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结局 » 红楼梦林黛玉蒋梦婕大结局
扩展阅读
小说免费下txt全文下载 2021-09-14 12:13:28
小说重生追美记百度云 2021-09-14 12:11:58

红楼梦林黛玉蒋梦婕大结局

发布时间: 2021-06-17 13:29:41

① 林黛玉最后的结局到底是什么

林黛玉的结局是:在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礼当天泪尽而死。

林黛玉十七岁那年的正月,王子腾在距离京城的二百多里处被要死,贾府一个月里面接连失去了两座靠山,再加上贾宝玉疯癫,家政又被任命为江西粮道,上任在即,贾府不得不赶紧筹办贾宝玉的婚事。

二月初二的时候,贾母为了给贾宝玉冲喜,又想起来了金玉的说法,所以和家政商量决定让贾宝玉和薛宝钗结婚,同时为了隐瞒贾宝玉,凤姐给贾母和王夫人出了一个掉包计的主意。

初四,贾宝玉和薛宝钗要结婚的消息被傻大姐不小心说漏了最,林黛玉急火攻心,去贾母的院子里找到了贾宝玉,两个人最后一次坐在一起参禅。

林黛玉问贾宝玉为何生病,贾宝玉笑了笑说是为林黛玉生的病,十一日,林黛玉焚烧了稿子,十二日也就是林黛玉生日的当天,贾宝玉和薛宝钗进行大婚典礼,林黛玉泪尽而亡。

(1)红楼梦林黛玉蒋梦婕大结局扩展阅读:

林黛玉是在《红楼梦》的第三回进入贾府的,在这一回中,主要人物集体大登场,包括贾母、王夫人、贾宝玉、王熙凤、花袭人等等,使读者透过黛玉的眼睛,看到了贾府的富贵气象,以及与众不同的生活排场。

这一回里,很细腻地铺陈了黛玉来到贾府的过程,以及整个过程的所见所闻,林黛玉始终是以贵客、宠儿的地位而备受礼遇,她之所以抛父进京都,是来自双方家长的主张,以及爱与教育这两方面的考虑。

首先,是外祖母贾母心疼这个六七岁的小女孩没有母亲照顾,所以坚持要接过来照料,而父亲林如海也非常赞成这样的做法,因此即使小黛玉万般不舍,也还是含泪登船上京。至于贾母、林如海的安排,都是基于依傍教育的考虑,也就是补充母亲所给予的母爱与母教。

这都是一个人成长时最需要的要素,也是林黛玉来到北京贾府的两个目的。黛玉动身以后,走的是京杭大运河,她从扬州出发,一到达终点站北京郊区的通州,就有贾府派来的轿子等着迎接。

轿子从明朝开始就是权力地位的象征,贾府这样的安排便显示出对黛玉的重视,至于那位跟着黛玉一起上京的贾雨村,当然就没有这样的礼遇了。当黛玉乘轿抵达贾府的时候,便依照清朝王府的规矩,从角门进荣府。

事实上,王府的正门终年紧闭,人来人往都走角门,曹雪芹也只有在第五十三回写到贾府在除夕那一天正门大开,可见这是很特殊的贵族阶级生活形态,不同于一般。

黛玉进府后,接着与贾府上下各等的人物相见,反映出她在在受到礼遇,贾家同辈的三春可以不去上学,穿上正式的隆重礼服出见,尤其是她直接坐在贾母的身边,还被搂在怀里。

这就等于与最高权威平起平坐,后来拜见两个舅母时,也都获得很亲昵的表示,例如大舅母邢夫人牵着黛玉的手,又苦苦留她留下来用饭,后来亲自送她到仪门前,还足足看着车驾远去了以后才转身回去。

② 红楼梦大结局中各个人的下场

贾宝玉:出家当和尚。

(2)红楼梦林黛玉蒋梦婕大结局扩展阅读:

红楼梦中主要人物介绍:

(1)贾宝玉——荣国府衔玉而诞的公子,前世真身为赤霞宫神瑛侍者,现世贾政与王夫人之次子。他作为荣国府的嫡派子孙,出身不凡,聪明灵秀,阖府捧为掌上明珠,对他寄予厚望,他却走上了叛逆之路,痛恨八股文,批判程朱理学,给那些读书做官的人起名“国贼禄蠹”。他不喜欢“正经书”,却偏爱《牡丹亭》《西厢记》之类的“杂书”。他终日与家里的女孩们厮混,爱她们美丽纯洁,伤悼她们的薄命悲剧。

(2)林黛玉——金陵十二钗之冠。林如海与贾敏之女,宝玉的姑表妹,寄居荣国府。她生性孤傲,多愁善感,才思敏捷。她与宝玉真心相爱,是宝玉反抗封建礼教的同盟,是自由恋爱的坚定追求者。她是书中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象。她美得让人由衷地心疼和爱怜,更具艺术魅力的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她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有多方面的才能,身上还闪耀着追求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的朴素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光辉。

(3)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冠(与黛玉并列),来自四大家族之薛家,薛姨妈之女,宝玉的姨表姐。她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纠葛体。她大方典雅,举止雍容,既有大家闺秀卓越的气质,沉静淡泊、温柔平和的性格,又有心灵深处隐藏的豪放大度。她对官场黑暗深恶痛绝,但仍规谏宝玉读书做官。

(4)王熙凤——来自四大家族之王家,王夫人的内侄女,贾琏之妻,即宝玉表姐及堂嫂。她年轻美丽中透出尊贵,苗条的身段,风骚的体格,不露的威风,貌似可喜,实则可畏。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在荣国府中处于要位,是实际的管家奶奶。她为人处事圆滑周到,图财害命的事也干过不少。

(5)贾母——来自四大家族之史家,贾府老太太,宝玉祖母。在贾家从重孙媳妇做起,一直到有了重孙媳妇。她凭着自己的精明能干,才坐稳了贾家大家长的位置。

(6)晴雯——荣国府的丫鬟。长得风流灵巧,口齿伶俐,针线活犹好。她的反抗性最强,蔑视王夫人为笼络小丫头所施的小恩小惠,嘲讽向主子讨好邀宠的袭人,抄检大观园时当众把王善保家的痛骂一顿。她的反抗遭到了残酷报复,病重时被撵出贾府。宝玉偷偷地去探望,她深为感动,当夜悲惨地死去。

③ 红楼梦续集林黛玉的结局是什么啊

没有那个版本是这样说的吧(我也希望黛玉和宝玉在一起啊)楼上几位说的“黛玉是在宝玉结婚那几天,沉湖而死,前面书中,曹雪芹就有埋下伏笔,黛玉和湘云在凹晶馆联诗时就有湖,暗示黛玉将死在湖里。
湘云最后和宝玉的确成为夫妻了,但这已经很后面了,那时贾家完全沦陷,家里就剩这两个人,他们也就变成了乞丐,上街乞讨,最后湘云死在了红楼梦一开始出现的那个二丫家里”是刘心武解读的(我不喜欢)
续集有几个版本,最多的应该是程高版,他说王熙凤等人策划了调包计后,本不准任何人泄露,却被个丫鬟傻大姐无意告诉了黛玉,然后黛玉就有意糟蹋自己,只求速死,免得看见宝玉娶别人,后来正好在宝玉成亲那刻病死。之后宝玉中了举人后做了和尚。

④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结局。要详细的。

红楼梦中的林妹妹,其结局毫无疑问只有一种,那就是泪尽而亡,但是通向这一结局的途径有多少,根据前八十回线索,却是有无数可能性。

首先北静王的存在不容忽视: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曹雪芹笔下的林妹妹与北静王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第一次的宝玉将北静王赠的藿菱念珠转送林妹妹被拒到后边秋雨天宝玉穿着北静王送的渔公雨服被黛玉戏谑,误开玩笑说自己是画里的渔婆,再到后边的宝玉外出祭刘姥姥故事里的死去的林妹妹,回家后却告别人北静王的一个爱妾没了,我觉得这在每个人的命运都藏在某处线索里的小说红楼梦中,绝对不是巧合,而是蓄意写之,也可以断定,林妹妹与北静王绝对有关系,对这种关系我有几种猜测:

1.一种是红楼梦中的林妹妹因为某个巧合无奈嫁给北静王,却始终牵挂着宝玉,最终因婚姻不遂而泪尽而亡,

2.一种是假如红楼梦这部小说中人物确实有原型,那么很可能是现实中林妹妹的原型与北静王的原型存在着关系,却因为某些原因,不一定如实的反映到小说中,却免不了终有折射。

除了北静王之外,尚有脂砚斋批语的菖菱伏线一种可能,该说法认为作为贾家草字辈的菖菱负责着贾府的配药工作,在贾环等人的配合下,为林妹妹配了有害的药,导致林妹妹与宝哥哥终究无缘。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如旧版电视所编,宝玉随军外出,林妹妹每日牵挂,身体衰惫,及至宝玉将归,林妹妹却又闻得金玉之姻,一腔期望化为乌有,遂一心求死而亡。

当然这些说法最终都得符合前80回铺垫:红楼梦前八十回作者对林妹妹的身体状况做了很多铺垫,总写疾病在慢慢加重,眼泪也在逐渐减少,后文无论那种可能都得与此衔接方为可信。

至于到底是怎样的经过,版本太多,各有己见,我只能用。。。。。。。等来表示,但是我觉得无论曹公笔下的林妹妹有着怎样的结局,曹公心中的林妹妹都绝对与北静王有关联。

⑤ 新版红楼梦大结局是什么

新版红楼梦大结局是:贾环王仁等人密谋把巧姐卖给番王。宝钗刺激宝玉读书应考。宝玉和贾兰离家赴考,邢夫人与贾环要把巧姐嫁给番王,刘姥姥营救巧姐。宝玉走失,袭人嫁人,贾政看见穿着大红猩猩毡的宝玉,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红楼梦》是韩三平担任总制片人,李少红执导,由蒋梦婕、于小彤、杨洋、白冰、李沁、王龙华、姚笛等主演的古装爱情剧。

该剧取材自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该剧的故事情节由主次两条矛盾线索构成的: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另一条线索则是以宁、荣二府及其社会关系为中心,由一些彼此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情节组成的副线。



(5)红楼梦林黛玉蒋梦婕大结局扩展阅读:

从《大明宫词》到《橘子红了》,李少红的作品始终离不开“唯美”二字,为了营造《红楼梦》亦真亦幻的情景氛围,李少红在这方面显然没少下工夫。

有几个片段有点梦幻过头变阴森的味道。比如宝玉挨打后梦到琪官和金钏儿的场景,琪官背光以剪影方式出现在宝玉床前,投井而死的金钏儿也面目模糊地站在幽暗的角落,两人都对着宝玉怨怼地说话,此情此景与一些惊悚片桥段着实有些相近,让不少观众不由得心头一紧。

⑥ 《红楼梦》里林黛玉的真正结局

林黛玉因故被迫嫁人,贾宝玉因此无耐迎娶薛宝钗,婚后林黛玉因思念贾宝玉泪尽而逝。

林十七岁,正月,王子腾在离京二百多里的地方被药死,贾府一个月内连失两大靠山。加之贾宝玉疯癫,贾政放了江西粮道,赴任在即,贾府不得不加紧筹办贾宝玉婚事。二月初二,贾母为了给贾宝玉冲喜,又想到金玉之说,遂与贾政议定贾宝玉、薛宝钗婚事;

同时,为了蒙混贾宝玉,凤姐向贾母、王夫人献掉包计。初四,金玉婚事意外被傻大姐泄密,林黛玉急痛攻心,去贾母院见贾宝玉,二人最后一次参禅。林黛玉问:“宝玉,你为什么病了?”贾宝玉笑道:“我为林姑娘病了。”

十一日,林黛玉焚稿。十二日,即林黛玉生日当天,贾宝玉、薛宝钗大婚,林黛玉泪尽而逝。林黛玉逝世第二年,正月二十一日薛宝钗生日,贾宝玉复往潇湘馆,对景悼颦儿 。四月,贾宝玉梦入真如福地(即太虚幻境变形),见到绛珠仙草和潇湘妃子的幻象 。

(6)红楼梦林黛玉蒋梦婕大结局扩展阅读

林黛玉是一个美丽而才华横溢的少女,她出身于清贫但具有书香风气之家,早年父母双亡,家道中落,孤苦伶仃,到贾府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一无所有的她进入了贾府这样一个富贵繁荣的大家族中,造就了她敏感自卑、小心戒备的性格。外祖母贾史氏因幺女贾敏早亡,怜惜外孙女林黛玉没有母亲,从而格外关照,十岁接到身边抚养教育。

林黛玉与薛宝钗在太虚幻境才女榜上并列第一,二人既存在人性上的德才之争,婚姻上的金木之争,又因同属正邪两赋的禀性而惺惺相惜。

⑦ 红楼梦的大结局

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红楼梦》的结局,这是毫无疑问的。无生只谈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周汝昌先生自然是红学耆老,如果按周先生的分析,以他偏爱湘云的程度,一定要把她和宝玉撮合在一起;但是,这个观点并没有得到多数“红迷”和专家们的认可 刘心武先生最近十分活跃,他的观点也非常多;可是坦率地说,他的很多分析并没有确凿的证据,列举的部分文献也有点捕风捉影;真正的“红迷”和专家们恐怕只是因为他提出了各种新鲜的猜测而礼貌地倾听,然后为了他曾如此辛苦地整理资料而评价他“这是一种看法”等等,仅此而已。想要真正地了解《红楼梦》和其中隐讳的内容,建议不要参照刘先生的演说,只把它当野史或外传来听,还比较有娱乐性 曹雪芹在后四十回中到底写了什么结局,因版本的遗失,今天已经难以考证;不过当年拍摄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集众多红学权威之观点,不但演员阵容空前绝后,情节演绎的结果也应该比较符合曹老的原著: 一、黛玉确实夭亡了,但不是在宝玉娶妻的当天,而是因宝玉出海未归,担忧成疾,在梦到宝玉溺水而死的心灰意冷之下,旧病缠身而逝。著名的黛玉焚稿也已经有各大剧种来体现过了。无生最喜欢陈晓旭版的黛玉,形神兼备,楚楚动人。另外,越剧里的王文娟也很有黛玉的风骨 二、宝钗确实是在黛玉死后嫁给宝玉的,而不是因为什么“调包计”。首先从凤姐的角度来说,如果她真想给宝玉找一位夫人,她绝对不会挑选能干到可以分享她的权势的宝钗,反倒是不通世事的黛玉才是上佳之选;何况从前八十回来看,凤姐也是一直在想方设法地把宝黛二人相提并论的。黛玉死后,宝玉回来了,万念俱灰之时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想法,任家人摆布地娶了宝钗(有可能是为了给家族留下一个后代),但是他那时应该就已经看破了红尘,对家族的兴衰不抱什么期望了 三、宝玉最后的结局应该是潦倒后出家为僧。荣宁二府被查抄后,不可能像续书所写的,后来获得了什么特赦;应该是像电视剧演的那样,整个家族分崩离析,重要人物或者死去(包括鸳鸯等人的自尽)或者被卖。宝玉是被贾芸和小红(就是红玉)设法从狱中救出的唯一一人,续写中把贾芸写成了恶人,毫无根据。但是宝玉没有和他们生活在一起,而是独自离开了,途中曾经遇到过着安稳富足的平淡日子的蒋玉涵和袭人夫妻,他只在他们家住了一夜就又不辞而别了(剧中巧妙地交待是因为蒋玉涵把宝钗接来了的缘故,宝玉是有意与宝钗失之交臂)。宝玉后来也曾遇到过被迫卖身为娼的湘云,但是当时沦为乞丐的他并没有能力让湘云脱离苦海,只能像电视中所演的那样,他在岸上眼睁睁地看着湘云被花船上的恩客们拖走并划船远离,听她哭叫着“艾哥哥”(二哥哥),满心凄惨。一直陪伴在宝玉身边的,只有黛玉曾经戏谑地形容他们是渔翁渔婆时给他的玻璃绣球灯;后来被官差无赖打破,他仍然留着那些碎片,他对黛玉的深情与专情,可见一斑。最后,他的结局如果不是死去,就肯定和惜春一样,遁入空门,逃避俗世的烦恼,从此青灯古佛,了此残生 四、凤姐最后的结局是贫病交加死于狱中。无生很喜欢凤姐,也喜欢邓婕版的凤姐,除了她,没人能演活那个角色。她在最后被草席拖出去的镜头完全吻合她个人的判词“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可是她实在是个厉害角色,放在今天,绝对是一流的女强人,超级白领。但是有件事她为自己留了后路,就是曾经善待过刘姥姥,因此老人感恩而从青楼的火坑中救出了凤姐的独女巧姐。像古人所说的那样,太精明的人,无法留下男孩子当后代的吧!曹老在这方面还是很有点迷信色彩的,呵呵! 一部红楼史,其实就是宝黛钗三人的情感纠葛史,也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把主要人物的结局弄懂了,也就能理解“满纸荒唐言”,从而痛洒“一把辛酸泪”了——都云读者痴,各解其中味吧!

⑧ 请问红楼梦最后的贾宝玉,薛宝钗,林黛玉最后是什么结局,详细点,谢谢!

贾宝玉看破红尘中举之后出家为僧,林黛玉得知宝玉与宝钗将成亲又误会宝玉之后为情而死,宝钗有了宝玉的骨肉而宝玉却离他而去在封建礼数中她只能像李纨那样养子守寡到老,这是高鹗写的结局,我觉得曹雪芹得将更悲剧性

⑨ 红楼梦大结局是什么

关于结局,众说不一,列举几种,真假自辨。
其一:大胆的推测,有力证据:宝玉曾经去祭奠过金钏,托词是“北静王的一个爱妃没了”,去的是水仙庵,黛玉如果嫁给北静王后投水自尽(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应该也就是水仙庵中洛神的化身吧?不也就是北静王的爱妾吗?(洛神是曹植的爱妃,被当皇帝的哥哥曹丕夺走。)黛玉被宝玉的好朋友北静王爷夺走,也是有前缘的,记得吗:贾宝玉路谒北静王时,把北静王给的一串珠子给了黛玉,黛玉当时就翻脸了。这可是一个伏笔?如同宝玉把蒋玉菡的汗巾给了袭人,所不同的是,袭人被骗收下了,也就和蒋玉菡结了缘,成了夫妻;但黛玉坚决反对,没有留下。还有,那个唱戏的小旦,貌似黛玉,湘云为此还得罪了黛玉,所唱的《离魂》这部戏,也就是影射黛玉的结局。
其二:皆因有诗云“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宝钗和获罪的贾家全家老小一起流落,先是和宝玉一起入狱,后来得到袭人蒋玉函夫妇的救助,免去流落街头之苦,混得一口饭吃。宝玉在大雪之夜离家出走,悬崖撒手,宝钗也终于不知所终。留得片白茫茫大地(雪——薛)真干净!
其三:一日,行到陵驿地方,那天乍寒下雪,泊在一个清静去处。贾政打发众人上岸投帖辞谢朋友,总说即刻开船,都不敢劳动。船中只留一个小厮伺候,自己在船中写家书,先要打发人起旱到家。写到宝玉的事,便停笔。抬头忽见船头上微微的雪影里面一个人,光着头,赤着脚,身上披着一领大红猩猩毡的斗篷,向贾政倒身下拜。贾政尚未认清,急忙出船,欲待扶住问他是谁。那人已拜了四拜,站起来打了个问讯。贾政才要还揖,迎面一看,不是别人,却是宝玉。贾政吃一大惊,忙问道:“可是宝玉么?”那人只不言语,似喜似悲。贾政又问道:“你若是宝玉,如何这样打扮,跑到这里?”宝玉未及回言,只见舡头上来了两人,一僧一道,夹住宝玉说道:“俗缘已毕,还不快走。”说着,三个人飘然登岸而去。贾政不顾地滑,疾忙来赶。见那三人在前,那里赶得上。只听见他们三人口中不知是那个作歌曰:
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贾政一面听着,一面赶去,转过一小坡,倏然不见。贾政已赶得心虚气喘,惊疑不定,回过头来,见自己的小厮也是随后赶来。贾政问道:“你看见方才那三个人么?”小厮道:“看见的。奴才为老爷追赶,故也赶来。后来只见老爷,不见那三个人了。”贾政还欲前走,只见白茫茫一片旷野,并无一人。贾政知是古怪,只得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