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分类 » 短篇小说异乡客译文
扩展阅读
小说免费下txt全文下载 2021-09-14 12:13:28
小说重生追美记百度云 2021-09-14 12:11:58

短篇小说异乡客译文

发布时间: 2021-06-17 10:20:32

⑴ 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前一句是什么

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前一句是:独在异乡为异客。

作者王维,原文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独自一人流落他乡成为异乡客,每碰到传统节日加倍思念亲人。在远方也知道兄弟们攀登高山,都采茱萸插戴头上只有我没有。

赏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首句写身在异乡的诗人每到佳节倍加思念故乡的兄弟亲人。起句一个“独”字,造境突兀,既刻划出了诗人举目无亲、孑然孤单的形象,又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寂寞凄凉的心境。两个“异”字迭用,更加强了诗人的孤独之感,为诗的画面增添了凄楚的色彩。第二句是全诗的诗眼和感情主线。

这里的“每逢”二字,突破了“九月九日”这一特定时间的局限,使人体会到诗中之情酝酿日久,今年九月九日的爆发只不过是碰到了重阳佳节这一导火索罢了,一个“倍”字,既渲染了今日思亲之情的强烈,又表明了平日思亲之经常。这两句诗着重在写诗人节日的感受,由于诗题已经点明时值重阳佳节,埋下了热闹欢愉的节日场面的伏笔,因而就愈使人感到身“在异乡为异客”的孤寂的游子形象,更加鲜明。

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由自己思亲,想到亲人节日必然也在想念自己,从而更加深了诗人珍视兄弟手足之情、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思。古时有重阳节佩茱萸登高饮菊花酒可以消灾避邪之说。这里,诗人巧妙地通过兄弟重阳佳节佩茱萸囊登高这一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细节来使兄弟思己之情具体化、形象化,用兄弟对登高行列缺了一人的遗憾心情来反射出诗人思亲的心曲,更使人感到诗情真挚:委婉动人。

这首诗注重感受和细节的典型性,“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受,既是诗人日常感受的升华,又是长期客居异乡的游子节日感受的概括和总结,有相当的普遍性和代表性。登高插茱萸的细节,体现了节日兄弟聚首的欢悦,同时也具有浓厚的时代和地方色彩。正因为这首诗注重感受、细节、时间、环境诸方面的典型选择,因而就形象逼真地表达了诗人具有典型意义的感情。因此千百年来屡经传诵。

⑵ 请问在哪里能下载到巴西文学史或者拉丁美洲文学史,感谢!!

推荐 二十世纪拉丁美洲文学 (小说)http://sunlaugh786.yculblog.com/post.673866.html

二十世纪拉丁美洲文学 (小说)

拉丁美洲新小说

拉丁美洲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近四个世纪之久,十九世纪殖民地各国纷纷独立,政治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较其殖民祖国西班牙及北方的近邻美利坚有如天壤之别,遑论被视为边缘弱势的文化文学事业。虽同以西班牙语写作,而且自十九世纪以来,拉丁美洲印第安文学与黑人文学(奴隶文学)发展蓬勃,但是这个区域的文学创作受到国际的重视仅是近半世纪的事。在小说方面,最直接的肯定与刺激则是1967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瓜地马拉的小说家阿斯图里亚斯(Miguel Ángel Asturias,1899-1974)及1982年颁给哥伦比亚的马奎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1928-)【先前有1945年及1971年颁给智利诗人蜜丝特拉尔(Gabriela Mistral,1889-1957)及聂鲁达(Pablo Neruda,1904-1973),之后1990年颁给墨西哥诗人帕斯(Octavio Paz,1914-1998)】。盱衡二十世纪的国际文坛,拉美文学占有举足轻重之地位,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回顾本世纪拉美文学(小说)的发展至大放异采约莫可分为三个时段:1940年以前的传统小说,1940-1975的新小说(爆炸时期),1975年后(后爆炸时期)转型期。

1915-1929年间,虽然有零星的个人作品市场销售成功的例子 (阿根廷小说家基拉德斯(Ricardo Güiraldes)的<<塞昆多?宋布拉先生>> (Don Segundo Sombra)及曾任委内瑞拉总统的小说家罗幕洛?加叶哥斯(Rómulo Gallegos)的<<芭芭拉夫人>> (Doña Bárbara),大体而言,并没有太多杰出优秀的小说家。此时期文学创作一般称为『区域文学』(乡土或丛林文学)。

1. 1940年代: 传统小说与新小说的分水岭

上述的『区域文学』(乡土或丛林文学)便是传统小说(观察小说)的类型,基本特点是民俗采风,写实主义,自然主义…等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写作风格。1926-1932年间传统小说渐趋式微,1929年罗幕洛?加叶哥斯的<<芭芭拉夫人>> (是波赫士的作品及马奎斯的<<百年孤寂>>销售盛况前最畅销的拉美小说)出版后,被视为传统小说 (土地/乡土主题小说:远离城市在蛮荒之地创造文明)的结束,而此时阿根廷小说家马叶亚(Eardo Mallea),阿尔特(Roberto Arlt)及瓜地马拉小说家阿斯图里亚斯等人创新风格小说崭露头角(1926年阿尔特的作品出版<<愤怒的玩偶>>(El juguete rabioso),1932年阿斯图里亚斯的<<总统阁下>>(El señor presidente)初稿完成,但一直至1946才出版)。

新小说掘起的成因:

(1)1939年西班牙内战结束,共和政权失败,1940年起大批知识份子流亡拉丁美洲(主要为墨西哥和阿根廷),对拉美文化带来新冲击。墨西哥和阿根廷南北两点也正是拉美文学中小说创作最鼎盛之地(人口众多及出版事业的发达亦是因素)。尔今这两国和欧洲的西班牙已成为西语出版连线的铁三角。

(2)1945年二次大战结束,文化机构、出版社的成立,新杂志、书籍的出版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新一代读者的阅读取向,有别於受欧、美文化薰陶的老一辈以阅读英语及其他欧语书籍的选择,以西班牙文撰写,关注本土切身的内在问题及美洲意识追寻的作品成为新的阅读导向。

(3)直至1930年以来流行的写实风潮已现疲软,而荒缪主义文学在戏剧的发展远大於小说的表现,因此,拉美小说家融合乔伊斯,卡夫卡,福克纳,贝克特…等大家精华【波赫士(Jorge Luis Borges, 阿根廷)受吴尔芙,卡夫卡的影响;欧内堤(Juan Carlos Onetti,乌拉圭),鲁佛(Juan Rulfo,墨西哥)受福克纳影响;沙特、卡谬影响萨巴多(Ernesto Sábato,阿根廷);乔伊斯影响柯达萨(Julio Cortázar,阿根廷)等】,佐以美洲大陆的神秘与神话色彩,形成受读者喜爱的创作题材。

(4) 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前卫主义思潮中在空间及时间的影响最广最深远的便是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著重行为、梦的解析、人格分裂/双重性格等方面的探讨。打破时空的藩篱,生死可以齐观,前世今生可以同在等诠释手法。

1940-1950年间,新技巧尝试的小说纷纷出版,如欧内堤的<<无人之地>> (Tierra de nadie,1941),<<就在今夜>> (Para esta noche,1943),<<短暂的一生>> (La vida breve,1950);波赫士最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如<<歧路花园>> (El jardín de los senderos que se bifurcan,1941),<<虚幻故事>> (Ficciones,1943)及<<阿列夫>> (El Aleph,1949);阿斯图里亚斯的<<总统阁下>>;雅内兹(Agustín Yáñez,墨西哥)的<<水流>> (Al filo del agua,1947);萨巴多的<<隧道>>(El túnel,1948);卡本迪尔(Alejo Carpentier,古巴)的<尘世王国>>(El reino de este mundo,1949)等知名作品。新技巧尝试包括扬弃线性排列组和的时间顺序和逻辑思考的模式,代以分析人物的心灵精神层面,刻划人的隔阂与孤寂,宿命论天意的传递,解析事实的多重与非理性面,以想像的空间取代真实的空间,不再一味以第三人称全知的观点叙述,改以多位叙述者甚至叙述者角色模糊的技巧。

1960:爆炸时期(Boom)/拉美新小说跃登国际文坛

一般所称拉美文学的『爆炸时期』乃指六O年代的文学旋风,其原因为:

(1)1959年:古巴革命成功,各国文人与知识份子乐见其成,咸认卡斯楚的革命成功(推翻巴帝斯达(Fulgencio Batista)的军事独裁)可以带动其他拉美国家的改革或革命;此外,古巴革命的另一项特色便是对文化问题的重视,特别创立一个文化机构『美洲之屋』(Casa de las Américas)及以此为名的杂志,举办各种研讨会,文学奖以带动文学创作风气,因此,『美洲之屋』及<<美洲之屋>>杂志迅速成为文化革命的重镇与文化宣传媒体,最积极投入的核心人物包括阿根廷的柯达萨,墨西哥的福恩特斯(Carlos Fuentes),哥伦比亚的马奎斯及秘鲁的尤萨(Mario Vargas Llosa)。这些作家以文学为发展重点,对与其政治立场与理念不相同者未刻意排挤。(卡布列拉?因凡特1965年便选择流亡之路)。

(2)1962年:『爆炸时期』(Boom,景气)的形成与出版市场也有密切关系。西班牙出版社设法恢复因内战(1936-1939)而失去的拉丁美洲市场。最佳的方法便是出版拉美作家的作品,且在西班牙造势宣传,再打进拉美市场。首先投入的是巴塞隆纳的Seix-Barral (老板是诗人巴拉尔Carlos Barral)出版社,并且专为拉美小说家特别设立一个『图书文学奖(Biblioteca Breve)以兹鼓励。1962年尤萨的<<城市与小狗>>(La ciudad y los perros)(英译<<英雄岁月>> (The time of heros)首先荣获此奖,市场销售势如破竹,跌破专家眼镜,造成出版界的震撼,也激发出版界的雄心,咸认远景可待。例如柯达萨,他是第一个作品被重新出版的作家,1964年旧作重新付梓,一家於1959年成立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出版社,两年多的时间卖出约一百五十万本。此种一触即发的轰动,无异『爆炸』现象,相对地也吸引其他欧、美出版社的注意与兴趣,纷纷跟进,透过翻译或将作品改编成电影,拉美小说的声势也随之登上国际舞台。

(3)魔幻写实:拉美文学的『爆炸时期』,新小说的大放异采设定在六O年代,除了上述两个原因,另一个便是小说家运用『魔幻写实』技巧的成熟代表作均在此时期面世。如欧内堤的<<造船厂>>(El astillero,1961),萨巴多的<<英雄与坟墓>>(Sobre héroes y tumbas,1961),卡本迪尔的<<光明时代/启蒙世纪>>(El siglo de las luces,1962),福恩特斯的<<克鲁兹之死>>(La muerte de Artemio Cruz,1962),柯达萨的<<跳房子>>(Rayuela,1963),秘鲁阿尔格达斯(José María Arguedas)的<<所有的血>>(Todas las sangres,1964),古巴雷萨马?利马的<<天堂乐园>>(Paradiso,1966),尤萨的<<青楼>>(La casa verde,1966),多诺索的<<无垠之地>>(El lugar sin límites,1966)* ,马奎斯的<<百年孤寂>>(Cien años de soledad,1967),古巴卡布列拉?因凡特的<<三只伤心老虎>>(Tres tristes tigres,1967)等。这些杰作不仅是彼时的畅销书,迄今也是国际书市的长销书。

『魔幻写实』:1925年德国艺评家佛朗茨?罗(Franz Roh)诠释德国后期表现主义的绘画风格,指称乃是试图抓住永恒的『新写实』,一种变动又恒常,存在出现又消失(如同赫拉克里塔斯和帕美尼德斯两人的理论),真实与魔幻空间并存的意境,而赋予『魔幻写实』一词。义大利作家蒙田贝利(Massimo Montempelli)则将『魔幻写实』引申为超越未来主义的模式* ,藉以追寻另一种真实。拉丁美洲方面,1948年委内瑞拉小说家乌斯拉?皮耶德里(Arturo Uslar Pietri)在<<委内瑞拉文学与作家>>一书中用来解说委内瑞拉反写实规范的小说潮流。此后,『魔幻写实』不迳而走,迅速被广为应用,名家相继出版此类风格作品,成为拉美小说的特色标记。在『魔幻写实』蔚为风尚前,1949年古巴小说家卡本迪尔在<<尘世王国>>出版序文中便提出『神奇写实』一词,解说他的创作特色,以示和彼时欧洲流行的思潮有所区别。他写下:『看到海地旧时王宫的废墟在时光隧道与大自然中存在的惊奇,我领悟到美洲本身便是神奇的存在…拉美的地理,历史,人文便自然散发一种真实的惊喜与神奇』。一般在解读卡本迪尔的作品时不免先用『神奇写实』来诠释,即使以『魔幻写实』来研读,也是相通。

『魔幻写实』的特色为(1)将真实的历史与神话融合 (2)将真实的时空与梦幻的意境交错(3)荒诞与现实为一体两面,皆是真实的呈现。

魔幻写实若要寻根,欧内堤的<<井>>(El pozo) (1939年出版)应是『魔幻写实』新小说的滥觞。 除了『魔幻写实』,另一个通用的文学名词是『虚幻叙述体』:悬疑、侦探、谋杀等题材亦在此列。若要刻意区分两者,则可解说为,『魔幻写实』表现的是美洲本质,将事实以奇特变形重现,与原始的美洲神秘色彩结合,(此类以阿斯图里亚斯,卡本迪尔,阿尔格达斯,鲁佛,马奎斯等人为代表)。『虚幻叙述体』则是运用作家个人的想像力创造新的表达方式传递感观感受不到的真实面,与科学理论相结合,如认识论,形而上学的永恒不定论(如波赫士,柯达萨,雷萨马?利马,福恩特斯,多诺索,乌拉圭小说家艾南德兹(Felisberto Hernández)等人)。概括而论,阿斯图里亚斯与波赫士无疑是拉美『魔幻写实』的宗师,尤其波赫士,古巴小说家卡布列拉?因凡特说:『今日从事写作的拉美作家,没有一个人可以自外於波赫士的影响』。

传统小说与新小说的差异

传统小说著重披露社会的不公加以批判,新小说更重挖掘人的境遇与问题,为人类找寻新的价值观 (存在主义的思维)。如马奎斯言:『一部好小说就是猜测世界的一个谜语』。

呈现人性与事实吊诡、非理性、奥秘的多面向,甚或以荒谬诠释人类存在的意义。

从观察摹拟事实的表现手法转而以象徵涵义诠释小说意旨。(人名,地名等命名的构思,马奎斯称鲁佛(<<佩德罗?巴拉摩>>)对小说命名的用心最出色。)

『克里欧由主义』(在拉丁美洲出生的西班牙人/欧洲人或黑人),传统乡土土著文学题材式微,阿斯图里亚斯的新印第安主义(新乡土文学,嵌入神话传奇异事)兴起;描写的地理背景范畴更宽广。

怀疑主义与悲观意识的呈现:

爱的观念动摇,不认为是存在的支柱,强调个人的孤寂、隔阂;死的观念与价值改变,直认为人类生存的世界即是地狱的化身。悲剧收场的情节。

打破道德的价值观,尤其是宗教和性的禁忌。墨西哥小说家艾利桑多(Salvador Elizondo)说:『世界丰富之处恒常隐藏在人类不为人知的秘密生活的暗处』。

政治/社会批判:对独裁者的控诉(拉丁美洲共同的历史沿革)阿斯图里亚斯的<<总统阁下>>,马奎斯的<<独裁者的秋天>>(El otoño del patriarca),鲁佛的<<佩德罗?巴拉摩>>,罗亚?巴斯多斯的<<人之子>>(Hijo de hombre),<<唯我独尊>>(Yo,el supremo)<<检察官>>(El fiscal)等三部曲,卡本迪尔的<<耍手段>>(El recurso de método),卡布列拉?因凡特的<<和平像战争>>(Así en la paz como en la guerra),尤萨的<<大教堂的对话>>(<<酒吧夜话>>)等。

幽默(嘲讽)与情色--- 藉讽喻揶揄社会现象与人生百态以抒解人类的苦闷。波赫士 的<<阿列夫>>,柯达萨的<<跳房子>>,马奎斯<<大妈的葬礼>>(”Los funerales de la Mamá Grande”),尤萨的<<城市与小狗>>,<<庞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Pantaleón y las visitadoras)等作品。

---性与色,除了一般性爱的描写外,性行为的分析与描述更露骨。

---乱伦:如鲁佛的<<佩德罗?巴拉摩>>,萨巴多的<<英雄与坟墓>>,马奎斯的<<百年孤寂>>。

---同性恋(男同性恋/女同性恋):尤萨的<<大教堂的对话>>(<<酒巴夜话>>(Conversación en la Catedral),多诺索的<<无垠之地>>,雷萨马?利马的<<天堂乐园>>,普易(Manuel Puig, 阿根廷)的<<蜘蛛女之吻>>(El beso de la mujer araña)等。

---肛交:古巴萨尔度(Severo Sary)的<<马伊特雷亚>>(Maitreya),福恩特斯的<<肤色的变化>>(Cambio de piel),柯达萨的<<马奴叶之书>>(El libro de Manuel)

---性虐待:艾利桑多的<<法拉贝夫>>(Farabeuf)

---手淫:柯达萨的<<奖>>(Los premios),尤萨的 <<城市与小狗>>

---妓院:多诺索的<<无垠之地>>,尤萨的<<青楼>>,欧内堤的<<与尸为伍>>(Juntacadáveres,<<尸社>>),作为拉美生活的象徵。

拉美作家并非刻意藉情色题材哗众取宠,或是预测此种题材必然盛行的趋势,抑或想要彰显此题材藉以达到”色情民主化的目的”。情色问题的凸显正是和传统小说不同的特色,它有几方面的作用:萨巴多说:”性终於透过文学达到形而上的意义,传统行为规范的瓦解与乐观主义的危机…显示性与孤寂问题的存在,…藉著肉体达到沟通的功能,此种情感交流如同领圣体仪式般神圣。”这个铨释正也是呈现人类心灵孤寂的一面。另一方面,也有透过性达到发觉自我,解放自我的目的。墨西哥小说家萨因兹(Gustavo Sáinz)在<<罗伯教父/狼同志>>(Compadre Llobo)中将性化为与一切规范抗衡的手段,征服黑夜的壮举。(”黑夜来临,一切陷入荒谬境地,所有规范丧失意义,无事可为;激情荡漾,纵欲使性,恣意而为是反抗黑夜(/反抗规制)最好的对策”)。贪婪纵欲变成抒解压力的方式及掩饰其他方面无能为力的凭藉。而手淫、性暴力的批露则是对颓废惰落的社会问题的批判,影射社会的压制,反应男性的兽性行为与蛮横。尤萨的<<城市与小狗>>,普易的<<蜘蛛女之吻>>皆有此涵意。当然,性问题的探讨除了是关注人的境遇的新观点,也是承袭传统中由来已久对社会的抗议怒吼,如萨因兹言:『我们如果无法挑起社会革命,我们就从道德革命著手』。

1975-:后爆炸时期

爆炸时期结束年代为1971年左右,主因是卡斯楚上台后,为巩固其政权,更行个人军事独裁,古巴诗人帕迪亚(Heberto Padilla)1969年出版诗集<<游戏之外/退出游戏>> (Fuera de juego),强烈批判卡斯处政权,被拥卡斯楚派视为反革命份子,且被迫公开修正其言论悔过输诚,此举引起欧美诸多知识份子的声援,也有不少不谅解其作为,帕迪亚最后流亡美国。而原来的核心人物也不再坚持初衷,渐趋解体,拉美的『爆炸时期』也跟著平息。

爆炸时期的作家年龄层不一,有的尔今凋零归尘(波赫士、柯达萨、鲁佛、阿斯图里亚斯、卡本迪尔、欧内堤、雷萨马?利马、普易…等人),其余仍继续耕耘* ,也继续主宰拉美文学的走向与市场(马奎斯、尤萨、多诺索、罗亚?巴斯多斯、卡布列拉?因凡特,但渐脱离魔幻写实的风格,回到写实的路子。小说结构不若爆炸时期的作品复杂(<<跳房子>>,<<三只伤心老虎>>,<<佩德罗?巴拉摩>>都是结构复杂的典型)。

以马奎斯为例,<<爱在瘟疫蔓延时>>,<<异乡客>>,<<爱与魔鬼>>布局都比先前作品来的简洁。报导文学也是作家乐於经营的题材,内容仍以追溯历史和社会事件为主轴。

后爆炸时期头角峥嵘的作家如智利的阿言德(Isabel Allende),智利的史卡梅达(Antonio Skármeta,电影<<邮差>>原著),秘鲁的布里西?艾契尼格(Alfredo Bryce Echenique),哥伦比亚的慕地斯(Álvaro Mutis), 阿根廷的索利亚诺(Osvaldo Soriano)……等。

结语

台湾出版界与读者对拉美文学的喜好与取舍深受美国商业化宣传及改编小说为电影剧本的潮流影响,语言的隔阂也是造成接触断层(或接触不良)的原因。阿言德(<<金色豪门>>原著)和墨西哥的艾丝姬维儿(Laura Esquivel,<<巧克立情人>>原著作者)是较明显的两个例子。

卡布列拉?因凡特说:『下一个杰出的西语作家将是西班牙人』,似乎也道出拉美文学的发展到一个需力求突破的瓶颈。 如多诺索在<<大象葬身之地>>(Donde van a morir los elefantes)中隐约期许,希盼拉美再创另一个『爆炸时期』。

拉丁美洲文学
Latin American literatures

拉丁美洲全部国家和地区以印第安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法语、英语等写作的文学。主要可以分为3个系统:西班牙美洲文学,巴西文学,安的列斯文学。
这些国家和地区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有许多共同的因素和内在的联系,它们的文学也表现出许多共同的性质。当代拉丁美洲的文学史家已经把拉丁美洲文学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加以研究,一般认为可以分为:
①史前时期。欧洲殖民者来到之前,中亚美利加洲和南亚美利加洲的印第安民族已经建立了高度发达的文化,但是在被征服的过程中完全被摧毁,只能从幸存的少数几部作品中看到古代印第安文学的面貌。这少数几部作品就是拉丁美洲文学的渊源。
②殖民地时期。主要处在宗主国文学的影响之下。17世纪流行于西班牙、葡萄牙的巴罗克文学和贡戈拉主义,也流传到拉丁美洲。同时,人文主义思想和启蒙运动也开始波及。民族文学已经萌芽。这是拉丁美洲文学的古典主义时期。18世纪末,克里奥约(即土生白人)要求摆脱宗主国的束缚而独立的思潮兴起,称为克里奥约主义。反映在文学上,则表现为要求描写殖民地本土题材的美洲主义。
③独立革命时期。民族文学诞生,在独立革命运动浪潮推动下,主要倾向为浪漫主义。其中以印第安人为题材的称为印第安主义;以某一地区生活为题材的称为地区主义,加乌乔文学为其最有特色的代表;以风尚习俗为题材的称为风俗主义。地区主义文学和风俗主义文学往往带有现实主义的因素。
④民族文学繁荣时期。民族文学在继续发展中要求创新,形成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文学浪潮遍及拉丁美洲所有的国家和地区,主要表现在诗歌方面。20世纪初,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小说开始兴起,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中反映印第安民族生活的,称为土著主义。黑人题材则在诗歌方面得到表现,称为黑人派诗歌。
⑤当代文学。各国、各地区的民族文学继续发展,逐渐显示出各自的特点。60年代,小说方面形成一个高潮,出现魔幻现实主义,影响正在扩大。

拉丁美洲文学

拉丁美洲诗的创作

现代主义?鲁本边_里欧(Rubén Darío, 1867-1916)

现代主义与前卫主义之转型期?蜜丝特拉尔/米斯特拉尔(Gabriela Mistral, 1889-1957)

前卫主义(创造主义与极端主义)发展雏型?乌依多布罗(Vicente Huidobro, 1893-1948)与波赫士(Jorge Luis Borges, 1899-1986)

现代主义?超现实主义之发皇?返朴归真?聂鲁达(Pablo Neruda, 1904-1973)

超现实主义之颠峰代表?帕斯(Octavio Paz, 1914-1998)

拉丁美洲的小说

1940年代: 传统小说与新小说的分水岭

1940-1950年间:新技巧尝试的小说纷纷出版

1960:爆炸时期/魔幻写实(boom / magic realism)/拉美新小说跃登国际文坛

1975:后爆炸时期:爆炸时期结束年代为1971年左右?帕迪亚(Heberto Padilla)事件

后爆炸时期作家:情色,历史,写实。史卡梅达(Antonio Skármeta, 1940-);阿言德(Isabel Allende, 1942-);艾契尼格(Alfredo Bryce Echenique, 1939-);索利亚诺(Osvaldo Soriano, 1943-1997)

、拉美女性作家

阿古丝汀妮(Delmira Agustini, 1886-1914, 乌拉圭)

梦芭尔(María Luisa Bombal, 1910-1980, 智利)

卡布列拉(Lydia Cabrera, 1899-1991, 古巴)

卡斯提亚诺(Rosario Castellanos, 1925-1974)

帕拉(Teresa de la Parra, 1891-1936, 委内瑞拉)

伊芭波路(Juana Ibarbourou, 1892-1979, 乌拉圭)

费蕾(Rosario Ferré, 1938, 波多黎各)

加西亚伂旇雌?/FONT>(Fina García Marruz, 1923, 古巴)

加萝(Elena Garro, 1920-, 墨西哥)

欧坎波姐妹(Silvina Ocampo, 1906-1993/Victoria Ocampo, 1890-1979, 阿根廷)

贝莉罗西(Cristina Peri Rosi, 1941, 乌拉圭)

芭莲瑞拉(Luisa Valenzuela, 1938, 阿根廷)

向徐小馒大师致敬:拉丁美洲文学
拉丁美洲文学

拉丁美洲是美国以南所有美洲地区的通称,包括中
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的整个地区。拉丁美洲的命名,
是由这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长期历史发展
的共同性决定的。其中主要使用西班牙语的国家,称为
“西班牙美洲”;把巴西包括在内的时候,则称为“伊
比利亚美洲”。拉丁美洲则是其总称。除了上述以拉丁
语系的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法语为主要语言的国家和
地区外,还包括使用英语的国家和地区。
拉丁美洲文学,其范围包括拉丁美洲全部国家和地
区以印第安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法语、英语等写
作的文学。主要可以分为3个系统:西班牙美洲文学,巴
西文学,安的列斯文学。
这些国家和地区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有许多
共同的因素和内在的联系,它们的文学也表现出许多共
同的性质。因为:
1. 文学借以表达的工具——语言,是共同的,许多
国家使用西班牙语,其次是葡萄牙语、法语、英语。
2. 文学所反映的社会内容,是相似的,历史上都长
期处于殖民统治之下,独立以后,经济得不到充分发展,
目前仍多数处于不发达状态。
3. 文学所经历的发展道路,大体上是一致的,都存
在着一个努力建立民族文学的问题。
4. 各国、 各地区文学相互之间有直接的联系和影
响。例如现代主义运动,几乎遍及拉丁美洲所有的国家
和地区。
当代拉丁美洲的文学史家已经把拉丁美洲文学作为
一个完整的体系加以研究,一般认为可以分为:
1.史前时期 欧洲殖民者来到之前,中亚美利加洲
和南亚美利加洲的印第安民族已经建立了高度发达的文
化,但是在被征服的过程中完全被摧毁,只能从幸存的少
数几部作品中看到古代印第安文学的面貌。这少数几部
作品就是拉丁美洲文学的渊源。
2.殖民地时期 主要处在宗主国文学的影响之下。
17世纪流行于西班牙、葡萄牙的巴罗克文学和贡戈拉主
义,也流传到拉丁美洲。同时,人文主义思想和启蒙运
动也开始波及。民族文学已经萌芽。这是拉丁美洲文学
的古典主义时期。
18世纪末,克里奥约(即土生白人)要求摆脱宗主
国的束缚而独立的思潮兴起,称为克里奥约主义。反映
在文学上,则表现为要求描写殖民地本土题材的美洲主
义。
3.独立革命时期 民族文学诞生,在独立革命运动
浪潮推动下,主要倾向为浪漫主义。其中以印第安人为
题材的称为印第安主义;以某一地区生活为题材的称为
地区主义,加乌乔文学为其最有特色的代表;以风尚习
俗为题材的称为风俗主义。地区主义文学和风俗主义文
学往往带有现实主义的因素。
4.民族文学繁荣时期 民族文学在继续发展中要求
创新,形成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文学浪潮遍及拉丁美洲
所有的国家和地区,主要表现在诗歌方面。
20世纪初,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小说开始兴起,出
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中反映印第安民族生活的,称
为土著主义。
黑人题材则在诗歌方面得到表现,称为黑人派诗歌。
5.当代文学 各国、各地区的民族文学继续发展,
逐渐显示出各自的特点。60年代,小说方面形成一个高
潮,出现魔幻现实主义,影响正在扩大。
参考书目
Luis Alberto S□nchez,Historia Comparada de
las literaturas americanas,Buenos Aires,1976.

二十世纪拉美文学发展概况

拉丁美洲是墨西哥及其以南所有美洲地区的统称,原始居民是印第安人。这些地区自15世纪末陆续沦为西班牙、葡萄牙以及法国的殖民地,直到19世纪初才获得独立。300多年的殖民统治使拉美地区西葡文化与印第安文化、非洲黑人文化互相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混合体,这构成了现代拉美文学的文化基础。独立革命时期,拉美文学出现繁荣的局面,产生了地方民族特色的加乌乔文学和利萨尔迪(1776-1827)的《癞皮鹦鹉》(1813)这样的杰作。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盛行于拉美各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拉美文学出现了第二个高潮:诗歌中的现代主义和小说中的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文学运动的先驱是古巴

⑶ 《《澳洲往事》异乡客》最新txt全集下载

《澳洲往事》异乡客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2007年的时候,中国没开始用电子票,那时坐飞机都会有张纸质机票。此时,我决定出国留学,目的地,澳洲,布里斯班。
经过2小时的飞行,到达了香港机场。先看到的是海面,但是灰蒙蒙的,一个临海的机场,这是香港机场给我的第一面。香港机场很乱,不,是乘客很多,人来人往,很多的登机口,很多的商店,让人眼花缭乱。LV,Gucci,Prada……都是有的,只是我那时还不认识。Timezone, Disney, levin’s这些少男少女爱的也有。来了香港不购物?这完全不可能。机场很大,至少比大陆的很多机场大,第一次出国的人不仔细的话,少有人知道,原来机场不止一个航站楼。哪怕你在国内坐了无数次的飞机,你也只用在机场里找登机口就行了。迷迷糊糊的跟随着人群做了轻轨来到另外一个航站楼,那时我还不知道自己坐着轻轨来到了机场的另一端。但是如果不是随大流的到了另一航站楼,可能这次的旅行会更让我惶恐吧。
我拿着机票问一个工作人员,去澳洲的登机口。好吧,我们应该理解即使香港回归……
免费的,直接下载就行

⑷ 美文积累 200字以上德 适合初三的 越多越好

月亮嫣然雨
几卷琴筝念娇,墨香缱绻,蓦然泪痕。

绣花嫣然,桃红嫩容,案上交迭的墨色,淡开了残笺上的孤独。掭笔洋墨,又见江南雨纷,月啼萧瑟。

明月融不尽我的相思,岁月堆砌的古老,诗化的文字被你裁碎的牧笛声。临帖的心思,如见你姻缘的娇呤,一线凉风将朱砂撒红庭闺。梦里沉睡的水乡,默守着那些亘古的时光,溅湿的爱情,就在我们的身边流淌。

瘦瘦的月光剪不断冰冷,行书流云,难现幽幽夜雨。北风失了了解,在湖面亲饮轮回,繁华依旧簇生寂寞。红尘怎敌伊人憔悴,一颦一笑的寂寞在深院凝落,睡一声地老天荒。凄美的回忆,在眼泪里湿润着皎洁的月光,恨与谁,尤怜江雨跌宕,离别苍老。

千重蝶唱,我在月光下细温你绝色的呼吸,用悲凉渐温鸳鸯枕,弄不尽牡丹泪,朝朝韵露红。纤云绣雨,遮不住含苞欲放,月幕羞羞。前朝案香,晕开铜绿千迭,再生回我该怨谁?潇潇雨幕,扣在了月华的平淡里,两厢凄美,美人泪光凄笑。

我站在月亮的身边,预言沾湿了伏笔,掬起你出现过的脸,在岁月远走的路上睡在了你的香味里。

几番不眠,墨蕴生宣,邀明月怨写冷雨。千针雨丝,缝不住浓情蜜意,翠竹泪泣。细腻你枕帕上的胭脂味,落红不对,不见风雪传说。过往浅颦,跃然湿夜,泪落悲伤两岸。

思念惆怅,杳杳难音,怎堪念你当年清风舞袖,一竿江月,冷对绵雨。

你说的故事被吹散在古老里,月亮沉淀的完美,在苍然的夜幕凝结。

心泉
人人心中都有一汪清泉,洗濯你的灵魂,滋润着你的生命。只是因为日常的琐碎生活的纷杂,才掩蔽了她的环佩妙音,朦胧了她的清碧透明。
夜阑人静,天籁无声。每逢这个时刻,你才能卸下沉重的面具,拆去心园的栅栏,真实地审视自己,在生命的深处,你终于倾听到一丝悠然的脆鸣。这是一首真善美的诗。像甘霖,像春风,柔慢而隽永。
月隐星现,露重风轻。每逢这个时候,你才能正视裸露的良知,走出世俗的樊箱,在灵魂的高处,你终于感念到一波必然的律动。这是一支真善美的歌啊!像皓月,像秋阳,淡泊而宁静。
逆风逆旅的你,每当回望身后的坎坷与泥泞,一道一道,一程又一程,你的心泉便豁然翻涌……终于了悟:生活不相信眼泪,失败也并不意味着扼杀成功!世上没什么永恒的侥幸让你永远的沾沾自喜,世上又有什么永恒的不幸让你永久地痛不欲生?
生命的辉煌,拒绝的不是平凡,而是平庸!所以春风得意时多些缅想,只要别背叛美丽的初衷;窘迫失意时多些憧憬,只要别虚构不醒的苦梦!
用心泉熄灭如火的嫉妒,用心泉冲尽如尘的虚荣,生命才会获得无限的轻松。絮絮低语的心泉明白地告诉你:人心并不是你想像得那样险恶丛生,生活也不像你渲染得那般黯淡沉重!

秋天的风雨
我好想淋雨,好想让雨冲走那段回忆。也许,雨会让我清醒。雨点打在脸上的感觉,可以让人分不清是泪还是雨,于是,我可以说:男孩不哭!
雨水轻轻的、柔柔的洒在大地上,冲洗掉人间地面上一切脏乱的灰尘,给人们带来清洁干净的感觉,然而冰冷的雨水却不能冲洗掉我身上灰色的心情!我从喧闹的街心走出来,那灯光的世界距我是那样的遥远。我走到那条林荫道中央,站在那里,前后只有雨声,人们不知藏到哪儿去了。这样真好!撑着一把伞,心中有一种柔软而又温馨的几乎不敢呼吸的感觉。曾经有过的一幕一幕,一个又一个镜头仿佛早就商量好,慢慢地从我雨中的眼前走过,慢慢地走过……
雨从天上落在伞上,从伞上湿进我渐冷的身子,我只是站着,不知道站了多久,也不知道是不是累了。我再也无从选择的用这样的一种眼神忧伤地凝望着你,这样的我,幸福的感觉已变成一种心痛!这雨,看不清是横的还是斜的,我的伞,也不知道该遮向哪一个方向。一把伞,一个人,走在风雨中的感觉是那么的落寞!然后默默的转身,离开那个角落。虽然是匆匆的一瞥,已经足够我回味一整天了。
雨慢慢停了,萧瑟的秋风吹过,吹散了满地金黄的枫叶,点点成泪,飘去远方,化作一片云。心丢掉,随萧然秋风去追却无处可寻!落地,成尘。谁,直到何时,抬头看天才可见彩虹,回头望风而不见砂尘;也许水长向东,物是人非;也许缘本擦肩,回首已逝!
人生如茶
喝茶,喝的是一种心境,感觉身心被净化,滤去浮躁,沉淀下的是深思。茶是一种情调,一种欲语还休的沉默;一种欲笑还颦的忧伤;一种“千红一杯,万艳同窑”热闹后的落寞。
茶是对春天记忆的收藏,在任何一季里饮茶,都可以感受到春日那慵懒的阳光。坐在一个人的房间,倒上一杯茶,看着茶叶的翻卷也常会生出好多感慨:茶要沸水以后才有浓香,人生也要历经磨炼后才能坦然。无论是谁,如果经不起世情冷暖,浮浮沉沉,怕是也品不到人生的浓香。你看那茶时,刚冲入水的时候,在水里来回翻滚,不就像初涉世事的我们吗?到处碰壁,遍体鳞伤。
如是,我爱喝茶。说行随心性也好,说附庸风雅也罢,虽至今仍不敢称“品”而只称“喝”,却也由只喝得出茶的苦涩,到“嗅”得出茶的清香,至如今已到不可一日无茶的地步。
无茶的日子,真的觉得平淡、索然无味。
于我而言,最喜欢在一个寂寞的雨夜,泡一杯清茶,独坐在窗前,看落叶飘零,听雨敲窗棂,在氤氲的茶雾中,在淡淡的茶香中,品清清浅浅的苦涩,想浓浓淡淡的心事……
轻轻晃动手中的茶杯,看淡绿色的茶或针或片,忽上忽下,簇拥着,沉沉浮浮,变换着不同的位置,试图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最佳平衡点。心急的我常常等不得茶泡好,就轻吹杯口,带动一漾一漾的茶涡,看茶叶聚聚散散,无奈分离。呷一小口茶,任清清浅浅的苦涩在舌间荡漾开来,充溢齿喉。之后,深吸一口气,余香满唇,在肺腑间蔓延开来,涤尽了一切的疲惫冷漠。

理想与信念

选择自信,就是选择豁达坦然,就是选择在名利面前岿然不动,就是选择在势力面前昂首挺胸,撑开自信的帆破流向前,展示破搏击的风采。
信念的力量在于即使身处逆境,亦能帮助你鼓起前进的船帆;信念的魅力在于即使遇到险运,亦能召唤你鼓起生活的勇气;信念的伟大在于即使遇到不幸,亦能促使你保持崇高的心灵。
耐力,是一种不显山露水的执着;是一种不惧风不畏雨的坚忍;是一种不图名不图利的忠诚。
大厦巍然屹立,是因为有坚强的支柱,理想和信念就是人生大厦的支柱;船舱破浪前行,是因为有指示方向的罗盘,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航船的罗盘;列车奔驰千里,是因为有引导它的铁轨,理想和信念就是人生列车上的铁轨。
风雨过后,眼前会是鸥翔鱼游的天水一色。走出荆棘,前面就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登上山顶,脚下便是积翠如云的空蒙山色。在这个世界上,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星空灿烂;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
信念之于人,犹翅膀之鸟,信念是飞翔的翅膀。
有了执著,生命旅程上的寂寞可以铺成一片蓝天;有了执著,孤单可以演绎成一排鸿雁;有了执著,欢乐可以绽放成满园的鲜花。
在浩瀚的大海航行,迷失方向,水手将葬身海底;在茫茫的隔壁中跋涉,迷失方向,旅着将暴尸荒野;在无边的探索中寻找希望之光,迷失方向,你将会与成功擦肩而过,抱憾终生。
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和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只有追求,才会品位堂堂正正的人生。

月色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一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
谈生命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的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
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的起伏催逼,直到他过了,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的一泻千里。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的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
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只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
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
终于有一天,他远远地望见了大海,呵!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大海庄严的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不有悲哀!
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地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相信来生!
生命又像一颗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的破壳出来。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呵!看见了天!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阳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
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遮,也许受着大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的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唱歌,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秋风起了,将他叶子,由浓绿吹到绯红,秋阳下他再有一番的庄严灿烂,不是开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和怡悦!
终于有一天,冬天的朔风把他的黄叶干枝,卷落吹抖,他无力的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严的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的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宇宙是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叶,大生命中之一滴。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它说“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生活因挫折而精彩
我爱好民乐,喜欢琵琶。刚学它时,我遇到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挫折。这些挫折几乎将我打倒,一度我准备放弃琵琶。当我心灰意冷时,一次成功的登台演出,使我得到了许多人的好评。
我笑了,这次成功使我懂得了挫折的美丽,明白了如果生活中没有挫折,生活就平淡得好似一杯白开水;如果生活中没有挫折,像一望无垠的沙漠,没有一点起伏,那么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
也许,你还在摇头,说这些并不能说服你,那么请看贝多芬。贝多芬双耳失聪,要知道,音乐家失去了听觉就像驾驶员失去了眼睛。但他却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以一句“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让命运使我屈服”激励着自己,继续在音乐领域里奋斗,他创作出了不朽名曲《第九交响乐》。这不仅使他的生活有了美妙的旋律,也为全世界喜欢音乐的人们带去了精彩的生活与美的感受。
司马迁狱中写《史记》;吴承恩在科举中屡遭挫折,但他并没有放弃,写出了《西游记》;一生不得志,生活贫困的蒲松龄创作出了中国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鲁迅在黑暗势力的迫害下,仍能写出众所周知的《彷徨》《呐喊》还有全身瘫痪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和他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当这一个个活生生的实例展现在你面前时,你还摇头吗?其实,生活似大海,挫折就似大海中的波澜,赋予大海以壮丽与神秘;生活如蓝天,挫折如蓝天中的白云,星星点点,却布满天空;生活像一张白纸,挫折则像一支支画笔,为生活这张白纸描绘出美丽的图画;生活是一个乐章,挫折则是这乐章中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奏响的优美乐章……
假如你选择了蓝天,就不要渴望风和日丽;假如你选择了陆地,就不要渴望大陆平坦;假如你选择了海洋,就不要渴望一帆风顺。让我们勇敢地面对挫折,生活因为有了挫折而更加精彩!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适明的水晶模样;边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撤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阜已就有悄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无人喝彩
无人喝彩的人生,就似没有花香的小径。
人生的赛场常常是这样开始的:两旁是朋友助威的呐喊,身后有亲人关注的目光。我们大多数人的生命是在这亲朋们的赞美与喝彩中长成的,那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快乐的源泉。
但是,既然我们要前行,就总有一天会远离朋友呐喊的范围,走出亲人关注的视野。当生命孑然独行于荒野,可经受得住孤独和痛苦的煎熬?
甚至,在你蹒跚的身影之后还有无数的诽谤和嘲讽,你是否仍能坚守?沙滩能让汹涌澎湃而来的海浪心平气静地退去,并且留下些珍珠和贝壳,是因其胸襟的坦然与博大。
那些只习惯于繁华锦簇的春天的生命,如何度过群芳凋零的冬天?那些被众星捧月般拥戴和欢呼的人们,不经受孤独和冷落,如何积蓄一种于困境中自信从容的人生大气?

==>> 四 季 的 帆 <<==
作者:李佩芬
是谁洒下了一季的亮丽与一时节的灿烂?是谁抛满了一地的紫花与一原野的翠绿?
每当天际响起一阵阵如洪钟般的春雷,每当天上飘起一丝丝如银针般的春雨,每当天边带来了燕子的影子……春,就轻轻悄悄地来了!我爱春,爱她带来了温暖与和煦,更捎来了生机的讯息。
看那春雨过后,如穹庐般的春天挂了一弯七彩的桥,有如人脸上的微笑,使人迷醉。春神,你是否就是从这桥上姗姗而来?聆听那山泉的回响,琤琤淙淙的乐声,不是很像那会自动奏出美妙旋律的白鹃吗?瞧那在树梢上的啾啾合唱团,此起彼和,正赞颂着这可人的春天,放眼望那蔚蓝的天空之中,点缀着几朵洁白悠悠的白云 朋友,何不“抛开忧郁,忘了那不如意;走出户外,让我们看云去”?
俗说:“一花一生命,一草一永生。”就让心扉敞开,温暖你天使般的心灵!
夏之恋
不知为什么,一直很喜欢“仲夏夜之梦”这首曲子,除了那飘扬的音符深深地吸引我之外,尤其是曲名,给我梦幻而又梦似雾的感觉,特殊而熟悉……好遥远好遥远……
在炎炎的夏季里,流连在碧蓝海边,是一种至高的乐趣和享受,海,这千变万化而变幻莫测的自然奇景,安静得出奇:金黄的阳光洒在平静的海面上,有如一湖洒满金粉的湖水,耀眼而夺目:有时波涛汹涌的巨浪,夹着一朵朵雪白的浪花,有如一头发威的猛虎,正在扑击一弱小的羔羊,那猛厉的攻势与一声声的长啸,使人不寒而栗!而每当金鸟西附,天空仍抹有一胭云彩时,海天交映,海底深处也似乎发出一串串的低吟,海啊!你到底是在咏叹什么?
望着渐变黝黑的大海,想银河的浩瀚,想宇宙的奥秘,想人生的目的,想人类最后的归处……唉!睡吧!仲夏夜之梦应是甜美的!

秋之思
曾为《秋之思》这首曲子而迷惘:“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也曾为马致远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而饮泣。秋,是怎样萧瑟的一个季节啊!
在苍凉的秋夜,寻一轮明月,觅一林幽谧 寄语远方的友人:你曾说“友谊,像不凋的花,似永恒的烛光”,然而,年复一年,为何梦里仍寻不着你的音讯?片片枫叶蕴含了我的无限思念,且让水晶似的船,载给你一个水晶似的祝福!
寄语白云后的故乡:那开封城琉璃塔的晶莹,那洛阳城牡丹花的艳丽与白马寺的壮观,那龙门千佛岩的古色古香遗迹……往往在我梦中回莹梦转。只是,我要到何年何月才能目睹你飞扬的神采?

冬之盼
高挂在天上的是孤独,坠落在人间的沉寂冬,洒满了一山的柳絮,送来了寒瑟的北风,有句话说:“岁月如流成枯枝,日月如梭韶华逝。”冬啊!我该恨你的早降,还是该怨春的迟临?
成长的过程是苦涩的,但我们实毋须害怕,因为在每一次哀伤的背后,都有一份成长的喜悦,就如松柏凌霜雪而弥劲,春天总是伴随在严冬之后。
有人曾说:“群鸥碌碌,知飞行意义有几?芸芸众生,知生命真谛有几?”不知他是否找到了真切的答案?但是我相信:生命的真谛在自然里,人生的意义在四季中,且让我扬起四季的帆,航向那希望的明天!


雨,好像是千万支魔指,好像是千万条琴弦,弹出了千变万化的声音。
春雨柔软,夏雨粗犷,秋雨苍凉,冬雨肃杀;因季节变化,情调各异。但是,雨色一样美丽,雨声一样动听。
在图画音乐和诗歌里,有许多描写雨的佳作。线条色彩和音乐旋律,空灵剔透。
轻细的雨花,像飘忽的雾,白茫茫的,轻吻着人的脸,微微觉着痒;又轻轻濡湿着衣裳。雨伞仿佛是风帆,在雨色蒙溕中载浮载沉;也像一只只大翅膀,东南西北,无边无垠,因风四处飘航。
沉默的雨,无声胜有声;逗人的雨,真叫人喜悦。可以不必穿雨衣,在户外踯躅漫步,雨似蜜似酒,滋润着心灵。
——这梦幻似的雨,这奇异的雨,梦幻似的教人幻想。
记得杏花春雨的江南,雨点敲打着船蓬,雨中也有梨花的幽香。记得西湖的夏雨,元气淋漓,满湖荷叶被打的笃笃地响。记得天目山的秋雨,重雾深锁,万木萧萧,撑天的松柏经雨洗涤,显得格外苍劲。记得富春江的冬雨,如泣如诉,两岸茅屋炊烟阴阴沉沉,像一幅染湿了的铅笔画。
细雨微风的夜,适宜读诗和散文。狂风暴雨的夜,则宜恐怖神怪小说。要不然,便邀几位知己,泡几杯浓茶,买一包花生米,点上一支洋烛,又当另有一番情趣。风雨更宜怀人,怀人常不寐;一声风一声雨,都似离人低诉。
那年夏天,和友人在春秋阁小坐。那时候,菱角已经成熟,莲池潭上,乡人驾着小船,忙于采摘;天空的白云,和水面的白鹭相映成趣。阵雨骤来,如万马奔腾;半屏山忽然不见了,只有密密的雨,密密地替莲池挂上了珠帘。阵雨里,那些采菱角的船,依然从容地游移摇荡。船上的人连蓑衣也不穿。
台湾南部雨量不多。尤其是高雄,灰土漫天;树枝树叶上厚墩墩地堆积着尘埃,经阵雨一淋,苍翠碧绿,焕然一新。雨后的寿山,妩媚地俯视默默的爱河;银鳞似的水波也被青青的山染绿了。
河堤上,那一排水泥柱上,那一排路灯的瓷罩,白玉球似的镶嵌在山水之间,依稀是西湖的景色。
“春雨楼头尺八萧,何时归看浙江潮?”

异乡听雨
雨,无论是何处的雨,总是那样清丽;雨声,无论是何时的雨声,总是那样的引人遐想。有时,它是那么欢快,在瓦砾上敲出一片欢声笑语;有时,它又是那么忧愁,在树枝间轻拢慢捻出一串思念。
去年夏天,我去北京参加一场比赛,在近郊的一家小旅馆里住宿。夜晚,我躺着,雨滴淅淅沥沥地敲着窗户。从未想过,北方的雨竟也如此频繁。每天傍晚时分,风卷着雨滴,毫无征兆地开始在空中旋起一阵阵凉气,簌簌的雨声,便在窗上响起。这是北方人的热情好客,还是想勾起异乡客的绵绵乡情?我的耳畔不禁响起了家乡小镇迷雾中密密的雨声。
在家乡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仿佛是恋人时刻不停的亲吻。雨声,仿佛也沾染了人的情感,绵绵的、像婉转悠扬的笛声。小时侯常伏在窗台上,看蒙蒙的雨幕给世界遮上了一层面纱,雨声透过雨幕,仿佛也有一丝神秘。窗台后的我,听着这遥远的天籁,仿佛看到无数的雨丝在树叶上轻盈地跳动,自然的音乐,给了年轻的心多少幻想……
故乡的雨韵,使人浮想联翩,而异地的雨点,却又是这样的匆匆。当我想捕捉北方雨声的灵魂时,方才回过神来:窗外的雨,已停了。不留一丝吝情,这就是北方小伙的豪爽?郁达夫说,这北方的雨,仿佛也下得离奇,更有味,而我的耳畔,却又幻化出故乡雨后的笙箫。
静谧,是故乡雨后的神韵。雨停了,雨气却还在;雨声停了,旋律却还在。你听:水向泥土缝隙更深处前进,树叶的每一个毛孔正悠闲地呼吸着水气。不绝如缕,余音还在演奏,还在继续。仿佛奏着游子的乡音。
耳畔故乡的天籁绵延不绝,旅店窗外月色已经漫开,身在异乡,心中的弦却连着故乡的雨,每一次的颤动,迷蒙中熟悉的天籁,都牵出我的无尽的思念。

以上这些我综合了几个地方才贴上来的,都是比较简短的,不知道符不符合你的要求,希望可以帮到你吧~~~~~~

⑸ 《客中作》 译文 解释

作品名称:客中作
创作年代:唐代
作者:李白
作品体裁:七言绝句
[编辑本段]
作品原文
客中作(1)

[《客中作》诗意画]
《客中作》诗意画
兰陵美酒郁金香,(2)
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3)
不知何处是他乡。[1]
[编辑本段]
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1)客中:指旅居他乡。
(2)兰陵:今山东省苍山县兰陵镇。
郁金香:散发香气的郁金。郁金,一种香草,用以浸酒,浸酒后呈金黄色。
(3)但使:只要。[2]
作品译文
兰陵的确是个好地方,盛产美酒,颜色金黄,芳香扑鼻。
郁金香的美酒要用玉碗来盛装,色泽如琥珀,熠熠自生光。
只要主人用这美酒来殷勤招待,让我这个作客在他乡的人喝醉了酒,
那么我只觉得快乐无比而不再感到什么地方是异客他乡了。[2]
[编辑本段]
创作背景
李白于天宝初年(注:天宝年间为742年——756 年)长安之行以后,移家东鲁。这首诗作于东鲁兰陵,而以兰陵为“客中”,则应为诗人入京前(开元年间)的作品。在繁荣的社会背景中,李白更是重友情,嗜美酒,爱游历祖国的河山景致。这些,在他的心中都充满了美丽。这首诗表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和盛唐的繁荣景象。[1]
[编辑本段]
作品赏析
这首诗一反游子羁旅乡愁的古诗文传统,抒写了诗人身虽为客,却乐而不觉身在他乡的乐观情感。[1]
抒写离别之悲、他乡作客之愁,是古代诗歌创作中一个很普遍的主题。然而这首诗虽题为客中作,抒写的却是作者的另一种感受。“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兰陵,点出作客之地,但把它和美酒联系起来,便一扫令诗人沮丧的外乡异地凄楚情绪,而带有一种使诗人迷恋的感情色彩了。著名的兰陵美酒,是用郁金香加工浸制,带着醇浓的香味,又是盛在晶莹润泽的玉碗里,看上去犹如琥珀一样光艳。诗人面对美酒,流露出了愉悦兴奋之情。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两句诗,既在人意中,又出人意外。说在人意中,因为它符合前面描写和感情发展的自然趋向;说出人意外,是因为“客中作”这样一个似乎是暗示要写客愁的题目,在李白笔下,完全是另一种表现。这样诗就显得特别耐人寻味。诗人并非没有意识到是在他乡,当然也并非丝毫不想念故乡。但是,这些都在兰陵美酒面前被冲淡了。一种流连忘返的情绪,甚至乐于在客中、乐于在朋友面前尽情欢醉的情绪完全支配了他。由身在客中,发展到乐而不觉这个地方是他乡,正是这首诗不同于一般羁旅之作的地方。[3]
[编辑本段]
作者简介

[李白画像]
李白画像
李白(701—762),字太白,自称与李唐皇室同宗,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少年时居住在四川,读书学道。二十五岁出川远游,先后居住在安陆、鲁郡。在此期间曾西入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后来奉诏入京,供奉翰林。不久因受谗言出京,漫游各地。安史之乱起,为了平叛,加入永王李军幕僚;后来永王为唐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遇赦东归,投奔族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不久病逝。他因写诗而闻名,为当时的人们所激赏,称赞他的诗可以 “泣鬼神”。他以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人。[4][5]

⑹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的原文和翻译

作品原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白话译文:

独自离家在外地为他乡客人,每逢佳节来临格外思念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茱萸可惜只少我一人。

(6)短篇小说异乡客译文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此诗原注:“时年十七。”说明这是王维十七时的作品。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

作品鉴赏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

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

⑺ 棘人远在异乡客是谁的诗

是一个叫袁戈的人写的诗。全诗为:
怀念母亲
棘人远在异乡客, 诀别娘系已五期。 淮岸濮山空缱绻, 巴陵湘水共伤悲。
西风回转相愁绝, 血雨冰心同泪飞。 今跪地门三叩首, 连天春草也凄凄。

⑻ guests of the nation 中文翻译

异乡客。

例句:

shortstory writtenbyFrankO' Connor.

《异乡客》是爱尔兰的短篇小说大师弗兰克·奥康纳的经典之作。

重点单词guest的用法

1、读音 /ɡɛst/

2、释义

n. 客人,宾客;顾客

vt. 款待,招待

vi. 作客,寄宿

adj. 客人的;特邀的,客座的

3、例句

You,ratherthanshe,aremyguest.

你是我的客人,而不是她。

(8)短篇小说异乡客译文扩展阅读

1、honored guest

1)释义:贵宾

2)例句

Youwill betreated withrespectas anhonoredguest.

你将作为光荣的客人受到尊重的对待。

2、special guest

1)释义:特别来宾;贵宾

2)例句

Let's today.

让我们向今天的特别来宾表达我们的感激。

3、guest list

1)释义:客户名单

2)例句

.

她把我们的名字从宾客名单中删去了。

⑼ 马克吐温的哪篇小说揭露在美国当苦力的劳工所遭受的非人待遇

作者:马克·吐温

按:以下几封信里记载的生活经验无须虚构。一个侨居美国的中国人的经历不需要运用幻想加以渲染。朴素的事实就足够了。

第一封信

秦福兄:

一切都已准备停当,我就要离别这备受压迫和灾难深重的祖国,渡洋去那高尚的国度——美国!那里人人自由,人人平等,无人受气挨骂。能自称是自由之地和勇敢之家,这是美国独享的珍贵特权。我们和我们身边所有的人都如饥如渴地了望着海面,将我们故乡的贫困凋敝与那幸福的庇难所的富裕舒适作一番对照。我们知道美国曾经怎样欢迎德国人、法国人以及落难悲伤的爱尔兰人,我们知道它怎样供给他们面包、工作和自由,而他们又是怎样感恩戴德。我们知道美国准备欢迎其他一切受压迫的人民,对所有前来投奔的人都倾囊相助,不问其民族、信仰或肤色。而且,不用别人告诉,我们知道那些由它从压迫和饥饿中拯救出来的外国难民都是最热切地欢迎我们的,因为他们受过苦,自然知道受苦的滋味;他们得到过慷慨的救助,自然渴望自己也能慷慨地对待其他不幸者,以此表明他们没有虚受美国的宽宏大量。

艾送喜

一八××年于上海

第二封信

秦福兄:

我们现在是在遥远的大海上,在通往美丽的自由之地和勇敢之家的航途中。我们很快就要到达人人平等和不知忧愁的地方了。

招收我去美国的那位仁慈的美国人讲定每月支付我12美元。你要知道,这是一笔巨额薪水,相当于我们在中国所得的20倍之多。我乘船的盘缠相当可观,真的,抵得上一笔资产。这笔钱我最后是要付清的,不过现在先由东家垫着,他允许我日后从从容容地分期偿还。仅仅作为一种手续,我已把我的老婆、儿子和两个女儿转交给我东家的同伙,作为偿还船费的担保。不过,我东家说他们没有被卖掉的危险,因为他知道我会忠实于他,而这一点是最牢靠的担保。

我原以为我能带着12美元到美国开始生活,但美国领事要我办理乘船执照,拿去了其中的两美元。他是没有权利这样做的,他只能向这条船收两美元,因为这条船连同船上全部中国乘客只需要一张执照就行了,但他决意强迫中国人按人头办理执照,把所有的美元落进自己腰包。这条船上有我国同胞1300人,这位领事收了2600美元的执照费。我的东家告诉我,华盛顿政府知道这种敲诈行为,严厉反对这种弊病的存在,极力要求上届议会将这笔敲诈——我的意思是这笔执照费合法化。但由于这个议案尚未通过,这位领事仍将不得不敲诈这笔执照费,直到下届议会使它合法为止。这是一个伟大、仁慈和高尚的国家,痛恨一切形式的营私舞弊。

我们的舱位是一向为我国同胞保留的那部分。它叫做统舱。我的东家说,它是专留给我们的,因为它不受气温变化的影响,也没有危险的穿堂风。这不过是美国人仁慈无私的宽待一切外国难民的又一例。统舱是有点儿挤,而且相当闷热,但无疑这种安排对我们是最合适的。

昨天,我们自己人中间发生了争吵,船长朝他们放了一通滚烫的蒸汽,烫伤了七、八十人,伤势有轻有重。有些人身上的皮烫得一片片、一条条掉下来。舱里面狂呼乱叫,东推西撞,但蒸汽笼罩着这慌作一团的人群,结果有些没被烫伤的人也被踩伤。我们没有抱怨,因为听我东家说,这是平息船上骚乱的通常办法,在美国人的二等舱里每一、二天也要来这么一次。

秦福,恭喜我吧!再过十天,我就要登上美国大陆,受到它的襟怀博大的人民的接待;我将昂首挺胸,感到我是生活在自由人中间的一个自由人。

艾送喜

一八××年于海上

第三封信

秦福兄:

我喜气洋洋地上了岸!我想要跳舞,叫喊,歌唱,向这慷慨大度的自由之地和勇敢之家顶礼膜拜。但是,当我走下跳板时,后面有个穿灰制服的人狠狠踢了我一脚,叫我留心点——这话是我东家翻译给我听的。我一转身,另一位穿灰制服的长官用一根短棍揍了我一下,也吩咐我留心点。我正要拿起我这一头的扁担,扁担中间搭着我和洪五的网篮和铺盖卷,这时,又有第三个长官用短棍揍了我一下,意思是叫我放下扁担,然后又踢了我一脚,意思是对我的反应灵敏表示满意。马上来了另一个人,搜查我们的网篮和铺盖卷,把每件东西都抖落在肮脏的码头上。然后,这个人和另一个人搜我们俩身上,上上下下搜个遍。他们搜出了洪五缝在辫子假发里的一小块鸦片。他们没收了鸦片,将供五逮捕,交给另一位长官押走了。因为洪五犯了罪,他们也没收了他的行李,而我们俩的行李是混在一起的,他们分辨不出哪是他的,哪是我的,就一古脑儿全没收了。我提出帮他们把我的行李分出来,他们踢我,希望我留心点。

现在,没有了行李,没有了同伴,我跟我东家说,如果他同意,我想就近溜达溜达,看看这里的风土人情,一见他招呼就马上回来。我不愿流露出对我在这仁慈的庇难之地所受到的接待感觉失望,因此说话的时候竭力装出快活的样子。但他叫我等一下,说我必须种痘以防出天花。我微笑着说,我已经出过天花,这由我脸上的麻子可以看出,所以不必等候“种痘”。但他说,这是法律规定的,我无论如何必须种痘。医生决不会放过我,法律责成他给每个中国人种痘,每人收费十美元。而且说我可以肯定,作为这条法律的忠仆,没有哪个医生会迁就任何一个情愿在异国出天花的傻瓜蛋而让一笔酬金从他的指头滑掉。立刻,医生来了,行使了他的职责,搜刮走了我的每个铜板——我的十美元,这是我大约一年半受苦受累的血汗积蓄。哎,倘若立法者们知道这个城里有许多医生乐于给人种一次痘收费一、二美元,那他们就决不会规定向穷困的、无亲无友的爱尔兰人、意大利人或中国人收这么高的费,这些难民正是为了躲避饥饿和艰难时世才来投奔这福地的。

艾送喜

一八××年于旧金山

第四封信

泰福兄:

我在这里呆了已将近一个月,每天学一点美国话。我的东家把我们招往这个大陆东端的种植园的计划已经落空。他的事业遭到挫败,不得不把我们全部解散,只是让我们签字画押保证偿还他垫付的船费。我们必须把在这里挣得的头几个月的工资偿还他。他说每位六十美元。

我们到达这里才两个星期,就这样被打发了。在此之前,我们大家一直挤在一间小屋里等候消息。这以后,我只得自己迈开双脚碰运气了。我开始在异乡客地过陌生人的生活,无亲无友,分文不名,只有这身上穿着的一身衣服。在这儿的世界,我这方面没有任何有利条件——没有一个,除了身体硬朗,另外,不必费时或费心看管我的行李。不、不,我忘了。我想起较之寄居别国的难民,我有一个特殊的有利条件——我是在美国!我是在老天爷为尘世间受压迫的落难之人安置的庇难所!

正当这个令人宽慰的念头掠过我脑子的时候,一帮青年放出一条凶狗朝我扑来。我尽力抵挡,但招架不住。我退到一座大门关着的门道里;在那里,这条狗完全控制了我,咬我的喉咙、面孔以及我身体的一切裸露部分。我大声呼救,但这帮青年只是取笑逗乐。两个穿灰制服的人(他们的官衔是警察)朝我望了两眼,懒洋洋地走开了。但是,有个人拦住了他们,把他们领了回来,说见难不救是一种耻辱。于是,这两个警察用短棍打跑了那条狗。尽管我当时从头到脚衣衫稀烂,鲜血淋漓,但摆脱了那条狗毕竟令我欣慰。领回警察的那个人责问这些青年为什么要那样欺侮我,而这些青年希望他不要多管闲事。他们对他说:“这些中国魔鬼到美国来,从我们高贵聪明的白人嘴里夺取面包,当我们起而保卫自己的权利时,却有人还要大惊小怪。”

他们开始威胁我的恩人,而他看到这时聚拢过来的面孔都不怀善意,只得自管自走开了。当他离开时,还挨了不少诅咒。这时警察通知我,我已被逮捕,必须跟他们走。我问其中一个警察,我对谁犯了什么罪,要遭到逮捕,他只是用短棍揍我,命令我“闭上狗嘴”。这时已有一群取笑起哄的街头顽童和二流子跟在我后面,我被带到一条小巷,送进一座石头铺路的监狱;沿着它的一边有一长排牢房,都上着铁门。我站在一张桌子旁,桌子后面的一个人在一块石板上写下一些关于我的事。逮捕我的一个警察说:“记下这个中国人的罪状是扰乱社会治安。”

我想张口说话,但他说:“闭嘴!你现在最好老实点,我的伙计!你他妈的傲慢无礼已经有两三次了。在这里容不得你顶嘴。现在该是你冷静的时候,如果你还不安分,我们倒要看看是不是拿你没办法。你叫什么名字?”

“艾送喜。”

“别名什么?”

我说我不明白什么意思。他说他想要知道我的真名,因为他猜想我这个名字是上次偷了小鸡之后换了的。说完,他们全都哈哈大笑起来。

然后,他们搜我的身。当然,搜不到什么东西。他们看来十分光火,问我打算请谁“保释或付罚款”。他们向我解释这些事情时,我说我没有伤害任何人,为什么要取保或付罚款?他们两个踢我,警告我说,懂点规矩对我有好处。我顶嘴说我没有任何不敬的意思。于是他们中的一个把我拉到一边,说:“喂,伙计,放聪明点,跟我们装傻充楞是全然没用的。你要知道,我们这是在办公事。你尽快给我们弄到五块钱,你就立即可以摆脱数不清的麻烦。少于五块办不到。你有哪些朋友?”

我告诉他,我在全美国没有一个朋友,我远离家乡,走投无路,穷得可怜。我乞求他们放了我。

他一把揪住我的衣领,使劲地又拉又推,把我拖到监狱,打开一扇铁牢门,一脚把我踢了进去,说:“你就呆在里面发霉吧,你这个外国畜生,叫你明白美国没有你这种家伙、你们这种民族呆的地方。”

艾送喜

一八××年于旧金山作者介绍:
马克吐温(Mark Twain l835~1910),美国作家。本名塞谬尔·朗赫恩·克莱门斯。马克·吐温是其笔名。出生于密西西比河畔小城汉尼拔的 一个乡村贫穷律师家庭,从小出外拜师学徒。当过排字工人,密西西比河水手、南军士兵,还经营过木材 业、矿业和出版业,但有效的工作是当记者和写作幽默文学。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 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他 的早期创作,如短篇小说《竟选州长》(1870)、《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1870)等,以幽默、诙谐 的笔法嘲笑美国“民主选举”的荒谬和“民主天堂”的本质。中期作品,如长篇小说《镀金时代》(1874,与华纳合写)、代表作长篇小说《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1886)及《傻瓜威尔逊》(1893)等,则以深 沉、辛辣的笔调讽刺和揭露像瘟疫般盛行于美国的投机、拜金狂热,及暗无天日的社会现实与惨无人道的种 族歧视。《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通过白人小孩哈克跟逃亡黑奴吉姆结伴在密西西比河流浪的故事,不仅 批判封建家庭结仇械斗的野蛮,揭露私刑的毫无理性,而且讽刺宗教的虚伪愚昧,谴责蓄奴制的罪恶,并歌 颂黑奴的优秀品质,宣传不分种族地位人人都享有自由权利的进步主张。作品文字清新有力,审视角度自然 而独特,被视为美国文学史上具划时代意义的现实主义著作。19世纪末,随着美国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 马克·吐温一些游记、杂文、政论,如《赤道环行记》(1897)、中篇小说《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 (1900)、《神秘来客》(1916)等的批判揭露意义也逐渐减弱,而绝望神秘情绪则有所伸长。 马克·吐温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他的主要作品已大多有中文译本。

⑽ 马尔克斯的流光似水,作品讲的是什么

《流光似水》的主要内容:
马德里没有海。但是父母说了给孩子买船,那就买;说了买潜水用品,那就买。一切是怎么开始的呢?因为“我”说:“光就像水,你一扭开龙头,它就出来了。”孩子们航行在水光之间,兴趣盎然。但结局却是如此骇人:两个班的学生全部淹死在了公寓里面——淹死在了那美好的流光里面。
附《流光似水》全文
流光似水
作者:[哥仑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宋碧云译
圣诞节男孩子们又要求一艘划艇。
他们的爸爸说,“没问题。我们回卡塔古娜再买。”
九岁的托托和七岁的乔尔远比父母想像中来得坚决。
他们齐声说,“不,我们现在就要。”
他们的母亲说,“首先,这儿只有淋浴间的水可以划船。”
她和丈夫的话都没有错。他们在西印度卡塔吉娜的家有个带海湾船坞的院子,还有一个可容两艘大游艇的棚舍。反之,他们在马德里这边是挤在卡斯特拉纳街四十七号的五楼公寓里。可是他俩曾经答应孩子们:如果他们在小学得到全班第一名,就送他们一艘有六分仪和罗盘针的划艇,而他们办到了,所以到头来父母双方都无法推拒。于是做爸爸的把这些都买来,没跟太太说半句,太太是比他更不愿意还赌债的。那是一艘美丽的铝艇,吃水线有一道金色条纹。
午餐的时候爸爸宣布,“小艇在车库。问题是,没有办法由电梯或者楼梯把它搬上来,车库也腾不出多余的空间了。”
可是下一个星期六下午,孩子们请同学来帮忙把小艇搬上楼梯,好不容易才搬到女佣房。
爸爸说,“恭喜。现在呢?”
男孩子们说,“现在没怎么样啊,我们只是要把小艇搁在房间里,现在已经放进来啦。”
星期三爸爸妈妈照例看电影去了。孩子们成了家里的大王兼主子,他们关上门窗,打破客厅里一盏亮着的电灯灯泡。一股清凉如水的金光开始由破灯泡流洩出来,他们任由它流到近三尺深:然后开了电灯,拿出划艇,就在屋内的小岛之间随意航行。
这次荒诞的奇航是我参加一次家用品诗歌研讨会,说了几句玩笑话的结果。托托问我为什么一碰开关灯就会亮,我没有勇气多思考。
“光就像水,你一扭开龙头,它就出来了。”我说。
于是他们每星期三晚上继续行船,学习使用六分仪和罗盘针,等他们的父母看完电影回家,总发现他们在干干的陆地睡得像天使。几个月后,他们渴望走更远,就要求全套的潜水装:包括面具、鳍状肢、氧气筒和压缩空气枪。
他们的父亲说,“你们把一艘不能用的划艇放在女佣房间已经够糟了。现在你们还要潜水装备,岂不更糟糕。”
“如果我们第一学期赢得金栀子花奖呢?”乔尔说。
他们的母亲惶然说,“不,已经够了。”
他们的父亲责备她太强硬。
她说,“这两个孩子该尽本分的时候,连根钉子都赢不到。可是为了得到他们要要的东西,他们什么奖都拿得到, 连老师的职位都能抢到手。”
最后父母既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可是到七月,托托和乔尔各获得一个“金栀子花奖”,且获得校长公开表扬。那天下午,他们没有再开口,就在卧室里发现两套未拆封的潜水用具。于是下一个礼拜三,他们的父母在电影院观赏《巴黎最后探戈》的时候,他们把公寓注满了深远两寻(约十二尺)的金光,像温驯的鲨鱼在床铺等家具底下潜游,从光流底部打捞出不少几年来迷失在黑暗里的东西。
在年终颁奖大会上,两兄弟被赞誉为全校典范,获颁杰出奖状。这次他们用不着开口,父母主动问他们要什么。他们非常讲理,只要求在家个开宴会招待同班同学。
他们的爸爸和妻子单独在一起的时候,满面春风。
“这证明他们成熟了,”他说。
下一个礼拜三,他们的父母正在观赏《阿尔及尔战役》时,卡斯特拉纳街的行人都看见一道光瀑从一幢树影掩映的老建筑流洩下来:溢出阳台,一股一股沿着房屋正面倾注而下,呈金色洪流急奔下大道,一路照亮了市区,直亮到瓜达拉巴。
救火队为应付这个紧急状况,撞开五楼的门,发现公寓满是金光,一直淹到天花板。豹皮沙发和安乐椅在吧台流出的酒瓶和大钢琴间高高低低漂浮着,钢琴上的马尼拉罩巾载浮载沉,像一条金黄色的软骨鱼不停地搧动。家用品诗意盎然,自己长了翅膀在厨房的天空飞翔。孩子们跳舞用的军乐队乐器,在母亲水族箱里游出来的彩色鱼儿间漂来漂去,那些鱼是浩瀚的金光沼泽里惟一活生生而且快快乐乐的动物。每个人的牙刷、爸爸的保险套和妈妈的面霜及备用假牙状都浮在浴室里;主卧室流出来的电视机则侧浮着,画面上还在播午夜电影的最后一段情节。
大厅那一头,托托戴着潜水面具和仅够抵达港口的氧气,坐在船尾,随浪潮摆动,手握紧双桨,正在找灯塔;乔尔浮在船头,还在用六分仪寻找北极星;满屋子漂浮的是他们的三十七个同学,有的正在窥视天竺葵盆栽,有的正在唱改了歌词来嘲弄校长的校歌,有的正从爸爸的酒瓶偷喝一杯白兰地酒,就这样化为永恒。他们同时扭开太多灯,公寓泛滥成灾,医院传教士圣茱丽安纪念小学的整整两个班学生遂淹死在卡斯特拉街四十七号五楼——在西班牙的马德里,一个夏天像火烧、冬风冷如冰、没有海洋也没有河流、内陆根性的居民永远学不会光海航行术的遥远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