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陆南祈陆芊芊小说叫什么名字
《你是劫难也是恩赐》
『贰』 石窟岩洞对联(一),佛教网
石窟岩洞对联
时出云烟铺下界;
夜来钟碧彻诸天。
李棠阶题云南昆明罗汉崖
海立云垂,到此间殊非凡境;
岩高径曲,至其上亦是洞天。
云南昆明普陀崖
仰笑宛离天尺五;
凭临恰在水中央。
张恩题云南昆明慈云洞,位于西郊西山龙门风景区内,清乾隆时开凿,供有观音像,并存有道光年间所立《重修慈云洞吴道士功行碑记》
槛外开明镜,坐定时如临弱水;
崖半起祥云,到此者宛游蓬莱。
云南昆明慈云洞
佛地锁星桥,疑是南海泽畔;
洞天擘石阁,居然普陀崖中。
郝亮题云南昆明慈云洞
金石现普陀,将五百里滇池都归佛海;
援人登彼岸,愿一千度圣手尽化慈航。
云南昆明慈云洞
石室着灵宗,昆海无殊南海;
天人瞻法像,华山即是香山。
云南昆明慈云洞
慈悲中降一点甘露,结成聪明子;
感应处洒三千净水,生就智慧花。
云南昆明慈云洞
洞外云舒霞卷;
海中日往月来。
李昔题云南昆明慈云洞
众生是有缘而来,切莫宝山空手;
我佛本无法可说,何须顽石点头。
赵藩题云南剑川石窟,位于城西南25公里的石钟山,分布在悬崖峭壁上,依山开凿,共16窟,计有石钟寺8窟、狮子关3窟和沙登村5窟,延绵六、七公里,造像140尊,雕刻精细,形象生动,内容独特,地方民族色彩浓郁,是公元八世纪末至九世纪中陆续雕凿而成。石窟的造像题材,大致可分为南诏王室造像、佛像和外国人三部分,以佛教内容为主
经书传贝叶;
潭水净昙花。
任有龄题云南剑川石窟
花含金山紫;
云连雪岳青。
杨慎题云南剑川石窟
石鳞风动甲;
苔鬣水浮香。
杨慎、李元阳题云南剑川石窟
云窦参差见;
花龛窈窕开。
吴懋题云南剑川石窟
清辉应蕴玉;
空响若闻声。
马卿题云南剑川石窟
岩古石输发;
漏寒峰乞衣。
孙桐题云南剑川石窟
云断香生石;
云归翠立松。
孙桐题云南剑川石窟
路折山环翠;
泉流石喷香。
施昱题云南剑川石窟
竹覆普陀岸;
梅遮大梵宫。
赵炳龙题云南剑川石窟
烟中孤岛没;
林外一峰高。
赵炳龙题云南剑川石窟
云飞疑石走;
霞敛觉山空。
赵炳龙题云南剑川石窟
落花悄无语;
老树自有心。
赵炳龙题云南剑川石窟
亭亭皓月清迎席;
寂寂寒梅香入屏。
赵炳龙题云南剑川石窟
鸟归松舍外;
人语竹林西。
大错题云南剑川石窟
养和身自健;
习静境相忘。
木青题云南剑川石窟
云心回无往;
石色看来奇。
李元阳题云南剑川石窟
石宝云霞春后丽;
赏池莺燕雨余多。
李元阳题云南剑川石窟
高岩有洞昼长闭;
深谷无人花自开。
李元阳题云南剑川石窟
孤寒彻骨香逾烈;
闲寂无言意转真。
李元阳题云南剑川石窟
三径花深惟鸟度;
百年地回见君来。
李元阳题云南剑川石窟
人从萝径寻幽寺;
僧占名山起绀楼。
马继龙题云南剑川石窟
山静云封香刹古;
岩空水拥石钟鸣。
中锋题云南剑川石窟
石钟寺老传灵迹;
阴洞灯残照劫灰。
大错题云南剑川石窟
巨壑晓风摇碧动;
远峰晴日送青来。
朱克瀛题云南剑川石窟
乱竹深藏青草径;
一亭枕在白云隈。
如一题云南剑川石窟
青山欲向樽前坠;
明月偏宜水上看。
闪继迪题云南剑川石窟
山色有余青黛似;
泉声风静玉锵如。
杨士云题云南剑川石窟
松径题诗招案月;
竹林把酒对南山。
缪宗周题云南剑川石窟
绝壑烟岚迷鸟道;
满岩松阴隐禅房。
古道题云南剑川石窟
襟前月泻龙门壁;
足下云封石宝阑。
段耀题云南剑川石窟
洞作钟声缘石乳;
泉通玉钵傍云香。
杨凝翠题云南剑川石窟
盘崖层叠,绿云上幕;
悬藤密箐,玉龙下驰。
徐霞客题云南剑川石窟
雪苗有骨青山瘦;
火种无烟赤土焦。
担当题云南剑川石窟
入世堑深难得脱;
登天路窄不知遥。
担当题云南剑川石窟
云散雨收,到此一时忘却;
山青水绿,还他实相严然。
担当题云南剑川石窟
穿破许多草鞋,不为行脚;
见过什么道理,便住此山。
担当题云南剑川石窟
坐却万万千千,如何折合;
到来三三两两,不用安排。
担当题云南剑川石窟
客意欣凭眺;
禅心淡去留。
周子智题云南剑川石窟
虚象流日光;
古壁照松影。
何其伟题云南剑川石窟
寂寂青阴生古壁;
霏霏翠影照孤禅。
姜际昌题云南剑川石窟
石磴藓痕来往路;
夕阳山色古今情。
胡蔚题云南剑川石窟
直引神仙留此地;
不劳宰相问何年。
张汉题云南剑川石窟
一径入天竺,缘岩攀葛绿;
三层越洞壑,登山徒林青。
赖钟俊题云南剑川石窟
穿林迷路径,乘兴酬诗句;
入寺倚轩楹,寻幽绝俗情。
李瑞棻题云南剑川石窟
太古之先,寒鸟苍苍,眼底千山碧;
白云之乡,清溪淡淡,胸中一字无。
朱昂题云南剑川石窟
清风为君扫松径;
灵泉留客洗路尘。
云南剑川石窟
向无佛处称尊宿;
恰有闲时悟上禅。
赵式铭题云南剑川石窟
朝宗志趣金沙水;
避世心期石宝山。
赵藩题云南剑川石窟
摩岩李杨原宏制;
题榜仉黄亦雅词。
赵藩题云南剑川石窟。李杨:李元阳与杨慎。仉黄:或指仉元璐、黄道周
南诏传游猎;
西僧罢讲经。
赵藩题云南剑川石窟
为问好游人,来何所闻,去何所见;
别有会心处,山不在高,水不在深。
赵藩题云南剑川石窟
幽径随僧入,高人期谷口;
老松肃客过,明月出林梢。
张昭麟题云南剑川石窟。谷口:喻成仙
灵泉如醴宝峰醉;
石钟无声天下闻。
张文瀚题云南剑川石窟
万松挽雨翠;
一鸟天下青。
赵藩题云南剑川石窟
山眺晴岚里;
花看返照前。
赵琎美题云南剑川石窟
天涯多少路;
云际几番霜。
杨慎题云南剑川石窟
风起青丘树;
春迷玉洞花。
杨慎题云南剑川石窟
云漏斜晖影;
山藏古雪阴。
木公题云南剑川石窟
丹霞映翠壁;
白鸟下青芜。
李元阳题云南剑川石窟
春草随侵榻;
闲云为掩门。
李元阳题云南剑川石窟
院静苔常绿;
山空鸟自呼。
李元阳题云南剑川石窟
白云终古恋空谷;
青鸟何年下赤墀。
李元阳题云南剑川石窟
百年身世三生梦;
千古溪山一度游。
李元阳题云南剑川石窟
客知鱼动同僧饭;
钟作长吟报佛光。
李元阳题云南剑川石窟
悬石欲坠黄叶下;
禅心不共白云飞。
李元阳题云南剑川石窟
松阁月来香篆静;
苔阶客去履痕存。
李元阳题云南剑川石窟
龙气晴嘘壁;
钟声晓湿烟。
赵式铭题云南剑川石窟
亭冠池水暖;
石载佛龛尊。
赵式铭题云南剑川石窟
儒佛同归在三戒;
古今异化只一息。
赵式铭题云南剑川石窟
宝气白毫光,天阙尘氛净;
山岚银世界,烟霄草木香。
杨慎题云南剑川石窟
雁王曾献果;
蛙石解闻经。
杨慎题云南剑川石窟
甍颓惊燕雀;
窟回错龙蛇。
杨慎题云南剑川石窟
寺门秋色岭;
仙籁鹤声闻。
张辅运题云南剑川石窟
丽景层层入;
香魂处处搜。
赵琎美题云南剑川石窟
佛难辞斧凿;
钟早落尘埃。
师范题云南剑川石窟
奇花开蛱蝶;
怪石问虾蟆。
张昭麟题云南剑川石窟
此去定留山石句;
不来那结佛家缘。
张昭麟题云南剑川石窟
钟声渡水来空洞;
阁势凌空出上方。
张昭麟题云南剑川石窟
罡风临绝栈;
晴翠湿行衫。
赵宗瀚题云南剑川石窟
酒杯空世事;
水石见禅心。
唐尧官题云南剑川石窟
断岭分秋色;
高松落梵声。
朱昂题云南剑川石窟
万竿寒竹静,野鹤披云出;
一径古苔封,仙媛隔水逢。
朱昂题云南剑川石窟
密林花竹合;
古寺雨烟连。
张启贤题云南剑川石窟
深滩蛟龙吼;
乱石虎豹蹲。
许贺来题云南剑川石窟
韵随流水远;
客到白云封。
杨宝山题云南剑川石窟
鹤度松坡月;
禅衣藓壁霜。
张学懋题云南剑川石窟
岂不伟哉!宛如鬼斧神工,展开石破天惊之造化功夫,经千劫而仍然生色;
何其奇也!造此悬崖峭壁,凿出珠联璧合之琳琅宝库,历万年而分外闪光。
张子斋题云南剑川石窟
尽底脱去胸中有;
逐一拈来何处无。
无住题云南剑川石窟
飞崖万状俯层台,观灵秀幽奇,谁云宇内无西竺;
峭壁千寻攒叠阁,睹郁葱光怪,始信人间有洞天。
高为阜题云南剑川石窟
或曰螟顽,或曰灵通,只有任人评说;
几经变故,几经浩劫,算来唯我长生。
张子斋题云南剑川石窟
大音在在普闻,石韵喧时,千声觉世;
法味人人俱足,云林开处,一钵放空。
曾学祖题云南剑川石窟
石头有庙歌千载;
南诏无初享百年。
李恪题云南剑川石窟
书藏古洞人何在;
石音空出客不闻。
李恪题云南剑川石窟
可惜尘襟忙里过;
须知岁月静中求。
马玉题云南剑川石窟
四面松涛群涧合;
三更灯火一天摇。
周钟岳题云南剑川石窟
旧刹忘年存古柏;
空阶蔽日长青苔。
王洵题云南剑川石窟
台上雨花春又暮;
楼中贝叶解无人。
赵炳光题云南剑川石窟
北窗稳睡三竿日;
南亩闲田一片云。
何邦宪题云南剑川石窟
西去云山通六诏;
北来烟水接三湘。
许湜题云南剑川石窟
地连蒙诏三千部;
岭据滇陲百二雄。
赵廷柜题云南剑川石窟
尘海客来休击磬;
松林月上或登楼。
左文臣题云南剑川石窟
松涛隔涧喧危阁;
石窍通天透落晖。
卢夔题云南剑川石窟
怪石穿云谁削玉;
寒烟钓月欲沉钩。
俞卿题云南剑川石窟
波罗树久参云立;
无量花多绕殿飞。
何邦渐题云南剑川石窟
春气酿成香世界;
水云擎出玉浮图。
如清题云南剑川石窟
春花红白满山放;
冬雪琼香遍岭飘。
何基盛题云南剑川石窟
香浮院落风初动;
影到门庭月半斜。
杨九龄题云南剑川石窟
珠窟夜光摇砥柱;
石钟寒影护仙台。
陈子宸题云南剑川石窟
萤火低随阶草度;
昙药散落梵音清。
罗星题云南剑川石窟
惊枝禽音因风坠;
隔寺钟声带月来。
周得寿题云南剑川石窟
满地松阴山径月;
一楼花影石钟灯。
傅应台题云南剑川石窟
碑留御制空陈迹;
石有仙踪起细尘。
赵炳龙题云南剑川石窟
景胜骚人留翰墨;
林深鸟迹映苍苔。
杜克仁题云南剑川石窟
问寒梅谁教先老;
与青松结个同参。
云南剑川石窟
石有形形备万象;
钟无声声彻千寻。
云南剑川石窟
钟自何时成,想当年炼石补天,女娲铸就留芳迹;
石从元始结,到今日洪钟悠谷,高僧叩破住名山。
云南剑川石窟
民歌民曲,喜从这方流去;
石窟石钟,惊问何处得来。
马福民题云南剑川石窟
石云妙窟藏瑰宝;
钟乳奇花点翠山。
黄桂枢题云南剑川石窟
怡然尊者相;
蔼若气之春。
何祖禹题云南剑川石窟华严三圣
矍铄微支杖;
清癯不染尘。
何祖禹题云南剑川石窟愁面观音
浩荡三千界;
巍峨丈六身。
赵宗瀚题云南剑川石窟明王堂
剖腹方知真性;
开口便见良心。
杨怀忠题云南剑川石窟剖腹观音
欲济苍生,我佛坦然能剖腹;
遍观世事,人间难得见真心。
欧阳杰题云南剑川石窟剖腹观音
看去慈悲,面向有情常剖腹;
得来启迪,胸怀无昧即开心。
张定题云南剑川石窟剖腹观音
名山即是仙居,难为外人道也;
游客若谈世事,当以大白浮之。
赵藩题云南剑川金华山石刻,位于城西金华山,雕像共三尊,为南诏(唐)或大理国(宋)时所雕凿
邀来明月同观海;
锁住闲云不下山。
云南剑川金华山石刻
观察世事千秋,善恶终经吾眼;
音听祈声百遍,真虚后见尔心。
黄桂枢题云南思茅翠云观音洞,位于翠云乡西南二公里
翠染仙宫洞;
云藏海底天。
黄桂枢题云南思茅翠云仙人洞,位于翠云乡,属大乘教朝拜地
棉花绕洞天,一半烟云一半山,佛祖仙居上界;
日景移峰岭,双情岩子双情侣,男伊永恋其间。
黄桂枢题云南景谷勐乃仙人洞,位于正兴乡,系南传佛教上座部傣族信徒朝圣之地,传为佛祖游世过关门节之地,在东南亚一带颇负盛名
江水护奇观,龙曾潜洞洞飞龙,竹笋旁生石笋;
地宫藏异彩,景不留人人恋景,云天外有仙天。
黄桂枢题云南景谷勐乃花仙洞,位于正兴乡,系南传佛教上座部傣族信徒朝拜地
望穿千八百国,未尝合眼;
睡到十二万年,乃大翻身。
云南安宁石刻卧佛,位于洛阳山法华寺南真空庵石崖上,传雕凿于大理国时期
『叁』 不喜欢我何必娶我,既然要相敬如宾,何必要让我产生错觉,为什么伤的
关于《千千阙》的若干问题之一
《千千阙》PK《夕阳之》
堪称经典的《千千阙》原曲(Kohji Makaino所做)几十年来广为传唱,版本林立。由于语言的鸿沟,造成我们对日文原曲欣赏很大的障碍。我们姑且避开原曲不谈,就说说对此一原曲进行倾情演绎的华语诸多版本。
今天共享这一优美旋律的华语曲,均是以此为蓝本,进行艺术的再创作,成就不一。其中以《千千阙》与《夕阳之》最具代表性。二十年来双方迷争执不下,伯仲难分。当然放眼历史,貌似还是千千阙影响较大,这一点是无可争辩的。说实话,谁的粉丝我都算不上,作为一名爱好音乐喜欢听的学生,我更喜欢从艺术的角度去欣赏、去品味一首,而不是狂追某个明星。凡入坛者,无论是艺术家还是卫生纸,他们的作品都是优劣并存的局面。梅艳芳也有败笔,周杰伦也有可圈可点之处。作为听众的我们,只要用心去欣赏美就行了,而又何必厚此薄彼呢?
本来嘛,不同的是不具有可比性的。因为听都是要看心境的。但也并不完全不具有可比性,尤其是同一旋律,均为女声,题材相近“撞了车”的这两首,还是可以粗略的一论高下。我个人认为,相对夕阳之,还是千千阙更完美,更大众化。结合几年来我自己听的感受与感悟,今天仔细谈谈这两首。
我个人听有个习惯,就是非常看重词。听嘛,不同于听曲,既然人家词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那我们就不要自作多情的瞎猜乱猜了。词有多重要,大家看看不朽的唐诗宋词就知道了。唐诗宋词,作为今天的经典,也曾在远古的那个时代传唱一时,曲子虽然不在了,但是保留下来的这些词还在向我们传达着不为时代遗忘的美。我们伟大的华夏民族自古就有以唱来表达内心情感的传统,所谓“远望可以当归,悲可以当泣”。所以古诗词和今天的词其实没有实质性的区别,今天的词同样可以写的像唐诗宋词那样优美,只不过形式稍有不同,更符合现代人的语言习惯罢了。纵观乐坛迅猛发展的这几十年来,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流行曲,诸如《涛声依旧》《大海》《再回首》这些经典,哪一首不是曲美,词更美??事实上,优雅的词是经典的基础,优美的旋律是流行的保证。优雅的词给曲创造的意境美是恒久的,经得起时代的考验的。为什么现在这么多的流行曲的旋律那么的优美,却难免被时代湮没,即出现“各领两三天的现象”?第一遍听感觉很好,但是越听越恶心,不知大家有没有同样的感觉。词写得不好,这才是致命伤!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本来两首均为扛鼎之作,但因为诞生于同一个历史时期,而又是两位天后级手的PK,加之貌似相同的旋律,人们不知不觉的忽略了两首的不同点,因此得出的结论很可能有失公道,流于片面。下面新懿以词为纲,全面解读这两首。
《夕阳之》作为最初的翻唱版,走了一条比较稳妥的路子,即在很大的程度上保留了原的风格,比如名,旋律,要表的思想感情。笔者曾经仔细品味过《夕阳之》和近藤真彦的原作,真的有太多的相似之处。要说不同点的话,那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夕阳之》比原作要优秀!词写的更具有诗意,梅艳芳发挥的也很出色。《夕阳之》写的相对深沉,俨然是一位饱经世事历尽沧桑英雄的人生告白。“斜阳无限,无奈只一息间灿烂”,词人以夕阳起兴,切入主题,体现了古诗词由景及情的一贯作风。而且瞬间即来了一个九十度的转弯:“无奈只一息间灿烂”,奠定了这首苍凉的基调。紧接着第二句“随云霞渐散 ,逝去的光彩不复还”还是运用比兴的手法感慨光辉不再,世事无常。词人说道“迟迟年月”,给我们造成了错觉,继续看下文“骤觉光阴退减”,可以读出这么一种复杂的内心世界:之所以说“年月迟迟”,是因为历经了太多的人生变幻,如同浮云一样,飘忽而来飘忽而去。然而回首往昔的快乐时光,总觉得是那么的短暂,同时又埋怨“光阴退减”。这两者并不矛盾,用佛家的话说这都是“无常”之苦。当人生历经浮沉,勘破世情之后,曾经激流勇进年轻的心便会匆匆老去,取而代之的是对平淡的向往。看过《上海滩》的朋友们都知道许文强躲到香港以后就是这种心态,在谈到上海时他说以前他在上海干过太多太多的荒唐的事,这可以作为这句词很好的注脚。“曾遇上几多风雨翻,编织我交错梦幻”这两句写得很有水准,很好的强调了主题。以风雨翻复比作人生际遇,以梦幻一词概括了平生所作所为,沧桑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接下来很重要得一句出现了:“曾遇你真心的臂弯,伴我走过患难”,看到没有,全词唯一的一个“你”字出现了。这个你应该怎么理解呢?是朋友,还是情人?或者还有其他的理解?应该都可以吧。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体现我们中国人含蓄的一面,同时可以引起更多的听众的共鸣。人生就是如此,来到这个世界就如同上了贼船一样,我们一天到晚在接受者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的折磨,“路上纷扰波折再一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一天想,想到归去但已晚”。
通览全词,可以看到作为流行曲的《夕阳之》,词写得极具艺术,全词唯一一处可以看做是爱情描写的的地方虽然稍显含蓄,但却收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而且词的韵脚基本压在仄声上,既与这首悲凉的基调相一致,同时也与梅艳芳的嗓音相协调。跟随着旋律的变化,词的内容也起伏跌宕,很好的突出了主题,很大的程度上是梅艳芳自身的真实写照。当年梅艳芳发行这一张专辑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收复了被叶倩文攻占的失地,级的作品就是不同凡响。只是,《夕阳之》的势头没有维持住,在梅艳芳的专辑推出不久,《永远是你的朋友》面世了,而主打便是《千千阙》。
《千千阙》的诞生给听众造成了一种错觉:陈慧娴和梅艳芳在唱同一首。表面看来,是这种错觉让历史淹没了夕阳之。陈慧娴的音色极好,这一点无可否认,但要真是说这一点就可以盖住梅艳芳的话,那陈慧娴为什么一直没有登上一姐的位置?看来这种说法不大稳妥。
与《夕阳之》的题材不同,《千千阙》将主题定位在“伤情离别”上。翻开全唐诗,我们可以数一数哲理诗占多大的篇幅,而伤情离别诗又占有多大的比例?可以说后者拥有绝对压倒性的优势。因为对于人生的感悟,或深或浅,或有或无,大家都不一样,能对夕阳阳之产生强烈共鸣的听众是非常少的,所以它的影响力是非常有限的,不太适合用来占有场。相反的是,虽然大家对伤情离别虽然有着不同的表达,但是却有着共同的情感基础:“伤离别”。所以,即使面对《夕阳之》大红特红的局势,宝丽金依然从容淡定,他们底气十足的认为《千千阙》将会更加出色,事实上,《千千阙》一投入场,已经很受欢迎,到中期,各大唱片经销商纷纷向宝丽金追加要货,宝丽金原来只印制了十余万张的货,怎知了三四个星期已经“清底”,立即通知工厂加班,加印了几万张补货,谁料不到十日,又见清底,只好重新再印。补货、断货、补货、断货,再补货、再断货……唱片在三个月内,总共出35万张,不仅超过梅艳芳的《夕阳之》(接近二十万张),还令陈慧娴成为香港八十年代唱片销量最高的女手之一。
虽然《夕阳之》有着自身的缺陷,但是想要彻底盖住它还是非常有难度的,梅艳芳是何等人物!而《千千阙》办到了。原因有三:一是林振强那一首漂亮的词,二是因为有出色的音乐,三是陈慧娴完美的音色真正得到了发挥,让大家真正的看到了这位长着洋娃娃脸的姑娘的巨大的潜力。
我们先看《千千阙》的词。开篇即用“徐徐回望曾属于彼此的晚上”这么极具诗意的动作和高度的文学性语言告诉我们这是一位诗人创作的词。搭乘原本就很优美的旋律,先声夺人。同样委婉含蓄的风格,将这首推向了能听懂汉语的每一寸土地。“红红仍是你赠我的心中艳阳”,用红红的心中艳阳来形容双方的情谊,即使在寒冬,依然温暖我心;“如流傻泪祈望可体恤兼见谅”,临近分别,难以抑制内心的冲动,担心流泪失态,字里行间表达了一种非常纯真的情感。“明晨离别你路也许孤单得漫长”,这三句采用递进的表现手法,从诉说双方情谊深重,至不分别,再至分别后自己将踏上孤单长路,回环相生,益显难舍难分的深厚情谊。“一瞬间太多东西要讲”,这点我们都有体会,尤其是经历过生离死别的时候,千言万语要讲却一个字都说不来,人可以面对,但情何以堪?“可惜即将在各一方,只好深深把这刻尽凝望”,简单的几句话,对离别时的氛围和离人的心境做出了非常到位的诠释,真的是手笔!
“临行临别才顿感哀伤的漂亮”,词人感悟到离别的忧伤是一种美,是这种哀伤,让我们倍感情谊的珍贵——“原来全是你令我的思忆漫长”,可以算作是非常深刻的见解吧。刚开始我就说了,这首词写得很有诗意,处处散发着古典的味道,紧接着“何年何月才又可今宵一样,停留凝望里让眼睛讲彼此立场”,这也算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思维吧,古诗词里很多诗句就表达了这么一种心情:离别正在继续,就开始考虑着什么时候才能重逢。这一切,都在紧扣着“伤离别”这个主题,中心突出。
“当某天雨点轻敲你窗,当风声吹乱你构想”,平淡中体现着诗意,诗意中传达着情感,很有李商隐巴山夜雨的味道。只为担心时光的冲洗,“我”这张旧模样你还记得吗?
在这首最的部分,词人运用了对仗不太工整的两句:“来日纵使千千阕飘于远方我路上,来日纵使千千晚星亮过今晚月亮”,这种不对称的美,符合语调的转换,同时也把全的感情推向至高处。接下来委婉的转折“都比不起这宵美丽,亦绝不可使我更欣赏,因你今晚共我唱”,唱出了离人真正的心声: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首的词写的真的是太美了,韵脚压的也比较合理。和现在乐坛里凡是能上几嗓子都敢去填词的所谓的“巨星们”相比,真的是天壤之别。如果说完美的词,是《千千阙》成功的坚实基础,那么陈慧娴,就是成功的保证。陈慧娴的嗓音与唱功,那真不是盖得,不信你自己拿着话筒去试试,你会发现千千阙很难唱!
仔细品味一下词,我们会发现“伤而不悲”应该是《千千阙》的本色。伤而不悲,就是流泪也是笑着流的那种感觉,那么节奏应该是明快的。音乐人很敏锐的嗅到了这一点,所以,千千阙的曲子在近藤真彦的原曲上进行了改进,改的更适合《千千阙》!这么一改,不仅更适合《千千阙》,也就更适合陈慧娴了!陈慧娴早年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的,突然一夜成名,得到宝丽金这样的大青睐,但是还不足以和梅艳芳抗衡,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出色的载体去表现最优秀的自己。《千千阙》就是陈慧娴最大的机遇,网络上有种说法是说《千千阙》成就了陈慧娴,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全面,应是互相成就。就目前看来,还没有谁可以把《千千阙》唱得更好。第一次听到《千千阙》的时候,我的感觉就是陈慧娴“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清脆悦耳的声音和这首的风格是绝配,就算词的韵脚压在仄声上,她也将它的音调非常自然的提了上去,一曲唱完有如行云流水,我们听不出有什么别扭的地方,仅从这一点上,就证明陈慧娴的确实力非凡。
之所以将这两首仔细的对比,我的初衷不是要分出高低,只是想弄清楚为何它们诞生20年来面临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待遇:《千千阙》历久弥新,而且越来越深入人心;《夕阳之》越来越不为人知,可悲到依附《千千阙》而存在的地步。本身两首都是成功的,不过一首是大众的,一首是小范围的。窥一斑可知全貌,从这两首经典的对中比可以从看出80年代香港乐坛竞争的激烈程度,虽然其中不乏尔虞我诈,但最重要的还是实力的比拼。无论是梅艳芳还是陈慧娴,都留下了一大批广为传唱的经典,在卫生纸堆成的娱乐圈内,她们是配得上艺术家这个称的!双方的迷没有必要说哪首好或者不好,你爱听哪首就听哪首。以上为新懿对千千阙与夕阳之的观点,此一节暂告一段落,不过全文并未结束。在夕阳之与千千阙的时代,手李翊君同样翻唱了近藤真彦的原曲,而且今年在大陆有千千阙国语版的说法。针对这一事实,我们又该怎样看待呢 ?请看下文关于《千千阙》的若干问题之二:千千阙PK《风中的承诺》。
关于《千千阙》的若干问题之二
千千阙PK《风中的承诺》。
李翊君 << 风中的承诺 >>
昨夜的雨 惊醒我沉睡中的梦
迷惑的心 沾满着昨日的伤痛
冷冷的风 不再有往日的温柔
失去的爱 是否还能够再拥有
漫漫长路
谁能告诉我
究竟会有多少错
何处是我最终的居留
曾经在雨中对我说 今生今世相守
曾经在风中对我说 永远不离开我
多少缠绵编织成的梦
多少爱恨刻划的镜
为何一切到了终究还是空
《风中的承诺》是李翊君的成名之作,刚刚诞生就席卷,让人们知道还有李翊君这么一人物。相隔不久,这首又漂洋过海来到内地,很受少男少女的吹捧,奉为经典。近藤真彦的原曲真的很经典,无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只要你的耳朵捕捉到这么个信息,它都会深深地感染你。所以第一次听到《风中的承诺》的时候,真的还挺喜欢。多少年来,《千千阙》、《夕阳之》、《风中的承诺》一直是我MP3里常驻的曲,删了那么多,唯独这三首没删,真的想仔细品味一下这三首。多少年后的今天,我还真听出点味道,不吐不快了。
网上有种说法,称《风中的承诺》为《千千阙》的国语版,这种说法到底准不准确呢?我们学习理工科对数据和概念特别敏感,讲究实事求是。首先要明确一点,粤语不是一种语言,这是原则性问题!粤语和国语不是一个地位的,如果说《风中的承诺》是近藤真彦《夕焼けの》的国语版,尚有商量的余地,如果说是《千千阙》的国语版,实在是谬以千里!
综观《风中的承诺》词,全文写的比较直白,将千千阙和夕阳之含蓄的风格完全抛开一边,感情释放到了十二分。情感也比较单一,挑明了就是“爱情”,因为这首就是以一个失恋的女青年的口吻写的,俨然是一个怨妇的告白。不谈李翊君的水准如何,仅仅这几点就已经剥夺了这首的生命力。不出所料,这首的忠实听众至今仍然是一群无知的少男少女,当他们真正的明白了什么是爱情什么是生活的话,就没人理这首了。相对于《千千阙》与《夕阳之》深厚的内涵,这首就显得太单薄了!
这首的旋律与原曲还是很相似的,开头比较缓慢。整个调子不能算作是悲伤,只能叫做“感伤”,少女的感伤。李翊君的发挥还真的不怎么样,稍显粗犷,和这首的基调还是不大相符的。我曾在网上找到过一首《风中的承诺》,不是李翊君唱的,也不是卓依婷唱的,署名是陈慧娴,不知真假,但是非常出色,唱出了这首应有的情感,大家可以找找看。
网上有人说当年的梅陈之争,如果李翊君也加入PK的话,不知是何种局面,我可以保证的说,就算李翊君加入也只有垫底的份,20年后的今天,验证了昨天该发生的一切。所以说,《风中的承诺》与《千千阙》绝对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千千阙虽然是粤语。但历久弥新,焕发除了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而《风中的恒诺》虽然占有普通话的优势,却同样落到依附千千阙生存的地步,就是最好的证明。
通过以上两篇文章,笔者力图理清现代听众对三首的认识思路,希望大家对此有个清醒的认识。但是,即便《千千阙》本身,还是有陈慧娴与张国荣之争,这是一个非常尖锐的话题。张国荣在大家心中形象几近神化,新懿本来不想碰这个棘手的问题,但是古人云: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为了不致于半途而废,新懿大胆的继续探讨。请看下文:关于《千千阙》的若干问题之三:陈慧娴PK张国荣。
关于《千千阙》的若干问题之三:
陈慧娴PK张国荣
本来通过以上两篇文章,完全可以盖棺定论了。只是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张国荣在告别演唱会上又整出了张国荣版本的《千千阙》。这下不得了了,哥哥就是哥哥,一下子把姐姐的粉丝拉走一大块。好不容易平息梅陈之争,又来了个哥姐之争,没有办法,要怪只能怪《千千阙》太经典了。
本来嘛,哥哥并没有和姐姐相争之意,作为叱咤坛天王级的巨星,哥哥的成就有目共睹,之所以选择这首,估计真的是想借这首经典表达一下内心对坛的不舍及对迷的热爱。皇帝不急太监急,反倒迷替哥哥争起来了:两眼一闭,就是哥哥的好!!
首先要再次明确一点,千千阙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翻唱,是在日语原曲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的加工与再创作,包括声调,要表达的感情等等,走了另外一条路线。这是千千阙与原的差别,也是千千阙与夕阳之的差别。因此,不可以拿原为标本来对千千阙和陈慧娴评头品足,否则必将流于无知与偏见。
那我们就看看哥哥的《千千阙》到底如何。为了证明我言不虚,你不妨准备哥哥和姐姐的千千阙,对照一下。哥哥的千千阙起拍缓慢,这一点和娴姐的不同,倒是和梅姐的夕阳之非常相像,在某种程度上千千阙明快的节奏体现的不明显。后面的发挥比较平稳,只不过到部分转换的突然,而且鼻音严重,我一直以为哥哥感冒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部分的节奏非常快,和前面的非常不搭,而且高音提不上去,总体发挥不如人意。这就是哥哥的粉丝日夜吹捧的千千阙,自以为和近藤真彦很相似,大肆鼓吹陈慧娴跑调,真的是非常幼稚!
我们再来看看陈慧娴的千千阙是什么境况。整首曲节奏平稳,声音圆润,适当加快,最重要的是陈慧娴高音很自然地提了上去,一气呵成,浑然一体,实乃完璧之作。不像哥哥唱的时候把一首完整的割裂开来,快的太快了,慢的太慢了。听这首的时候心彷佛被吊在空中一样,那个揪心啊!找不到听时享受的感觉。还有,听完哥哥的千千阙,感觉这首真的不太适合他来唱。以哥哥的资质,倘若去唱连贯性不是很强的夕阳之,我感觉很可能反超梅姐,但是,他选了千千阙。这也证明夕阳之受欢迎程度和《千千阙》相比逊色多了。
陈慧娴的成就,不能完全归功于陈慧娴。《千千阙》作为压轴之作,凝聚着宝丽金当年音乐团体的集体智慧。从选到填词,从填词到音乐,这一切都是围绕着陈慧娴的形象与音色打造的,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携手合作。新懿个人认为,陈慧娴的唱法是经过宝丽金深思熟虑后敲定的。今天看来,宝丽金的这群人物相当了不起,新懿曾尝试着修改其中的某些环节,比如词,改来改去还是不如林振强的好;比如尝试着修改陈慧娴的唱节奏,最后还是感觉到陈慧娴真的做到了人合一,无可挑剔。所以,《千千阙》的成就是一个整体的成就,包括陈慧娴,林振强,音乐人欧丁玉等等,包括配乐配音的幕后工作人员。所以哥哥唱的《千千阙》,是随心所欲的发挥,很多东西顾及不到,根本也无力顾及到,这就是哥哥败给娴姐的地方。
所以,我坚定不移的认为,陈慧娴的《千千阙》才是正宗,想听真正的《千千阙》,陈慧娴绝对是首选!!
关于《千千阙》的若干历史问题之四:
千千阙的历史地位
这是附加的一段,本来不想再谈了,但是看到网上很多人争辩《千千阙》的历史地位,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样一首的经典在坛上到底居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在广大迷的心中,《千千阙》作为一首经典,基本上是无可挑剔的,但是对两点始终耿耿于怀。那就是千千阙作为一首粤语曲,给广大的大陆迷带来听觉上的不便,还有,《千千阙》是翻唱日语的一首。
按理说,这两点在某种程度应该限制了《千千阙》的生命力。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千千阙》仍然红遍大江南北,红遍长城内外,红遍老幼妇孺。如果真的需要什么解释的话,我觉得四个字足矣:瑕不掩瑜!
粤语,也就是广东话,其知名度是港澳粤的经济实力成正比的,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正常的现象。看看我们今天学习的英语,就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产物。但是粤语不是一门的语言,她首先是汉语!有着汉字的共同基础,其发音还不至于像日语进化到我们完全听不懂的地步。仔细听一听,粤语的很多字眼还是能听的明白的,尤其是生活在江南地区的人们。
再说翻唱的问题,其实这是一个不算问题的问题。随着文化交流的加深,很多人选择去听外语曲。你们都可以完全的接受的一首外语,难道还认为一首翻唱外国的中文曲是个问题吗?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就像我们再看天龙八部的时候,大家总介意乔峰是一个胡人,虽然他长在大宋,而且是一个侠肝义胆的豪杰,但就是心存不快。再说了,《千千阙》不是简单的翻唱,在她的灵魂深处,已经被深深地植入了中国文化的精髓,能让任何一个中国人发出共鸣,这就是艺术。
香港流行乐坛的黄金时期是80—90年代,可谓是人才辈出,金玉满堂,产生了一大批传唱不朽的经典。其中女声早期以邓丽君,徐小凤,张德兰为代表,后期梅艳芳,陈慧娴,叶倩文领头,男声有张国荣,谭咏麟,陈百强等等。九十年代四大天王的名字最响,王菲等人的成就也不错。这些是极具代表性的人物,还有很多级人物(包括省)我就不细数了。不要争论哪位的影响力更大,请将这些的代表作摊开, 高低立即可辨。我们以词美,曲美,声美为标准进行选定,《千千阙》名列榜首都是当之无愧的!听十几年,还真没发现哪首比《千千阙》品味更深更高;意境更美更远;境界更博更大,最多也就是平分秋色而已。
以上诸多观点代表了这么多年来我对《千千阙》的基本认识,是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见。一家之言,不足取处,尚在情理之中,欢迎广大迷指正!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之争亦当淡如水。您有什么高见,可以形成文字,多多交流。对于无知迷的人身攻击,君子不齿,谢绝诸如此类的一切行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