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必索回书文言文阅读答案
【1】(1)①任,做;②返回;③讨取,要;④终于。(4分)
【2】左 右/ 呵 逐/ 亦 不 去(2分)
【3】(1)(蒋堂)于是写了一封回信(或:于是写了一封信回复他),那使人才离开。(答题点:为、之、去,第二句的主语。)(2分)
(2)(老虎)渐渐又靠近(驴子)一些,态度更为随便,碰一碰它,靠一靠它,撞一撞它,冒犯它一下。(2分)
【4】(1)独不肯去,须索回书,左右呵逐亦不去。(1分)
(2)宁得罪,不得书,不敢回邑。(1 分)
② 《与阳休之书》文言文阅读答案
原文:
《于阳休之书》
在本县之西界,有雕山焉。其处闲远,水石清丽,高岩四匝,良田数顷。家先有野舍于斯,而遭乱荒废,今复经始。即石成基,凭林起栋。萝生映宇,泉流绕阶,月松风草,缘庭绮合;日华云实,旁沼星罗。檐下流烟,共霄气而舒卷;园中桃李,杂松柏而葱蒨。时一牵裳涉涧,负杖登峰,心悠悠以孤上,身飘飘而将逝,杳然不复自知在天地间矣。
大意:
在我居住的县城西边,有一座像雕刻出来像雕刻出来一样好看的山。小山在宁静的远处,水很清、石头奇伟瑰怪,高高的山崖在四周围绕,有几顷肥沃的田地。原来我们家在这里有一座小房子,因为兵荒马乱损坏了,今天又开始修建它。用石头做成地基,凭借着树木做成房梁。野草生长在四周,山泉顺着台阶流过,明月、青松、和风、绿草,和这座房子很好的映衬搭配着;太阳每天升起落下,白云自然的舒卷,小池塘水洼像星星一样排列屋檐下的炊烟和天地间的雾气水汽共同舒卷;小园中的桃树李树,伴随松树柏树繁茂的生长。我偶尔卷起袖子,挽起裤管,趟过溪水,拄着手杖登上山峰,心胸悠然的直达九霄,身体轻快的要飞起来,好像悠悠然的忘记了我不在天地之间一样。
③ 文言文阅读《书何易于》及答案
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自腰笏,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益昌民多即山树茶,利私自入。会盐铁官奏重榷筦,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易于视诏曰:“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矧厚其赋以毒民乎!”命吏刬去。吏争曰:“天子诏‘所在不得为百姓匿’,今刬去,罪益重。吏止死,明府公宁免窜海裔耶?”易于曰:“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即自纵火焚之。观察使闻其状,以易于挺身为民,卒不加劾。
邑民死丧,子弱、业破不能具葬者,易于辄出俸钱,使吏为办。百姓入常赋,有垂白偻杖者,易于必召坐与食,问政得失。庭有竞民,易于皆亲自与语,为指白枉直。罪小者劝,大者杖,悉立遣之,不以付吏。治益昌三年,狱无系民,民不知役。改锦州罗江令,其治视益昌。是时故相国裴公出镇锦州,独能嘉易于治。尝从观其政,道从不过三人,其察易于廉约如此。
会昌五年,樵道出益昌,民有能言何易于治状者,且曰:“天子设上下考以勉吏,而易于考止中上,何哉”?樵曰:“易于督赋如何”?曰:“止请贷期,不欲紧绳百姓,使贱出粟帛。”“督役如何?”曰:“度支费不足,遂出俸钱,冀优贫民。”“馈给往来权势如何?”曰:“传符外一无所与。”“擒盗如何?”曰:“无盗。”樵曰:“余居长安,岁闻给事中校考,则曰:‘某人为某县,得上下考,由考得某官。’问其政,则曰:‘某人能督赋,先期而毕;某人能督役,省度支费;某人当道,能得往来达官为好言;某人能擒若干盗。’县令得上下考者如此。”邑民不对,笑去。
樵以为当世在上位者,皆知求才为切。至于缓急补吏,则曰:吾患无以共治。膺命举贤,则曰:吾患无以塞诏。及其有之,知者何人哉?继而言之,使何易于不有得于生,必有得于死者,有史官在。
参考译文:
何易于曾经做益昌县县令。益昌县离刺史的治所四十里,县城在嘉陵江南岸。有一次,刺史崔朴乘着春光明媚,带了许多宾客,坐着大船,唱歌喝酒,从上游放舟东下,船一直到益昌县附近。船到,就下令要民夫拉纤。何易于就把朝版插在腰带里,拉着纤,与几个民夫一起拉着船,跑上跑下奔忙。刺史发现县令在拉纤,很吃惊,问他为什么。何易于说:“现在正是春天,百姓不是忙于春耕,就在侍弄春蚕,一点点时间都不能损失。易于是您主管下的县令,现在没啥事干,可以来承当这个差使。”刺史听了,和几个宾客跳出船舱,上岸骑马一起回去了。
益昌县的百姓多数在附近山上种茶树,收了茶叶赚得的钱 完全归自己。正遇到盐铁官具奏朝廷要严格执行专卖制度,皇帝下诏书说,凡专卖物品生产地的官员,不准为百姓隐瞒。诏书贴到县里,何易于看了诏书说:“益昌不征茶税,百姓都还没法活命,何况要增加税赋去害百姓呢!”他下令要差役把诏书铲掉。差役争辩说:“皇上的诏书说,‘官员不准为百姓隐瞒’,现在铲去诏书,比隐瞒的罪名更重。我不过丢一条命,大人您难道不会因此而流放到海角天涯?”何易于说:“难道我为了保自己的命而使一县的百姓都受苦难?我也不让你们承担罪名 。”他就自己放火,把诏书的木牌烧掉了。州里的观察使知道了这事的经过,因为何易于勇于挺身为百姓,到底也没有把这事上报而弹劾他。
本县百姓死了,死者的儿子年幼、家业破败无力办丧葬的,何易于常常拿出自己的官俸钱,叫手下人给那家办丧事。百姓来缴租税,其中有头发花白、弯腰偻背拄拐杖的,何易于一定招他过来给他吃东西,问他政治上什么事办得对、什么事办得不对。百姓有事争讼,何易于都亲自和他们谈话,给他们分清是非黑白,犯了罪的,小罪就劝导,大罪就杖打,都当场打发回去,不把他们交给狱吏。他治理益昌三年,牢狱里没有一个罪犯,百姓不知道什么是徭役。以后调派到锦州罗江任县令,治理的方法和在益昌一样。当时,已故的宰相裴公正担任锦州刺吏,特别赞赏何易于的政绩。裴公曾经下到罗江去视察他办理公务,带的随从不超过三个,他就是这样清楚地知道何易于的廉洁俭约的。
会昌五年,我路过益昌。有百姓详细告诉我何易于怎样治理政务,并且说:“皇上设立考绩制度来勉励官吏,可是何易于仅仅考到中上级,这是为什么呢?”我问:“何易于催缴赋税做得怎样?”回答说:“向上级申请宽放期限,不去严厉勒逼百姓,不让他们低价卖出粮食丝绸。”“他催服劳役做得怎样?”回答说:“县里开支费用不够,就把自己的官俸拿出来贴补,宽放贫苦百姓的劳役。”路过有权势的人物,他怎样招待?”回答说:“供应车马,给具证明,其他什么也没有。”“捕捉盗贼怎样?”回答说:“全县没有发生过盗贼案件。”我说:“我在京城里,每年听到给事中考核州县官吏,说是:‘某县县令某人,考绩得某级,可以得到某官。’问那些官员的政绩,就说:“某人催缴赋税有成绩,比限期提早完成,某人监督劳役有功劳,能为官府节省开支费,某人所管县是交通要道,往来路过官员都说他接待得好;某人一年能抓到多少盗贼。’县令的考绩,就是这样子的。”那百姓听了我的介绍,一句不说,笑着走开了。
我认为如今在朝廷掌权的人,都懂得要迫切搜求人才。到急需补充官员的时候,就说:“我耽心没有好官可以共同治理。’受到皇命叫荐举贤才,就说:“我耽心找不到人去完成皇命。’等到有了好官贤才,有几个人能够赏识?再说,象何易于这样的好官,即使活着得不到什么,他死后一定美名流传,因为我们还有史官呢!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于即腰笏,引舟上下 引:引导
B.矧厚其赋以毒民乎 厚:增加
C.改锦州罗江令,其治视益昌 治:治理
D.止请贷期,不欲紧绳百姓 绳:勒逼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B.以易于挺身为民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C.易于必召坐与食 今王与百姓同乐
D.樵以为当世在上位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刺史崔朴乘船进入益昌县后,“索民挽舟”,身为下属的何易于既不趋奉讨好,也不驱民助兴,而是“腰笏,引舟上下”。
B.何易于纵火焚诏,宁愿冒流放海裔的危险,也不厚赋毒民,征收茶税。这件事以易于与小吏间的问答来表现,显示出了小吏的刚正和易于的爱民。
C.为了使何易于的形象更加完整丰满,在引舟焚诏两个典型事例之外,作者又从助民治丧、尊老问政、立遣竞民、部从极少、为政简约等不同角度予以补充和扩展。
D.“何易于不有得于生,必有得于死者”,是作者以满腔热情而下的预言。这预言不仅显示了作者的历史洞察力,也包含着作者充分的自信心。
9.用/给文中打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易于曰:“吾宁爱一 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
(2)尝从观其政,道从不过三人,其察易于廉约如此。
(3)天子设上下考以勉吏,而易于考止中上,何哉?
6. A(引,牵拉)
7.D(A都为介词“替”。B都为连词“因为”。C都为介词“和,跟”。D代词“......的人”/助词,表示定语后置。)
8. B(不能显示小吏的刚正,只是表现小吏对何易于的关心之情。)
9. 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对2处1分,全对3分)
10.
(1)何易于说:“难道我为了保自己的命而使一县的百姓都受苦难?我也不让你们承担罪名。”(宁、毒、尔曹各1分,句意和表达各1分。)
(2)(裴公)曾经下到罗江去视察他办理公务,(看到他)带的前导和随从不超过三个,他就是这样清楚地知道何易于的廉洁俭约的。(观、道、廉约各1分,句意和表达各1分。)
(3)(3)皇上设立考绩制度来勉励官吏,可是何易于仅仅考到中上级,这是为什么呢?(上下考、勉、止中上各1分,句意和表达各1分。)
④ 求《书》阅读答案
1、联系上下文,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横线处。就这样,我从爱书人又迈上了写书人的艰苦路程。 (1)(C.尽管 )学识不足,经历太少,我需要看更多的书,吸取更多的知识。家中除订了许多份书报杂志之外,也不断地买新书。每日看书写书,我生活在书的王国,(2)( B.其乐无穷 )。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方法。(没找到文中画线的句子)
3、“这真是一种极大的心灵享受”,“这”是指(看书、写书)。
4、本文第一句是个比喻句,把(书)比作(堡垒、王国)。这句话在全文所起的作用是(统领全文点明中心)。
5、第二段中“清洁溜溜”是什么意思?(把书很快全看完了)
6、第三段中作者详细地写母亲到处借书,其用意是(突出家境的贫寒、母亲的辛劳、读书的难处。D.以母亲到处借书给“我”看来反衬家中无钱买书的窘境。)
7、请写出一句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8、本文结尾含义深刻,请你仿照结尾也写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我发现,一个人只要肯做,即使在不可能的情况下,也能创造出奇迹。)
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答案】【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①一次拿不到药钱,就勃然大怒,第二次就谩骂,以致成为仇人,②(他人)得势了就去依附,(他人)贫寒了就将其抛弃,很少有人能像宋清这样做的。【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就:动词,到……去。回到语境中就可判断,此处“就”应为动词,不能解释为介词,向。理解实词一定要回语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2】试题分析:①药好。⑥作者对其评价。解答类似题目要善于运用排除法,根据①可排除AB两项,再揣摩⑥就可选出正确答案。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小题3】试题分析:宋清是药商,山区水乡的百姓都来找他售药,他没有开药方。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4】试题分析:翻译第一句时注意“直”为名词,价钱,“再”解释为第二次;第二句时注意“鲜”解释为少,“类”解释为像。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宋清,是长安西边药材买卖市场的商人。(他)搜集好的药材,有从山野采药回来的人,一定会把药材送到宋清这里,宋清总是好好地招待他们。长安的医生得到宋清的药材,用这些药材辅助自己开出的药方,往往容易出售,大家都称赞宋清。那些生了病、生疮疡的人,也都乐于到宋清那里求药,希望病快点好了。宋清总是高兴地答应他们的要求。即使没带钱的人,宋清也都给他好的药材,借据、欠条堆积得像山一样高,宋清也不曾前往收账。有的人宋清不认识,从远方给张欠条(赊药),宋清并不拒绝对方。到了年终的时候,宋清估计(对方)不能还债了,就烧掉了债券,最后也不再说此事。一些商人认为宋清很奇怪,都笑他说:“宋清是个痴愚狂妄的人啊!”也有人说:“宋清大概是个通达事理的人吧!”宋清听了这话后说:“我只是个经商赚钱来养活妻子儿女的人罢了,并不是个通达事理的人。然而说我痴愚狂妄的人也错了。” 宋清搜集药材四十年,被他烧掉债券的有一百好几十人,这些人中有的做了大官,有的接连管理好几个州,他们享受的俸禄很丰厚,那些等待馈赠宋清礼物的人在门前排成了队。宋清虽然不能立刻得到他们的回报,并且因为赊账而成为死账的有千百人,但是这些并不妨碍他成为富有的人。宋清谋取利益放眼于长远,因为考虑长远所以获得的利益很大。哪像那些小商人呢?一旦得不到钱,就勃然大怒,第二次就谩骂而成为仇人,他们的求利不也太短浅了吗?我看痴愚的人是存在的。宋清实在是凭着这样做法而获得了大的利益,又不做狂妄的事,坚持这种做法不停止,最后凭借这个而成为富人。来向他求药的人愈来愈多,他许诺的人也就愈来愈多。有些被黜免、沉沦颓废的官吏,宋清照样亲自与他们交往;看起来有些凄凉潦倒的人,宋清也不因为这就怠慢地对待他们,一定照样给他们好药像原来一样。一旦这些人又被信任而掌权,就会更加重重地酬答宋清。宋清着眼于长远来赚钱取利,大都像这个样子。我观察现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他人得势了就去依附,他人贫寒了就将其抛弃,很少有人能像宋清这样子做的。唉!宋清是个商人,现在的交往中有能像宋清那样从长远考虑回报的人吗?希望或许会有,那么天下那些穷困潦倒而还可以活下去的人就会多起来。柳先生说:“宋清身在集市却不做经商交易的行为,然而那些身居朝廷、官府,待在学校、乡里,以士大夫自我标榜的人,反而争抢着做经商交易的行为,真是悲哀啊。这样说来,那么宋清就不只是与商人不同了啊。”
⑥ 我和书的阅读答案
参考以下的,看看有什么收获:
1.写法体味——贯串全文的一个比喻句是:人是一本书
2.要点概括——这篇文章中能表达全文要点的句子是:阅读全文,我们可以发现,“人是一本书”是全文
的总说句,它管起两个层次的内容,即“看人如读书”、“做人如写书”。“看人如读书”
“做人如写书”也就是文中两个层次的总说句,它们表示着、显现着文章的要点,把这两个句
子提取出来,也就是提取了能表达全文要点的句子。
3.词句理解——将下面四个短语分别归位于文中括号,其先后顺序应是:
洒脱飘逸的人像一本散文
集,多愁善感的人是一本抒情诗,乐观风趣的人如同一本幽默辞典,思维缜密的人仿佛一部科
学论著。
4.语言品味——摘取一个你认为有格言警句作用的精美句子,写在下面:“你自己这本书,
主要还得靠你自己来写——用你的勇气和力量,用你的聪明和
才智,用你的心血和汗珠……”
5.内容探究——本文最后一段话给我们的暗示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写好自己这本
书,争取做一个非常优秀的人(与之基本相近的表达也可)。
追问
⑦ 初中课外阅读文言文答案
1.芒山盗
宣和间,芒山有盗临刑,母亲与之诀(jué)。盗对母云:“愿如儿时一吮母乳,死且无憾。”母与之乳,盗啮断乳头,流血满地,母死。盗因告刑者曰:“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故恨杀之。”呜呼!异矣,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
翻译下面的句子。
(1) 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
(2) 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
对下列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芒山有盗临刑 (3)愿如儿时一吮母乳
(2)盗一菜一薪 (4)母与之乳
A、(1)与(2)相同,(3)与(4)不同
B、(1)与(2)不同,(3)与(4)也不同
C、(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
D、(1)与(2)不同,(3)与(4)相同
这个故事留给我们的启示是?
2.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翻译文中句子。
1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2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 C、默而识之 D、学而时习之
这则短文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3.衰溺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中济,船破,皆游。
2.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这个故事留给我们的启示是?
4.七录
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如是者六七始已
2.后名读书这斋曰“七录”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②名之者谁
③不能名其一处也 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
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5.害群之马
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方明为御,昌寓骖乘,张若、謵朋前马,昆阍、滑稽后车;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涂。
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若此而已矣,又奚事焉!予少而自游于六合之内,予适有瞀病,有长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车而游于襄城之野。’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夫为天下亦若此而已。予又奚事焉!”黄帝曰:“夫为天下者,则诚非吾子之事。虽然,请问为天下。”小童辞。
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2.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适遇牧马童子(适合)
B.问涂焉(通“途”,路)
C.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罢了)
D.黄帝再拜稽首(第二次)
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启示?
6.曾参教子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解释下列句子。
1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2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曾子对妻子说的话,主要阐述了什么观点?
7.盲人坠桥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堕深渊矣。过者告之曰:“勿怖,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操楯长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三声,曰:“嘻!蚤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沉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
解释下列句子。
1.蚤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2.夫大道甚夷,沉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
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启示?
8.外科医
有医者,自称善外科。一裨将阵回,中流矢,深入膜内,延使治。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请谢。裨将曰:“簇在膜内者须亟治。”医曰:“此外科事,不意并责我。”
解释下列句子。
1.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请谢。
2.此外科事,不意并责我。
本文写外科医生的可笑,讽刺了什么?
9.苛政猛子虎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解释下列句子。
1.然。昔者吾舅死于虎
2.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这篇文言文写出了生活中的什么现象?
10.子罕弗受玉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解释下列句子。
1.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从文言文中反应了子罕怎样的品质?
⑧ 语文阅读题
阅读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兴趣,教师除运用动作、实物、多媒体、幻灯片、图片、师生表演等创没情境外,还应把课文内容与学校、家庭、社会生活实际紧紧联系在一起来调适学生的口味。比如教读魏巍《我的老师》前,可让学生回忆最难忘或感到最亲切的某位老师。教读《背影》前,可让学生先想一想,长这么大,父母让你最感动、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哪个动作。教读《闲情记趣》前,可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教师也可以把自己的童年趣事讲给学生听……这些自然也能引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渗透各科知识也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文学和政治、历史原本一家,与自然科学也相关联,文学中的诗歌、散文与音乐、美术联系较大。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点击到其他学科知识,学生往往为之一震而饶有兴致。因为课文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知识往往并不深奥,学生原本掌握较牢固,一点击,学生有自豪感。即使是不同语言,也有相通之处,英语、日语讲究句型教学,但也要大量阅读而培养语感;英语要积累短语、习惯用语;汉语也要在阅读时注意积累成语、精彩语句、名言、警句。当然,教学中,教师对各门学科知识的渗透只能点到为止,切不可喧宾夺主。
二、引导品味
阅读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阅读效果。效果好,学生当然对读书有热情,有兴趣。因而学法指导尤为重要,它关系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课内阅读文章要与作者的思路对接。阅读前要让学生查阅有关作者、作品资料,要了解写作背景,正所谓“知人论世”。要把握好文章的线索,了解主要内容。要做到对文题、词语、句子、文段、首尾、全文六个方面提出质疑,以便在课堂上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深层次阅读。要学会找文眼,找关键词、句。文眼是揭示段落的主要内容或主旨的句子;关键词、句(中心句),在段中是揭示段落的主要内容,通过找关键词、句(中心句)加深对文段的理解。重点段落是文章的关键语段,它往往是文章的精华,也往往含有难理解的句子。学生只要掌握了寻找的方法,阅读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考试时也会得心应手,因为试题中的阅读理解题,题目答案就在语段中,只要学生学会找法,想得到就能写得出,能写得出就能答出来。记关键词或句子,还是一种最好的记忆方法,对文段中某一问题的理解,只要记住了关键词句,学生自己去理解、发挥,问题往往回答得准确而有新意,这样省时、易记,又能得高分。机械地记忆问答题,常常使学生耗力、费时并感到枯燥无味。答题时,往往漏洞百出,遗漏的常常是关键词句,不得要领,容易失分,真是得不偿失!久而久之,学生把阅读当成负担,何来兴趣?课后复习是对课文的再次阅读,往往是高层次阅读——欣赏。要求学生学完文章后进行总结,对知识结构梳理,思考学习后的最大收获,文章好在哪里?要做到:内容上感受人物的心灵美,认识社会生活美和体验自然景象美。如学习《驿路梨花》一文,以“我和老余”一晚一早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刻画了一组人物,展示了他们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而其中的自然景物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少数民族地区的风情。形式上领略写作技巧美,体味语言艺术美,感受风格独创美。如学习朱自清的《春》一文,使学生感受到恰似沐浴在骀荡的春风里,静坐在如丝的细雨中,吮吸春天的清新气息,体味文学作品的语言旋律的韵致美。
三、拓展视野
1、课外阅读是增加阅读量,是泛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手段。告诉学生读一本好书就同一些高尚的人谈话。我们平时写文章就是写生活,写自己,也是与别人谈话。课外阅读要规定学生读古今中外名著,如《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定的《中外十大名著》、《中外二十大名著》。读优秀的健康的书籍和刊物。要求学生了解揣摩主旨,摘精彩词语、句子、段落、写读书笔记,谈自己感受。要摘录自己感兴趣、健康向上的句段,不求数量,只求质量。要把摘录的文章尽量用到日记中、写作中、说话中。各种文体,广为阅读,不求固定数量,只求有阅读习惯就行,可在饭后茶余,可在候车室,可在完成作业后,任何闲散之余,随手翻阅。值得一提的是,古诗文的背诵,对学生的文学熏陶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在诵读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后,写作中的语言会具有儒雅之风,形成特色,写作水平也会明显提高。还要多看电视节目,如中央一套的《综艺大观》、《焦点访谈》,中央二套的《正大综艺》、《开心辞典》,中央三套的《电视诗歌散文》、《艺术人生》,中央十套的《人物》、《交流》、《科学之光》、《百家讲坛》等栏目,让学生每周抽两个小时看看这些好的节目,既受到学生的普通欢迎,又让学生不知不觉接受了文学熏陶。一些家长、老师反对学生看课外书籍、看电视,这是极端错误的。
2、开展语文活动的专题研究,既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又能促进学生阅读和欣赏能力的提高。坚持每周开展一次语文活动是必要的。活动的内容可以是诗歌朗诵、猜谜语、口头作文、竞赛、辩论会、讨论会等。专题研究可两周一次,主要针对阅读方法探讨或某作家作品的看法。如《如何阅读古代诗歌》、《如何阅读古代散文》、《如何阅读现代诗歌》、《如何阅读现代散文》、《朱自清散文欣赏》、《陶渊明的田园诗赏析》……教师确定主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指导学生收集资料,自己命题。不求统一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利用节假日时间让学生适当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就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人们普通关心的问题,组织学生调查采访,收集资料,让学生力所能及地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拓展了学生视野。学生真正意识到:光阅读书本不行,还要阅读社会、阅读自然……实现真正意义上阅读量的扩展。同时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提高了学生阅读兴趣。
四、自主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发现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发现的方法教给学生,把发现的权利还给学生,使学生敢于发现,敏于发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阅读。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实现自主阅读呢?
首先,帮助学生制定研究性阅读规范。教师是研究性阅读的顾问和监督者。将全班学生分为10-12个兴趣小组,每小组以6人为宜,而且这6人中,又可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基础知识好、阅读能力强的学生,B层智力因素好、阅读潜力大但学习不扎实的学生,C层是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都相对较差的学生。各兴趣小组含不同层次的学生,便于学生在阅读中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成立兴趣小组并确定课题后仍面临一些问题,如协调问题、合作问题、交流问题、为促进各小组研究性阅读气氛的形成和兴趣的激发,教师可协同学生制定协议性的规范,内容如下:
1、各小组在确定课题后要课内课外相结合,广泛收集资料,做到以读促研,以研带读。
2、提倡分头调研,课下集中讨论,定期总结。鼓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以一时之论断是非,不以一家之言定基调。
3、研究要做到“三深入”,即深入同学、深入课余活动、深入课外书籍;还要做到“三勤”,即思考勤、讨论勤、实践勤,力争做到研、读、用三结合。
4、遇到新问题时组内要碰头、组长集中,遇到疑难要及时向老师寻求指导,遇到困难要学会协调。要明确研究性阅读的目的既是培养做学问的创新精神,也是鼓励开放的思维、合作的意识和标新立异的气魄。
其次是树立创新阅读的理念。创新是阅读的目的。如果没有创新,阅读的价值就大打折扣。没有创新就谈不上阅读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如果一个人读了一辈子书,却没有说过一句自己的话,岂不成了“鹦鹉学舌”?只有在阅读中创新,才能真正提高阅读品位。如我们可让学生在重点语段中补写句子、仿写句子、扩写句子、自拟问题。我们可让学生在阅读文章后补写内容或续写情节,借此发挥学生的阅读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学说话、学写话。说别人未说过的话,写别人未写过的话,就是创新。学生每次阅读都能做到这一点,实际上每次都在创新,在搞发明创造。学生也会因此而获得成功感、愉悦感。日积月累,就养成创新阅读习惯,从而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品位。
五、以写促读
定时作文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写作水平,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为了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篇自己满意的文章,课余时间常常是见缝插针,广泛涉猎,博观深思,写的愿望越强,读的积极性就越高。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我将每次课堂作文中学生的优秀作品收集起来,命名为《梦圆集》,不够成功的作品命名为《琢玉集》,两本集子放在班上传阅,通过传阅,让学生找出每篇文章的优点和不足。学生形成共同的心态:千锤百炼,努力写好每一篇文章。我还将优秀的文章向省级以上报刊杂志推荐。一学期下来,就有40多篇学生的文章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20多名同学的文章参加省级以上报刊类全国征文赛均获奖。很多同学为了写好文章,课余时间进行广泛阅读,天天坚持写读书笔记,平时又注意观察生活,勤于记录。学生的写作兴趣越来越浓,因而阅读兴趣也越来越旺。
六、评估得法
将单元测验改为课堂语文能力考核,取消单元测试。从听、说、读、写、思、结六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分优、良、中、及格四等。听包括听课态度、耳读;说指说话,口头表达;读指朗读和自读;写指默写、记录、写作;结是小结,要求学生自己总结每堂课内容、学习态度和方法、效果的评价和以后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有创见的回答,只要回答了问题,即使是错误的回答,也给予及格以上等次的评价。这种方法,很受学生欢迎,因为没有考试压力和负担,学生会乐于将课间打闹时间、课外闲散时间自觉利用起来,久而久之,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⑨ 书中自有黄金屋 阅读答案,,急!
要好好读书,书读好了,什么都有了。
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本出自宋皇帝赵恒:“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字里行间给我们的启示是读书考取功名是当时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用现代理念去解释,读书就是接受教育,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功能,让 学生掌握知识学能,以投身社会,服务人群。
古人向往功名,经常引用到“黄金屋”、“颜如玉”一类的话。这几句话出于宋真宗赵恒的《劝学诗》。其实要说这是诗,连基本的韵律都没有,称之为打油诗也有些勉强: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无车毋须恨,书中有马多如簇。
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读六经。
意思就是有了功名就有了一切
⑩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许衡不食无主之梨许衡①字仲平,怀之河內②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
小题1:(1)出众(2)认字写字(3)亲自体验(4)难道 小题2:(1)像这样总共换了三位老师,许衡渐渐地长大,他酷爱读书如饥如渴,然而身处混乱时代,而且贫穷,家中没有书。 (2)曾经在夏天经过河阳,许衡口渴极了,路边有梨树,大家争着摘梨吃,许衡独自端正地坐在树下和平常一样。 小题3:聪明过人抄书读书身体力行赞颂许衡好读书而且严格修身的精神。 |