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分类 » 格非短篇小说好看
扩展阅读
小说免费下txt全文下载 2021-09-14 12:13:28
小说重生追美记百度云 2021-09-14 12:11:58

格非短篇小说好看

发布时间: 2021-06-17 07:52:20

㈠ 请推荐介绍格非的书籍。

去看看《人面桃花》吧
今天看了一天《人面桃花》,觉得格非真是有非凡的叙述能力。他用并不全知的全知视角为我们制造叙事空白。悬念以及隐晦的叙述使阅读探索的兴趣激增,然而随着叙述的流动,你会发现,悬念与解释并非是对称的,所以有些问题你根本找不到答案,这就是格非,读者不得不和他一起思考。面对格非的文本,思考是不能缺席的,而且格非具备这样的能力,他能够把你拉进某种思考。
在文本中,梦境与幻境的出现,让我想起了红楼梦中的太虚幻境。不同的是,在警幻仙子的太虚幻境中,诗歌文本是对文中人物命运走向的一种隐喻,是解读人物命运的线索和密码,他统摄了整个文本。红楼梦的草蛇灰线,是有迹可寻,文本前后是一种没有缝隙的对称。而格非的《人面桃花》,梦境与幻境虽然也是对人物走向的某种隐喻,但这种隐喻不是针对整个文本,只是人物行动的阶段性走向。另外,作者所设置的悬念和后面的解答也不能形成一种对称,而是一种非对称,很多悬念被悬置了。比如说饥荒时那一带米从何而来?梅芸和张季元如何相识?金蟾、金蝉又是怎么回事?等等等等,都是无法解开的谜团,这种悬置使文本变成了一个开放性的结构,对文本的阅读结束了,但是后阅读马上就会开始,读者会陷入一种持续的沉思,这也许是格非的意图,正如他在新浪网上与网友聊天时所说,他希望自己的文本能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会,我想效果的实现有赖于叙事空缺手段的使用吧。
长篇小说
《敌人》
花城出版社1991年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边缘》
浙江文艺出版社1993年

《欲望的旗帜》
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
北岳文艺出版社2001年
春风文艺出版社2005年

《人面桃花》
春风文艺出版社2004年
春风文艺出版社2005年
作家出版社 2008年

《山河入梦》
作家出版社2007年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1年

《春尽江南》
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年

短篇小说
篇目:
《相遇》 ( 大家)
《傻瓜的是诗篇》 (1989钟山)
《锦瑟》 (1990花城)
《雨季的感觉》 (1991钟山)
《镶嵌》 (1992花城)
《赝品》 (1994收获)
《时间的炼金术》 (1996钟山)
《推背图》(武则天)(1994江南)
《湮灭》 (1994收获)
《打秋千》 (1995收获)
《不过是垃圾》 (2005长城)
《蒙娜丽莎的微笑》

《追忆乌攸先生》
《陷阱》
《迷舟》
《大年》
《没有人看见草生长》
《青黄》
《风琴》
《蚌壳》
《褐色鸟群》
《背景》
《夜郎之行》
《唿哨》
《凉州词》
《初恋》
《去罕达之路》
《紫竹院的约会》
《解决》
《沉默》
《马玉兰的生日礼物》
《半夜鸡叫》
《谜语》
《失踪》
《喜悦无限》
《未来》
《苏醒》
《让他去》
《月亮花》
《戒指花》
《公案》
《黎明之轨》
《窗前》
《暗示》
《废墟仪式》

中短篇小说:
《迷舟》作家出版社1988年
《追忆乌攸先生》 《陷阱》 《褐色鸟群》 《没有人看见草生长》 《迷舟》 《大年》
《青黄》 《风琴》 《蚌壳》

《唿哨》长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
《大年》 《背景》 《青黄》 《风琴》 《蚌壳》 《褐色鸟群》 《夜郎之行》
《傻瓜的诗篇》 《唿哨》

《雨季的感觉》新世界出版社1994年
《相遇》 《湮灭》 《傻瓜的诗篇》 《背景》 《锦瑟》 《夜郎之行》 《雨季的感觉》

《格非文集》(三卷)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年
1、树与石 :《追忆乌攸先生》 《陷阱》 《没有人看见草生长》 《迷舟》 《大年》
《背景》 《青黄》 《风琴》 《蚌壳》 《褐色鸟群》 《夜郎之行》 《唿哨》 《凉州词》 《初恋》 《去罕达之路》

2、眺望: 《相遇》 《锦瑟》 《雨季的感觉》 《傻瓜的诗篇》 《湮灭》
3、寂静的声音: 《敌人》 《边缘》

《当代作家文库•格非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

《格非小说自选集》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年

《傻瓜的诗篇:中国当代小说50家》时代文艺出版社1999年
《未来》 《让它去》 《月亮花》 《解决》 《锦瑟》 《时间的炼金术》 《半夜鸡叫》
《紫竹院的约会》 《傻瓜的诗篇》 《苏醒》 《沉默》 《谜语》 《凉州词》 《初恋》
《镶嵌》 《失踪》 《喜悦无限》 《打秋千》 《赝品》 《相遇》《湮灭》
《马玉兰的生日礼物》

《格非卷 中国当代作家选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
《追忆乌攸先生》 《凉州词》 《初恋》 《紫竹院的约会》 《解决》 《沉默》
《迷舟》 《褐色鸟群》 《蚌壳》 《青黄》 《背景》 《唿哨》 《傻瓜的诗篇》 《锦瑟》
《雨季的感觉》 《相遇》 《镶嵌》 《时间的炼金术》 《赝品》

《格非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

《青黄》浙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
《迷舟》 《大年》 《青黄》 《风琴》 《雨季的感觉》 《马玉兰的生日礼物》 《推背图》

《走向诺贝尔:当代中国小说名家珍藏版•格非卷》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
《边缘》
《相遇》 《雨季的感觉》 《傻瓜的诗篇》 《湮灭》 《打秋千》 《赝品》 《苏醒》
《紫竹院的约会》 《解决》 《月亮花》 《谜语》 《马玉兰的生日礼物》 《沉默》

《格非作品精选》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
《迷舟》 《褐色鸟群》 《青黄》 《紫竹院的约会》 《锦瑟》 《雨季的感觉》
《傻瓜的诗篇》 《相遇》 《打秋千》 《赝品》

《戒指花》(短篇小说集) 春风文艺出版社2007年
《追忆乌攸先生》 《迷舟》 《褐色鸟群》 《青黄》 《蚌壳》 《背景》 《唿哨》
《凉州词》 《初恋》 《紫竹院的约会》 《解决》 《沉默》 《马玉兰的生日礼物》
《戒指花》 《夜郞之行》 《风琴》 《苏醒》

《不过是垃圾》(中篇小说集)春风文艺出版社2007年
《相遇》 《傻瓜的诗篇》 《锦瑟》 《雨季的感觉》 《镶嵌》 《时间的炼金术》
《赝品》 《推背图》 《不过是垃圾》

专著
《小说艺术面面观》 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
第一章 小说与现实
第二章 作者与读者
第三章 故事
第四章 结构
第五章 语言
第六章 小说的未来

《小说叙事研究》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
第一章 小说与现实
第二章 作者与读者
第三章 故事
第四章 结构
第五章 语言
第六章小说的未来
下编:叙事分析
第七章 卡夫卡的钟摆
第八章 麦尔维尔:《白鲸》
第九章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第十章 詹姆斯•乔伊斯:《都柏林人》
第十一章 废名小说的叙事研究:树

《塞壬的歌声》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
第一辑 写作的恩惠
第二辑 十年一日
第三辑 塞壬的歌声
第四辑 废名的意义

《卡夫卡的钟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文学的邀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年
导言: 现代文学的终结
第一章:经验与想象
第二章:作者及其意图
第三章:时间与空间
第四章:语言与修辞

关于长篇小说:
以上应该是比较完整的信息,这6部长篇都很喜欢。
关于版本,《敌人》收的是2001年,91年的版本不好买啊,《边缘》只有一个版本(当然边缘也可以在他的文集寂静的声音里找到),已经收了,《欲望的旗帜》收的是春风文艺的,《人面桃花》肯定是春风文艺的好,但是送人了,现在手里补了个作家出版社的,这个版本加个共和国作家文库,还鲜明的五星,看着很虐。 《山河入梦》应该要作家出版社的版本比较好,《春尽江南》今年刚出。

关于中短篇小说与散文集:
格非的成名作应该是 迷舟 青黄那一批,而且他的中短篇一样是值得反复品读的。
如上所列,如果不是为收藏版本而言,倒觉得07年春风文艺的两本中篇加短篇小说选集就比较全了,像88年的作家出版社的迷舟,孔夫子上基本都卖150元左右了。但是那些早期的版本,每篇的序言倒是有意义的多了,因为篇目在07年的春风文艺基本都能找到。
还有觉得格非散文那篇里的篇目不常见,值得收阅,电子版也能找的到。

倒是觉得格非散文那篇里的篇目不常见,值得收阅,电子版也能找的到。

专著方面:
小说艺术面面观就没必要了,有《小说叙事研究》就行(我只有扫描版),孔夫子上卖的也比较多。最近一本是《文学的邀约》。可惜被清华大学出版社装帧的太差劲了。书是好书。

6本长篇:《边缘》《敌人》《欲望的旗帜》《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
中篇选:《不过是垃圾》
短篇选:《戒指花》《树与石》
《文学的邀约》

虽说早前的很多书的装帧设计,以现在的标准来看也许惨不忍睹,但是也正是那样,现在拿在手里才能感受一种时间的真实感,甚至有时隐隐觉得审美因一种对主流的反抗而有了偏向,当然前提绝对是格非的书是值得收藏的,反复阅读的。所以那些早期的版本,能收到的话,除了爱书人的一种成就感(越难的就越有种成就感),而且在细节上,让我们这个年龄对那个时代有些隔膜的人,能更加扩大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迷舟》的序言作者是吴洪森。《唿哨》附录里张旭东评格非的文字,还有格非很多的自序,都可以看看。
还有关于仲月楼,一直想了解,资料也很少。格非自己讲解小说很吸引人,其实他的作品本身也是当代文学非常值得解读的

以上是格非所有版权书

㈡ 如何评价格非的小说《望春风》

这本书是很早以前读的了,当时还没看过太多格非的小说,所以印象不深。
前阵子看到这个问题,又找来书翻了一遍,感觉很有意思。
倒说不上评价,只是个人读书的一点体会。
另外,一来本人懒散,打字麻烦,二来怕被人笑话矫情,所以就不说“格非老师”而直接称呼“格非”了。
其实心里还是很尊敬他的——
之前看到有人在书评里讲,《人面桃花》是“金瓶梅”式的《百年孤独》,觉得不妥,说是“红楼梦”式倒更好一点。
无论是其中的诗句、古体文书,还是格非假借小说讲梅的一段,甚至包括最后四分之一部分与前文的巨大差距,都更像红楼梦。
遍观其书,可以说,格非在创作时是有极大野心的。
各式文体交融、眼花缭乱的结构、无处不在的伏笔,包括其中的诗文、引用,无不用心良苦。
在句式上,也一改先锋时期略带翻译腔的风格,那种典型的依靠大量意向堆积的句子不见了,变得长短交融。
在阅读这篇小说之前,对两个地方非常感兴趣:一是,格非不大擅长正面描写,他会怎样叙述一场革命。
二是,在这部长篇里,格非还会不会使用他引以成名的叙述空缺。
结果,也算是意料之中,革命的大部分场景被略过了,其中自然也包括秀米前往日本时发生心理转变的情节。
有人说这正是叙述空缺的一种使用,同意,并且很赞同这样的手法。
因为恰恰是这样的过渡,保持了全文风格在一定程度上的统一。
但还是觉得,格非有些取巧了。

㈢ 求格非到目前为止所有中短篇小说的名字

重生之生肖天下

作者: 小饼饼

简介:

十二生肖里面的狗,因为一些事情而需要轮回八十一次,千几千年的轮回只是路过,这地八十一次的轮回猜啥重头戏。高智商,高能力,代表着高责任!这一世就让我活的经常一点吧!

㈣ 格非作品

《人面桃花》

今天看了一天《人面桃花》,觉得格非真是有非凡的叙述能力。他用并不全知的全知视角为我们制造叙事空白。悬念以及隐晦的叙述使阅读探索的兴趣激增,然而随着叙述的流动,你会发现,悬念与解释并非是对称的,所以有些问题你根本找不到答案,这就是格非,读者不得不和他一起思考。面对格非的文本,思考是不能缺席的,而且格非具备这样的能力,他能够把你拉进某种思考。
在文本中,梦境与幻境的出现,让我想起了红楼梦中的太虚幻境。不同的是,在警幻仙子的太虚幻境中,诗歌文本是对文中人物命运走向的一种隐喻,是解读人物命运的线索和密码,他统摄了整个文本。红楼梦的草蛇灰线,是有迹可寻,文本前后是一种没有缝隙的对称。而格非的《人面桃花》,梦境与幻境虽然也是对人物走向的某种隐喻,但这种隐喻不是针对整个文本,只是人物行动的阶段性走向。另外,作者所设置的悬念和后面的解答也不能形成一种对称,而是一种非对称,很多悬念被悬置了。比如说饥荒时那一带米从何而来?梅芸和张季元如何相识?金蟾、金蝉又是怎么回事?等等等等,都是无法解开的谜团,这种悬置使文本变成了一个开放性的结构,对文本的阅读结束了,但是后阅读马上就会开始,读者会陷入一种持续的沉思,这也许是格非的意图,正如他在新浪网上与网友聊天时所说,他希望自己的文本能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会,我想效果的实现有赖于叙事空缺手段的使用吧。

㈤ 格非最经典的作品

人面桃花,长篇的,相遇,短篇的

㈥ 我国早期的“先锋”小说作家格非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我国早期的“先锋”小说作家格非的作品常让一般读者感到晦涩难解,经常出现的是一种被称为“叙述的怪圈”的结构。这在最初的《迷舟》(1987)和《褐色鸟群》(1988)中,就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体现。在《迷舟》中,传统小说故事的重要关节出现了“空缺”,而使故事的推进变得扑朔迷离,也阻隔了读者的阐释、想象路线。

㈦ 格非的风格特点

格非,原名刘勇,男,1964年生于江苏省丹徒县。1981年考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并从事小说创作。1986年开始发表作品。1987年因发表中篇小说《迷舟》成名。其后陆续发表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小说:中篇小说《大年》、《褐色鸟群》、短篇小说《青黄》。《风琴》、长篇小说《敌人》等。为1986年以后探索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有小说集《迷舟》行世。
格非的小说特色在于:在十分平和冷静的叙述语调中揭示人生的神秘感,表达对于人的命运变幻莫测的深刻感悟。

㈧ 求格非的短篇小说《傻瓜的诗篇》,从网上实在找不到

是致我的男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