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分类 » 爱国主义的短篇小说有哪些
扩展阅读
小说免费下txt全文下载 2021-09-14 12:13:28
小说重生追美记百度云 2021-09-14 12:11:58

爱国主义的短篇小说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1-09-12 15:17:15

⑴ 都德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什么为题材得。什么就是他爱国主义短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有:《达拉斯贡城的达达兰》《星期一的故事》《小福罗蒙》和《大利斯勒》等。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篡夺了法国革命成果的路易·波拿巴在复辟帝制后,力图通过战争扩大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以摆脱内部危机,巩固王朝统治。俾斯麦则打算通过战争,建立一个容克地主的德意志帝国,企图占领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这个短篇,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摘自金留春《爱国主义的颂歌》,载《课文分析集》第二册147页)

⑵ 有没有短一点的爱国主义小故事

在美国大举入侵伊拉克时期,伊拉克一老汉用自己的机枪打下了美国一架直升机,成为爱国英雄。

⑶ 关于爱国主义的故事 越短越好 急用

华罗庚毅然回国: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3、郑成功收复台湾:早在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就派兵侵占了我国领土台湾,实行了极端野蛮残酷的统治,台湾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进行斗争。1661年,在东南沿海领导抗清斗争的郑成功,率领战船350多艘,将士25000多人,包围了台湾,经过9个月的激战,荷兰总督被迫签订投降书,带领残兵败将,灰溜溜地滚出台湾。台湾又回到祖国怀抱。

4、爱国英雄杨靖宇: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5、华罗庚回国:1950年,数学家华罗庚放弃在美国的终身教授职务,奔向祖国。归途中,他写了一封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其中说:“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回国后,华罗庚进行应用数学的研究,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称为“人民的数学家”。

⑷ 有关爱国主义的短篇小说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秦风》

登上那古老的城墙,抚摸着泛苔的柱梁,当我兴奋地倚栏远望,总会有一丝酸涩冲上喉头,总听到有一个声音大声地说:记得吗?你的祖先名叫炎黄。

有人跟我说,曾经有一条大鱼,生活在北溟那个地方,它化作一只巨鸟,在天地之间翱翔。巨鸟有如垂天之云般的翅膀,虽九万里亦可扶摇直上。圣贤赋予我们可以囊括天宇的胸襟,为我们塑造一个博大恢弘的殿堂。

那时候,有个怪异的青年名叫嵇康,他临刑前,弹奏了一曲绝响,那宽袍博带在风中飞扬,他用了最优雅的姿态面对死亡。几千年过去,依旧有余音绕梁,只是他不知道,真正断绝的不是曲谱,而是他的傲骨,乃至他身上的衣裳。

我也曾梦回大唐,和一个叫李白的诗人云游四方,他用来下酒的是剑锋上的寒光,他的情人是空中的月亮。我曾见他在月下徘徊、高歌吟唱,长风吹开他的发带,长袍飘逸宛如仙人模样。

可是后来换了帝王,他用一杯酒捧起了文人,摒弃了武将。他的子孙最终躲进了人间天堂,把大片的土地拱手相让。然而在寒冷的北方,正有一支军队征战沙场,敌人都说,有岳家军在,我们打不了胜仗。可叹英雄遭忌,谗士高张,一缕忠魂终于消散在西湖之傍,一个民族的精神就这么无可逆转的消亡。然而血色夕阳中,我依稀见到有人把它插进土壤,那是将军用过的,一支宁折不弯的缨枪。

时间的车轮悠悠荡荡,终于在甲申那里失了方向。于是瘦西湖畔,梅花岭上,为纪念这个悲剧建起一座祠堂。那个叫史可法的文弱书生,他不愿散开高束的发髻,更不能脱去祖先留给他的衣裳,于是他决定与城共存共亡,丢了性命,护了信仰。残酷的杀戮,如山的尸骨,并不能把民族的精神埋葬,有人相信,千百年后,它依然会在中华大地上熠熠发光。

就在千百年后的今天,我坐进麦当劳的厅堂,我穿起古奇牌的时装,我随口唱着my heart will go on,却莫名其妙的心伤,因为我听到一个声音大声的说:忘了吗?你的祖先名叫炎黄。

我记得了,一群褐发蓝眼的豺狼,带着坚船利炮,拆了我们的庙宇,毁了我们的殿堂。于是百年之后的今天—— 我们拥有音乐神童,却不识角徵宫商,我们能建起高楼大厦,却容不下一块公德牌坊,我们穿着西服革履,却没了自己的衣裳。

在哪里,那个礼仪之邦?在哪里,我的华夏儿郎?

为什么我穿起最美丽的衣衫,你却说我行为异常?为什么我倍加珍惜的汉装,你竟说它属于扶桑?为什么我真诚的告白,你总当它是笑话一场?为什么我淌下的热泪,丝毫都打动不了你的铁石心肠?

在哪里,那个信义之乡?在哪里,我的华夏儿郎?

我不愿为此痛断肝肠,不愿祖先的智慧无人叹赏,不愿我华夏衣冠倒靠日本人去宣扬。所以,我总有一个渴望,有一天,我们可以拾起自己的文化,撑起民族的脊梁。

记住吧,记住吧,曾经有一个时代叫汉唐,曾经有一条河流叫长江,曾经有一对图腾叫龙凤,曾经有一件羽衣——名叫霓裳!

2:站在绵延万里的长城之上,我将直面您凝重的目光
为何不流泪的男儿,此刻却涌起抑制不住的悲怆!
原谅我们吧,炎黄,
我知道华夏精美的服章,是您历时千载的开创。
可为什么服饰最为悠久的民族,此时却没有了自已的衣裳?
原谅我们吧,炎黄,
曾几何时,我们有开放的胸襟、雍荣的气象,
曾几何时,我们令四夷来服,威振八方。
三千多年来,我们一直都是世界的仰望,华彩的乐章,
可是现在你的子孙却在渐渐怀疑,
怀疑过去的荣光只是一种假像......
我们充满迷茫,
只是还能依稀的记得
曾经有一个锦绣的民族,他的名字叫做华夏,
曾经有一个礼仪的国度,他的名字叫做汉唐。
原谅我们吧,炎黄,
曾经我们的文明和富庶,是多少夷狄的向往。
尤其是现在最不屑于我们的高丽和扶桑,
几千年来我们已习惯于在世界的民族之林中领跑,
可如今砸了宗庙,坏了礼仪,丢了衣裳
全然没有了一个伟大民族的应有模样。
一味的媚外求洋使我们
甚至敌不过夕日的夷族蛮荒
原谅我们吧,炎黄,
三百六十年前,是鞑虏生生割断了这灿烂的文明。
我们也曾抗争,
削发易服时,亿万人的汉血映红了涛涛长江。
我们中的热血男儿不惜抛弃自已的血肉之躯
只是希望能够留住文明留住几千年美丽的霓裳
原谅我们吧,炎黄,
那时满清认为,
只要同化汉人就会使我们忘记祖先,
只要愚昧了汉人就可以在宇宙中称强。
于是以文字狱换取汉人的不再抵抗,
于是以闭关锁国代替汉唐的自信开放。
满人不惜扼杀灿烂的文明以换取统治的延续,
不惜使我们从世界最发达的国度,沦落为最贫穷的地方.
原谅我们吧,炎黄,
几代人后,也许是血性男儿真的已没有几个
剩下的只是些发抖的皮囊和乞怜的目光
我们多了些奴性和谗媚,
却没有了铁骨般血性的儿郎。
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罪人,
而那数以亿计的峥峥汉血,
却唤不起我们的一点点觉醒,
麻木的我们丝毫感觉不到四海的哭泣,列祖的哀伤...
原谅我们吧,炎黄,
是叶赫那拉延缓北洋舰的修造,
只为老迈的腐朽和一已的铺张。
可笑鞑虏最害怕的民族融合,最终还是在文化交融中流殇;
对汉人铁腕的政权,竟然在对列强的乞怜中灭亡。
于是在日寇的大举的进犯中,
英雄们用鲜血来证明,
中华民族的好男儿
并没有死光
原谅我们吧,炎黄,
原谅我们,
五四时在列强的面前,
迫不及待的破旧崇洋。
原谅我们在一句话顶一万句的年代,
个人崇拜的面具下面,是对文明的蔑视,是对历史的砸抢。
我们曾拿着主义的缨枪,刺向你本已贫血的胸膛。
用一本文理不通的语录,否定一切灿烂狂批一切辉煌!
愿谅我们吧,炎黄,
原谅我们华夏的儿女们,
彻底把自已淡忘,
甚至忘了您,忘记了唐宗宋祖、汉武秦皇!
原谅我们吧,炎黄,
今天,当我们徜徉在十里洋场,住着花园洋房,
当我们乐此不疲地用着索尼三菱,看着‘友邦‘们不屑的目光。
为什么麻木的回眸时总是暗藏着寸寸愁肠
原谅我们吧,炎黄,
为何您化身的长江在入海时频频回望
难道你觉得,
我们这些稚嫩的身影,撑不起民族的脊梁?
难道你担心,
在纷飞的战火中,我们挺不直自已的胸膛?
炎黄啊,我们不信,真的不信!
于是,我们把汉服做为一种符号,
我们出游,
我们穿着自已做的不太正宗的衣裳
一次次出现在人多的地方。
我们在路人好奇的笑嫣中
暗地里流下了九曲黄河
载不动的忧伤!
原谅我们吧,炎黄,
告诉我们,
何时能闻听,华夏自信的号角?
何时能得见,民族复兴的曙光

⑸ 关于爱国的爱国爱国故事要短一点

1、王伟 —— 海空卫士

2001年4月1日上午,王伟负责跟踪和监控美国军用侦察机。在被美国飞机击中后,跳伞坠入大海并被光荣地牺牲。他才33岁。在这次任务中,王伟决心大胆,冷静,用生命写下爱国故事。

伟大的教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胜利。王伟牺牲后,中央军委于2001年4月24日在北京。举行了命名会议,并颁发了“海空卫士”荣誉称号和一等英国模范奖章。革命得到了海军党委的批准烈士。

2、钱学森 —— 回国造科技

1955年初冬,刚刚突破美国当局并阻止他返回祖国的钱学森来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院长陈浩会问他:“中国人可以搞导弹吗?”钱学森说:“外国人可以这样做,为什么中国人不能这样做呢?中国人比外国人短吗? ”

在这句话中,钱学森在火箭上、导弹和航空航天工业的职业生涯得到了决定。他用他的中国火箭导弹技术,航空航天技术乃至整个国防高科技事业的基础贡献该项目的建设写下了精彩而美丽的篇章。

3、文天祥——宁死不屈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被击败并被俘。他在地牢里坐了三年,一再拒绝敌人的劝说。一天堂,袁世祖忽必烈亲自前来说服他放弃他的位置,他没有动摇,而是说:“只有通过向国家报道,我才无需要求。”

在执行判决之前,中士说:“文文祥,你现在改变主意,你不仅可以避免死亡,而且还可以总理。文天祥喊道:“死亡会死,所说的话!” ”文天祥在南方是正义的,给世界留下了一首温暖的“正义之歌”。

4、李小龙——我是中国人

李小龙,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人的地位并不高。许多演员总是淡化他们的中国身份。李小龙很自豪能成为一名中国人。他说他是中国人。最经典的一句是电影“精武”。

“中国人在门口”,不是“生病的男人”为香港电影带来了爱国热潮。熟悉的“霍元甲”也是那个时代的电影。

5、辛弃疾——励志拯救民族

辛弃疾为宋晓宗写了“欧洲第十理论”。前三篇论文分析了北方人民的女真统治者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怨恨和尖锐矛盾。关于如何丰富南宋国力的最后七篇文章,

积极筹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事业的问题,以及一些具体的计划。但当时,宋金义刚刚确认法庭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6、华罗庚——坚决回归中国

“7·7”事件爆发发生后,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回到了祖国,那里的抗日篝火正从高薪的英国燃烧起来。这不是为了金钱和学位。回国后,他积极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1950年,他成为国际知名的一流数学家,并被伊利诺伊大学聘为终身学生。但他坚决带领全家人回到新解放的家园。

7、杨靖宇——爱国英雄

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年初,他被日军困住。他受了重伤,无法移动树皮。他只能棉花。衣服里的棉花和冰雪吞没了饥饿感。当日军告知它无法完成时,就会把枪打开,而35岁的杨靖宇牺牲。

残忍的日本军队切开了自己的身体。当他只看到肚子里的草和棉花时,这些都是由杨静宇带领的。抗日联军的入侵者都惊呆了。他认为,支持在白雪皑皑的长白山丛林中杨靖宇与敌人的战斗力量是对祖国的热爱。

⑹ 关于爱国主义的故事,简短一些,急用!!!

1. 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并请他参加仪式。可是,詹天佑正担负着另一条铁路的设计任务,因而毅然谢绝了邀请。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的称赞。
2.华罗庚毅然回国: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3.爱国英雄杨靖宇: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你选选 ~~~~~

⑺ 【急】求一个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短篇小说情节梗概

《柏林之围》

《柏林之围》是都德的另一个短篇名作。小说以1870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叙述普鲁士军队围攻巴黎期间,一个法国普通军人儒弗上校的爱国故事,塑造了一个具有浓厚爱国主义精神的法兰西军人的悲壮形象。小说构思新颖,原本的“巴黎之围”,却被定名为“柏林之围”。情节安排巧妙,通过一个病中的老军人故事,将巴黎被普鲁士围困攻陷的苦难现实与主人公想象中的法军攻克柏林的胜利对照起来,既深刻表现了人物的强烈爱国主义情感,又使小说具有一种动人的悲剧色彩。风格委婉细腻,语言质朴无华,篇幅短小精悍,也是这篇小说的艺术特色。从艺术的巧妙性和思想的深刻上看,小说都堪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之林中的爱国主义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