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寻《一代廉吏于成龙》的片尾曲
您好!虽然您是在2007年问的问题,但我现在看到了,仍愿为您解答。。。
歌词的话,楼上的网友已经在2007年就已经给出来了。
至于下载地址,推荐去 56视频网站 。只要去56网 下载一个“56 ican “,(是一个专属下载器),再在56网内,搜索“《一代廉吏于成龙》片尾曲”这几个字,就能找到。。
然后,再在视频的观看页面上,用鼠标移动到正在播放的画面上,就回在画面的右侧,出现一个竖条。。在竖条上,有多个按钮,其中一个,就是“下载”。。。
点击“下载”,就自动打开、并弹出“56爱看”软件(即:56 ican ),这样,就已经开始自动下载了。。。。
下载完后,会自动弹出“当前已经下载完成的文件,所保存至的文件夹”。。在其中,按照“目标文件的名称”来查寻;或者“将全部文件 按照修改时间排序”,就能够顺利地查找到相应的文件了!!……
=========================================================================
【【 特别说明:以上的56 网上的资源,是网友于2009年5月20日 才上传发布的,所以,在2007年,是不可能在56网上找到此资源的。。。】】
=========================================================================
=========================================================================
【【【电视剧《一代廉吏于成龙》片尾曲歌词 】】】
【歌曲第一段:
回望故乡,你已远在万里。带走了多少深厚的情意!~~
清风吹过,你脚下的土地。亲人都在你的心里!~~~
【副歌】
你为的是天下,想的是社稷,——苦了自己;
你穿的是旧衣,吃的是粗米,——从不在意;~~
你爱的是百姓,恨的是贪吏,——一身正气;
你流的是热泪,熬的是心血,——勤政不息!~~~~
【歌曲第二段:
一生奔波,你坦诚不渝。经历了多少,凄风苦雨。~~
拍案而起,你整肃纲纪。你的愤怒,惊动天地!~~~
【副歌】
你为的是天下,想的是社稷。——苦了自己;
你穿的是旧衣,吃的是粗米。——从不在意;~~
你爱的是百姓,恨的是贪吏。——一身正气!
————插入式旁白:“民在心头,为官要做及时雨!”
【反复】
你为的是天下,想的是社稷。——苦了自己;
你穿的是旧衣,吃的是粗米。——从不在意;~~
你爱的是百姓,恨的是贪吏。——一身正气!
你流的是热泪,熬的是心血。——勤政不惜!~~~~~
啊………………………………………………………
【【民心和顺,四海安定,欣共举!】】
==================================================================================================================================================
㈡ 历史上真实的于成龙结局是什么
于成龙真实历史是老死的。
于成龙(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 ,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清初名臣、循吏。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于成龙被任命为罗城县知县,在任上明确保甲制度,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康熙六年(1667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
后迁任湖广黄州府的同知和知府,历任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康熙二十年(1681年)入京觐见,升任江南江西总督。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朝廷命令于成龙兼管江苏、安徽两地巡抚的政事,不久便在任上去世。被康熙帝追赠为太子太保,赐谥“清端”。有《于清端政书》八卷等著作传世。
(2)一廉吏代于成龙大结局扩展阅读
在山西方山通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北武当山的路途中,有一个名叫来堡的村子。被康熙皇帝亲封为“天下第一廉吏”的于成龙就出生在这个普通的村子里。
方山县境内发现于氏文物82件,征集有关于成龙民间故事和佳话100多篇,于成龙墓地、故居、家祠等主要遗址尚保存完好。
于成龙清正廉洁的事迹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在方山和吕梁一代更是盛传。2000年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后,更是轰动全国,成为人们街头巷尾谈论的焦点。
㈢ 哪里有<<一代廉吏于成龙>>电视剧下载
下载网络工具栏,可以下一代廉吏于成龙
㈣ 一代廉吏于成龙的剧情简介
直隶大旱,于成龙含泪杀宝马让百姓充饥,康熙念其耿耿忠心,赐诗赠银准他回乡葬母,李国栋索伦狼狈为奸,向皇上诬告于成龙贪占财物。为正视听,康熙下旨查抄,不料只搜出十几坛黄土…… 江南飞贼鱼壳仗着救过皇帝亲外甥喀礼的命,在两江为非作歹,于成龙悬重赏将他擒获,喀礼咆哮公堂,狂杀知府陈严龙,于成龙拍案而起,怒杀喀礼。
康熙誉为“天下廉吏第一”
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帝赞誉,以“天下廉吏第一”蜚声朝野。
㈤ 一代廉吏于成龙
天下第一清官:清代廉臣张伯行 %D%A江南第一清官张伯行 %D%A在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位名闻朝野的清官,他就是张伯行。张伯行生于清顺治八年,即1651年,河南仪封人,也就是现在兰考县。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后来焦玉禄就是在这里做县委书记的。张伯行字孝先,号恕斋,晚年又改号敬庵。 %D%A张伯行自幼即聪敏好学,受父亲、祖父的影响,品德也很高。十三岁时就通读了四书五经。在康熙二十年,即公元1681年,张伯行考中了举人,四年后中殿试三甲八十名,赐进士出身。康熙三十一年,即公元1692年,补授内阁中书,从此步入仕途。张伯行做官虽晚,但他任官始终忠于职守,克勤克俭,因而声名闻于天下,不但康熙皇帝对他多次表彰、擢升,百姓也称赞他是"天下第一清官"。在康熙四十二年,张伯行授任山东济宁道,当时正值灾荒,人民流离失所。他就让人从家中运粮食救济灾民,又捐出几船钱帛分发给百姓。到任后立即开仓赈济,帮助百姓渡过难关。为此,他被指控擅动仓谷,应该革职问罪。张伯行认为"仓谷为轻,民命为重",据理力争,最终使上司免去了给他的处分。做官为民是张伯行始终坚持的原则。 %D%A康熙四十五年,张伯行升任江苏按察使,这是巡抚的属下。按照当时的官场旧例,新任的官员要给巡抚、总督等上司送礼,以示尊敬,也表示请求以后关照提拔,这大概需要白银四千两。但张伯行秉性耿直,从不巴结上司,对此腐败风气深恶痛绝,他说:"我为官,誓不取民一钱,安能办此!"拒绝送礼。不但如此,在任内他还尽力革除地方弊病,整顿吏治,因而得罪了总督和巡抚,常受到他们的排挤。 %D%A第二年的正月,康熙皇帝南巡到达江苏,在苏州谕令总督和巡抚举荐贤能的官员。在举荐的名单中康熙皇帝没有看到已闻名朝野的张伯行,就对总督、巡抚申斥道:"朕听说张伯行居官清廉,是个难得的国家栋梁之才,你们却不举荐!"说完又转向张伯行:"朕很了解你,他们不举荐你,朕举荐你。将来你要居官而善,做出些政绩来,天下人就会知道朕是名君,善识英才;如果贪赃枉法,天下人便会笑朕不识善恶。"康熙当场破格升张伯行为福建巡抚。 %D%A在福建巡抚任上,张伯行兢兢业业,明察秋毫,抑恶扬善,造福百姓,使得全省风气大变,官清民乐。 %D%A张伯行在福建巡抚任上为民做了很多好事,最主要的就是买粮抚民。福建地方人多地少,每年的粮食要从他省购买,但前几任官员从不过问此事,致使奸商乘机囤积居奇,贱买贵卖,牟取暴利。百姓则深受其害,叫苦不迭。张伯行经过调查,弄清原委之后,当即决定由政府从江西等地买来粮食,再平价卖给百姓。这样一方面使百姓免受奸商盘剥,另一方面也可以赚些钱用在下一年买粮济民上。此外,他还以身作则,捐献衣物钱财,赈济一些受害的百姓。在他任职期间,百姓没有因灾荒和饥饿而背井离乡。 %D%A到康熙四十八年,张伯行奉旨调任江苏巡抚,福建的百姓痛哭相送,如失青天。赴任后,张伯行立即发布檄文《禁止馈送檄》,严禁下属馈送钱物,以整顿当时日益盛行的贪腐之风。文中写道:"一黍一铢,尽民脂膏。宽一分,民即受一分之赐;要一文,身即受一文之污。虽曰交际之常,于礼不废。试思仪文之具,此物何来?本都院既冰蘖(音聂)盟心,各司道亦激扬同志,务期苞苴(音居)永杜,庶几风化日隆。"对于百姓所得张伯行视为民脂民膏,力求赋税宽简。平常公务也杜绝礼品,不受一分一毫。有的州县官吏为了考科成绩,以利升迁,就不顾百姓困苦,任意加重赋税,百姓不堪忍受。张伯行果断地废除了许多的苛捐杂税。 %D%A因为和总督的矛盾很深,备受压制,在康熙四十九年,即1710年,张伯行以病为理由请求退休。康熙爱惜人才,不准他退休:"张伯行操守清洁,立志不移,朕所深悉。江苏重地,正资料理,不得以衰病求罢。"张伯行只好忍辱负重,继续任职,为民为国尽力。 %D%A在康熙五十年,江苏乡试发生了作弊案,副主考赵晋内外勾结串通,大肆舞弊,发榜时,苏州士子大哗。康熙皇帝命令张伯行、噶礼同户部尚书张鹏翮、安徽巡抚梁世勋会审此案。由于牵涉到噶礼受贿银五十万两,案子错综复杂,审理一个多月竟然没有任何结果。 %D%A张伯行愤而上奏弹劾噶礼。噶礼就买通官吏,得到张伯行弹劾奏稿。然后又捏造事实反过来诬告张伯行。主审官畏惧噶礼的权势,逢迎巴结,案情无法审结。康熙无奈中只得下令:张伯行与噶礼解任,再命主审官审理。扬州百姓听到消息之后罢市抗议,哭声震动了扬州城。第二天,扬州百姓拥到会馆,因为平时就知道张伯行清廉不贪,肯定不会接受礼物,便用水果蔬菜相送。张伯行依然婉言拒绝,百姓们哭道:"公在任,止饮江南一杯水;今将去,无却子民一点心!(不要推脱百姓的一点心意)"万不得已,张伯行才收下一把青菜。受审结束回来听候结果的路上又路过扬州,百姓们为防青天有什么不测,竟有数万人聚集江岸护送。 %D%A到最后,案子结果下来,竟然是噶礼免议,张伯行革职治罪。康熙皇帝痛斥大臣们是非颠倒,然后亲降圣旨:张伯行留任,噶礼革职。消息传出,江苏官民 额手相庆,纷纷写下红幅贴在门旁:"天子圣明,还我天下第一清官。"更有上万人进京到了畅春园,跪谢皇恩,上疏表示愿每人都减一岁,以便让圣上活到万万岁。福建百姓也奔走相告,在供奉的张伯行像前焚香祈祷。可见张伯行受人民爱戴之深。 %D%A在康熙五十四年,有人以"狂妄自矜"的莫须有的罪名弹劾张伯行,但康熙皇帝还是认为他无罪可治,留任南书房行走(一种和皇帝关系很密切的官职),后来,在康熙五十九年又任户部右侍郎。康熙六十一年,张伯行奉旨赴千叟宴,康熙皇帝称赞他是"真能以百姓为心者"。 %D%A雍正皇帝即位后,对张伯行也很敬重,军国大事都听从他的建议。雍正元年,即1723年的九月,升张伯行为礼部尚书,两年后,1725年的二月十六日,一代清官张伯行不幸病逝,享年七十五岁。皇帝赐谥号"清恪",意思是为官清廉,恪勤职守,很精确地概括了张伯行的一生。
㈥ 一代廉吏于成龙中余国柱什么时候出场
你好,余国柱在杀喀尔齐之前就已经登场了,只是出现了一两集,到了后期才频繁出现。
㈦ 一代廉吏于成龙和电视剧于成龙在人物上有不一致的地方,是历史搞错了
看到成龙,莫名的感觉厌烦!
㈧ 一代廉吏于成龙的人物形象
于成龙(1617-1684) 字北溟,号于山,清山西永宁(今吕梁离石)人。谥“清端”、赠太子太保。于成龙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举副榜贡生,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出仕,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帝赞誉,以“天下廉吏第一”蜚声朝野。
㈨ 电视剧《一代廉吏于成龙》的第10集在那里可以下全啊谢谢各位帮下忙拉!
这是电驴的下载地址:
http://find.verycd.com/folders/%E4%B8%80%E4%BB%A3%E5%BB%89%E5%90%8F%E4%BA%8E%E6%88%90%E9%BE%99
这是BT的下载地址:
http://bt.fkee.com/search.aspx?q=%D2%BB%B4%FA%C1%AE%C0%F4%D3%DA%B3%C9%C1%FA&p=Seed&b=0&x=18&y=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