宗周這個人物雖落墨不多,卻寄託良深。
這部小說文辭優美,嚴謹而不失自然,毫無雕琢造作。在情節進展中,不失時機地配合時間、地點、環境、人物身份和心境,夾以詩詞歌賦,不但使小說氣氛於殺伐中顯出幽雅,也使小說情節張弛互補,頗具韻味。武功招式的描寫也飛揚靈動、精采紛呈、引人入勝,讀來不見血腥氣,只覺詩意盎然。(作者:真人 來源:當代中國文學名作鑒賞辭典) 《中國武俠小說鑒賞辭典》鑒賞
《萍蹤俠影錄》內容簡介
小說以張雲兩家的恩怨糾紛和一代大俠張丹楓的成長經歷為線索,又土木堡事變和北京保衛戰兩個重大歷史事件為軸心,展現了一幅風雲變幻的歷史畫卷,深刻地描寫了明朝中期尖銳的民族矛盾和社會矛盾,刻畫了形形色色的社會人物,視野開闊,場面紛繁,具有鮮明的歷史小說特徵。在藝術形式上,它除保持了一般武俠小說注重曲折多變的情節安排與懸念設置、注重對富有浪漫色彩的異域風光的描寫等特點外,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亦俠亦狂」「能歌能哭」的主人公張丹楓更是一個集傳奇化、性格化以及浪漫詩意與濃郁的青春氣息於一身的藝術傑作,具有極強的藝術魅力,堪稱梁羽生筆下武俠英雄第一個。作品語言洗練精純,或遒勁蒼涼,或情致纏綿,無論是血雨腥風的搏殺還是風花雪月的戀情,無一不描摸得有聲有色,妙到頂端,具有極強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顯示出梁羽生極其深厚的文學語言功底。本書由香港偉青書店出版,大陸翻版極多。(抱雪)
張丹楓梁羽生小說《萍蹤俠影錄》主人公。明代大俠,瓦剌右丞相張宗周之子,武林怪傑玄機逸士門下弟子謝天華之徒,後與玄機逸士門下的另一位弟子葉盈盈的徒弟雲蕾結為一對武林俠侶,張丹楓是一個集傳奇化、性格化以及浪漫詩意與濃郁的青春氣息於一身的文學形象,也是梁羽生筆下最獨特、最成功的武俠人物之一。
元代末年,張丹楓的先祖「大周皇帝」張士誠曾與明太祖朱元璋爭奪天下,蘇州一戰後兵敗自殺,張士誠的後人也被迫遠走塞外,定居瓦剌。張丹楓出生於塞外異域,自幼便在官拜瓦剌丞相的父親張宗周熏陶教導下立下滅明復周的志向,但他的受定恩師謝天華卻是一位俠肝義膽的中原武林高手,張丹楓受其影響,又是一個極重民族大義富有愛國愛民精神的熱血青年。
這一切形成了其性格的第一重矛盾——國恨家仇與愛國愛民精神難以協調:若不藉助於瓦剌軍隊,其滅明復周的抱負永遠是一場夢;若借瓦剌軍隊進攻自己的父母之邦、屠殺自己的同胞又與其從謝天華那裡受到的俠義教育格格不入。這種矛盾壓迫著張丹楓那詩人般的敏感心靈,使他不得不於學藝初成後出走瓦剌。
出師以後,與仇家之女雲蕾銘心刻骨的相戀以及因此受到雲蕾父兄的反對形成張丹楓性格的第二重矛盾——家仇與涌現糾結難解:舍棄愛情固然非張丹楓所願,而要化解兩家的數代深仇又是千難萬難。為張丹楓陷入人生最深重、最難以自拔的矛盾漩渦之中,他歌哭無常,徘徊歧路,以至縱酒狂醉,游戲風塵,想藉此來逃避生命深處的創痛。瓦剌大軍南侵加重了張丹楓的性格危機,但同時也給他提供了一個徹底解脫個人精神沖突的機遇。在民族存亡的關頭。終於挺身而出,放棄了個人家庭的滅明復周念頭,主動獻出了准備用於復周的寶藏和極富軍事價值的天下地形圖,並親身投入到明朝軍民抗擊瓦剌入侵的事業中,最終將有生以來即郁結於心頭的矛盾危機消除,與自己熱愛的仇家之女雲蕾結合。
表面看來,張丹楓最後的抉擇只是出於他個人的帶有偶然性的一念,但實際上都是其性格發展的必然結局。張丹楓武功蓋世,為一代武林領袖,身後威名歷三百餘年而不衰,但他從其本質上來說卻是一個溫和的和平主義者,與一般快意恩仇、流血見紅的武林人物不同,他深惡人與珍、國與國之間的仇怨、敵視和戰爭,他也想滅明復周,但正像他對雲蕾所言,這一切並不僅是為了稱王稱帝,也不僅是為了報復家仇,而是想借自己之手實現一個「天下萬邦,永不再動干戈」的太平人間。這當然是張丹楓的一個美好夢想,同時它也實在是張丹楓心靈深處的真實呼喚,是他性格發展與完善的最原始的動力。橫向的多元化的性格沖突與縱向的發展變異特徵,賦予張丹楓一種一般武俠文學人物難以逾越的深度,使他成為作者特定的人道主義理想——愛國愛民的武俠精神的最完美的體現,也使他成為了梁羽生武俠文學創作乃至整個中國武俠文學創作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人物形象。(抱雪)(寧宗一主編副主編劉國輝、崔勝洪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2年2月第1版) 《現代中國武俠小說鑒賞辭典》鑒賞
《萍蹤俠影錄》是梁羽生最負盛名的幾部代表作之一,是一部歷史與傳奇相結合的作品,具有史詩的民族性、歷史性、英雄性與傳奇性的基本特徵。
它的特點之一是武俠小說兼有歷史小說之長,它以明代「土木堡之變」為背景,寫明朝大臣於謙盡忠報國,抵抗外族侵略,最後反遭皇室迫害的故事。於謙在皇帝被俘,都城將破的民族國家生死存亡的緊急,挺身而出。把個人的生死榮辱置之度外,擁立新帝,奮起抗敵,發動民眾,保家衛國,在打退侵略者的同時也種下了日後遭迫害的禍根。於謙的所作所為在當時歷史條件下代表了國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也代表了正義的力量和人民的願望。諳熟中國文史的梁羽生把此類重大歷史題材引入到武俠小說創作之中,在激烈的民族矛盾沖突中塑造出於謙這樣一位為國盡忠,為民請命的忠臣形象,講述了他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在寫「史」的同時,也寫出了「詩」的韻味,是史與詩的結合。
特色之二是武俠形象的創造。梁羽生擅長於寫文采風流的名士型俠客,注意刻畫人物的性格和內心活動,常寓詩詞歌賦於刀光劍影之中。俠,本是古代社會中的一種英雄人物。他們的重要特徵之一,就是具有獨立的人格身份,敢於通過自我尋求、體現、實踐和恢復受到損害的社會公正和道義理想。而這一目標也就決定了俠士不同於普通凡人——俠必須膽大智高,有超人的武藝和體魄,否則他就不可能完成俠的使命。書中著力塑造的張丹楓,就是一個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不計世仇、甘願拋棄榮華富貴,奔波於塞北中原之間,為國為民,屢立奇功,武藝高強而又文采風流的名士型俠客。「為國為民,俠之大者」,書中把張丹楓的個性放在一個激烈的民族矛盾斗爭的歷史條件下,使他的種種行動都圍繞著愛國主義意識而展開。在個人、家庭、國家和民族諸種利益互相沖突,不能兼顧的矛盾漩渦中,凸現出一種國而忘家,公而忘私,一切以民族國家利益為重,個人的生死榮辱成敗得失全然不計的狂傲奔放,瀟灑脫俗、大義凜然的英雄俠士的個性特點。一種明智不可而為之,捨生取義,寧折不彎的俠義精神。正是這種精神,使得《萍蹤俠影錄》及其中於謙、張丹楓等人物有一種正氣磅礴的道義感,唱出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透射出一種高山大海般的崇高之美和陽剛之美。
謠曰:沒有明君找清官,沒能清官找大俠。於謙與張丹楓,正是清官與大俠的代表,分明體現了中國古代社會中代表社會正義的兩大政治理想,也是一種可稱之為「清官情節」和「武俠情節」(注應為情結)的普通的社會心理的產物。因此,這就不僅僅是兩個出色的人物形象了,而是包蘊著傳統的道德理想和更深刻的文化心理於其中了。
特色之三是愛情故事的深化,豪情與柔情並舉,陽剛之美與陰柔之美同在。書中穿插了張丹楓與仇家後代女俠士雲蕾之間波瀾起伏的愛情故事。它不同於一般武俠小說中的愛情故事之處,是把男女主角的愛情波折同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有機地交織在一起。在國家興亡,民族大義的背景上抒寫男女主角的曲折愛情,以陰柔之美來比照和映襯陽剛之美,使人物形象更鮮明豐滿,富有立體感。而且,愛情故事本身也寫得深沉蘊藉,凄婉動人。張丹楓常以「亦俠亦狂亦溫文」來自詡個性,書中他為國家民族大義奔波出力是他亦狂亦俠的一面,而他與雲蕾的愛情波折和刀光劍影中時時點綴的詩詞歌賦體現了其「溫文爾雅:的一面。合二者觀之,才是一個完整的文采風流的名士型俠客形象。(摘自劉新風、陳墨等主編《現代中國武俠小說鑒賞辭典·萍蹤俠影錄》) 張丹楓潛回中原,遇見女俠雲蕾,便開始了纏綿悱惻的一段情愛(《萍蹤俠影錄》)
張丹楓的先祖張士誠因與朱元璋爭雄天下,兵敗後,後人逃到蒙古。張丹楓的父母張宗周是瓦剌宰相。雲蕾的祖父雲靖本為大明使臣,被張宗周羈留瓦剌幾十年,雲靖兒子雲澄為救父親又致重殘,雲、張兩家本是世仇。
但張丹楓的師父謝天華,雲蕾的師父葉盈盈又是同門師兄妹。雙劍合璧天下無雙。雲蕾在知道身世之前(注應為知道張丹楓身世),早已愛上張丹楓,張丹楓更是愛得如痴如顛,一口一個「小兄弟」,叫得纏纏綿綿。
張丹楓為化解兩家冤讎,費盡心力,但雲蕾格(註:應為恪)於父、兄之命,終難於歸。張丹楓失意之下,竟然心智失常,記憶喪失。迷迷糊糊中跑到師父對頭上官天野的石室中:
「張丹楓一覺醒來,已是第二日的下午,只覺隱隱幽香,沁人心脾,睜眼一看,只見陽光透過窗戶,窗口供著一盆芝蘭,窗戶兩邊掛著一副對聯,聯道:「難忘恩怨難忘你,只為情痴只為真。」房中布置精雅,壁上還有一幅書圖,畫中一片紫竹林,林中一個紫衣少女,長眉入鬢,似喜似嗔。張丹楓心中一怔:畫中的景象,好像在哪兒見過一般,連畫中的少女,那身材體態,也像曾和自己有一面之緣。張丹楓重讀聯語:「難忘恩怨難忘你,只為情痴只為真。」如醉如痴,只覺雲蕾的影子在眼前浮晃,紫竹林中的少女突地化成了雲蕾,好像要從畫圖中跳出來,轉眼間又消失了。張丹楓自言自笑道:「天地之間哪還有人比得上我的小兄弟,畫中少女雖美,也難及她萬一。」不知不覺拿起書案的紙筆,畫了一張又一張,畫的都是雲蕾的肖像,有含羞的雲蕾,有帶笑的雲蕾,有薄怒的雲蕾,有佯嗔的雲蕾,有惹憐的雲蕾,種種神情,種種體態,一一描繪紙上,興猶未已,又畫了一幅她和自己並馬賓士的圖畫,題上一首小詞道:「掠水驚鴻,尋巢乳燕,雲山記得曾相見,可憐踏盡去來枝,寒林漠漠無由面。人隔天河,聲疑禁院,心魂漫逐秋魂轉,水流花謝不關情,清溪空蘊詞人怨。」畫完擲筆長笑,忽地又嗚嗚痛哭起來」。
梁羽生辭章華麗,用在這里,真寫得纏綿婉轉。
張丹楓「願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屬」,由已推彼,因知上官天野的二弟子烏蒙夫因修習上乘武功不能與師妹林仙韻結合,心中不忿,便將「玄功要訣」借給烏蒙夫,這便是將愛情視作至高無上。要知武林中最為珍貴的便是此類秘笈,但在愛情面前,又是「皆可拋」了。
張丹楓和雲蕾最後如願以償,更是風光宜人,「張丹楓如在夢中初醒,低聲說道:「小兄弟,你也進城么?」雲蕾盈盈一笑,種種恩仇,般般情愛,都盡溶在這一笑之中」。
這是一對美滿纏綿的愛侶,若干年後,雲蕾先去,又若干年後,張丹楓臨去世前,在一曲《廣陵散》中,「低首冥思,往事一幕幕從心頭揭過,有多少歡樂,有多少哀傷……「蕾妹,為了不負你的期望,練成無名劍法,我讓你久等了。其實沒有你在我的身邊,我就算練成了絕世武功,又有什麼歡樂」。(《廣陵劍》)
在孤獨與寂寞中,透出一股深沉的纏綿,在這纏綿的情意中含笑而逝,又是何等灑脫。這便是愛情了。
(摘自《俠與義—武俠小說與中國文化》一書中第十章「武俠小說中的愛情主題」之五,作者蔡翔,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時間1993年6月)
Ⅸ 梁羽生小說中XXX人物分析
在梁羽生看來,張丹楓是最完美的俠。
當一切都成了歷史的雲煙時,我們當中,有多少人會追問:「歷史是什麼?」
史學家們當然關注歷史,但他們的精力聚集於王朝的命運和帝王的世系中,芸芸眾生的渺小事跡提不起他們的真正興趣。
哲學家們也關注歷史,他們會說:「說歷史是歷史的判斷還不夠,必須補充說,每個判斷都是歷史的判斷,或簡言之,就是歷史。」(克羅齊)「歷史意味著一種貫穿『過去』、『現在』與『將來』的事件聯系和作用聯系。」(海德格爾)但他們的思想燭照的,也是歷史所包含的某些重大范疇。
文學家們亦時常被歷史的光圈所迷惑。心甘情願地充當了歷史的謙恭僕人,為歷史補白。「史詩」之稱已很能顯示文學與歷史的最初淵源,而「講史」乃是宋代「說話」之中最負盛名的一個家數,明清時代的演義小說中,歷史故事更成了基本情緒。在今天,林林總總的歷史小說更成為了一個龐大的文學部落。
只是一般的讀者不會想到,在他們拿來輕松一下,消遣一下的武俠小說中,以往分量非凡的「歷史」一詞,會跟他們猝不及防地打了照面。
特別是在梁羽生的小說中。
將武俠小說的傳奇故事與中國歷史的具體真實背景結合起來,是梁羽生的首創。他的新派武俠小說,每部幾乎都有明確的歷史背景,從盛唐到晚清,千多年浩瀚歷史風雲,在他筆下都曾波翻雲涌,撲朔迷離。既有正史的不朽,更多的是野史的傳神。他著眼的是江山,著重的是江湖。在描繪社會動盪,外憂內患,改朝換代,諸強紛爭的特殊歷史階段,諸如「安史之亂」(唐朝)「土木堡之變」(明朝)以及金元對峙,元明之交,明末清初……等等風雲翻滾的時代江湖兒女的可歌可泣,無人能出其右。
金庸開始走的也是這條路子,但沒有那麼純粹;古龍到了最後,壓根就不再跟歷史打招呼了。
只有梁羽生,既是始作涌者,又是「堅持就是勝利」的堅定衛道者。
在新派武俠小說園地里堅持了三十二年之久,創作了長篇武俠小說三十多部計一百餘冊之後,有人問梁羽生:刀光劍影三十二年,筆下湧出的人物,何止百千,其中塑造得最好的是誰?
「還是張丹楓。」
那時的梁羽生,必定是帶著笑意說的,有一分從容和幾許滿足。
《萍蹤俠影錄》中的張丹楓。
因為,寫張丹楓的時候,梁羽生剛剛新婚燕爾,三十來歲,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也許有點希望自己是張丹楓罷!」
這回梁羽生是哈哈大笑了。
確實,再沒有一個人物能像張丹楓那樣能傾注他的熱情,符合他的理想,撫慰他的良知,宣洩他的憂患了。
呂四娘固然愛憎分明,俠膽義心,但她畢竟是「英雌」。
凌未風固然孤傲不屈,義薄雲天,但偏偏失之寬容。
卓一航固然劍膽琴心,雍容瀟灑,但又過於柔懦。
惟有《萍蹤俠影錄》中的相國公子張丹楓,志向遠大,滿腹經綸,才調高華,瀟灑不羈,「亦狂亦俠真名士,能哭能歌邁俗流」,最能表現梁羽生治國安邦的抱負,抒發愛國愛民的博大情懷。
因為梁羽生實在也是一位「名士型俠客」。或者說,在某種意義上,他是把從少年時就激動自己的理想,都傾注到張丹楓這濁世奇男子身上去了。
這毫不奇怪,沒有一個作家,會在自己的作品以及自己所創造的人物中,沒有留下自己的思想的痕跡,生活的原型。
正如曹雪芹寫出了《紅樓夢》,張愛玲寫出了《傾城之戀》,巴金寫出了《家》。
梁羽生很自然就會寫出《萍蹤俠影錄》和張丹楓。
這不僅是因為他曾經治過史,在史學家簡又文先生門下接受了較長時間的熏陶,更因為他和許許多多的中國傳統知識分於那樣,秉承的是「經國濟世」的文化價值觀念,具有著強烈的社會道義感與責任感。而這種歷史責任感幾乎是與生俱來,深藏於每個中國人的心靈深處的。
據說,儒家是把世間社會問題和我們的私人生活、人身修養聯系起來的,不同於西方的文明,是信奉「造物主」起家的。
許多西方人認為,上帝(即造物主)高踞在人類的頭上,暗暗主宰著我們的靈魂;當它心情愉快的時候,它就能夠把社會安排得井井有條,使統治者聖明而又謹慎,老百姓安定而又富足,整個世界都顯得風平浪靜。可是,當它一旦大發脾氣,用一連串的戰爭和災難,煽旺人類的卑劣習性,使統治者失去理智,老百姓喪失良知,社會就會一片黑暗,苦難無邊無際。因此,此好彼壞,全都是上帝的一意孤行,人類哪裡能主宰自己?
中國的儒學所倡導的正好相反,尤其是宋朝之後的儒學更是認為每一個人都該懂得,一個國家內的歷史進展以及社會和政治的發展趨勢,都是以各種個人的內在觀念為依據的。所以,就算是梁羽生他們那一輩人,在啟蒙時所讀的第一課,內容必定也有著下列的這一段話: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未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進道矣。
這種「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因而在歷史重大關頭,當個人感情與社會責任發生沖突且不可得兼時,無論怎樣痛苦,怎樣艱難,感情總要讓位於道義,這已成了許多中國人的共識。
張丹楓就是這種良史之憂氛圍下產生的人物。
他既秉承了儒家文化的血緣——有著強烈的入世精神,又有著江湖兒女的豪邁灑脫——視功名利祿為浮雲。
所以,他除了是一位才調高華的名士外,還是一個胸懷安邦志,鏟除世間不平的快客,更是一個心連廣宇襟懷坦盪的的民族英雄。
這當然值得梁羽生驕傲,試問,在數量浩繁的新派武俠小說中,還有那一位人物能集張丹楓的美德於一身,再進行超越?
但悠長的三十二年過去了,梁羽生依然要以張丹楓為傲,說明他也沒能超越自己,最難燦的光華似乎只凝聚在張丹楓頭上了。這對於一個責任感特別強的作家來說,是不是一種遺憾,甚至是悲哀?
梁羽生封筆至今也十年有餘了,縱觀他的新派武俠小說,張丹楓這個人物,依然具有著里程碑的意義。
所以,我們也依然有話可說。
張丹楓所處的朝代,距今已有五百多年了,有人曾懷疑地問梁羽生,作為那個時代的貴族子弟,張丹楓能具有那麼多進步思想么?
梁羽生當時的回答是商量式的,並不是那麼斷然肯定。但在今天我們看來,張丹楓這個形象,除了作者過於鍾愛,賦予他的性格過分純粹之外,其他的都是有著真實的可能性存在的,作者的本身條件和時代的環境都給這種可能性提供了相當好的機緣。
從梁羽生本身的師承來看,他除了酷愛中國文學,熟悉中國歷史之外,對十九世紀的西方文學也有很大的興趣,涉獵較多。雖然他自喻說自己是名士氣味甚濃(中國式)的,而金庸才是現代的洋才子,但西方小說的影響在梁羽生作品中還是處處有跡可尋的。且聽他的夫子自道:
……我們可以看到在厲勝男的身上有卡門的影子,卡門不顧個人恩怨,要求愛情自由,甚至死去也在所不惜;在金世遺身上有約翰·克利斯多夫的影子,金世道在未受谷之華的影響轉變之前,那種情世嫉俗,任性縱情的表現,與克利斯多夫寧可與社會鬧翻也要維持自己的精神自由,不也是如出一轍?玉羅剎的大鬧武當山,敢與武當五老沖突,這與托爾斯泰創造的安娜·卡列尼娜,不能忍受上流禮會的虛偽,敢於和它公開沖突,兩者在精神上也接近得很……
如此說來,梁羽生作品中的一些人物,實在是中國名士氣與歐洲十九世紀文藝思潮的結合。
按梁羽生對托爾斯泰、羅曼·羅蘭等文學巨匠的這么深刻的了解,他當知在貴族階層里,清醒者絕不是寥若晨星的,何況中國也還有一個納蘭容若(性德)?
所以,也有人認為,張丹楓的原型,實在是清代的第一詞人、相國公子納蘭容若。
是否如此,當是見仁見智吧?
不過,梁羽生對納蘭容若情有獨鍾,在另一部作品《七劍下天山》中,專門以很大的篇幅,很深的功力,刻畫了另一個光彩照人的藝術形象。
我們過去,往往只是對納蘭詞稍有認識,因為幾乎所有的古代中國文學作品選里,都會選到他的這一首詞: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鐙。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長相思》但納蘭容若是一個怎樣的人,他有著如何的精神面貌,是否就如他詞中所自況的「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
相信許多讀者是在梁羽生的《七劍下天山》中才第一次窺見這個一生享盡富貴,卻極厭惡由富貴生活所派生的虛偽無聊的貴族子弟的心靈與才情的。從這個層面上說,梁羽生除了是一個小說家之外,還是一個歷史學家,因為他在盡情地想像個人的悲歡離合時,又盡可能將個人命運提升到歷史的高度予以認識。
當然,具體的納蘭容若是另一個話題了,我們有著另外更為詳盡的論述。
還是回到張丹楓身上吧。
再從當時梁羽生寫作武俠小說的處境來說,開始他寫《龍虎鬥京華》時,固然是偶然加匆忙,其中的緣起,許多看武俠小說的讀者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如果說,一開始時梁羽生並沒有要重振武俠小說雄風的野心,要開創一門「教派」的宏願,那麼,到了他的第八部作品《萍蹤俠影錄》,之前的《白發魔女傳》、《七劍下天山》等既已奠定了他的新派武俠小說鼻祖的地位,那麼,張丹楓這個超級俠士的脫穎而出,就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了。
他是作者理想的化身,具有著現代意識。現代觀念當是預想中的事。
他是讀者崇尚的民族英雄,若沒有進步的思想,不俗的所為,何來讓人景仰?
當然,現代人已越來越隨波逐流,越來越顯得凡俗了。何況,中國又不同於希臘,從來沒有出現過史詩,甚至連淵源都找不到,但是,我們的史官文化卻是脫胎於巫官文化的。
據考,遠古的時候,巫官掌管御敵和祭祖——這無疑是兩項大權在握的政治事物。史官逐漸代替了巫官之後,史官的職責之中依舊殘留著參與社稷大事的功能,這也就是歷史學家與崇尚政治情緒的廣大中國人的政治情懷的始源。
所以,喜歡梁羽生作品的讀者,有許多都是為他所杜撰編造的優美的政治歷史童話所吸引而沉醉其中的。
張丹楓既是梁羽生的理想,也是他們的最愛。
他挑起了他們蘊藏已深的愛國情懷,以及日漸被凡塵掩蓋的高潔情操。
梁羽生是把張丹楓放在國家的命運和一個家族稱霸雄心的尖銳矛盾中描寫的。他的先祖,其實和明太祖是不共戴天的仇人。他們都曾逐鹿中原,張家先祖以私鹽販子而崛起,卻敗於叫化子出身的朱元璋,被朱元璋沉屍長江。所建立的大周,也已風流雲散,僅在蘇州留下了快活林舊居和一個藏寶點。
張家的後代,直到張丹楓的父親張宗周也以復仇為念,遠避蒙古,數代幫助瓦剌整軍經武,欲借瓦剌兵力與明朝再爭江山。為此,不惜惡待明朝派去的使者,又鬧出了一場蘇武牧羊二十年的新公案。雲靖一家家破人亡,全是拜張宗周所賜……正所謂,國仇未報,家仇又添。
張丹楓作為張家第三代,肩上所負的重擔當是苦不堪言:明朝天子固然要防範他,雲家後代亦要追殺他,而瓦剌國王也不見得會重用他。何況瓦剌國中還有一個居心叵測、兇殘毒辣的太師也先在處處設梗,事事刁難?張丹楓可謂是步步驚心,時時留意。
他的俠士風度正是在這種蒺藜滿布的環境中體現出來的,在幾代人的苦心經營中,在殘酷的現實提醒下,他漸漸看穿了父祖輩們為一家一姓爭天下,不惜藉助外族的做法,是狹窄自私、不顧百姓死生存亡和國家社稷利益的。為此,在明朝內憂外患的深重危機下,他幫助曾留下一代英名於世的於謙抗擊蒙古軍的入侵。憑著一身驚人武功,滔滔辯才,肩負國家民族重任,奔波於塞北中原之間,屢建奇功。
他的名士風格也是在刀光劍影中確立的,在作品的第三回中,他才顯身,顯身之後有好長時間又神龍見首不見尾。他胸有丘壑,卻從不矯情飾俗;能歌善飲,卻不見輕浮;俠骨柔腸,卻充溢浩然正氣。
他的不拘性情,讓人想起了同樣善哭縱酒的另一典型——晉時代的名士阮籍,但他又絕不似阮籍以及稽康等人的消極避世。
他的才調高華,讓人想起了長歌「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大才子李白,但他又沒有李白的過於恃才傲物。
他的心胸見識,讓人想起了《虯髯客傳》中的那位見李世民即「推抨斂首」的真漢子。但虯髯客獻資產助李世民,是迫於「天命不可違」,張丹楓的獻出藏寶,卻是為了社稷平穩,蒼生安寧。
所以,熟知梁羽生的龍飛立才在他的《劍氣蕭心梁羽生》中對此大加贊賞,說梁羽生的張丹楓要比虯髯客境界更高一籌。
所以,當七十年代的香港佳視首播《萍蹤俠影錄》連續劇時,千萬觀眾都為陳強所扮演的張丹楓著迷。
在讀者和觀眾心目中,張丹楓首先是一位民族英雄,他所被大眾看重的,也是他的俠骨,而不是柔腸,雖然其實他二美兼備。
如此,雲蕾等人的形象豈不成了陪襯?
有關愛情
「 盈盈一笑盡把恩仇了。趕上江南春末杳,春色花容相照。」
張丹楓和雲蕾之中一樣有著愛情的「錯謬性」,不同的是,造成匹勒姆斯和西絲比的愛情的「錯謬性」是那頭游盪在桑林中的兇猛的獅子,而橫桓在張丹楓和雲蕾之中的障礙卻是家族仇恨。
當我們看到西絲比到桑樹下幾分鍾,獅子來了。獅子走了幾分鍾,匹勒姆斯來了。匹勒姆斯倒下幾分鍾,西絲比來了……
當我們看到張丹楓和雲蕾初萌情愫,雲蕾知道張丹楓是自己家族仇人的兒子,剛剛為張丹楓的為國為民的胸懷所感動,輕責自己不能圓於一家一族的雞蟲之爭,雲重又出現了,強烈禁止她和張丹楓在一起。好不容易得到哥哥的「批准」,和張丹楓並轡在天山深處,卻又被突然出現的父親充滿仇恨之火的眼睛所炙傷……
林清玄就把這一切都用因緣的無常來解釋,在《清涼菩提》里,他這樣說:
所有的愛情悲劇都是因緣的變遷和錯失所造成的,它也沒有一定的面目。在圍牆的縫隙中,愛的心靈也可以茁壯長大,至於是不是結果,就要看在廣大的桑樹下有沒有相會的因緣了。
一對情侶能不能在一起,往往要經過長久的考驗,那考驗有如一頭兇猛的猶帶著血跡的獅子,它不一定能傷害到愛情的本質,卻往往使愛情走了岔路。
說的真好,在張丹楓與雲蕾之間,就是仇恨的怒火使他們走了岔路。而這其中,又與雲蕾情緒上的反復無常關系密切。
大陸有專門研究新派武俠小說的學者曾認為:梁羽生的武俠小說創作,從觀念、方法到實踐都有自己的鮮明特色,有自己的獨門奇招或絕招。那就是,擅寫俠——俠客,尤其是名士型俠客;史——是將武俠小說的傳奇故事與中國歷史的具體真實背景結合起來;詩——不僅繼承了中國敘事文學傳統的講、唱結合的形式和規范,同時又發展成自己的獨具一格的創作套路;女——女俠形象系列的成就超過了其男俠系列;雅——優雅、古雅、雅緻、美雅,其審美追求可以用崇高而又優美來概括。
這種論點從整體上說是對的,但梁羽生也有「失控」的時候。
因為個案就擺在我們面前,在《萍蹤俠影錄》中,雲蕾的形象就大大遜色於張丹楓,以至小說被拍成電視劇後,香港的觀眾紛紛疑惑地相詢:雲蕾有什麼好呢?
張丹楓對國家忠,對愛情忠。而雲蕾一知道他是仇人的兒子時,即便自己已暗生情絲,依然覺得永藏於胸前的那塊羊皮血書,似一座大山,重重壓在她的心上,強迫著她,要她復仇!
張丹楓卻已決定,今生今世,決不與她動手,她要殺便殺罷了。
後來,張丹楓被困在太湖底下,乍見天真可人的澹臺鏡明,馬上就想起了雲蕾,並不避忌諱跟她說起了雲蕾。兩人有一段很有趣的對話,足見張丹楓的情真:
張丹楓見她笑語盈盈,在珠光寶氣映照之下分外嫵媚,心中一動,說道:「我的小兄弟見了你一定會歡喜你。」澹臺鏡明說:「什麼,你的小兄弟?我為什麼要他歡喜?」張丹楓笑道:「我的小兄弟自幼失了親人,孤苦伶訂,沒有人和他玩,你和他一般年紀,不正是可以做個最好的朋友嗎?」澹臺鏡明怒道:「什麼?要我陪你的小兄弟玩?哼,我不喜歡和臭小子玩!」其實張丹楓也是「臭小子」,澹臺鏡明一說之後,立刻又發現自己說話的破綻,不覺面上又泛起紅潮。只聽得張丹楓笑道:「我的小兄弟不是臭小子。」澹臺鏡明道:「不是臭小子是香小子呀。哼,香小子我也不喜歡。」張丹楓笑道:「也不是香小子,她呀,她是一位小姑娘。」澹臺鏡明一怔,道:「是小姑娘?」張丹楓道,「是呀,是小姑娘。我認識她時,她女扮男裝,我叫慣了她小兄弟,老是改不過口來。」澹臺鏡明見他提起「小兄弟」時,說得十分親熱,不知怎的,心頭突然有一種酸溜溜的感覺,竟是平生從未有過的感覺,但也是一掠即過,面上並沒有現出什麼,可是張丹楓已似察覺了什麼,心中葉這少女頗感歉意。
愛一個人,總會為她而驕傲,總會因她而微笑或憂愁,何況是張丹楓這樣從不矯情飾俗的人?
所以,我們很理解他失去雲蕾之後,和上官天野老頭的那一頓好哭。也理解他為什麼對脫不花的熾熱之情無動於衷。因為,從一開始對雲蕾產生感情那一刻,他已決定了一生一世。
我們反而不理解的是雲蕾。
不知是否梁羽生有意誤導,借雲蕾去反復映襯張丹楓,反正自第七回始,她就沒有成長過,而且一回比一回要幼稚,有時甚至到了不知所謂的地步。
本來,她是一個仙女般的少女,不但令書中人物驚艷,讀者也覺得神怡目奪,且看:
忽見繁花如海之中,突然多了一個少女,白色衣裙,衣袂飄飄,雅麗如仙……那少女又從樹上跳下,長袖揮舞,翩之如仙,過了些時,只見樹枝蔌蔌抖動,似給春風吹拂一般,樹上桃花,紛紛落下。少女一聲長笑,雙袖一卷,把落下的花朵,又捲入袖中。悠悠閑閑地倚著桃樹,美目含笑,顧盼生姿……
只見花蔭深處,一個少女,手持短笛,緩緩行來。這少女穿著一身湖水色的衣裳,衣褲輕揚,姿容絕艷,輕移蓮步,飄飄若仙……
梁羽生總是在強調她「如仙」、「若仙」般的形象,只是,這么一個仙氣為骨的人兒,怎麼卻是一個「無明」之女?處事莫名其妙,毫無邏輯和理性。
她也愛張丹楓,她也知道冤冤相報何時了的惡果,她也知道在國家民族內外交困的關鍵時刻,一家一族的仇恨,無疑是雞蟲之爭;但她懷中的血書,總像鬼魂一樣無休止地纏繞著她,使她像受了催眠一樣,聽從它的指揮,不能自已。
梁羽生安排張丹楓和她的大團圓結局,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貫徹他的創作理念,他很主張各民族間的和睦相處,主張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在國家利益面前,任何個人恩怨、門戶紛爭、集團利益,都應該予以拋棄,所以才有了現今這個光明的尾巴:
盈盈一笑,盡把恩仇了。趕上江南春末杳,春色花容相照。
昨宵苦雨連綿,今朝日麗晴天,愁緒都隨柳絮,隨風化作輕煙。
相對雲蕾,另一個少女的形象反而更顯個性,也更可愛。
那是蒙古國中的脫不花。
脫不花是瓦刺太師也先的獨生女,從小和張丹楓一塊玩大的,成年之後,一腔少女情懷便系在張丹楓身上,但可惜的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在瓦刺的時候,張丹楓還未能察覺她的真情,出中原之後,又有了雲蕾,更兼又憚著也先的居心不良,有一段時間,張丹楓對她頗為反感。
其實她的一顆少女心,就像玉碗里盛著新落的雪片,里外都晶瑩剔透。
也許對於家國大事,她不會更多去理會,而且,在父親的積威之下,她也不敢多加反抗。何況,也先為人狡詐兇狠,野心頗大,可對這唯一的女兒,確實也視為掌上明珠,要什麼給什麼。他也承認張丹楓文武全才,希望他能成為女婿,為他所用,只是直到最後,他才驚覺張丹楓是寧死不屈的真漢子,才打消了這個念頭,准備把張丹楓父子趕盡殺絕。
那邊他和窩扎合在密謀,這邊脫不花聽得毛骨悚然,心中焦急之極。她急中生計,於月黑風高之夜,女扮男裝,闖到了明朝使臣雲重下榻之處,希望借雲重之手,挽救張丹楓一家的性命。
但是脫不花太單純了,她根本不是她父親的對手,雲重被還羈留在瓦刺的前國王金牌召走,讓脫不花的希望落了空,看著已近五更了,圍在張府門外的大炮已對准了目標,只等時辰一到,便即放炮,脫不花什麼都顧不得了,一人一騎就沖到了張府。
以她單純的女兒心性,以為憑她是也先的女兒,蒙古兵都會聽她的,誰知,那些官兵們倒不敢把她怎麼樣,反而是她的父親不放過她,為了把自己的心腹大患除掉,當父親的把自己的女兒也出賣了。
然後,就到了脫不花人生中的最後一幕了,這一幕不僅讓張丹楓看呆了,讀者也看呆了:
她堵在炮口,捻熄了火繩,神色十分可怕,誰上來拉她就殺誰。麻翼贊因被張丹楓在身上刺了一個「賊」字,恨不得把張家全部毀滅,又得了太師的手諭,即使把郡主殺了,也是有功無罪,大了膽子,走過去就拉她的衣袖。
想不到她舉袖一拂,「呸」的一聲,唾涎吐到了麻翼贊身上。麻翼贊怔了一怔,反手擒拿,把脫不花雙手扭轉背後,麻翼贊武功比她高數倍,這一把擒拿手又用得十分刁毒,她動彈不得,突然和身一撲,撲到麻翼贊身上,張開櫻桃小口,狠狠地向麻翼贊肩頭一咬。麻翼贊料不到她有此一著,蒙古地方雖然不比中國,男女之間,並無「授受不親」的禮教存在,但麻翼贊與她究竟是奴才之對主子,驟然被她撲在身上,嚇得手足無措,這一口咬下,入肉三分,麻翼贊又驚又痛,擒拿手自然解了。窩扎合大叫道:「不必顧忌,將她擊暈!」麻翼贊縱身一掌,忽然「嗤嗤」兩聲,原來是她藏在身內的兩支袖箭,適才雙手被扭,放不出來。這袖箭乃是她平日打獵所用的毒箭,相距即近,麻翼贊猝不及防,兩邊心房,竟被毒箭射入,但她也被他的掌為震得倒在地上。
窩扎合大驚,急忙搶上,只見她一躍而起,失聲叫道:「張哥哥,不是我不救你,我已盡了力了!」倒轉刀柄,一刀插入胸膛,回身倒下,雙手猶自緊緊抱著炮身。
對於她來說,這也是一生一世了。
是啊,一生一世,又多少人真正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珍惜的是什麼?又有多少人在這有限的一生一世里,能遵從自己內心的聲音,並且堅定不移地向它們走去呢?
脫不花做到了,當然,她是為了愛情。
站在女性的立場上,我們並不以為這就不夠崇高不夠偉大。世上有些事情在有些時候,並不一定是一邊倒的,比如戰爭,比如朝代之間的更迭,女性或許有著更清明的認識與理解,她們往往更心甘情願地為愛情奉獻與犧牲。如脫不花,又如金庸筆下的香香公主,她們都毫不例外地為自己的所愛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她們並不要求回報,更不奢望情感的對等。其實又如何能夠對等呢?
脫不花因父親的關系,是被張丹楓所厭惡著的,而香香公主的命運更為悲慘,她是被自己的愛人作為禮物送給當朝天子的。雖然在她們塵歸塵,土歸土之後,張丹楓哭叫出聲,叫道:「脫不花妹妹,我領你的情了!」陳家洛也鬱郁寡歡。但她們已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了。
倒是我們,從她們的安詳與包容中,領略到某些古老卻永恆的情感或者渴望,像風一樣吹進我的的心裡,讓我們在某個月白風清的夜晚,靜下來傾聽一下我們內心真正的聲音。
Ⅹ 梁羽生小說有哪些主人公
很多啊,例如
江湖三女俠:馮英,馮琳,呂四娘,唐曉瀾
七劍下天山:凌未風,冒浣蓮,桂仲明,張華昭,飛紅巾,武瓊瑤,易蘭珠,傅青主,楚昭南
雲海玉弓緣:金世遺,厲勝男,谷之華
冰川天女傳:冰川天女,唐經天,金世遺,陳天宇
冰河洗劍錄:江海天,谷中蓮
冰魄寒光劍:桂華生,尼泊爾公主
塞外奇俠傳:飛紅巾,楊雲聰,楚昭南
白發魔女傳:岳明柯,玉羅剎,卓一航
武林天驕:檀羽沖
散花女俠:於承珠,葉成林
大唐游俠傳:段珪璋,鐵摩勒,南霽雲,夏凌霜
女帝奇英傳:武玄霜,李逸
慧劍心魔:展伯承,鐵錚,鐵凝,褚保齡,空空兒
萍蹤俠影錄:張丹楓,雲蕾
還劍奇情錄:陳玄機,上官天野
龍鳳寶釵緣:段克邪,史如梅,牟世傑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